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黄斑前膜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筱琳 谢玲 杜惠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7眼)特发性黄斑前膜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7例特发性黄斑前膜行...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7眼)特发性黄斑前膜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7例特发性黄斑前膜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降低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聪 许贺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并行PPV联合ILM剥除术患者56例56眼,根据有无后极部玻璃体后脱离分为A组(无玻璃体后脱离,35例35眼)和B组(...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并行PPV联合ILM剥除术患者56例56眼,根据有无后极部玻璃体后脱离分为A组(无玻璃体后脱离,35例35眼)和B组(有玻璃体后脱离,21例21眼)。对比分析手术前及手术后1、3、6mo时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后1、3、6mo平均CMT和BCVA与手术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B组手术后1、3、6mo平均BCVA与手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手术后1mo平均CMT与手术前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3、6mo平均CMT与手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3、6mo,两组CMT、BCVA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PPV联合ILM剥除术能有效治疗无玻璃体后脱离的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当患者玻璃体已经后脱离且没有牵拉时,PPV联合ILM剥除术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糖尿病黄斑水肿 玻璃体后脱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彦 郑斌 +2 位作者 沈丽君 宥永胜 戚雪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例20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和黄斑区90°方位视网膜劈裂处的最大厚度。术后6个月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应用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VFQ-25)对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手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最大厚度分别从术前的(360.7±183.7)μm、(483.0±138.3)μm减小到术后的(180.2±75.2)μm、(328.1±82.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211,P=0.001;u=-3.472,P=0.001)。术后BCVA提高2行以上者14眼(70%)。术后LogMAR视力平均值为0.59±0.46,明显好于术前的0.8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3,P=0.026)。患者VFQ-25评估统计表明,术后患者的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依赖程度、周边视力(视野)这7项维评分以及VFQ-25总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整体健康、眼痛、社会角色限制、驾车、色觉这5项维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42.1%)患者视力较好眼为手术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安全、有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莉 陈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患者24例24眼,同期收集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3例4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标准三通...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患者24例24眼,同期收集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3例4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裂孔封闭情况。结果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组与特发性黄斑裂孔组的解剖闭合率(79.2%和88.4%)及术后BCVA(Log MAR)(0.56±0.42和0.63±1.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BCVA(Log MAR)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6、6.735,均为P<0.001)。两组术中均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修复高度近视眼解剖和功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玻璃体视网手术 内界剥除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不同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帅 张婷 苏安乐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对不同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联合采用25G玻璃体切割(PPV)和内界膜(ILM)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MEM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5G PPV联合ILM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3、... 目的探讨对不同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联合采用25G玻璃体切割(PPV)和内界膜(ILM)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MEM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5G PPV联合ILM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BCVA水平和CMT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OCT检查显示,100例患者中2期患者34例34只眼、3期患者51例51只眼、4期患者15例15只眼,并且其术后6个月的BVCA水平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2期患者85.29%恢复至黄斑中心凹形态,23.53%恢复至黄斑中心凹形态;而4期患者相关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术后3、6个月的CM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BCVA和CMT水平术前术后均与LMEM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25G PPV联合ILM剥离术治疗IMEM患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黄斑结构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并且患者术后BVCA和CMT的恢复情况与LMEM分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 25G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黄斑中心凹视网厚度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邹捷敏 胡淑芳 孙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1期1700-170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玻璃体切割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率、视力增加率较对照组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半年黄斑区正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近视 黄斑 内界剥除
下载PDF
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静 朱娟 +2 位作者 朱忠桥 白淑玮 周卓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4-757,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14例(14眼)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患者,行自体游离单层内... 目的评价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14例(14眼)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患者,行自体游离单层内界膜移植术,将黄斑区外残留的内界膜剥除一片略大于黄斑裂孔直径的游离植片,放置于黄斑裂孔中,并将植片边缘置于裂孔边缘下,起到固定作用,然后行气液交换,术后严格俯卧位3~5 d。术前,术后1 d、2周、1个月、3个月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观察黄斑裂孔直径及是否闭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眼压。结果术后3个月,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裂孔闭合率为92.9%;1眼黄斑裂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裂孔周围视网膜贴附良好,但黄斑中心凹可见裸露的RPE层,未见神经上皮层组织。术后各时间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11眼较术前提高,3眼无变化,但所有患者自诉视物变形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2周,仅有1眼眼压高,为33.4 mmHg(1 kPa=7.5 mmHg),给予降眼压滴眼液后恢复正常。术后2周所有患者气体均完全吸收。14眼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术后裂孔闭合率高,患者视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内界移植术 玻璃体切割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韬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611-1613,共3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16日某院所收治的105例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样本,依照患者是否存在后极部玻璃体后脱离情况,将其分为I组52例(65...