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评价方法研究——以吉林省珲春盆地为例
1
作者 郭晓东 刘强 +3 位作者 张慧荣 石旭飞 秦传玉 张志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3-1251,共9页
【研究目的】土壤中不断富集的重金属对地下水产生潜在危害,但以往研究缺少定量评价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危害度的方法。【研究方法】本文以地下水循环和固液平衡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简便易用的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的通量模型,在评价地下... 【研究目的】土壤中不断富集的重金属对地下水产生潜在危害,但以往研究缺少定量评价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危害度的方法。【研究方法】本文以地下水循环和固液平衡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简便易用的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的通量模型,在评价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危害评价方法。【研究结果】以珲春盆地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Zn、Cu、As、Pb、Cd、Ni、Hg,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重金属(As、Hg、Cu、Pb、Zn、Ni、Cd)在10年内达不到环境容量限值,大部分乡镇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等级在中度及以下级别。【结论】通过该评价方法能够简单快捷的定量计算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的通量,判定地下水重金属剩余容量,评价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状况,为相关部门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保护提供支撑,为相关学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环境容量 地下水 危害度 迁移通量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珲春盆地 吉林省
下载PDF
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晓东 赵海卿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5,39,共4页
随着珲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防范珲春盆地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并为防止地下水污染提供决策依据,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盆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含水层颗粒较大,渗透性强等因素,珲春盆... 随着珲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防范珲春盆地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并为防止地下水污染提供决策依据,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盆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含水层颗粒较大,渗透性强等因素,珲春盆地地下水大部分处于稍强脆弱程度,建议严格保护地下水,减少各类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脆弱性 珲春盆地drastic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珲春盆地农田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郭晓东 孙岐发 +1 位作者 赵勇胜 蔡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75-1883,共9页
为分析珲春盆地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砷(As)、汞(Hg)、铜(Cu)、铅(Pb)、锌(Zn)、铬(Cr)、镍(Ni)和镉(Cd)含量,开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和富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农田中As、Hg、Cu、Pb... 为分析珲春盆地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砷(As)、汞(Hg)、铜(Cu)、铅(Pb)、锌(Zn)、铬(Cr)、镍(Ni)和镉(Cd)含量,开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和富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农田中As、Hg、Cu、Pb、Zn、Cr、Ni、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09、0.06、20.17、23.34、68.25、65.02、22.91、0.12 mg·kg^(-1)。按照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珲春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明显,所有数值都小于Ⅱ级质量标准。按照吉林省土壤背景值评价,除Pb和Zn外,其余重金属的平均值都超过当地背景值,其中Hg较为严重,区域平均值为背景值的1.56倍。按富集指数评价,超过20%的样品Hg元素为重度污染,其他元素重度污染样品数都小于10%。研究表明:Hg具有明显的人为源特征,主要来源于电厂、居民煤炭燃烧、煤炭开采运输扬尘、农药化肥等。其他元素在区域上为自然源属性,Cu、Zn、Cd高富集区可能受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的影响,As受污水灌溉和农药化肥影响,Pb受交通运输车辆尾气等的影响,Cr受煤矿开采与运输以及煤炭燃烧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重金属 富集指数 源解析
下载PDF
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泰国清迈盆地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保祥 万力 JADE Julawong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2,共5页
针对泰国清迈盆地的特点和区域特色,利用DRASTIC方法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绘制了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对清迈盆地今后制订地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及城市规划等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同样适... 针对泰国清迈盆地的特点和区域特色,利用DRASTIC方法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绘制了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对清迈盆地今后制订地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及城市规划等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drastic方法 泰国清迈盆地 ARCVIEW GIS工具
下载PDF
珲春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晓东 赵海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0-1017,共8页
为查明珲春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了取样测试,对测试结果采用Aquchm、SPSS和MAPGIS等软件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中TFe、Mn^(2+)和NO_3^-超标比较严重,总体珲春河南区比珲春河北区水质差。地... 为查明珲春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了取样测试,对测试结果采用Aquchm、SPSS和MAPGIS等软件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中TFe、Mn^(2+)和NO_3^-超标比较严重,总体珲春河南区比珲春河北区水质差。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为主,部分地区为C1HCO_2、ClSO_4CO_3、SO_4C1HCO_3等型水。地下水中TDS、Ca^(2+)、Cl^-、Mg^(2+)、SO_4^(2-)和NO_3^-(以N记)相关性较高,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主要是溶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水化学特征 煤矸石 溶滤作用
下载PDF
珲春盆地煤层气富集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4
6
作者 唐跃 杜小弟 +3 位作者 张家强 张大权 侯海海 邵龙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6-201,共6页
东北中低煤阶老工业区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重点接替区之一,珲春盆地作为东北新生代古近系含煤盆地,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为29.12×10~8m^3。对该盆地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的研究将有力促进我国东北古近系煤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 东北中低煤阶老工业区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重点接替区之一,珲春盆地作为东北新生代古近系含煤盆地,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为29.12×10~8m^3。对该盆地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的研究将有力促进我国东北古近系煤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基于煤储层低温氮比表面积和等温吸附实验,认为珲春盆地煤储层孔隙度变化与岩浆热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煤储层的微孔隙非常发育,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促进了煤层气的吸附和储集作用。结合区域构造、煤层分布、煤储层特征及含气性评价、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外部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整体上珲春盆地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尤以盆地西部八连城、板石和城西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最好,是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煤层气 成藏特征 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石旭飞 赵海卿 郭晓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共5页
