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遥感方法分析珠江口伶仃洋的海岸线变迁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学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对伶仃洋1979年以来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的岸线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图,得到近几十年来海岸线变化的特征,认为南沙区和蛇口半岛是岸线变化最快的2个区,而淇澳岛区和交椅湾区的变化相对较小。南沙区岸线变迁以沉积作用和围海造地形成的... 对伶仃洋1979年以来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的岸线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图,得到近几十年来海岸线变化的特征,认为南沙区和蛇口半岛是岸线变化最快的2个区,而淇澳岛区和交椅湾区的变化相对较小。南沙区岸线变迁以沉积作用和围海造地形成的岸线向海延伸为主,延伸速率从1966年至2000年明显增大,2000年后有减缓的趋势。蛇口半岛区主要以码头、池塘等人工建筑形成的岸线向海延伸为主。从岸线变迁、悬浮沉积物分布及其沉积作用来看,伶仃水道西侧以沉积为主,可能不适合于大规模的码头建设。珠江口岸线变迁最主要的环境效应是河道变窄、增长,造成排洪不畅,上游的洪涝灾害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变迁 遥感 珠江口伶仃洋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利用对海岸线等变迁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新星 陈涛 +1 位作者 李敏 王跃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62-2973,共12页
沿岸鲸豚类栖息地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其分布和核心栖息地发生变化。珠江口-漠阳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是目前所知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种群,其中伶仃洋水域是其重要的栖息地。近年来,珠江口伶仃洋周边城市发展带来的人类活动增加,白海豚... 沿岸鲸豚类栖息地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其分布和核心栖息地发生变化。珠江口-漠阳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是目前所知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种群,其中伶仃洋水域是其重要的栖息地。近年来,珠江口伶仃洋周边城市发展带来的人类活动增加,白海豚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分析伶仃洋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对应的保护策略显得非常迫切。以多源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为数据源,通过影像分析近43年珠江口伶仃洋围填海造成的海域流失,结合近20年来采用截线抽样法收集的海豚观测数据,运用含障碍核插值(Kernel interpolation with barriers)方法,分析白海豚的分布及核心栖息地的变化。结果显示:1986—2015年期间,研究区域内流失的海域面积为344.08km^(2);目击分布离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大于自然海岸线的平均距离,目击分布到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均在减小,表明过去20年白海豚的栖息地使用选择发生了一些变化,被迫适应人类活动的干扰;1997—2016年白海豚的分布范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白海豚栖息地使用的重心偏向伶仃洋东部水域,核心栖息地趋向主航道和无人海岛附近水域萎缩,可能是海豚因海域食物资源减少而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同时期,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覆盖的核心栖息地比例呈递减趋势,占比由79.9%下降到49.4%,当前有必要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作出一些优化调整,以适应栖息地使用的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核心栖息地 海岸线 核密度估计 保护 珠江口伶仃洋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习见水生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秦春艳 方展强 +2 位作者 唐以杰 安东 杨雄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4-109,114,共7页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珠江口伶仃洋海域部分习见水生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双壳类和头足类体内的镉(Cd)、铜(Cu)、锌(Zn)、铅(Pb)、铬(Cr)和镍(Ni)的含量,并使用标准物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富集金属的能力不同...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珠江口伶仃洋海域部分习见水生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双壳类和头足类体内的镉(Cd)、铜(Cu)、锌(Zn)、铅(Pb)、铬(Cr)和镍(Ni)的含量,并使用标准物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富集金属的能力不同.采用金属污染指数法比较不同生物体间对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性,用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评价海洋生物的污染水平及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鱼类、虾类、双壳类和头足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有的甚至达到了重污染水平(Cd、Cu、Zn、Pb、Cr),大部分海洋生物体内的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出现严重超出食用标准的现象,如棘头梅童鱼的Cr和Pb分别超标23.93和48.05倍,长蛇鲻的Pb超标52.66倍;近江牡蛎的Cu和Cd分别超标740.27和89.59倍.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严重,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 重金属 含量与评价 珠江口伶仃洋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表层沉积粘土矿物特性及其与动力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耀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0年第4期55-60,共6页
根据珠江口伶仃洋表层沉积粘土矿物特征的有关资料,分析和论证了伶仃洋不同矿物分区的动力条件和介质环境的特性,并对南海高盐陆架水对海区的入侵和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珠江口伶仃洋 表层沉积 粘土矿物 动力环境
下载PDF
基于GF-4卫星反演的珠江口水体表层悬浮泥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琼 唐世林 吴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6,共12页
珠江口伶仃洋是中国重要的海湾之一,其水体的悬浮泥沙质量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在枯季受潮汐过程影响显著,是研究潮汐对SSC变化影响的理想区域。高分四号卫星(GF-4)是我国第一颗超高时空分辨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珠江口伶仃洋是中国重要的海湾之一,其水体的悬浮泥沙质量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在枯季受潮汐过程影响显著,是研究潮汐对SSC变化影响的理想区域。高分四号卫星(GF-4)是我国第一颗超高时空分辨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见光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50m,最大时间分辨率可达20s,在研究一日之内的SSC变化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利用过境珠江口伶仃洋的GF-4卫星L1A数据并结合2020年1月的航次数据,反演得到该海域表层SSC数据,分析得到了伶仃洋表层SSC在潮汐周期不同阶段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伶仃洋海域的SSC整体呈近岸高于远岸、西岸高于东岸的分布趋势。涨潮时,共有4个高SSC分布区,平均SSC呈降低趋势且悬沙有向湾内移动的趋势;在停潮末—涨急—涨憩过程中, SSC先略微降低后显著降低。落潮时,共有7个高SSC分布区,平均SSC呈增长趋势且悬浮泥沙有向外海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平潮末—落急—落憩过程中, SSC先显著增大再变缓最后呈负增长趋势。SSC变化受水平方向上的挟沙作用、垂直方向上的再悬浮过程和地形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伶仃洋 高分四号卫星 悬浮泥沙质量浓度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伶仃洋泥沙淤积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明阳 杨树森 冯玉林 《水道港口》 2001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介绍了潮流泥沙淤积模型的主要特点 ,研究了伶仃洋东西航道实施开挖工程前后的潮流和泥沙淤积变化情况 ,从一期工程实施的实际结果和其水流泥沙等因素综合分析得出 ,广州港开发 3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模型试验 潮流 航道工程 珠江口伶仃洋航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