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氏促卵助孕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的质量
1
作者 黎明星 岳晓蕾 +9 位作者 陈秀榕 李康梅 刘云佳 伍黎明 黄愉淋 吴媛媛 白琳 潘巧俐 何国珍 杨素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58-2968,共11页
背景:班氏促卵助孕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母细胞质量的分子机制亟待完善补充。目的:探讨班氏促卵助孕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21 d龄雌性昆明小鼠颈部皮下注射硫酸脱氢表雄酮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 背景:班氏促卵助孕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母细胞质量的分子机制亟待完善补充。目的:探讨班氏促卵助孕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21 d龄雌性昆明小鼠颈部皮下注射硫酸脱氢表雄酮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连续给药21 d,记录动情周期及妊娠情况,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Annexin V染色检测卵母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卵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卵母细胞纺锤体及染色体情况,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验证班氏促卵助孕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卵母细胞成熟相关因子(生长分化因子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结合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母细胞中生长分化因子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班氏促卵助孕汤中的成分(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与生长分化因子9、骨形态发生蛋白15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②班氏促卵助孕汤能恢复小鼠动情期,改善性激素紊乱和妊娠情况,降低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纺锤体组装异常率、染色体丢失率(P<0.01,P<0.05),促进生长分化因子9、骨形态发生蛋白15 mRNA和蛋白表达(P<0.01,P<0.05)。结果表明,班氏促卵助孕汤可能通过调控生长分化因子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的基因表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质量,提高生育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促卵助孕汤 多囊卵巢综合征 小鼠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态发生蛋白15 妊娠 不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班氏促卵助孕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岳晓蕾 王瑞泽 +9 位作者 伍黎明 刘云佳 周黄磊 黎明星 黄愉淋 吴媛媛 白琳 万晨阳昊 罗阳 何国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0期1157-1163,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班氏促卵助孕汤(CLZYD)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BATMANTCM数据库检索CLZYD的药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基于GeneCards、DisGeNET、UniProt、Drugbank数据库检索PCOS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班氏促卵助孕汤(CLZYD)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BATMANTCM数据库检索CLZYD的药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基于GeneCards、DisGeNET、UniProt、Drugbank数据库检索PCOS的疾病靶点,构建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交互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基因功能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核心作用靶点及药物核心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得到药物有效成分184个,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362个,疾病靶点1807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65个。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核心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核心作用靶点为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蛋白p53(TP53)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LZYD治疗PCOS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对激素的反应、膜筏、转录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LZYD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等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与AKT1、TNF-α、IL-6、IL-1β、TP53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CLZYD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对PCOS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多囊卵巢综合征 班氏促卵助孕汤
下载PDF
