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比较视域下中国古典意象的书写与传播——以中日诗歌中的班婕妤故事为例 |
章剑
胡炼
|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国古代妇女早期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班婕妤《报诸侄书》考论 |
虞蓉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3
|
“情深至淡”:班婕妤文学思想略论 |
虞蓉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4
|
|
4
|
不同民族文化形态下的女诗人形象——以班婕妤和萧观音为例 |
李成
张晓晓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5
|
班婕妤和她的赋 |
李彤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6
|
西汉班婕妤《报诸侄书》校正 |
邓桂姣
张艳如
|
《兰台世界》
|
2020 |
0 |
|
7
|
小议“怨深文绮”的班婕妤 |
陈传胜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8
|
平淡与深邃:班婕妤的人生观管窥 |
王鹤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自祭文中的“缘情”风格:从班婕妤到陶渊明 |
王冠一
|
《文教资料》
|
2008 |
2
|
|
10
|
试论班婕妤及其作品衍生出的诗歌意象 |
张阳
|
《文教资料》
|
2014 |
0 |
|
11
|
班婕妤生年及其《怨歌行》作年与真伪考辨 |
谢文学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17 |
0 |
|
12
|
论汉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特色及其文学价值——以班婕妤、卓文君为例 |
张佳育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7 |
0 |
|
13
|
荣辱止于心--试论班婕妤外儒内道思想 |
李淑燕
|
《新校园(中旬刊)》
|
2013 |
0 |
|
14
|
班婕妤诗文的创作及流通 |
刘明
|
《华夏文化》
|
2022 |
0 |
|
15
|
休将纨扇抛——女性作家与团扇诗词 |
陈梦琦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6
|
班婕妤:秋凉团扇几多愁 |
武文欣
|
《工会信息》
|
2021 |
0 |
|
17
|
班婕妤:才德不是后宫生存的必备技能 |
华浊水
|
《山海经(故事)(上)》
|
2015 |
0 |
|
18
|
才女班婕妤(二) |
寒黎
|
《五台山》
|
2017 |
0 |
|
19
|
才女班婕妤(三) |
寒黎
|
《五台山》
|
2017 |
0 |
|
20
|
才女班婕妤(四) |
寒黎
|
《五台山》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