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片钳实验中玻璃微电极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跃 商丽宏 +1 位作者 朱启文 孙浩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第16期126-128,共3页
膜片钳技术是电生理技术之一,通过记录离子通道电流来反映细胞膜离子通道活性。玻璃微电极广泛用于膜片钳实验中,就玻璃微电极拉制技术、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进行初步探讨,为膜片钳实验中玻璃微电极制备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玻璃微电极 拉制仪 膜片钳
下载PDF
膜片钳实验中玻璃微电极的拉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商丽宏 崔跃 +2 位作者 朱启文 梁博岩 李爽 《实验室科学》 2015年第1期37-39,共3页
介绍了膜片钳实验中玻璃微电极的拉制技术,并测试了不同温度对电极电阻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拉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结果表明:拉制过程中的温度设置等对电极电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膜片钳实验中玻璃微电极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玻璃微电极 拉制仪 膜片钳
下载PDF
细胞膜离子通道实验中玻璃微电极的制备
3
作者 刘智飞 曾晓荣 +2 位作者 朱寄天 周文 余华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70-74,共5页
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过记录实验中徽管电极的材料选择、技制、抛光、树脂涂抹、充灌等制作过程以及使用情况,结合作者实践体会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对某些过程作了改进,获得满意效果。研究表明,微管电极制作好坏对实验的成功起着举足... 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过记录实验中徽管电极的材料选择、技制、抛光、树脂涂抹、充灌等制作过程以及使用情况,结合作者实践体会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对某些过程作了改进,获得满意效果。研究表明,微管电极制作好坏对实验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技术 玻璃微电极 离子通道 心肌 细胞膜
下载PDF
玻璃微电极充灌方法的改进
4
作者 傅纯芳 王凯 +2 位作者 王玉芹 张桂芳 赵秀芳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5期46-47,共2页
本文介绍了玻璃微电极传统的充灌方法改进。我们称之为半自动充灌法。这种充灌法不仅具备自动充灌法简便而快速的优点,而且因毛坯细玻管中不放纤维细管,与自动充灌法相比,拉制成尖径小于1μm 的细胞内微电极比较容易。采用这种充灌方法... 本文介绍了玻璃微电极传统的充灌方法改进。我们称之为半自动充灌法。这种充灌法不仅具备自动充灌法简便而快速的优点,而且因毛坯细玻管中不放纤维细管,与自动充灌法相比,拉制成尖径小于1μm 的细胞内微电极比较容易。采用这种充灌方法的关键是毛坯细玻管的清洁处理时,与常规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微电极 毛坯细玻管 充灌法
下载PDF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记录中的玻璃微电极制作技术
5
作者 庄楚香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细胞动作 电位记录 玻璃微电极 制作技术
下载PDF
二步式玻璃微电极拉制仪的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士端 胡宏镇 沈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80-481,共2页
二步式玻璃微电极拉制仪的研制王士端,胡宏镇,沈杰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武汉430030关键词膜片钳;微电极;控制仪中图法分类号R764.9膜片钳技术是目前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 二步式玻璃微电极拉制仪的研制王士端,胡宏镇,沈杰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武汉430030关键词膜片钳;微电极;控制仪中图法分类号R764.9膜片钳技术是目前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实验室已陆续开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 玻璃微电极 拉制仪
下载PDF
单管玻璃微电极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国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398-399,共2页
单管玻璃微电极的制作方法Themethodofpreparingsingle-pipeglassmicroelectrode¥//马国军玻璃微电极是由细毛坯管径多道工序加工制成的。制作微电极的方法较多,我们在博采众长... 单管玻璃微电极的制作方法Themethodofpreparingsingle-pipeglassmicroelectrode¥//马国军玻璃微电极是由细毛坯管径多道工序加工制成的。制作微电极的方法较多,我们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所使用的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制作 玻璃微电极
下载PDF
一种精确而简便的玻璃微电极阻值测量法
8
作者 翟永安 李思本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30-34,共5页