免疫色谱技术在班氏丝虫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黄少玉 潘波 +4 位作者 邓卓晖 刘美珍 张启明 梁文佳 张贤昌 《广东卫生防疫》 2001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 评估免疫色谱快速诊断技术 (ICT)用于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效果。方法采用ICT对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其他寄生虫病患者等进行检测 ;对原班氏丝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 7~ 1 2岁人群用ICT进行检测 ,阳性者用常规血检法检测微丝蚴 ... 目的 评估免疫色谱快速诊断技术 (ICT)用于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效果。方法采用ICT对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其他寄生虫病患者等进行检测 ;对原班氏丝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 7~ 1 2岁人群用ICT进行检测 ,阳性者用常规血检法检测微丝蚴 ;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6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ICT为阳性 ;3例微丝蚴阴性的象皮肿患者、4例马来丝虫微丝蚴患者和 51例其他寄生虫病患者ICT均为阴性 ,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 1 0 0 %。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监测试点用ICT检测 776人 ,阳性 1例 ;用常规血检法对该阳性者进行 3次血检和对其周围人群 58人血检 ,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该阳性者经海群生间歇双疗程法治疗后 ,ICT检测为阴性。在非流行区用ICT检测 1 95人 ,全部阴性。结论 ICT快捷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可用于班氏丝虫病的诊断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色谱技术 班氏丝虫病 班氏丝虫 快速诊断 疾病监测 ICT
下载PDF
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功能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俊 吕要斌 +2 位作者 张娟 黄芳 贝亚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8-1423,共6页
为评估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对其寄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L∶10D),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雌成虫的寄生... 为评估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对其寄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L∶10D),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雌成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其自身密度效应。结果表明: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且受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的影响。当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密度分别大于15头/容器和10头/容器时,班氏跳小蜂的寄生量增加幅度开始减小;以瞬间攻击率/处理时间(α/Th)为评价指标,班氏跳小蜂雌蜂寄生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时,α/Th为21.1307,且大于雌蜂寄生雌成虫的情况(α/Th为6.2506);班氏跳小蜂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效能逐渐降低;通过方程E=QP-m能很好地模拟班氏跳小蜂的寻找效应(E)与其自身密度(P)之间的关系,对于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模拟结果分别为E=0.2931P-0.6240和E=0.0944P-0.4840。本研究为利用班氏跳小蜂开展扶桑绵粉蚧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跳小蜂 寄生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密度效应
下载PDF
班氏跳小蜂触角及其上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龙秀珍 高燕 +3 位作者 曾宪儒 韦德卫 曾涛 于永浩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361,共8页
班氏跳小蜂是扶桑绵粉蚧的优势寄生蜂,利用扫描电镜对其触角进行超微观察,结果表明:班氏跳小蜂上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Ⅰ、Ⅱ)、毛形感器(Ⅰ、Ⅱ、Ⅲ、Ⅳ、Ⅴ、Ⅵ)、刺形感器(Ⅰ、Ⅱ、Ⅲ)、板形感器(Ⅰ、Ⅱ)、锥形乳状感器... 班氏跳小蜂是扶桑绵粉蚧的优势寄生蜂,利用扫描电镜对其触角进行超微观察,结果表明:班氏跳小蜂上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Ⅰ、Ⅱ)、毛形感器(Ⅰ、Ⅱ、Ⅲ、Ⅳ、Ⅴ、Ⅵ)、刺形感器(Ⅰ、Ⅱ、Ⅲ)、板形感器(Ⅰ、Ⅱ)、锥形乳状感器、锥形感器(Ⅰ、Ⅱ、Ⅲ、Ⅳ)、舌形片状感器,其中舌形片状感器为新发现的一种感器类型。雌、雄蜂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及数量存在差异,毛形感器(Ⅴ、Ⅵ)和锥形感器(Ⅱ、Ⅲ、Ⅳ)为雌蜂特有,毛形感器Ⅳ、刺形感器(Ⅱ、Ⅲ)、板形感器Ⅱ和舌形片状感器为雄蜂特有。最后对班氏跳小蜂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跳小蜂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班氏跳小蜂对寄主龄期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何嫏芬 冯东东 +1 位作者 李盼 许再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班氏跳小蜂Aenasiusbam 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优势种寄生蜂。本文研究了在限制选择和自由选择的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的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该蜂的寄生率、发育历期、子代性比和个体大小的影... 班氏跳小蜂Aenasiusbam 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优势种寄生蜂。本文研究了在限制选择和自由选择的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的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该蜂的寄生率、发育历期、子代性比和个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选择条件下,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对雌成虫和2龄若虫的寄生率,但寄生粉蚧雌成虫的子代雌雄性比显著高于寄生3龄若虫或2龄若虫的性比;在两种选择条件下,雌蜂在寄主三种虫龄(态)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但是雄蜂在粉蚧雌成虫中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寄生2龄若虫或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在两种选择条件下,寄生于粉蚧雌成虫的子代雌蜂和雄蜂的个体都是最大,其后足胫节长度显著长于寄生于2龄若虫或3龄若虫的子代胫节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班氏跳小蜂 龄期 发育
