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RAPD技术对6种玻璃鳗的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新艳 樊海平 +3 位作者 范斯敏 卓玉琛 林煜 钟全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3-688,共6页
运用随机多态性扩增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欧洲鳗鲡(A.anguilla)、美洲鳗鲡(A.rostrata)、花鳗鲡(A.marmorata)、莫桑比克鳗鲡(A.mossambica)和西里伯斯鳗鲡(A.celebesensis... 运用随机多态性扩增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欧洲鳗鲡(A.anguilla)、美洲鳗鲡(A.rostrata)、花鳗鲡(A.marmorata)、莫桑比克鳗鲡(A.mossambica)和西里伯斯鳗鲡(A.celebesens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6种鳗鲡的种间特异性、种间相似性和遗传距离。筛选出14个重复性好的RAPD随机引物,分别用于6种鳗鲡基因组DNA的分析,其中,引物S21、S28、S42在6种鳗鲡中所产生的条带均有所差异,可单独或组合作为6个鳗鲡品种鉴别的分子标记。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聚类分析软件包分析6种鳗鲡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种鳗鲡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0769~0.4615,差异显著(P<0.05),美洲鳗鲡与欧洲鳗鲡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5385。依据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绘制鳗鲡遗传关系图谱,6种鳗鲡分为2类,其中,美洲鳗鲡与欧洲鳗鲡首先聚类,西里伯斯鳗鲡与这两种鳗鲡聚为一类;同时,莫桑比克鳗鲡与花鳗鲡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日本鳗鲡的亲缘关系渐远,这3种鳗鲡聚为一类。结果证实这6种鳗鲡进化分布主要受到地理结构和洋流的影响,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地理位置上远近关系的影响,为鳗鲡品种的快速鉴定和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遗传标记 玻璃鳗 种质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18种常用渔药对双色鳗鲡玻璃鳗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樊海平 林煜 卓玉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283-1286,共4页
在水温26~28℃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溴氯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甲苯咪唑、敌百虫、硫酸铜等18种常用渔药对双色鳗鲡玻璃鳗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双色鳗鲡玻璃鳗对三黄散、季铵盐络合碘、溴氯海因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25、2.01、1.00... 在水温26~28℃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溴氯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甲苯咪唑、敌百虫、硫酸铜等18种常用渔药对双色鳗鲡玻璃鳗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双色鳗鲡玻璃鳗对三黄散、季铵盐络合碘、溴氯海因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25、2.01、1.00mg·L-1,生产实际常用剂量均低于安全浓度;对甲醛、戊二醛、三氯异氰脲酸、敌百虫、甲苯咪唑和欧指耐受能力中度,生产实际常用剂量高于安全浓度,应控制使用剂量和方法;双色鳗鲡玻璃鳗对原虫清、指环净、特效指环净、聚维酮碘、硫酸新霉素、白点净、小瓜敌杀高度敏感,应避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 玻璃鳗 渔药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中国近海日本鳗鲡玻璃鳗体组织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铁柱 李慷 +1 位作者 吴嘉敏 刘利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5,共13页
为了解日本鳗鲡玻璃鳗的早期营养需求,分别对中国近海6个不同地点玻璃鳗体组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玻璃鳗体组织中水分含量为78.62%±2.03%,干重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69.08%±0.64%、粗... 为了解日本鳗鲡玻璃鳗的早期营养需求,分别对中国近海6个不同地点玻璃鳗体组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玻璃鳗体组织中水分含量为78.62%±2.03%,干重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69.08%±0.64%、粗脂肪含量为11.96%±1.33%、粗灰分含量为11.45%±1.30%。在台州、舟山、南通和东台4个采样点的样品中,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粗蛋白含量以舟山点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并且舟山点样品肠道内发现可见内容物。玻璃鳗样品中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最高,半胱氨酸最低;除舟山点外,各采样点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同洄游地点玻璃鳗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均以C16:0、 C18:1n9、 C20:5n3(EPA)、 C22:5n3、 C22:6n3(DHA)为主要成分,其中EPA和DHA共占脂肪酸总量的31.59%±1.00%,不同洄游地点样品必需脂肪酸含量差异明显。研究表明,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对于玻璃鳗的正常生长存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比不同地点营养物质组成及稚鱼饵料理论需求量分析,推测舟山点海洋环境中包含更适合玻璃鳗稚鱼摄食的食物,需进一步研究分析,为日本鳗鲡开口饵料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玻璃鳗 近海洄游 营养分析
下载PDF
不同配合饲料对日本鳗鲡玻璃鳗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庆堂 张蕉南 +2 位作者 胡兵 杨明 艾春香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共3页