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16日某院所收治的105例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样本,依照患者是否存在后极部玻璃体后脱离情况,将其分为I组52例(65患眼、不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和II组53例(67患眼、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对患者开展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分析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MT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各个时间段的CMT和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术后1月和术前相比,CMT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月以及6月CMT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月两组CMT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BCVA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无玻璃体后脱离的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应用PPV联合ILM剥除手术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但如果病患玻璃体已发生脱离,且无显著牵拉情况时,开展此类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糖尿病 黄斑水肿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3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海威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810-181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2月~2018年4月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9例,均采取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统计本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 目的:探讨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2月~2018年4月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9例,均采取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统计本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本组眼压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增高(P<0.05);本组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医源性裂孔,仅1例发生玻璃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结论:联合采取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予以治疗,可避免影响其眼压,能有效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忠阳 冬敏 +3 位作者 杨娜 李雅琳 李成泉 王莉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345,349,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者23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黄斑区内界膜2~3 PD。术后随访6个月,...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者23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黄斑区内界膜2~3 PD。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最高值(MxFT)、b波振幅及黄斑区最小及最大视网膜厚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23例(30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30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术后6个月患眼眼轴长度明显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术前MxFT相比,术后6个月MxFT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6眼(20.0%)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患眼b波振幅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其中24眼(80.0%)较术前显著提高,三维地形图中央峰逐步恢复,位于旁中心凹区域的不规则低反应区变少或消失。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黄斑中心区最小、最大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减小(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VFQ-25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可显著提高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视力及改善视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忠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部对象均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部对象均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力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BCVA、AL、黄斑区最小、最大视网膜厚度和MxFT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而VFQ-25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针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提升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视 脱离 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行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3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行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9例IMH患者,对其进行PPV联合ILMP治疗,观察其术后1、3、6个月治疗效果及不同程度黄斑裂... 目的探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行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9例IMH患者,对其进行PPV联合ILMP治疗,观察其术后1、3、6个月治疗效果及不同程度黄斑裂孔患者闭合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患者46例(77.97%),视力不变10例(16.95%),视力减退3例(0.51%),患者视力恢复至(0.43±0.17),黄斑厚度为(278.17±120.21)μm。裂孔闭合率为Ⅱ期90.00%、Ⅲ期78.57%、Ⅳ期63.63%。结论采用该类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黄斑裂孔闭合率较高,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应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手术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云鹏 李丹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7期2521-2522,2525,共3页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9例(5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术眼视力、眼...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9例(5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术眼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函数的1~2环P1波反应密度情况,同时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2眼术后视力有明显改善(P<0.01),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眼术后mfERG一阶函数的1环、2环P1波反应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手术过程中未发生医源性裂孔、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能有效促进裂孔愈合及视力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石头 汤燕 +2 位作者 李琼 刘冲丽 李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究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ILMP)对黄斑裂孔(MH)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MH患者(共7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35眼)。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ILMP)对黄斑裂孔(MH)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MH患者(共7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35眼)。对照组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改善效果、缺损直径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黄斑裂孔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术后6个月时,其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EZ)以及外界膜层(ELM)的缺损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裂孔、眼内炎以及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LMP方案治疗MH,可有效提升黄斑裂孔闭合率,同时促进患者视力水平的改善,且不会引起并发症风险的提升,在MH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微创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张卫营 张爱粉 +1 位作者 刘江川 刘园园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及硅...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及硅油填充,观察组联合25G玻璃体切割术与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黄斑裂空闭合比例为92.85%,与对照组的9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152)。治疗后,在平均视力评价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推荐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25G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空气填充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疗效的观察
16