下载PDF
班氏促卵助孕煎剂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国珍 岑妍慧 +3 位作者 杨美春 黎敏 李莉 吴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班氏促卵助孕煎剂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向预培养24 h的人卵巢颗粒细胞中分别加入10%空白血清(对照组)、班氏促卵助孕煎剂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应用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0,12,24,36,48,60...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班氏促卵助孕煎剂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向预培养24 h的人卵巢颗粒细胞中分别加入10%空白血清(对照组)、班氏促卵助孕煎剂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应用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0,12,24,36,48,60,72 h的颗粒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24 h前班氏促卵助孕煎剂对细胞增殖的作用不大(P>0.05);36,48,60和72 h显示低、中、高三组班氏促卵助孕煎剂含药血清吸光度均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浓度组相比,高、中浓度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班氏促卵助孕煎剂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促卵助孕煎剂 血清药理学 卵巢颗粒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培义 尹舜 +11 位作者 高长兰 盛琦 赵中平 李登俊 曹新春 刘伦华 万功群 刘波 公茂庆 刘新 张佃波 王洪法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鲁南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胜利乡花园村,于基本消灭后第5年(1984)开始,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纵向观察10年,微丝蚴率由观察前的0.56%降至0.12%,观察前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其中有8例陆续自... 在鲁南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胜利乡花园村,于基本消灭后第5年(1984)开始,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纵向观察10年,微丝蚴率由观察前的0.56%降至0.12%,观察前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其中有8例陆续自然转阴。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第10年检测血中IgG4抗体转阴率为88.89%。蚊媒自然感染率1984~1986年分别为0.21%、0.19%和0.06%,第10年(1993年)未再发现蚊媒幼丝虫。年传播潜势由3.47降到0。结果表明,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蚊媒密度以人饵诱捕法调查不用蚊帐人群叮人率为24.1~52.5只/人·夜,使用蚊帐人群叮人率为13.5~21只/人·夜,居民微丝蚴率为0.56%及残存微丝蚴血症者60μl血微丝蚴平均密度为6.6~20.7条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处于传播阈值以下,居民微丝蚴率逐步降低,趋于终止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传播阈值 班氏丝虫病 低密度 微丝蚴血症
下载PDF
班氏丝虫病人诊断用抗原—牛丝虫抗原的分析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礼周 叶萍 钟志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54-355,共2页
丝虫每一虫体生活之间和不同虫种之间,均存在交叉抗原(亦称共同抗原),由于人丝虫等来源少,故可以利用容易获得的某些动物丝虫来大量制备人和动物丝虫病诊断抗原,这将有利于开展大面积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主要材料来源 (一)牛腹腔指状... 丝虫每一虫体生活之间和不同虫种之间,均存在交叉抗原(亦称共同抗原),由于人丝虫等来源少,故可以利用容易获得的某些动物丝虫来大量制备人和动物丝虫病诊断抗原,这将有利于开展大面积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主要材料来源 (一)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qitata简称SD),虫体大都取自黄牛腹腔内。 (二)牛腹腔唇乳突丝虫(Setaria labiato papillosa简称SL),虫体大都取自水牛 腹腔内。 (三)二种腹腔丝虫的初级抗原制备:取较新鲜冻存的虫体,经研磨、冻融、高速 离心制成,存-20℃备用。 (四)牛丝虫G抗原:系上述SL虫的初级抗原经Sephadex G-200层析柱后的提纯 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牛丝虫 抗原
下载PDF
班氏促卵助孕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国珍 岑妍慧 +3 位作者 杨美春 黎敏 李莉 吴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班氏促卵助孕汤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向预培养24 h的人卵巢颗粒细胞中分别加入10%空白血清(对照组)、班氏促卵助孕汤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班氏促卵助孕汤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向预培养24 h的人卵巢颗粒细胞中分别加入10%空白血清(对照组)、班氏促卵助孕汤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的人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率高于低、中、高3组班氏促卵助孕汤含药血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班氏促卵助孕汤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可能是班氏促卵助孕汤调节卵巢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促卵助孕汤 血清药理学 卵巢颗粒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低温贮藏对班氏跳小蜂寄生率及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东东 刘柳 许再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优势寄生蜂。本文在温度(10±1)℃、RH(70±5)%和L∶D(12∶12)的条件下,分别对被寄生的扶桑绵粉蚧僵蚧、不补充营养的班氏跳小蜂雌蜂、补...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优势寄生蜂。本文在温度(10±1)℃、RH(70±5)%和L∶D(12∶12)的条件下,分别对被寄生的扶桑绵粉蚧僵蚧、不补充营养的班氏跳小蜂雌蜂、补充10%蜂蜜水的班氏跳小蜂雌蜂进行低温贮藏,研究其对跳小蜂寄生率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补充营养的班氏跳小蜂的贮藏期以2 d为适;补充10%蜂蜜水班氏跳小蜂雌蜂的贮藏期以6 d为宜,被寄生的扶桑绵粉蚧僵蚧的贮藏期可延长到10 d。试验结果可为班氏跳小蜂的大量扩繁及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班氏跳小蜂 低温贮藏 寄生率 繁殖力