研究各种细胞的电活动,要根据细胞的大小与电变化性质等状况使用尖端直径不同的玻璃微电极,在实际工作中常测定微电极的阻值来判定之。目前,国内一般用微电极放大器附电容补偿的方法测定有关电压再换算得微电极阻值,图1的开关接B点时为... 研究各种细胞的电活动,要根据细胞的大小与电变化性质等状况使用尖端直径不同的玻璃微电极,在实际工作中常测定微电极的阻值来判定之。目前,国内一般用微电极放大器附电容补偿的方法测定有关电压再换算得微电极阻值,图1的开关接B点时为该法的示意图(以下简称B法);实验前有的用电子管电压复用表等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放大器 玻璃微电极 电容补偿 管电压 电阻测量 前有 被测系统 范世藩 补偿器 解景田
下载PDF
一种精确而简便的玻璃微电极阻值测量法
9
作者 瞿永安 李思本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3-196,200,共5页
本方法是根据玻璃微电极内阻高、存在尖端电位的特点,用经过改进的数字式万用表串接电位补偿器后直接测定通常的玻璃微电极被测系统两端阻值。一般数字式万用表电阻挡的最高量程为20MΩ,改变该表有关电阻,将该挡量程扩展为100MΩ;补偿... 本方法是根据玻璃微电极内阻高、存在尖端电位的特点,用经过改进的数字式万用表串接电位补偿器后直接测定通常的玻璃微电极被测系统两端阻值。一般数字式万用表电阻挡的最高量程为20MΩ,改变该表有关电阻,将该挡量程扩展为100MΩ;补偿器则由电池串接电位器,以产生能抵消电极尖端电位之电位。曾与目前常用的微电极放大器作以下实验对比:一、取已知值的电阻取代被测系统的玻璃微电极作模拟电极测量。二、测量玻璃微电极阻值。结果表明:比目前常用的微电极放大器加示波器以及用电子管复用表等测定方法,本法的可靠性及精确性有所提高,操作简便;且一般实验室毋需另置设备,即可做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微电极阻值测量法 细胞 电活动
下载PDF
抗体微电极—神经肽研究中的一项新技术
10
作者 赵志奇 《生命科学》 CSCD 1989年第6期13-15,共3页
半个世纪前,Von Euler和Gaddum在脑和小肠中提取了一种强效舒血管物质,命名为P物质,这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肽。近廿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在神经系统中已发现数十种神经肽。应用免疫组织和细胞化学技术可清楚地显示肽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分... 半个世纪前,Von Euler和Gaddum在脑和小肠中提取了一种强效舒血管物质,命名为P物质,这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肽。近廿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在神经系统中已发现数十种神经肽。应用免疫组织和细胞化学技术可清楚地显示肽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分布,神经肽已被作为化学“标签”追索神经回路。科学家们根据重组DNA技术的研究结果预测,大鼠脑中有3万个脑特异性的mRNA,如果有百分之一表达的话,就将有300个神经肽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微电极技术 细胞化学技术 舒血管物质 鼠脑 神经回路 玻璃微电极 伤害性 细胞外记录 脊髓背角
下载PDF
一种对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11
作者 刘智飞 周文 +1 位作者 曾晓荣 杨艳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 :对玻璃微电极尖端进行热抛光处理 ,以提高膜片钳实验中高阻抗封接的质量和成功率。方法 :用双相可控硅增加电流方法 ,完成低电压高电流输出 ;利用普通显微镜加以改造 ,在同一平面内观察电极尖端和电热丝情况。结果 :直流输出电压 ... 目的 :对玻璃微电极尖端进行热抛光处理 ,以提高膜片钳实验中高阻抗封接的质量和成功率。方法 :用双相可控硅增加电流方法 ,完成低电压高电流输出 ;利用普通显微镜加以改造 ,在同一平面内观察电极尖端和电热丝情况。结果 :直流输出电压 6V ;直流输出电流 0~ 2 0A ;4 0× (物距 1cm)物镜 ;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电极尖端平整、光滑。结论 :利用简单的双相可控硅增流技术和对普通生物显微镜的改造 ,可以制做出用于玻璃微电极尖端热抛光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片钳 玻璃微电极 热抛光 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
下载PDF
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傅纯芳 王凯 +2 位作者 于翔辉 王秀国 王晓梅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6-27,共2页
本室自1988年至今,为研究生班开设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电生理学实验课。由细胞外记录进展到细胞内记录,由器官水平研究进展到细胞水平研究,填补了我院电生理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实验技术的空白。本文介绍了玻璃微电极的拉制和卵母细... 本室自1988年至今,为研究生班开设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电生理学实验课。由细胞外记录进展到细胞内记录,由器官水平研究进展到细胞水平研究,填补了我院电生理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实验技术的空白。本文介绍了玻璃微电极的拉制和卵母细胞膜电位引导的实验技术,对应用价值做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微电极 微电极 细胞内记录 膜电位 卵母细胞
下载PDF
在同一脑区内微量注射与微电极技术同时应用的方法介绍
13
作者 郑华 叶智文 +1 位作者 娄艾琳 左和呜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0年第1期61-62,共2页
