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配合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尚菊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9X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璃体割手术 灌注管 气液交换管 玻切管 输血器 璃体割机 莫非氏滴管 导光纤维 手术器械
下载PDF
后囊撕开与前段玻切预防后囊浑浊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克相 张杰 +4 位作者 章剑 袁彩云 徐兴琛 严樱 卫群惠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 寻找预防小儿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手术途径。方法 在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同时作后囊连续环形撕开 (PCCC)和前段玻切 (AV )。结果 观察组 3 2眼经 3~ 5年随访 (平均 3 5年 ) ,2 7眼 (84 3 7% )未出现后... 目的 寻找预防小儿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手术途径。方法 在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同时作后囊连续环形撕开 (PCCC)和前段玻切 (AV )。结果 观察组 3 2眼经 3~ 5年随访 (平均 3 5年 ) ,2 7眼 (84 3 7% )未出现后囊浑浊 ,5眼 (15 62 % )有 1级后囊浑浊 ,但不影响视力。对照组 2 0眼 ,后囊浑浊发生率 3年时为 12眼 (60 % ) ,5年时为 2 0眼 (10 0 % )。对照组 3年时与观察组比较 ,χ2 =11 0 1,P <0 0 0 5 ,5年时与观察组比较 ,χ2 =3 5 1,P <0 0 0 5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后囊撕开和前段玻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本超声乳化吸出术 晶状体后囊连续环形撕开 前段 后囊浑浊
下载PDF
玻切手术对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彧 刘萍 +1 位作者 周昱 李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99-400,共2页
目的:了解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行玻切手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VRQoL)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于强等开发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AQoL-DVI)测量96例行玻切手术的玻血患者手术前和随访期末的VRQoL。结果:手术前得分最低... 目的:了解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行玻切手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VRQoL)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于强等开发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AQoL-DVI)测量96例行玻切手术的玻血患者手术前和随访期末的VRQoL。结果:手术前得分最低的指标在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方面。手术后量表得分明显提高。影响手术后得分改变的首要独立因素是患眼视力的变化。结论: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生活满意程度急剧下降。玻切手术后患者VRQoL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璃体积血 手术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抗新生血管药物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晓华 李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748-1750,共3页
目的研究抗新生血管药物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 目的研究抗新生血管药物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联合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 d眼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率(96.7%)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基础上联合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新生血管药物 增生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手术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玻切手术患者的镇静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迟林 马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5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玻切手术中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60例18~60岁玻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1、D2、D3三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给负荷量后10min时(T1)、20min时(T2)、30 min时(T3)以及60min时(T4)5个时间点的Ramsay评分以及一...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玻切手术中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60例18~60岁玻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1、D2、D3三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给负荷量后10min时(T1)、20min时(T2)、30 min时(T3)以及60min时(T4)5个时间点的Ramsay评分以及一般生命体征(MAP、HR、RR和SpO2)。结果 T1~T4时刻各组Ramsay评分高于T0时刻(P<0.05),T2~T4时D3组高于D1组(P<0.05)。T2~T4时各组HR慢于T0时,以D3组减慢最明显。结论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2~0.4μg/(kg.h)维持适合玻切手术的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手术 镇静
下载PDF
背景音乐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5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背景音乐 璃体割(简称) 手术应用
下载PDF
MILLENNIUM超乳玻切系统的使用与配合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跃丽 张晓维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0-261,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显微眼科先进设备及新型材料的增多与应用,给过去许多无法治疗的眼后段疾病患者带来了复明的希望.
关键词 MILLENNIUM超乳系统 显微眼科 临床资料 手术 使用方法
下载PDF
玻切三联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8
作者 干海琴 张赛今 许晶晶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060-2061,共2页
关键词 三联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护理
下载PDF
前节玻切在白内障手术切囊中的应用
9
作者 史宏伟 解成志 +2 位作者 王皓 关雪娟 赵畅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2-,共1页
关键词 前节 白内障
下载PDF
23G玻切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10
作者 樊芳 赵智华 +3 位作者 马清敏 赵晓彬 李科军 贾志旸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第10期2-3,共2页
目的:观察23G玻切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我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33例黄斑前膜并行23G玻切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共35只眼。观察术后24h、7天以及术后3月、6个月的矫正视力变... 目的:观察23G玻切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我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33例黄斑前膜并行23G玻切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共35只眼。观察术后24h、7天以及术后3月、6个月的矫正视力变化、视物变形程度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后24h、7天以及术后3月、6个月的矫正视力及视物变形程度变化较手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4h、7天以及术后3月、6个月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下降。结论:23G玻切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明显改善,可以有效提高视力,减轻视物变形程度,是治疗黄斑前膜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手术 黄斑前膜 黄斑区结构
下载PDF
前部玻切等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
11
作者 李仲群 蒋琳辉 +1 位作者 周厉宁 宋业珍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10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性处理方法。方法:对31例(38眼)复杂性眼外伤性采用前部玻切+晶体切割+小梁切除+人工晶体植入31例(38眼)观测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视力≥4.0,24例,占63.2%:视力≥...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性处理方法。方法:对31例(38眼)复杂性眼外伤性采用前部玻切+晶体切割+小梁切除+人工晶体植入31例(38眼)观测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视力≥4.0,24例,占63.2%:视力≥4.5,15例,占53.6%,术后并发症:(1)后囊混浊7例占18.4%。(2)角膜水肿1例占2.6%。(3)机化膜1例占2.6%。(4)其它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1例占2.6%,眼内炎1例占2.6%。结论:对复杂性眼外伤性,采用联合手术,可以减低多次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 联合手术 复杂性眼外伤 晶体 小梁 人工晶体植入 并发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护理配合
12
作者 卞彩玲 《社区医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璃体割手术 护理配合 手术 手术配合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切术的护理
13
作者 张环 杨杨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74-574,共1页
