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南海珊瑚细菌L-4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琼 王剑 +5 位作者 姚俊华 雷玲芳 陈小洁 邓芸 黄兆胜 张翠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2,共6页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MS、NMR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手段确定其结构依次为:环(色-丙)二肽(1)、环(甘-酪)二肽(2)、环(丙-酪)二肽(3)、环(缬-酪)二肽(4)、环(甘-苯丙)二肽(5)、环(甘-脯)二肽(6)、环(丙-缬)二肽(7)、环(甘-丙)二肽(8)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且均首次从南海珊瑚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对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细菌 混合培养 次级代谢产物 环二肽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南海珊瑚内生细菌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中环二肽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邓芸 胡谷平 +4 位作者 陈小洁 刘炳新 代树文 何细新 张翠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4,共5页
为了研究珊瑚内生细菌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1D NMR和MS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 为了研究珊瑚内生细菌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1D NMR和MS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依次为:环(羟脯-苯丙)二肽(1)、环(脯-酪)二肽(2)、环(苯丙-甘)二肽(3)、环(苯丙-丙)二肽(4)、环(丙-酪)二肽(5)、环(亮-甘)二肽(6)、环(甘-缬)二肽(7)、环(丙-缬)二肽(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细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内生细菌 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 次生代谢产物 环二肽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南海珊瑚montipora sp.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 sp.中的环二肽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2
3
作者 郭琼 彭光天 +5 位作者 刘炳新 雷玲芳 陈小洁 邓芸 苏贤君 张翠仙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目的对南海珊瑚montiporasp.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sp.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对珊瑚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质谱(... 目的对南海珊瑚montiporasp.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sp.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对珊瑚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环(色-苏)二肽(1)、环(4-羟基-脯-酪)二肽(2)、环(亮-酪)二肽(3)、环(苯丙-丙)二肽(4)、环(异亮-甘)二肽(5)、环(亮-甘)二肽(6)、环(亮-脯)二肽(7)、环(亮-丙)二肽(8)、环(异亮-丙)二肽(9)、环(亮-苏)二肽(10)、环(异亮-缬)二肽(11)、环(异亮-异亮)二肽(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Brevibacterium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内生细菌 Brevibacteriumsp 环二肽 结构解析
原文传递
荧光标记珊瑚组织来源细菌及其与虫黄藻相互作用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琚慧敏 杨键 +1 位作者 张偲 李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1-361,共11页
【背景】研究珊瑚-细菌、虫黄藻-细菌的相互作用是解析珊瑚健康机理的关键。对珊瑚共附生细菌进行稳定荧光标记有助于原位观察细菌与虫黄藻或珊瑚的相互作用。当前,对于野生型珊瑚共附生细菌遗传操作体系的研究有限,限制了对细菌与珊瑚... 【背景】研究珊瑚-细菌、虫黄藻-细菌的相互作用是解析珊瑚健康机理的关键。对珊瑚共附生细菌进行稳定荧光标记有助于原位观察细菌与虫黄藻或珊瑚的相互作用。当前,对于野生型珊瑚共附生细菌遗传操作体系的研究有限,限制了对细菌与珊瑚、虫黄藻原位互作模式的揭示。【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专性海洋细菌的遗传操作体系,利用其对珊瑚组织来源细菌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用于研究标记菌株与虫黄藻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电穿孔的方式将构建好的广宿主重组质粒转入供体菌(Escherichia coli WM3064),然后将供体菌与添加海水才可以生长的受体菌SCSIO 12696(港口球菌科,Porticoccaceae;分离自鹿角杯形珊瑚组织)按供、受体菌细胞数比分别为4:1、2:1、1:1比例混合,在25℃和30℃下于改良LB培养基上接合转移。显微观察标记细菌与虫黄藻相互作用。【结果】改良的LB培养基适用于需海水才可生长的专性海洋细菌的接合转移实验。接合转移的效率与供、受体菌的比例及温度有关。确定优化的接合转移条件为:供、受体菌的比例为1:1,温度为30℃。利用建立的接合转移体系,构建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SCSIO 12696。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能清晰观察到标记菌株SCSIO 12696和虫黄藻在共培养时的相互作用。【结论】建立了适合专性海洋细菌的遗传操作体系,利用其构建荧光蛋白标记菌株可用于虫黄藻-细菌、珊瑚-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珊瑚共附生细菌的生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细菌 接合转移 荧光标记 虫黄藻 菌-藻互作
原文传递
珊瑚共生体中“细菌-虫黄藻-宿主”三角关系的通讯交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涛 程珂珂 +1 位作者 蔡中华 周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72-2584,共13页
“细菌-虫黄藻-珊瑚”是生态系统中一对经典的三角关系,其中包含着复杂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三者的平衡与稳定是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过去20年里针对共生体交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明确了“细... “细菌-虫黄藻-珊瑚”是生态系统中一对经典的三角关系,其中包含着复杂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三者的平衡与稳定是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过去20年里针对共生体交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明确了“细菌-虫黄藻-宿主”三者之间的物质代谢、营养交换以及与环境的交互关系。然而,基于共生系统的复杂性,一些现象背后的机制仍然未被充分揭示,尤其是共生体之间的通讯交流。信号分子介导的相互作用是珊瑚共生体稳态维持和高效运转的内在驱动力。本文以珊瑚共生体系中化学信号为重点,尝试梳理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珊瑚、细菌与虫黄藻以及虫黄藻与珊瑚之间的通讯方式,重点关注了群体感应信号(QS)、二甲基巯基丙酸盐(DMSP)、糖类信号、脂类信号以及非编码RNA。选择性例举了QS信号介导的微生物协作和竞争、DMSP调节下的细菌和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胁迫下珊瑚和虫黄藻对非编码RNA的响应过程,强调了它们在共生体中的作用模式和生态意义。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可能方向进行了提炼,包括研究维度的扩充、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生态模型的构建等,旨在提升对三角关系互作方式的认识,增进对珊瑚共生体的理解,探索基于通讯语言的操纵方式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生态系统 细菌-虫黄藻-珊瑚 信号语言 共生体调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