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庆平 徐格致 《眼视光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20-122,125,共4页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状态与许多临床疾病有紧密联系 ;诱导完全性的玻璃体后脱离对许多疾病的发生、治疗以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可以减少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对视网膜的损伤。本研究就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及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方法做一...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状态与许多临床疾病有紧密联系 ;诱导完全性的玻璃体后脱离对许多疾病的发生、治疗以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可以减少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对视网膜的损伤。本研究就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及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 玻璃体切割手术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基于SS-OCT/SS-OCTA探究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2
作者 卢佩瑶 陈若瑜 +1 位作者 曹丹 张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6-834,共9页
【目的】基于超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WF SS-OCT)及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UWF SS-OCTA)探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14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58只眼睛的SS-OCT... 【目的】基于超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WF SS-OCT)及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UWF SS-OCTA)探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14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58只眼睛的SS-OCT图像以及69个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SS-OCTA图像进行分析,运用Goodman-Kruskal’s Gamma方法评估玻璃体后脱离(PVD)与DR严重程度的关系,并统计不同PVD程度下PDR患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结果】随着DR严重程度进展,PVD的程度与DR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Gamma=-0.294,P<0.001),即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程度增加,DR程度更加严重。其中,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眼PVD程度与DR严重程度的负相关更加显著(Gamma=-0.620,P<0.001),且视网膜新生血管更倾向于在视网膜玻璃体粘连区域生长。【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程度与DR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DR患者管理中运用SS-OCT评估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粘连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下载PDF
探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肺部疾病共患者的玻璃体注射治疗响应
3
作者 叶倩倩 祝功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慢性肺部疾病共患者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的治疗响应。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从众多患者中筛选出20... 目的: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慢性肺部疾病共患者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的治疗响应。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从众多患者中筛选出20人同时慢性肺部疾病的人员,将他们选定作本次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的视力检查、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状况和视力变化。结果:研究指出,接受雷珠单抗治疗后的患者,其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减退方面与非肺患者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同时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而言,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慢性肺部疾病 雷珠单抗 玻璃体注射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4
作者 张志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5-0157,共3页
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9月患视网膜疾病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FCVB治疗,对照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 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9月患视网膜疾病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FCVB治疗,对照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均为100.00%(15/15),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视力恢复率分别为100.00%(15/15)、73.33%(11/1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眼压升高、眼压升低、前房积血、总发生率分别为6.67%(1/15)、0.00%(0/15)、0.00%(0/15)、6.67%(1/15),对照组分别为26.67%(4/15)、6.67%(1/15)、13.33%(2/15)、46.67%(7/15),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FCVB植入术及玻璃体切割术都可以改善使视网膜复位,但FCVB植入术可更有效地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 植入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
5
作者 李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29-0032,共4页
分析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23例患者资料,患者(23只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对比患者术前、... 分析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23例患者资料,患者(23只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厚度、眼压、视力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随访3月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开展,相较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厚度、视力、眼压等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而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症降压治疗后,眼压稳定。术后3月复查,23例患者视网膜重新复位,无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再度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较好,可成功复位脱离的视网膜,同时提高视力水平,维持稳定的眼压,让患者回归正常视物,更好的进行工作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空气填充治疗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部疾病 眼压
下载PDF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未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欢 王伟 +3 位作者 王运昌 班世聪 董萍 王浩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未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确诊需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17例,根据是否行手术治疗分成两组。收集患者个人和疾病特征,采... 目的分析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未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确诊需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17例,根据是否行手术治疗分成两组。收集患者个人和疾病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未能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患者(24%)未行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术前视力提高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未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OR=0.414,95%CI 0.236~0.724,P=0.002)、合并其他严重全身病(OR=11.812,95%CI 6.446~21.646,P<0.001)、术前视力提高(OR=21.317,95%CI 11.756~38.653,P<0.001)是患者未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影响因素。