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珠琼运动的沉积响应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单玄龙 热西提·亚力坤 +5 位作者 刘培 陶文芳 张琴 郝国丽 李克成 姚佳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9-342,共14页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经历了早—中始新世的珠琼运动一幕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珠琼运动二幕,期间分别沉积了文昌组和恩平组。为研究两幕运动的差异,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岩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来判断物源成分,从而理清珠琼两幕运动期间西江...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经历了早—中始新世的珠琼运动一幕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珠琼运动二幕,期间分别沉积了文昌组和恩平组。为研究两幕运动的差异,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岩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来判断物源成分,从而理清珠琼两幕运动期间西江主洼的物源转换规律。结果表明:西江主洼珠琼运动一幕晚文昌期主要为风化酸性火成岩,缓坡处文一、二段顶部出现中性火成岩成分;珠琼运动二幕恩平组在主洼中部和东部主要表现为中性火成岩风化产物,28洼恩四段底部由长英质变为中性岩母岩,洼陷西部则未出现中性岩母岩,珠海期由酸性火成岩向石英岩母岩成分过渡。基底岩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存在珠一坳陷内低凸起酸性花岗岩和坳陷南部隆起带中性花岗岩两类不同局部物源区,文昌期珠一坳陷内低凸起为主要物源区,在珠琼运动二幕时洼陷中部和东部物源区发生转换,物源来自珠一坳陷南部东沙隆起带,洼陷西部物源在恩平期没有转换,直到珠海期南海运动时与中、东部共同转变为接受北部统一的区域物源控制。洼陷不同部位物源转换存在差异,说明珠琼运动两幕之间存在物源的继承性发育,但具有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口盆地 西江主洼 物源转换 珠琼运动 古近系 主微量元素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珠琼运动二幕的构造—沉积响应及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57
2
作者 王家豪 刘丽华 +1 位作者 陈胜红 尚亚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8-595,共8页
珠琼运动二幕是发生在珠江口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一次重大构造运动。通过对恩平凹陷的地震层序、沉积演化和断裂活动研究揭示,珠琼运动二幕的构造—沉积响应表现为文昌组与恩平组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盆地演化从断陷至断—拗阶... 珠琼运动二幕是发生在珠江口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一次重大构造运动。通过对恩平凹陷的地震层序、沉积演化和断裂活动研究揭示,珠琼运动二幕的构造—沉积响应表现为文昌组与恩平组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盆地演化从断陷至断—拗阶段的变革、沉降中心迁移、新生EW走向断层和沉积体系整体转变等。结合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的研究,珠琼运动二幕及同期构造作用不仅在珠江口盆地,而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均可追索,对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以及油气生-储-盖组合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共同特点是拗陷作用增强、区域应力场顺时针方向偏转并伴随右旋张扭作用,其形成与晚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口盆地 恩平凹陷 古近纪 珠琼运动 层序地层
下载PDF
珠琼运动的厘定——来自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沉积特征的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赵迎冬 甘华军 +3 位作者 陈善斌 王观宏 王祥 章诚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8-959,共12页
南海北部盆地构造运动的认识向来存有争议,尤其是在珠琼运动的厘定上更是难以统一。通过分析南海及其周缘盆地的动力学背景特征,认为珠琼运动为发生在始新世至渐新世的一次大型伸展构造运动,根据其动力学背景可分为两幕。北部湾盆地... 南海北部盆地构造运动的认识向来存有争议,尤其是在珠琼运动的厘定上更是难以统一。通过分析南海及其周缘盆地的动力学背景特征,认为珠琼运动为发生在始新世至渐新世的一次大型伸展构造运动,根据其动力学背景可分为两幕。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在珠琼运动期间表现出明显的两期伸展背景,分别对应珠琼运动的两次幕式活动。根据福山凹陷沉降速率变化、控沉积断裂与不同期次断裂分布特征,认为珠琼运动一幕的活动时间为早一中始新世,即54~39.4Ma,动力学机制为印度洋板块俯冲欧亚板块引起东南方向的地幔流并导致太平洋板块俯冲后退;珠琼运动二幕的活动时间为晚始新世至渐新世,即39.4~25.5Ma,起因于海南地幔柱柱头到达岩石圈底部引起东南方向的伸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南海北部盆地 珠琼运动 福山凹陷 始新世—渐新世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裂陷期构造转换及其对沉积的意义
4
作者 李康 单玄龙 +3 位作者 郝国丽 热西提·亚力坤 徐川 沈梦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5-1109,共15页
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在早始新世—早渐新世的裂陷期主要经历了珠琼运动Ⅰ幕和Ⅱ幕,发育文昌组和恩平组。西江凹陷位于珠Ⅰ坳陷西部,凹陷内番禺4洼是已证实的富生烃洼陷,西江主洼和西江36洼勘探程度较低。为了进一步认识西江凹陷在裂陷期... 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在早始新世—早渐新世的裂陷期主要经历了珠琼运动Ⅰ幕和Ⅱ幕,发育文昌组和恩平组。西江凹陷位于珠Ⅰ坳陷西部,凹陷内番禺4洼是已证实的富生烃洼陷,西江主洼和西江36洼勘探程度较低。为了进一步认识西江凹陷在裂陷期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本文利用最新三维地震数据和解释成果,结合有限的钻井资料,对文昌期和恩平期的洼陷结构、断裂体系、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及沉积体系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江凹陷在裂陷期发生了构造转换,主要体现在早文昌期、晚文昌期和恩平期的洼陷结构、断裂体系和控洼断层活动性的规律性变化以及沉降中心的迁移;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迁移基本一致,早、晚文昌期各洼陷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中心向西南迁移,恩平期沉积中心转向北部西江主洼一侧;裂陷期区域伸展应力方向的顺时针旋转,以及北西向先存断裂在文昌期的先后活化是构造转换的诱因,其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分析西江凹陷的构造转换和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对在珠Ⅰ坳陷深部寻找湖相烃源岩和富生烃洼陷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口盆地 西江凹陷 珠琼运动 区域应力 构造转换 沉积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