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涠洲岛珊瑚礁近千年的发育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婷
胡敏航
张文静
陈天然
刘猛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不详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9,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038、4167604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3142)。
-
文摘
高纬度珊瑚栖息地能否成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热带珊瑚物种的"避难所"仍不明确,南海北部的相关研究更是稀少。本文以取自涠洲岛的2根珊瑚礁沉积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U-Th定年、沉积组分分析以及珊瑚种属鉴定等方法,探讨近千年以来珊瑚礁的发育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发现, Core1(石螺口)岩心沉积的3个快速堆积阶段分别与罗马暖期、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大致对应;而2个缓慢堆积阶段则分别与黑暗时代冷期和小冰期大致对应,证实了温暖的气候对珊瑚礁发育有促进作用,而寒冷的气候则不利于珊瑚礁的发育;此外,现代强烈的人为干扰可能也导致了涠洲岛珊瑚礁的迅速退化。Core2(南湾)中陆源沉积含量高,珊瑚年龄主要集中在800AD-950AD和现代这两个时间段内,其原因可能与环境变化、风暴作用及湾内现代珊瑚分布特征有关。通过对比这两个站位的珊瑚礁沉积特征,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全避难所"和"非完全避难所"的概念,揭示涠洲岛珊瑚可能同时具有低纬度热带珊瑚礁和高纬度珊瑚群落这两种发育特征和趋势。
-
关键词
高纬度
珊瑚礁发育
气候变化
避难所分类
涠洲岛
-
Keywords
high-latitude
coral reef development
climate change
classification of refuges
Weizhou Island
-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华南大陆沿岸珊瑚礁的特点与分析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宋朝景
赵焕庭
王丽荣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出处
《热带地理》
2007年第4期294-299,共6页
-
基金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YW-3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102)
+3 种基金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06BAB19B03)
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2003A3050103)
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基金(MSGL0508)
所长基金博士启动项目(SJ200101)
-
文摘
华南大陆沿岸不乏造礁石珊瑚生长,但能成礁的仅在西部广西涠洲岛、斜阳岛和广东雷州半岛西南海岸,均为岸礁,累计礁体长约63 km,约占华南大陆(含近岸岛屿)岸线的1%,礁厚1-4 m,总面积约45 km^2。礁体在全新世中期形成,胶结程度差,内礁坪部分已被沿岸泥沙覆盖,活珊瑚种类较少。进入全新世晚期,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冬季表层平均水温略低,沿岸泥沙运动活跃,人类生产活动对水质的影响等,珊瑚礁发育受到制约。但在西部海岸局部地方造礁珊瑚仍然顽强地生长,礁体向海拓展。预测未来冬季水温升高,更有利于珊瑚礁自然恢复。
-
关键词
岸礁
珊瑚礁发育
华南大陆沿岸
-
Keywords
Fringing reef
Coral reef development
South China continent coast
-
分类号
P737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