在不同脑区内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来观察神经递质对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同一脑区内是否也可采用此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同一脑区内采用微量注射和微电极记录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 (一)电极制备玻璃微电极的尖端为1~2... 在不同脑区内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来观察神经递质对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同一脑区内是否也可采用此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同一脑区内采用微量注射和微电极记录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 (一)电极制备玻璃微电极的尖端为1~2μm。截取一段较微电极约长1cm、内径0.16mm、外径0.39mm,将其一端挫成斜面,用细丝将微电极和微量注射管绑在一起,在显微镜下将两者尖端调在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注射 微电极技术 神经元放电 玻璃微电极 电极制备 海马神经元 立体定位仪 大鼠 气管插管 神经元兴奋性
下载PDF
一种斑片钳用玻璃微吸引电极的简易制作方法
14
作者 洪仲 李思本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合格的玻璃微吸管电极是成功地进行单离子通道电流记录的重要保证。按Hamill推荐的电极制作方法拉制出的电极质量高,但制作较复杂,要用高标准的燧石玻璃分二步或三步拉制而成,尖端部需涂硅酮树脂(Sylgard)。我们经较长时间的摸索,采用... 合格的玻璃微吸管电极是成功地进行单离子通道电流记录的重要保证。按Hamill推荐的电极制作方法拉制出的电极质量高,但制作较复杂,要用高标准的燧石玻璃分二步或三步拉制而成,尖端部需涂硅酮树脂(Sylgard)。我们经较长时间的摸索,采用硬质玻璃一次拉成合乎要求的电极,尖部不用涂料,成功地记录到单通道电流,且背景噪音不大。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制作 通道电流 玻璃微吸管电极 燧石玻璃 硅酮树脂 单离子 背景噪音 硬质玻璃 玻璃微电极 热电流
下载PDF
斑片钳用玻璃微吸引电极的简易制作方法
15
作者 洪仲 李思本 《医疗设备信息》 1991年第1期7-9,共3页
<正> 合格的玻璃微吸引电极是成功地进行单离子通道电流记录的重要保证。Hamil可推荐的电极制作方法拉制出的电极质量高,但制作较复杂,要用高标准的燧石玻璃分二步或三步拉制而成,尖端部需涂硅酮树酯(sylgand)。我们经较长时间的... <正> 合格的玻璃微吸引电极是成功地进行单离子通道电流记录的重要保证。Hamil可推荐的电极制作方法拉制出的电极质量高,但制作较复杂,要用高标准的燧石玻璃分二步或三步拉制而成,尖端部需涂硅酮树酯(sylgand)。我们经较长时间的摸索,采用硬质玻璃一次拉成合乎要求的电极,尖部不用涂料,成功地记录到单通道电流,且背景噪音不大。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微电极 制作 斑片钳
下载PDF
科研公共平台膜片钳室建设和仪器管理
16
作者 刘鲁冰 刘雪环 +4 位作者 李庆军 刘红燕 杜秀伟 郑志娟 张丹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3期279-281,共3页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是每位中医药人的光荣使命。近年来中医药基础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膜片钳技术作为新兴工具出现了。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合...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是每位中医药人的光荣使命。近年来中医药基础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膜片钳技术作为新兴工具出现了。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合作发明了膜片钳技术,推动了神经科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膜片钳技术是利用玻璃微电极与细胞膜表面形成紧密接触,经过放大器等系统记录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的实验方法[1],其本质是研究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技术 中医药文化 仪器管理 玻璃微电极 公共平台 生物物理化学 神经科学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对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乔德才 侯莉娟 +1 位作者 何德富 翁恩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对运动疲劳前后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神经元动作电位时程及动作电位发放形式进行记录,并对放电神经元的分布...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对运动疲劳前后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神经元动作电位时程及动作电位发放形式进行记录,并对放电神经元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在记录到的运动疲劳组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中,19%自发放电频率>10Hz,而对照组仅有6%,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2)运动疲劳组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除观察到规则单脉冲放电、不规则单脉冲放电、单脉冲与爆发式并存的放电形式外,还观察到规则爆发式放电,其串间隔集中在140~210ms;(3)运动疲劳组高频自发放电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新纹状体的外侧深部区域。结论:运动疲劳后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发生改变,高频放电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运动疲劳后神经元放电形式发生改变,可能与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新纹状体 胞外记录 玻璃微电极技术 电生理学方法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对大鼠黑质致密区DA能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乔德才 吴迪 +1 位作者 侯莉娟 刘晓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5,57,共4页
