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侵入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及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8
1
作者 胡隽 吴小双 +2 位作者 万永文 张旦 陈国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750,共14页
对西藏纳屋错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侵入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年龄测定,并与缝合带以外南面岩浆弧侵入岩进行对比.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缝合带内侵入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隶属于岛弧型岩浆岩类.稀土元... 对西藏纳屋错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侵入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年龄测定,并与缝合带以外南面岩浆弧侵入岩进行对比.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缝合带内侵入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隶属于岛弧型岩浆岩类.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均表现出L R E E 富集、H R E E 相对亏损的右倾模式,痕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样品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H F S E ) R b 、K 、B a,亏损高场强元素(L IL E ) N b 、T a、T i、P ,体现了钙碱性系列岩体的特征和演化趋势;年代学分析表明,带内侵入岩的成岩时代集中在早白垩世(104. 5-141. 7 M a B. P. ) ;进一步的构造环境对比分析表明,所有侵入岩样品均属于岛弧型- 大陆碰撞型花岗岩类,但缝合带内岩浆岩属性为同碰撞花岗岩,缝合带具由钙碱性向高钾钙碱性演化的特征和趋势,形成于受逆掩构造或地壳剪切作用的造山时期,处于威尔逊旋回的“陆陆碰撞造山- 山带剥蚀”阶段,认为班- 怒缝合带西段存在双向俯冲的碰撞造山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怒缝合带 岛弧型岩浆岩 同碰撞花岗岩 双向俯冲 碰撞造山
下载PDF
藏北阿翁错地区中基性脉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板内伸展构造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建亮 尹显科 +4 位作者 王波 刘文 雷传扬 李威 张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6-1371,共16页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该缝合带南部的北冈底斯地区发育有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岩浆岩,其岩石成因与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该缝合带南部的北冈底斯地区发育有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岩浆岩,其岩石成因与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的中基性脉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广泛发育的脉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以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研究区辉绿岩脉以低硅(SiO2=50.03%~51.13%)、低铝(Al2O3=15.52%~16.03%)、低钛(TiO2=1.22%~1.31%)、富镁(MgO=9.19%~10.37%)、富钠(Na2O=3.10%~3.58%,Na2O/K2O=1.73~1.87)为特征;闪长岩脉以相对高硅(SiO2=55.58%~56.22%)、低镁(MgO=4.69%~4.64%)、低钛(TiO2=1.01%~1.06%)、高铝(Al2O3=17.74%~18.72%)、富钠(Na2O=1.55%~5.03%,Na2O/K2O=1.81~3.61)为特征,属于钠质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二者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均表现为右倾型,具弱的Eu负异常,重稀土元素总体上变化不大。微量元素上均表现出以富集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LREE)元素,亏损Nb、Ta、Ti高场强元素(HFSE)为特征。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闪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9.2±1.2)Ma,辉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8.4±2.9)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向晚白垩世过渡期间,其岩浆源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的混染,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铁镁矿物和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构造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中基性岩脉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下,其产状受区域应力场控制,其动力学背景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的软流圈上涌,诱发岛弧和岛弧后方的地幔岩浆发生补充性对流循环而形成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关。表明研究区至少在99.2 Ma时,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已经完成,由早期构造挤压环境转向晚期构造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岩脉 伸展构造 班-怒缝合带 地质调查工程 阿翁错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