儿童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也是严重的致盲病之一,主要由外伤引起。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我院自2002~2006年用玻璃体切割术成功治疗儿童外伤性视网膜脱离29例,现将有关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外伤性 护理
下载PDF
25G玻切保留部分内界膜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袁志刚 马利 +1 位作者 李玉琴 张秀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25G玻切保留部分内界膜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2018年收治高度近视伴黄斑裂孔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25G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术,对照组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 目的:研究25G玻切保留部分内界膜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2018年收治高度近视伴黄斑裂孔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25G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术,对照组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黄斑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黄斑闭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G玻切保留部分内界膜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具有显著效果,可促使患者视力得到有效改善,并可提升黄斑裂孔闭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保留部分内界膜法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下载PDF
23G微创玻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丽红 王强 +2 位作者 孟宇 郑珍玉 杨秀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6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23G微创玻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36眼)行单纯23G微创玻切治疗,观察组(36眼)行23G微创玻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 目的分析23G微创玻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36眼)行单纯23G微创玻切治疗,观察组(36眼)行23G微创玻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6.7±2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8.6±24.8)min(P<0.05),术中出血眼数、电凝眼数、医源性裂孔眼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结论 23G微创玻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可有效改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且手术用时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G微创 康柏西普 并发症
下载PDF
玻切术后头部姿态监测提示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鞠伟娜 蒋晶 《护理学报》 2019年第19期73-74,共2页
目的改进玻璃体切割加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面向下的俯卧位姿态监测提示方式。方法玻切术后头部姿态监测提示装置的外部采用了耳背式助听器整体外壳,包括盒体、入耳式耳机、连接盒体和入耳式耳塞的柔性梁组成。盒... 目的改进玻璃体切割加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面向下的俯卧位姿态监测提示方式。方法玻切术后头部姿态监测提示装置的外部采用了耳背式助听器整体外壳,包括盒体、入耳式耳机、连接盒体和入耳式耳塞的柔性梁组成。盒体内部设有感知患者头部位置变化的监测模块。2016年6月-2018年12月应用于行眼内填充物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及严重眼外伤的82例手术患者,术后均根据病情要求取面向下俯卧位。结果使用监测提示装置的术后患者对本装置的监测提示感觉满意,护理满意度高。结论玻切术后头部姿态监测提示装置,此装置对患者术后头部姿态实现动态监测和提示,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起到了帮助改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术后 头部姿态 监测提示
下载PDF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双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263-2264,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例(13眼)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角膜水... 目的观察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例(13眼)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角膜水肿等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7、30、90、180 d眼压均低于术前(t=24.543 7、32.757 3、25.037 8、20.935 2,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45 0,P<0.05)。13例患者(13眼),手术后角膜清亮4眼、角膜轻度水肿8眼、结膜水肿1眼。结论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联合手术 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
下载PDF
自制体位支撑器在眼科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晓红 宋丽君 +2 位作者 卢露 熊国辉 田冰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0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体位支撑器在眼科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眼科玻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自制体位支撑器在眼科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眼科玻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给予自制体位支撑器的体位护理。比较两组舒适度、体位护理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视网膜再脱落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面部水肿、睡眠质量、呼吸情况、头晕头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面部水肿、睡眠质量、呼吸情况、头晕头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日平均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头位偏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网膜再脱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体位支撑器在眼科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视网膜脱落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体位护理 支撑器
下载PDF
康柏西普辅助23G微创玻切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旭 刘军磊 +2 位作者 贾晓鑫 郑玉宝 李兵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微创玻切术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PDR患者的9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23G微创玻切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玻...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微创玻切术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PDR患者的9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23G微创玻切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指标、眼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关值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小于对照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TBUT)长于对照组,泪液分泌检测(SI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微创玻切术治疗PDR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视力指标与眼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23G微创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指标 眼表功能
下载PDF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苏安庭 葛正光 +1 位作者 金大龙 葛娴 《实用防盲技术》 2015年第1期9-12,15,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69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切除中...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69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切除中轴部玻璃体后注入TA染色玻璃体,高速玻切除残留玻璃体后皮质及视网膜前膜,行眼内视网膜光凝,如伴有裂孔及视网膜脱离术中行C3F8或硅油填充。术后随访5-23个月平均16.2个月,观察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69只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手术,20只眼眼内填充硅油,30只眼填充C3F8,19眼平衡盐液填充。Ⅳ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93.7%(15/16),Ⅴ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73.3%(22/30),Ⅵ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47.8%(11/23)。三组术后视力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高眼压、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结论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恢复视功能,术中应用TA染色玻璃体联合高速玻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 23G微创璃体割术 曲安奈德 染色璃体除术 高速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