下载PDF
不同生殖方式对班氏跳小蜂寄生率和子代性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娟 黄俊 吕要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2-747,共6页
为了明确班氏跳小蜂不同生殖方式及雌蜂密度对种群的影响,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在不同雌雄比例的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条件下以及不同雌蜂密度情况时,其寄生率及子代的雌性比例。结果表明:班氏跳小蜂可进行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不同雌雄比... 为了明确班氏跳小蜂不同生殖方式及雌蜂密度对种群的影响,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在不同雌雄比例的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条件下以及不同雌蜂密度情况时,其寄生率及子代的雌性比例。结果表明:班氏跳小蜂可进行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不同雌雄比例的两性生殖及孤雌生殖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数量的增加不断升高,雌雄比为20∶1时的寄生率最高,为49.13%;在两性生殖雌雄比为15∶1的情况下,其后代雌性最高;不同粉蚧密度条件下,2头雌蜂同时存在时,其寄生率和子代性比均最高。说明两性生殖(雌雄比为15∶1)和2头雌蜂同时存在条件下,更利于班氏跳小蜂种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跳小蜂 生殖方式 寄生率 子代性比
下载PDF
班氏跳小蜂对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及解毒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亮 黄芳 +1 位作者 王飞飞 吕要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92,共6页
采用喷雾法和浸叶法测定毒死蜱、吡虫啉对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成蜂的毒力,并用喷雾法测定毒死蜱、吡虫啉对扶桑绵粉蚧体内班氏跳小蜂的发育、寄生率和相关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喷药和浸叶处理的LC50分别为2.... 采用喷雾法和浸叶法测定毒死蜱、吡虫啉对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成蜂的毒力,并用喷雾法测定毒死蜱、吡虫啉对扶桑绵粉蚧体内班氏跳小蜂的发育、寄生率和相关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喷药和浸叶处理的LC50分别为2.595和0.112μg·L-1,吡虫啉喷药和浸叶处理的LC50分别为0.115和0.234 mg·L-1,毒死蜱对班氏跳小蜂的杀伤力较吡虫啉强;2种药剂处理下,班氏跳小蜂的雄、雌蜂的后足胫节长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毒死蜱对班氏跳小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为76.4%,吡虫啉对班氏跳小蜂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5.3%和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跳小蜂 毒死蜱 吡虫啉 敏感性 解毒酶活性
下载PDF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传播潜势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培义 王利磊 +6 位作者 赵长磊 尹克霞 陈锡欣 刘新 万功群 缪峰 付兆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的0.15%,到第9~10年时均降至0;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由第7年6.85%下降至第10年的1.56%。结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当监测点mf率在0.17%~1.15%,残存mf血症者mf密度为1~50条/120μl时,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传播趋于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传播潜势 微丝蚴血症 淡色库蚊 蚊媒幼丝虫 抗体
下载PDF
Dot-IGSS和Dot-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宜升 杜文平 吴中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为靶抗原,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特异性抗丝虫抗体。Dot-IGSS和Dot-ELISA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50/50)和90%(45/50... 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为靶抗原,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特异性抗丝虫抗体。Dot-IGSS和Dot-ELISA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50/50)和90%(45/50)。两法均为阳性反应的45份血清的滴度为1∶100-1∶2560.其平均滴度在Dot-IGSS为1∶184,在Dot-ELISA为1∶150。两法检测滴度相同者30例,Dot-IGSS滴度高于Dot-ELISA的13例,低于Dot-ELISA的2例。Dot-IGSS和Dot-ELISA所检测抗体滴度呈直线相关(r=0.8433)。与Dot-ELISA相比,Dot-IGSS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判断结果等优点,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不使用酶反应底物。建议将Dot-IGSS作为丝虫病免疫学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免疫金银染色 DOT-ELISA 微丝蚴血症 班氏丝虫
下载PDF
