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城子汉墓出土玻璃耳珰的化学成分与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昱勃 温睿 +1 位作者 先怡衡 张翠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4,共10页
营城子汉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大型汉墓群。营城子汉墓出土了一批玻璃耳珰,为探讨其成型工艺及来源,采用超景深显微系统进行了表面形貌观察,初步认为是模铸成型,并经过打磨。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营城子汉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大型汉墓群。营城子汉墓出土了一批玻璃耳珰,为探讨其成型工艺及来源,采用超景深显微系统进行了表面形貌观察,初步认为是模铸成型,并经过打磨。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分属铅钡硅酸盐和钾硅酸盐玻璃系统,一件由Cu2+着色,其余主要由Co2+着色。其为我国自制,所用钴料来源相同,钴料的锰钴比特征与国产钴土矿的类似。并对营城子汉墓出土玻璃耳珰造型与化学成分体系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玻璃耳珰制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古代玻璃耳珰制作与传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城子汉墓 玻璃耳珰 工艺 化学成分 钴料 造型
下载PDF
浅议中国出土的汉代玻璃耳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青会 董俊卿 +3 位作者 赵虹霞 干福熹 胡永庆 程永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17-25,共9页
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河南、四川、贵州等地出土的34件汉代耳珰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耳珰中有31件玻璃耳珰,2件骨质耳珰,1件青金石耳珰.玻璃耳珰可以分为:铅钡硅酸盐、铅硅酸... 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河南、四川、贵州等地出土的34件汉代耳珰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耳珰中有31件玻璃耳珰,2件骨质耳珰,1件青金石耳珰.玻璃耳珰可以分为:铅钡硅酸盐、铅硅酸盐和钾硅酸盐三种成分体系.结合文献资料,对这批玻璃耳珰的可能来源以及相关各地区间的早期文化、技术交流情况进行了概要讨论.结果显示了科技分析结合考古研究在解决相关考古问题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耳珰 汉代 青金石 钾硅酸盐玻璃
下载PDF
汉代玻璃耳珰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启杰 后晓荣 《苏州文博论丛》 2018年第1期6-14,共9页
玻璃耳珰作为一种特殊材质的耳饰最早出现于西汉早期,从西汉晚期开始流行于各地,魏晋南北朝时已基本消失本文全面搜集了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玻璃耳珰300余枚,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类型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形制耳挡的流行、分布和... 玻璃耳珰作为一种特殊材质的耳饰最早出现于西汉早期,从西汉晚期开始流行于各地,魏晋南北朝时已基本消失本文全面搜集了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玻璃耳珰300余枚,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类型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形制耳挡的流行、分布和发展情况。另外,又结合出土材料对玻璃耳珰的坠饰系附与穿戴、使用者性别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耳珰 类型学 坠饰 穿戴方式 性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