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珠母贝属(Pinctada)主要种类亲缘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喻达辉 朱嘉濠 贾晓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1-217,共7页
采用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子1(ITS1)序列初步分析了珠母贝属8个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TS1长度范围分布在402—474bp之间,大珠母贝的ITS1序列最长,黑珠母贝的最短。作为外群的企鹅珍珠贝ITS1长385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研究种类聚... 采用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子1(ITS1)序列初步分析了珠母贝属8个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TS1长度范围分布在402—474bp之间,大珠母贝的ITS1序列最长,黑珠母贝的最短。作为外群的企鹅珍珠贝ITS1长385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研究种类聚合成3个类群。类群I包括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和覆瓦珠母贝P.imbricata。类群II包括白珠母贝P.albina、黑珠母贝P.nigra、长耳珠母贝P.chemnitzi和射肋珠母贝P.radiata,其中前2个种聚合成1枝,后两个种聚合成另一枝,分别形成两个亚群类群IIA和类群IIB。类群III包括珠母贝P.margaritifera和大珠母贝P.maxima。类群IIA与类群IIB之间、类群III的大珠母贝与珠母贝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0.080—0.100),类群I与类群II之间遗传距离较远(0.250—0.270),类群III与类群I和类群II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00—0.570)。类群I中我国的P.fucata和澳大利亚的P.imbricata之间遗传距离很小(0.000—0.013),而两者的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0.013和0.005,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相重叠,表明P.fucata和P.imbricata应为同种。类群IIA的P.albina与P.nigra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3,可能为两个亚种。类群IIB中的P.radiata与P.chemnitzi之间的遗传距离只有0.005—0.007,而本研究的P.chemnitzi的ITS1序列与GenBank中的P.chemnitzi的ITS1序列高度一致,表明P.radiata的鉴别可能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属 内部转录间隔子 系统发育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基于3种线粒体基因的珠母贝属系统进化关系
2
作者 肖宝华 廖宝林 +3 位作者 刘楚吾 杨小东 谢子强 张武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21,共8页
为了研究珠母贝属的分类地位和系统演化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并直接测序出雷州半岛珠母贝属中的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斑珠母贝和黑珠母贝的3种线粒体基因(12S r RNA、16S r RNA和COⅠ)部分序列,分析其碱基组... 为了研究珠母贝属的分类地位和系统演化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并直接测序出雷州半岛珠母贝属中的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斑珠母贝和黑珠母贝的3种线粒体基因(12S r RNA、16S r RNA和COⅠ)部分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种间遗传距离。同时结合Gen Bank上发表的白珠母贝序列,构建珠母贝属的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5种珍珠贝的3种基因部分序列碱基AT含量大于GC含量,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线粒体DNA序列基本一致,序列都处于高度饱和的状态。系统分析显示,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在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亲缘关系上,3种线粒体DNA片段在碱基组成、种间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上都显示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非常相近,可以认为是同一种中的2个亚种。在斑珠母贝的亲缘关系上,系统分析显示斑珠母贝与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更为接近。研究表明,大珠母贝和珠母贝在系统进化中较早的分离出来,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类。3种分子标记对马氏珠母贝亲缘关系分析上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现有的数据尚不足以得出结论,需进一步做分子系统研究并结合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属 线粒体基因 12S RRNA 16S RRNA COⅠ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海南珠母贝属Pinctada6个种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海洋 石耀华 +2 位作者 顾志峰 战欣 王爱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测试海南省珠母贝属Pinctada 6个种的45个个体的16S和H3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同物种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简单、明确的贝壳形态学特征予以最终确认。此分类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快速地进行珠母贝... 通过测试海南省珠母贝属Pinctada 6个种的45个个体的16S和H3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同物种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简单、明确的贝壳形态学特征予以最终确认。此分类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快速地进行珠母贝属的分类鉴定,而且分类结果不易受被测试贝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不易受分类鉴定人员水平的限制,有利于发现杂交种和隐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属 16S H3 形态特征 分类鉴定
下载PDF
墨西哥南部Baja California地区Paz海湾珠母贝属Pteria sterna(Gould,1851)的重新移居试验
4
作者 Pedro Saucedo Mario Monteforte 卢晓霞 《人类环境杂志》 1997年第8期514-520,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人工繁育技术来重新移居珠母贝属Pteria sterna。对养殖的658个幼年珠母贝进行了四种不同繁育的试验:保护的底质、未保护的底质、自然底质以及人工底质。试验也检验了另外两个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深度和样品大小。我们评... 本研究旨在通过人工繁育技术来重新移居珠母贝属Pteria sterna。对养殖的658个幼年珠母贝进行了四种不同繁育的试验:保护的底质、未保护的底质、自然底质以及人工底质。试验也检验了另外两个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深度和样品大小。我们评估了样品的存活率、固着速率和强度、以及原地生长。根据获得的最好结果,我们试图确定用于进一步大规模重新移居行动的最优深度、大小和播种材料。个体存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保护;所有放养到未保护的底质上的牡蛎在几天之内都死了。自然底质提高了个体的固着速率、强度和生长,而人工底质没有。就存活率、固着速率、强度和生长而言,9m的深度和中小尺度结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 珠母贝属 Pteriasterna 移居试验
下载PDF
7种珍珠贝RAPD鉴别标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小玉 喻达辉 +2 位作者 郭奕惠 黄桂菊 龚世园 《南方水产》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珠母贝、黑珠母贝、白珠母贝、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从21个OPM和S系列中筛选出4个引物,共扩增出57个位点,每条引物平均产...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珠母贝、黑珠母贝、白珠母贝、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从21个OPM和S系列中筛选出4个引物,共扩增出57个位点,每条引物平均产生14.3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250-2000bp间,平均每种贝每条引物产生4.9条带。其中引物S10对7种珍珠贝的RAPD产物呈现出物种的特异性,可同时将7种珍珠贝分开,其余引物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的珍珠贝区别开来。引物S10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鉴定 珠母贝属 珍珠 分子标记 随机扩增多态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