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易感性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锦江 朱怀平 罗幸福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本文报告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人工感染的易感性,并和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东乡伊蚊的易感性进行比较。在用一名微丝蚴密度为190条/20cmm的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的188只嗜人按蚊、202只中华按蚊、280只致倦库蚊和129只东乡伊蚊中,L_3... 本文报告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人工感染的易感性,并和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东乡伊蚊的易感性进行比较。在用一名微丝蚴密度为190条/20cmm的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的188只嗜人按蚊、202只中华按蚊、280只致倦库蚊和129只东乡伊蚊中,L_3阳性率分别为35.64%、9.41%、30.0%和65.89%;而在用另一名微丝蚴密度为83条/20cmm的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的188只嗜人按蚊、134只中华按蚊、289只致倦库蚊和176只东乡伊蚊中,L_3阳性率分别为18.09%、3.73%、13.84%和39.77%。结论认为,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人工感染的易感性明显高于中华按蚊,明显低于东乡伊蚊,而与致倦库蚊的易感性处在同一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按蚊 班氏丝虫 易感性
下载PDF
班氏试剂测定粪还原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传美 刘敏 +4 位作者 周雪典 张娟 章承红 孟文芳 郑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 探讨测定小儿粪还原糖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含量 ,观察腹泻患儿 4 93例 ,不伴腹泻症状的肠道外感染患儿 130例 ,并以 5 0例健康婴儿粪便做对照。结果 小儿乳糖不耐受(lactoseintoleance ,LI)与年龄... 目的 探讨测定小儿粪还原糖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含量 ,观察腹泻患儿 4 93例 ,不伴腹泻症状的肠道外感染患儿 130例 ,并以 5 0例健康婴儿粪便做对照。结果 小儿乳糖不耐受(lactoseintoleance ,LI)与年龄有关 ,年龄愈小 ,LI的发病率越高 ,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与感染有关 ,轮状病毒感染组高于其他各组 ,差异显著 (P <0 .0 1) ;无腹泻症状肠道外感染患儿的粪便乳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安全、实用、廉价 ,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试剂 还原糖 小儿 含量检测 腹泻 粪便检查
下载PDF
全血型ICT卡在评价班氏丝虫病远期防治效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善青 李善文 +2 位作者 孙德建 林绍雄 张金正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ICT卡 班氏丝虫病 防治 应用
下载PDF
班氏跳小蜂对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俊 智伏英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7-1434,共8页
【目的】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伴迁性天敌,迄今已知该寄生蜂只能寄生扶桑绵粉蚧,但是我们发现该寄生蜂还能成功寄生另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石蒜绵粉蚧P.solani。本研究旨在明确班氏跳小... 【目的】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伴迁性天敌,迄今已知该寄生蜂只能寄生扶桑绵粉蚧,但是我们发现该寄生蜂还能成功寄生另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石蒜绵粉蚧P.solani。本研究旨在明确班氏跳小蜂对该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为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该寄生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作为粉蚧的寄主植物,测定了班氏跳小蜂对不同龄期石蒜绵粉蚧的寄生适合度,并在非选择条件下测定了上述两种寄主上僵蚧形成时间以及该寄生蜂羽化时间、寿命、后足胫节长度、寄生率、羽化率及子代性比。【结果】班氏跳小蜂可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成虫及2龄和3龄若虫,但只有寄生雌成虫才能正常羽化出蜂。分别以石蒜绵粉蚧与扶桑绵粉蚧为寄主时,最适合的蜂蚧比分别为2∶15和2∶20。不同寄主对僵蚧形成时间及班氏跳小蜂的羽化时间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的寿命以及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尤其是扶桑绵粉蚧上羽化的寄生蜂的寿命比以石蒜绵粉蚧上的长约20 d。而且,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54.0%)显著高于对石蒜绵粉蚧的(25.3%),但班氏跳小蜂在这两种寄主上的羽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寄生扶桑绵粉蚧的雌蜂比例高于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蜂比例。【结论】班氏跳小蜂能寄生石蒜绵粉蚧,且只在雌成虫上完成世代发育;与在更适寄主扶桑绵粉蚧上比较,石蒜绵粉蚧上羽化的班氏跳小蜂在寿命及雌蜂个体大小上有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跳小蜂 扶桑绵粉蚧 石蒜绵粉蚧 寄主适合性 外来有害生物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壮药班氏抗炎1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莉 杨意兰 +1 位作者 余昭胜 周海金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壮药班氏抗炎1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壮药班氏抗炎1号(鸡血藤、苏木、三七、马鞭草、忍冬藤、莪术、郁金、皂角刺)... 目的:观察壮药班氏抗炎1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壮药班氏抗炎1号(鸡血藤、苏木、三七、马鞭草、忍冬藤、莪术、郁金、皂角刺)浓煎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地塞米松、2%普鲁卡因、α-糜蛋白酶混合保留灌肠治疗。15天为1疗程,经期停用,治疗3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壮药班氏抗炎1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结 壮药 班氏抗炎1号 保留灌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