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积血与玻璃体劈裂
1
作者 魏文斌 何守志 +1 位作者 翁乃清 段欣荣 《Eye Science》 CAS 2003年第4期215-217,223,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积血后玻璃体的形态变化及玻璃体劈裂的影像特征,探讨玻璃体劈裂形成的机制及术前认识玻璃体劈裂的意义。 方法:总结玻璃体积血88例(97只眼),其中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32例38只眼;视网膜血管炎28例30只眼;视网... 目的:观察玻璃体积血后玻璃体的形态变化及玻璃体劈裂的影像特征,探讨玻璃体劈裂形成的机制及术前认识玻璃体劈裂的意义。 方法:总结玻璃体积血88例(97只眼),其中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32例38只眼;视网膜血管炎28例3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28例29只眼。术前进行B型超声波检查,部分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超声图像与玻璃体切除术中所见相对比。 结果:PDR组玻璃体劈裂发生率为18/38(47.4%),视网膜血管炎组为10/30(33%),视网膜静脉阻塞组为4/29(13.8%)。 结论:不同原因所致的玻璃体积血均可能发生玻璃体劈裂,对玻璃体劈裂的认识有助于成功完成玻璃体切除术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眼科学报 2003;19:215-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劈裂 术后并发症 影像特征 手术方法
下载PDF
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玻璃体劈裂的意义及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魏世辉 张卯年 +2 位作者 马志中 姜彩辉 姚毅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观察 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的解剖关系。方法对 18例 ( 18只眼 )男性 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玻璃体出血 9例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4例 ;玻璃体出血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3例 ;牵引出裂孔伴视... 目的观察 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的解剖关系。方法对 18例 ( 18只眼 )男性 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玻璃体出血 9例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4例 ;玻璃体出血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3例 ;牵引出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2例。术中取出的视网膜前膜做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 83.3%眼可见到多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有纤维血管增殖的 10只眼 ,仅有纤维增殖的 8只眼。有 3只眼出现放射状牵引皱襞 ;可见双层膜引起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和切线牵引。视网膜前膜的成分主要是 型胶原蛋白和淋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结论纤维增殖和纤维血管增殖都发生在玻璃体与视网膜多处粘连处。 型胶原蛋白的存在提示玻璃体胶原蛋白可能参与组成玻璃体后皮质的粘连 ,形成双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LES病 玻璃体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劈裂研究进展
3
作者 秦毅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08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玻璃体劈裂常见于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术前准确诊断出玻璃体劈裂对相关眼底疾病的手术操作及预后分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玻璃体劈裂的检出率逐渐增加,本文就玻璃体劈裂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方法、临床意义等... 玻璃体劈裂常见于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术前准确诊断出玻璃体劈裂对相关眼底疾病的手术操作及预后分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玻璃体劈裂的检出率逐渐增加,本文就玻璃体劈裂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方法、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劈裂 眼病 视网膜 治疗方法 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劈裂 被引量:2
4
作者 费萍 赵培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2-162,共1页
玻璃体劈裂 (vitreoschisis)是指玻璃体后皮质裂开所形成的一种形态学改变。它多伴发于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 ,常发生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diabetic retinopathy,PDR)等视网膜血管性疾... 玻璃体劈裂 (vitreoschisis)是指玻璃体后皮质裂开所形成的一种形态学改变。它多伴发于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 ,常发生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diabetic retinopathy,PDR)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玻璃体劈裂的辨认对于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开展和预后影响有重要意义。现就玻璃体劈裂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劈裂 玻璃体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 玻璃体切除术 PVD PDR 病因 发病机制 诊断
原文传递
非正常玻璃体后脱离
5
作者 黄厚斌 《眼科》 CAS 2023年第5期369-375,共7页
玻璃体后皮质未完全与视网膜内界膜分离,或者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分离后,有部分玻璃体组织残留在视网膜内界膜表面等,均为非正常玻璃体后脱离。非正常玻璃体后脱离可造成玻璃体劈裂、视网膜裂孔等,有些玻璃体劈裂残留在视网膜内界膜表... 玻璃体后皮质未完全与视网膜内界膜分离,或者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分离后,有部分玻璃体组织残留在视网膜内界膜表面等,均为非正常玻璃体后脱离。非正常玻璃体后脱离可造成玻璃体劈裂、视网膜裂孔等,有些玻璃体劈裂残留在视网膜内界膜表面的组织仅含有部分玻璃体皮质纤维,而有些则含有大量的细胞,这与全层黄斑裂孔、板层黄斑裂孔、黄斑假孔、黄斑前膜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常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劈裂 黄斑 黄斑假孔 黄斑前膜
原文传递
玻璃体积血的形态结构与玻璃体后脱离的图像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翁乃清 魏文斌 +1 位作者 朱晓清 杨文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5-427,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积血的形态结构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 74例 (79只眼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术前超声检查、术中手术显微镜观察患者的玻璃体形态特点 ,分析玻... 目的 探讨玻璃体积血的形态结构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 74例 (79只眼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术前超声检查、术中手术显微镜观察患者的玻璃体形态特点 ,分析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后脱离 ,根据图像的形态特征可归纳为完全后脱离和部分后脱离两种。部分后脱离又分为“V”型、“L”型及后部玻璃体劈裂型 ,劈裂型多见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增生期。结论了解和掌握玻璃体后脱离及玻璃体劈裂的形态特点 ,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脱离 玻璃体劈裂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