观察运动疲劳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zona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自发放电特征,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SNc区DA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运... 观察运动疲劳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zona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自发放电特征,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SNc区DA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运动疲劳大鼠SNc区DA能神经元自发单放电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神经元出现了不规则放电,且爆发式放电比例明显增多,放电间隔直方图成正偏态或随机分布(AI<1),ISI和CV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运动疲劳大鼠SNc区DA能神经元电活动出现明显改变,主要特征为兴奋性和活动规律性降低。SNc和纹状体的腹外侧和背外侧区构成的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参与了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也是运动疲劳调控的重要中枢脑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黑质致密区 多巴胺 玻璃微电极技术 神经元电活动
下载PDF
6-羟多巴胺毁损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脚桥核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勇 张巧俊 +4 位作者 刘健 冯洁 褚玉霞 高蕊 刘娅萍 《神经科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 观察6- 羟多巴胺毁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 PD)模型大鼠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nu cleus, PPN)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正常对照组和PD模型组大鼠PPN神经元的电... 目的 观察6- 羟多巴胺毁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 PD)模型大鼠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nu cleus, PPN)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正常对照组和PD模型组大鼠PPN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 对照组和PD组大鼠PP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为(9. 0±0. 8)Hz[ (0. 5 25. 2)Hz, n=56]和(16. 1±1. 6)Hz[ (1. 2 49. 7)Hz, n=57],PD组大鼠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01)。在对照组大鼠脚桥核, 68% (38 /56)的神经元呈现规则放电, 27% (15 /56)呈现不规则放电, 5% (3 /56)为爆发式放电;在PD组大鼠脚桥核,具有规则、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39% (22 /57)、47%(27 /57)和14% (8 /57),PD组大鼠具有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PD大鼠PPN中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和不规则放电增多, 这可能在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放电频率 帕金森病 模型大鼠 核神经元 毁损 disease 病理生理变化 玻璃微电极 正常对照组 不规则 PPN PD模型 PD大鼠 爆发式 记录法 细胞外 电活动 比例
下载PDF
刺激家兔隔核对海马痛单位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覃筱燕 黄忠致 刘荫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55-57,共3页
在三碘季胺酚制动下,对39只清醒麻痹的家兔进行实验,探讨隔核对海马痛单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发现,海马的痛单位占引导总数的28.37%,其中以痛兴奋单位为主(占痛单位的70.34%)。海马有80.51%的痛单位对... 在三碘季胺酚制动下,对39只清醒麻痹的家兔进行实验,探讨隔核对海马痛单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发现,海马的痛单位占引导总数的28.37%,其中以痛兴奋单位为主(占痛单位的70.34%)。海马有80.51%的痛单位对刺激隔核起反应,含痛兴奋性神经元(PEN)71个,痛抑制性神经元(PIN)24个。其中受隔核影响出现减频反应的海马痛单位有72个,占75.79%,含PEN61个,PIN11个;受隔核影响出现增频反应的海马痛单位有23个,占24.21%,含PEN10个,PIN13个。脑室注射阿托品或氟哌啶醇均可阻断刺激隔核对海马的影响效应。提示:隔核参与对海马痛单位的调制;刺激隔核对海马痛单位以抑制性调制为主,并主要作用于PEN;乙酰胆碱、多巴胺及相应的受体可能参与其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核 海马 玻璃微电极 痛单位 电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