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四个特质
- 1
-
-
作者
朱昭平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21年第28期41-44,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8ZDA23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四个显著的特质:一是恬淡安宁、返璞归真,二是顺应自然、合乎科学,三是适可而止、不食珍怪,四是药食同源、医食融合。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朴素饮食态度、保证饮食的卫生健康、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融和中医学理论与日常饮食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成为今天大众饮食的行为准则和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
-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返璞归真
顺应自然
不食珍怪
医食融合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秦始皇陵的劫难
- 2
-
-
作者
倪绿洲
靳海英
-
出处
《消防月刊》
2002年第4期42-42,共1页
-
文摘
据史书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公元前2O6年,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在新安(今河南新安西)击坑残杀秦降卒20万人,并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
-
关键词
咸阳城
皇初
子婴
珍怪
秦王
安西
三泉
秦丰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
- 3
-
-
作者
武丽娜
付建
郭艳
-
机构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出处
《大众考古》
2015年第4期66-69,共4页
-
文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
郦山
秦始皇本纪
珍怪
皇初
匠作
羡门
从死
秦始皇陵园
子者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缭绕着绮丽传说的山水奇赋——宋玉《高唐赋》欣赏
- 4
-
-
作者
潘啸龙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1-63,共3页
-
文摘
倘若《高唐赋》真是风流儒雅的宋玉所作,它就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描述山水壮美之景的第一篇赋作了.在'居南天之半','气象常并吴越'的楚国大地上,有一片横跨江水的'云梦'古泽;而在这'方九百里'的古泽山峦中,又有一座'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的'高唐之观'。高唐观之所以令人神往,不仅因为它是楚人先祖高阳帝颛顼之庙。
-
关键词
高唐
云梦
风流儒雅
楚人
珍怪
吴越
唐观
南天
山水景物
天地之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工艺独绝惊世人
- 5
-
-
作者
任晓雯
-
出处
《文明与宣传》
2002年第4期21-21,共1页
-
文摘
南阳是一块“风水宝地”。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南都赋》里称赞:“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隋珠夜光”,“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菽麦稷黍、百谷藩芜”。经济文化的发达使南阳民间工艺独具魅力,其中最有个性的当属玉雕、烙画、丝毯、牛角雕、黄石砚。其中,玉雕、烙画、丝毯被称为“南阳三绝”。
-
关键词
烙画
丝毯
南都赋
珍怪
石砚
百谷
玉璞
三绝
金彩
一捧雪
-
分类号
J314.9
[艺术—美术]
-
-
题名龙湾赋
- 6
-
-
-
出处
《温州人》
2015年第23期104-105,共2页
-
文摘
有乐府鱼龙曲曰:"昔有丁仙公,崂山往返穷。慷慨脱略志,伴奂黄石丛。天风裹雪浪,崩云轧苍穹。江流盓磢壁,罗浮馺排空。老媪驻涯涘,夤缘岩坻蓬。自谓海童梦,兹水仙路通。履霜焦原怳,阽危胶戾恫。狼跋失进退,濡尾落迷蒙。丁仙爰跃跃,捷足既匆匆。纷披见虫洞,虾簇接龙宫。龙王恶匪人,遣尔回嘉东。临别赠散石,载言有神功。睒睗泥涂旷,僒束广潟中。骇然投沙涨,猝然如卧虹。去海四十里,罔劳鞭石翁。扬沙漫布濩。
-
关键词
龙湾
狼跋
雪浪
焦原
天风
虫洞
珍怪
神功
泥涂
雷岸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