作者 王军令 龚晋 +1 位作者 杨庆国 王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1-15,共5页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并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患者28例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平...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并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患者28例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12.5岁。对比术前、术后1wk、1mo、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OCT测量术前及术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应用视功能问卷(NEI VFQ-25)中文版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结果:大部分患者视功能异常情况得到缓解,术后随访中均未发现黄斑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患眼术后1mo及3mo时BCVA较术前0.74±0.48提高(P<0.05),术后1wk CMT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1mo及3mo CMT低于术后1wk(P<0.01),但术后1mo及3mo患者BCVA及CMT无明显差异,术后3mo患者VFQ-25总分值较术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FQ-25总体平均分值与BCVA及CMT无相关性,但BCVA与CMT显著相关(P<0.01)。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无后部玻璃体牵拉的难治性糖尿病黄斑水肿 被引量:4
17
作者 Rosenblatt B.J. Shah G.K. +2 位作者 Sharma S. Bakal J. 张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6期42-43,共2页
Background: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 peeling on diabetic macular edema in eyes that do not have a taut hyalo... Background: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 peeling on diabetic macular edema in eyes that do not have a taut hyaloid and have been refractory to standard laser treatment. Methods: Review of 26 eyes of 20 patients consecutively were treated with PPV with ILM peel for refractory diabetic macular edema. Eyes were included if they had been unresponsive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defined as at least two focal laser applications by a retina specialist. Paired t- test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if a change in bo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Measured retinal thickness and 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 (logMAR) visual acuity occurred prior to and following PPV with epiretinal membrane vitrectomy. In addition, we performe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determine if any clinical variables predicted a change in visual acuity. Results: The mean age in the sample was 65 years (range 29- 81 years).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242 days (range35- 939). Sixteen of the 26 eyes were phakic and the remaining ten were pseudophakic.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mean visual acuity from a preoperative logMAR vision of 1.0 to a best postoperative vision of 0.75 (P=0.016, paired t-test). Thirteen (50% ) of the 26 eyes gained at least two lines of best-corrected Snellen acuity, three (11.5% ) had a decline of at least two lines, and ten (38.5% ) showed stable visual acuity.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baseline worse visual acuity was the only clinical variable that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beta=0.602, P=0.016; R2=28.7). Fourteen eyes had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OCT. Thirteen eyes (93%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foveal thickness; with an average preoperative thickness of 575 μ m compared to a postoperative average of 311 μ m (t=3.65, P=0.002). No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s: Surgery for refractory diabetic edema without a taut hyaloid i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and diminution of retinal thickness as measured by OCT.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warranted to define the role of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diabeticmacular ed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 玻璃体牵拉 玻璃体切割 难治性糖尿病 黄斑水肿 视力变化 人工晶体眼 视网表面 视网厚度 低视力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鲁晔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18期32-32,34,共2页
目的: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进行治疗,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病人14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同时联... 目的: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进行治疗,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病人14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同时联合内界膜剥离术。结果:两组术后最佳视力较之术前均提升明显,P<0.05;观察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视网膜复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除术联合治疗,可明显提升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视力与闭合率,但内界膜剥离与否对视网膜复位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效果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观察
19
作者 刘海军 毕小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871-1872,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03/2013-03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患者30例3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6眼)和对照组(14眼),治疗组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照组给予玻... 目的:探讨和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03/2013-03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患者30例3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6眼)和对照组(14眼),治疗组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但未联合内界膜剥除,观察术后2mo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提高率。结果:治疗组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提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黄斑劈裂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对比研究
20
作者 李权达 洪萌 +1 位作者 谢艳艳 晁小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ILMP)与PPV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02-2022-04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PV联合ILMP组(A组)和PPV组(B组)。比较2组...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ILMP)与PPV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02-2022-04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PV联合ILMP组(A组)和PPV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裂孔闭合率。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06例(106只眼)患者,每组53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A组视网膜复位率、裂孔闭合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LogMAR值均较术前逐渐降低,其中A组的LogMAR值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PV比较,PPV联合ILMP治疗高度近视MHRD患者,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裂孔闭合率,促进视力改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肯定。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等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内界剥除 视网脱离 高度近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