1
|
胡塞尔现象还原论:重构心理“意识自然化” |
黄蓉
|
《心理学进展》
|
2023 |
0 |
|
2
|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现象还原——从胡应麟的“实录”理念出发 |
刘金仿
李军均
|
《鄂州大学学报》
|
2003 |
2
|
|
3
|
唐人小说观新探——对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现象还原 |
刘金仿
李军均
|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2
|
|
4
|
论“现象还原”与“般若观照”的内在构成 |
黄文杰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0 |
|
5
|
“现象还原”之于传播理论整合的意义 |
胡沈明
|
《黑河学刊》
|
2010 |
0 |
|
6
|
东方女性形象的现象还原——高玉国工笔人物画的精神向度 |
郝青松
|
《书画世界》
|
2012 |
0 |
|
7
|
现象学还原作为认识还原对审美还原的僭越——罗曼·英加登《论文学作品》对审美时间性的耽搁 |
刘彦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以《现象学的观念》为中心试析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新义 |
郑博渊
张志平
|
《学理论》
|
2023 |
0 |
|
9
|
现象学还原的美学现身 |
段建军
李乖宁
|
《唐都学刊》
|
2004 |
3
|
|
10
|
胡塞尔的起源观初探——从现象学还原与先验构造的关系入思 |
李云飞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1
|
现象学还原方法与文学批评 |
陈本益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5
|
|
12
|
现象学还原对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王攀峰
|
《现代教育论丛》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3
|
现象学还原的科学批判之维 |
杨大春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4
|
论王阳明致良知学与萨特现象学还原的相似点 |
王路平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5
|
语言与现象学的本质还原 |
王庆丰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6
|
论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 |
涂成林
|
《求索》
|
1987 |
1
|
|
17
|
社会主义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比较 |
王西华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8
|
《红楼梦》中“钟”的陌生化与现象学还原 |
杨慧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
2010 |
0 |
|
19
|
审视物理现象 还原物理本质 |
王慧
|
《中学物理》
|
2014 |
0 |
|
20
|
SrxBa1—xTiO3·m(Bi2O3·nTiO2)系陶瓷还原现象的研究 |
刘斌
陈维
|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