结论既往未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术前视力提高是患者未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影响因素,提示应加强早期眼健康的知识普及,有针对性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树立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全身性疾病 视力 拒绝手术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昝晓宁 尚利晓 李琰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后视功能与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此次研究所选病例数共98例,均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 目的探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后视功能与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此次研究所选病例数共98例,均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其纳入至研究后分成治疗方式为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A组以及切割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的B组,例数相等,均为49例,患眼共98只,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功能、血清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胎盘生长因子(P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与A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前者更高;两组最佳视力矫正、血清VEGI、PED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前者较后者更高,黄斑中心区厚度、中央视网膜厚度、血清PIGF、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前者较后者更低;比较B组、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后得出,前者较后者显著更低(均P<0.05)。结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视功能,调节疾病相关因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视功能 疾病相关因子
下载PDF
27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白石 韩道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6-85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25G+与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2-04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89例8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5例45眼,行25G+微创玻璃体... 目的:对比分析25G+与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2-04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89例8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5例45眼,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B组(44例44眼,行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术中玻璃体切割时间和手术完成时间、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情况及术后主观舒适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玻璃体切割时间无差异(P>0.05),但B组手术完成时间短于A组(35.50±14.27min vs 41.73±14.25min,P=0.042)。两组术后BCVA均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1、7d A组眼压略低于B组(P<0.05)。术后1d, A组主观舒适度评分高于B组(6.13±1.20分vs 3.45±1.17分,P<0.001);术后7d,两组主观舒适度评分无差异(2.18±1.01分vs 1.93±0.87分,P=0.215)。随访期间,A组发生切口渗漏7眼(16%),其中一过性低眼压6眼(13%),术后出现结膜水肿10眼(22%);B组未见切口渗漏及一过性低眼压,术后1d发生结膜水肿2眼(4%)。结论:25G+与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均可改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稳定眼压,且安全,但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切口渗漏发生较少,眼压较稳定,手术时间相对缩短,且结膜水肿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玻璃体切割手术 25G+ 27G+ 最佳矫正视力 眼压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郑甄甄 吴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采取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眼科71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黄斑激光光凝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采取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眼科71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黄斑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实施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满意度、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压、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血流阻力(resistance,RI)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及1、3个月后,观察组BCVA、CMT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眼压、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眼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I、RI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中,给予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完成治疗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增加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黄斑激光光凝 地塞米松 BCVA 治疗效果
下载PDF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患者进行25G微创玻璃体切...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患者进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后1个月的眼前节炎症反应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相比,P>0.05。在术后,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眼压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各项眼前节炎症反应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实施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效果确切,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改善,减轻其眼前节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状态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11
作者 王莉菲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1年第5期266-271,共6页
本文通过对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结构以及玻璃体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详细描述 ,阐述了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对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正面影响 ,提出了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界面结构 玻璃体 视网膜
下载PDF
23G TVS在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夏云 邢怡桥 +2 位作者 贺涛 梅海峰 武丽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TVS)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例(43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6眼(37.2%),特发性黄斑前膜8眼(1...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TVS)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例(43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6眼(37.2%),特发性黄斑前膜8眼(18.6%),玻璃体积血19眼(44.2%)。观察手术效果及时间、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周矫正视力平均为0.88±0.54,末次随访为0.46±0.2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4.0±4.5)mmHg(1kPa=7.5mmHg),接近术前水平。术中2眼套管滑脱,6眼结膜下轻微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TVS目前主要应用于黄斑疾病和玻璃体积血,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阳 卢国华 +2 位作者 毛平安 孙新成 季星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71-2372,共2页
