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评《玻璃动物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
李莉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4
|
|
2
|
第五个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父亲照片的意义 |
刘国枝
刘卫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2
|
|
3
|
威廉斯剧作的诗意追求——评《玻璃动物园》 |
汤卫根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4
|
《玻璃动物园》中“表演”的南方淑女 |
蒋贤萍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13 |
3
|
|
5
|
不幸母女的悲歌——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玻璃动物园》的主题 |
李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8
|
|
6
|
一首哀婉动人的抒情诗——试析《玻璃动物园》的诗化艺术 |
黎林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7
|
诗意化之魅力悲剧——评《玻璃动物园》 |
何芳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8 |
2
|
|
8
|
浅析《玻璃动物园》中“逃避”的主题 |
丁欣
|
《开封大学学报》
|
2010 |
4
|
|
9
|
论《玻璃动物园》的人类悲剧性 |
何芳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0
|
论“父亲之名”在《玻璃动物园》中的作用 |
何芳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1
|
论《玻璃动物园》中的“间离效果” |
臧华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玻璃动物园》的结构主义解读 |
王明霞
|
《科技资讯》
|
2012 |
1
|
|
13
|
缺的就是那一点幻想看话剧《玻璃动物园》 |
谈瀛洲
|
《上海戏剧》
|
2016 |
1
|
|
14
|
论《玻璃动物园》中玻璃动物和劳拉的关系 |
张建萍
|
《科技咨询导报》
|
2007 |
2
|
|
15
|
失落的必然——试析《玻璃动物园》中的南方女性阿曼达 |
孙杨淼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5 |
2
|
|
16
|
忧郁的蓝玫瑰——读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思的《玻璃动物园》 |
吴钧
|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7
|
《玻璃动物园》中劳拉的人格异化 |
刘霞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8
|
虚幻和现实——评《玻璃动物园》 |
隋忆越
|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9
|
从“可表演性”角度看戏剧翻译——基于《玻璃动物园》第一幕两中译本之对比分析 |
黄勤
刘晓黎
|
《外语与翻译》
|
2015 |
0 |
|
20
|
逃遁与缺席——《玻璃动物园》中的父子形象 |
马予华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