试验以水蚯蚓为对照组饲料,探讨益多美配合饲料和国外某品牌配合饲料对日本鳗鲡玻璃鳗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益多美配合饲料组的玻璃鳗平均存活率最高,为77.34%,为水蚯蚓组的1.64倍;国外饲料组和益多美饲料组玻璃鳗的平均增重率分... 试验以水蚯蚓为对照组饲料,探讨益多美配合饲料和国外某品牌配合饲料对日本鳗鲡玻璃鳗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益多美配合饲料组的玻璃鳗平均存活率最高,为77.34%,为水蚯蚓组的1.64倍;国外饲料组和益多美饲料组玻璃鳗的平均增重率分别是水蚯蚓组的1.83和1.70倍;配合饲料转化率优于水蚯蚓,其中益多美饲料组的平均饲料转化率(27.3%)略高于国外饲料组(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玻璃鳗 配合饲料 存活率 转化率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4 位作者 唐文乔 李辉华 谢正丽 刘东 刘至治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93-1801,共9页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早的进入了南方的水域,抵达广东沿海;变态较早的进入了中部的东海水域,抵达闽浙沿海;变态最晚的则被送到长江口及其以北的沿海河口。结果还显示,最北部大丰的平均柳叶鳗龄[(106.00±3.22)d]比最南部新会的平均柳叶鳗龄[(91.87±1.36)d]大14.13 d,其与黑潮流速(约96 km/d)的乘积(1 350 km)同两地的距离大致相等,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的玻璃鳗在柳叶鳗阶段是随着黑潮暖流自南向北被动地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柳叶 玻璃鳗 变态 耳石 迁徙路径
下载PDF
长江口日本鳗鲡幼体色素发育时相及其体型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弘艺 张亚 +3 位作者 唐文乔 刘东 张旭光 吴嘉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7-202,共6页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产卵场位于西马里亚纳海脊南部[1,2],孵化的柳叶鳗仔鱼随北赤道流和黑潮输送至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大陆架变态为玻璃鳗,并在河口水域变态为线鳗[3]。柳叶鳗-玻璃鳗-线...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产卵场位于西马里亚纳海脊南部[1,2],孵化的柳叶鳗仔鱼随北赤道流和黑潮输送至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大陆架变态为玻璃鳗,并在河口水域变态为线鳗[3]。柳叶鳗-玻璃鳗-线鳗的变态,伴随着多个形态发育和生理调节过程。其中,表皮和内部器官上渐进沉积的黑色素是最清晰的可视标志[4]。Tesch和White[3]根据色素发育特征,将变态过程划分为I-VI色素发育时相。已有研究表明,幼鳗色素发育过程中个体体长、体重、体型、丰满度以及存活率等指标发生显著变化[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发育时相 日本 玻璃鳗 日龄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loop DNA序列的瓯江口鳗鲡幼苗遗传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付秀兰 谢斐昂 +3 位作者 LUSANA James 陈永久 李德伟 蒋日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9-493,共5页
浙江瓯江口及邻近水域是东海诸多经济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本研究对采自瓯江口6个地点,34尾玻璃鳗样本进行遗传鉴定。通过对线粒体D-loop 800 bp DNA序列分析,共检测得到34个不同单倍型,这些单倍型与GenBank中的日本鳗鲡D-loop序列相似度... 浙江瓯江口及邻近水域是东海诸多经济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本研究对采自瓯江口6个地点,34尾玻璃鳗样本进行遗传鉴定。通过对线粒体D-loop 800 bp DNA序列分析,共检测得到34个不同单倍型,这些单倍型与GenBank中的日本鳗鲡D-loop序列相似度最高(>99%),说明这些鳗鲡为日本鳗鲡。瓯江口鳗鲡群体的单倍型多态性(Hd)为1.0±0.007,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11±0.000 8,说明该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各采样点之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差异(FST=-0.028)。根据Tajima’s D中性检验(D=-1.982 96,P<0.01)和核苷酸错配分布结果,推测这些日本鳗鲡可能在近期发生过种群爆发性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日本 玻璃鳗 D-LOOP 遗传变异 种群扩张
下载PDF
欧洲鳗鲡是否到了崩溃的边缘? 被引量:1
8
作者 艾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4年第11期6-10,共5页
1 前言令人担忧的征兆:在过去的20年间,欧洲鳗鲡的数量减少了90%以上。自1980年以来其补充量一直在下降,到2001年达到历史最低点。科学家们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动,欧洲鳗鲡在数年间将会绝迹。欧洲的渔民已经感觉到这一变化的影响, 因为他... 1 前言令人担忧的征兆:在过去的20年间,欧洲鳗鲡的数量减少了90%以上。自1980年以来其补充量一直在下降,到2001年达到历史最低点。科学家们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动,欧洲鳗鲡在数年间将会绝迹。欧洲的渔民已经感觉到这一变化的影响, 因为他们发现网捕的鳗鲡越来越少。但在市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1980年以来 补充量 采取行动 数量减少 科学家 玻璃鳗 最低点 渔民 网捕
下载PDF
鳗鱼的旅行
9
《少先队员(知识路)》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鳗鱼是自然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时至今日,我们仍对它知之甚少。欧洲鳗出生在马尾藻海—一片难以确定边界的海洋。它们的一生要经历三次蜕变。从一开始的透明柳叶状,耗时三年,长成六七厘米长的“玻璃鳗”。之后,它游入欧洲内陆各条江河溪... 鳗鱼是自然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时至今日,我们仍对它知之甚少。欧洲鳗出生在马尾藻海—一片难以确定边界的海洋。它们的一生要经历三次蜕变。从一开始的透明柳叶状,耗时三年,长成六七厘米长的“玻璃鳗”。之后,它游入欧洲内陆各条江河溪流,在那里完成第二次蜕变,长成强壮的黄鳗,独自栖息几十年。直到突然有一天,生物钟敲响,如同接到使命召唤,鳗鱼开始启动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蜕变一一变成银鳗:生殖器官发育,消化器官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器官 欧洲 马尾藻海 生物钟 生殖器官发育 柳叶状 玻璃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