目的:观察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采用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6mo。结果: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 目的:观察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采用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6mo。结果: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可广泛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符敏 吴伟 +1 位作者 唐罗生 陆晓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前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状态的变化。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32例217眼随机分为四组:单纯糖尿病组、轻中度非...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前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状态的变化。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32例217眼随机分为四组:单纯糖尿病组、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重度NPDR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另选取正常对照组26例52眼。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各组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状态,比较各组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氉detachment,PVD)的发生率,观察NPDR组、PDR组患者行PRP前后PVD的变化。结果重度NPDR组(48.3%)和PDR组(51.7%)PVD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NPDR组(38.3%)和PDR组(32.8%)PRP术后完全性PVD发生率(38.3%、32.8%)高于治疗前(16.7%、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DR常合并异常玻璃体视网膜界面,PRP可以促进增生期DR患者形成完全性PVD,有利于延缓或者阻止DR病变进展,防止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光凝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8
15
作者 荣华 张美萍 +1 位作者 陈建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91眼(占85.85%),视力不变15眼(占14.15%);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9.43%,前房反应的发生率为8.4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个月内眼压高于25mmHg,1kPa=7.5mmHg)的发生率为19.81%;术后6个月有12眼(11.32%)发生后囊膜混浊,其中5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下载PDF
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忠红 栾洁 +1 位作者 孙建宁 李长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92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结果失访6例7眼,余84例85眼随访7~56月,平均(24.1±12.5)月;术后最佳...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92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结果失访6例7眼,余84例85眼随访7~56月,平均(24.1±12.5)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57眼;植入人工晶状体57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41眼;2次以上手术14眼;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黄斑病变。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是治疗伴有晶状体混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一种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摘出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下的黄斑部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赖铭莹 唐仕波 李加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和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充填。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术眼的合作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在所有手术眼中,麻醉效果优良者13眼,麻醉效果中等者15眼,麻醉效果差者2眼。麻醉效果差的2眼均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性黄斑前膜,在术中肌注哌替啶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诉术眼疼痛多发生在巩膜穿刺刀刺入巩膜时、术中顶压视网膜周边部切除基底部玻璃体以及眼内光凝时,但是疼痛均较轻微,能继续耐受手术。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同时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且在手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以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球结膜浸润麻醉 黄斑部疾病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双微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昊 张剑 康建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62-1564,共3页
目的:研究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6-02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92例99眼的临床基本资料,其中男49例53眼,... 目的:研究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6-02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92例99眼的临床基本资料,其中男49例53眼,女43例46眼,平均年龄57.1±1.9岁;患者进行眼球麻醉后行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白内障的超声乳化;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联合手术均进行得比较顺利,手术中没有后囊膜发生破裂的患者出现。患者中有7眼使用BSS液进行填充,有46眼注射入硅油,有46眼注射入C_3F_8;有49眼Ⅰ期时放置人工晶状体,有21眼在取出硅油时Ⅱ期放置人工晶状体;患者手术以后视力得到提升的有84眼(85%),视力没有发生变化的有15眼(15%);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含一过性高眼压18眼(18%)、前房反应7眼(7%)和角膜水肿8眼(8%)。结论: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TNF-α、IGF、TGF-α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方 王一 +1 位作者 陈少军 刘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 测量TNF α、IGF、TGF α在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TPV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及由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患者玻璃体液中的含量 ,探讨这些生长因子与该类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方法... 目的 测量TNF α、IGF、TGF α在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TPV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及由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患者玻璃体液中的含量 ,探讨这些生长因子与该类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方法 选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以 13例正常人眼为对照 ,对TPVR、PVR、PDR共 5 0例患者玻璃体中TNF α、IGF、TGF 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TPVR、PVR、PDR患者玻璃体中TNF α和I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PVR组中TNF α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TPVR、PVR、PDR患者玻璃体中TGF 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TNF α和IGF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根据目前研究 ,尚难对TGF α在PVRP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放射免疫测定 肿瘤坏死因子-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a
下载PDF
纤溶酶Kringle区缺失突变体对兔眼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武 黄欣 +2 位作者 莫炜 王文吉 宋后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研究纤溶酶Kringle区缺失突变体(Plm△K)对兔眼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作用。方法Plm△K由毕赤酵母表达的纤溶酶原Kringle区缺失突变体(Plg△K)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激活产生,并通过发色底物S2403测定其蛋白水解活性。0.5、1.0、1.... 目的研究纤溶酶Kringle区缺失突变体(Plm△K)对兔眼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作用。方法Plm△K由毕赤酵母表达的纤溶酶原Kringle区缺失突变体(Plg△K)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激活产生,并通过发色底物S2403测定其蛋白水解活性。0.5、1.0、1.5μmol/min Plm△K100μL分别注入16只新西兰白兔的玻璃体腔内,注射后1d、7d在光镜下和扫描电镜下检查,并行大体检查、眼部B型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情况。结果还原性SDS-PAGE凝胶成像分析证实,Plg△K被激活后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约26000和5000的2条肽链,且具有纤溶酶活性。4种检测结果均显示Plm△K诱导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的分离。视网膜内表面皮质残留量与Plm△K的剂量呈负相关(r=-0.9516,P=0.048),完全性分离可产生光滑的视网膜内表面。Plm△K注射眼与对照眼的视网膜外层结构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视网膜内表面皮质残留量与药物作用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720,P=0.470)。对照组和Plm△K处理组间视网膜外层的形态学无明显不同。Plm△K玻璃体注射后未发现视网膜发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单独注射Plm△K可有效诱导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完全性分离,而对外层视网膜结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纤溶酶 Kringle区 缺失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