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 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村、新华村、马新村和东部的红星村、电线村、东兴村等山前地区以及八一村、八二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10%/a,可更新能力较强;七户洞村、八棵树村、永丰村、立新村、新农村、柳亭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为8%/a^10%/a,可更新能力减弱;八家子村、西崴子村、孟岭村等珲春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8%/a,可更新能力最弱。更新速率为大于10%/a、8%/a^10%/a、小于8%/a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珲春盆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7%、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速率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珲春盆地
下载PDF
基于DTIV的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晓东 赵海卿 马诗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4-57,共4页
为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的防污能力,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埋深(D)、包气带权重厚度(T)、含水层单井涌水量(I)和地下水流速(V)作为固有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为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的防污能力,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埋深(D)、包气带权重厚度(T)、含水层单井涌水量(I)和地下水流速(V)作为固有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该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主要为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88.3%;较低脆弱区面积较小,占总面积0.8%;较高脆弱区占总面积的10.9%,较高脆弱区分布于珲春盆地上游及珲春河漫滩区,建议该区应注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地下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脆弱性 珲春盆地 包气带 指标体系 防污性能
下载PDF
珲春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有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2,共5页
珲春盆地煤层气取得工业突破对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珲春盆地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的深入剖析,探讨了低煤阶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其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具有煤阶低、煤层多、煤层薄的特点,构... 珲春盆地煤层气取得工业突破对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珲春盆地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的深入剖析,探讨了低煤阶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其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具有煤阶低、煤层多、煤层薄的特点,构造作用、沉积特征和岩浆岩侵入是其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盆地西部的褶皱和断层伴生带不仅为生物气创造有利环境,而且为煤层气二次成藏提供场所,形成"连续褶皱"富气模式;沼泽和天然堤微相的垂向叠置,使得作为煤层直接顶底板的泥岩和致密砂岩对煤层气起到更好的封闭作用;局部辉绿岩侵入体促使煤层再次生气,同时大大改善了煤岩的物性。因此,珲春盆地西部是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具有巨大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低煤阶 成藏条件 富集规律
下载PDF
珲春盆地八连城矿区煤岩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有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8,共12页
煤岩孔隙结构特征是评价煤层储集能力和选层压裂的重要参数。综合应用低温氮吸附方法、核磁共振技术和氩离子抛光成像等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定量表征孔隙的非均质性,并探讨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八连城矿区煤岩有机质孔主要为植... 煤岩孔隙结构特征是评价煤层储集能力和选层压裂的重要参数。综合应用低温氮吸附方法、核磁共振技术和氩离子抛光成像等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定量表征孔隙的非均质性,并探讨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八连城矿区煤岩有机质孔主要为植物组织孔、粒间孔和气孔,矿物质孔为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孔。Ⅰ类曲线显示煤岩发育狭缝状孔和楔形孔。Ⅱ类曲线表明煤岩瓶型孔发育。核磁共振双峰型T2谱表明吸附孔较为发育,连通性差。三峰型显示渗流孔和裂隙发育,孔渗条件好。孔隙直径在2~100 nm时,水分含量和比表面积与D1表现为正相关关系。D2与灰分含量、平均孔径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孔隙直径在0.1~10.0μm时,核磁共振法获得DN1与吸附孔表面积呈正相关,DN2与渗流孔的孔体积呈正相关;DM和溶蚀孔分形维数Dc,分别受到黏土矿物和长石含量的控制。因此,氮吸附Ⅰ型曲线煤层和三峰型核磁T2图谱煤层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氮气吸附 核磁共振 氩离子抛光 珲春盆地
下载PDF
珲春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晓东 赵勇胜 +1 位作者 何海洋 孙岐发 《科技通报》 2019年第2期225-230,共6页
为客观评价珲春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采集310组土壤样品,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等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研究区重金属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研究区各... 为客观评价珲春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采集310组土壤样品,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等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研究区重金属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研究区各乡镇综合污染指数在清洁和警戒级别,污染水平较轻,但哈达门乡的Cr、英安镇的Cr和Cd超标率较高,达到10%以上。地质累积指数以吉林省土壤背景值为参评标准,Hg的超标相对突出,在马川子乡地质累积指数较高,超标率达到32.4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小为轻微等级,只有马川子乡均值超150,达到中度危害等级,其余乡镇均为轻微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潜在生态危害 珲春盆地
下载PDF
珲春盆地潜水地下水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晓东 赵海卿 《地下水》 2016年第2期44-45,63,共3页
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水质状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珲春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以Ⅳ类水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TFe、Mn^(2-)以及NO_3^-,TFe和Mn^(2-)超标的原因主要由于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小,地下水环... 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水质状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珲春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以Ⅳ类水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TFe、Mn^(2-)以及NO_3^-,TFe和Mn^(2-)超标的原因主要由于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小,地下水环境比较封闭,处于相对还原环境,造成Fe和Mn富集;NO_3^-超标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含水层防污性能差,加之城乡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地表河流的污染以及煤矸石的堆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NO_3^-为代表的N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地下水水质 还原环境 煤矸石
下载PDF
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及其水循环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旭飞 赵海卿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7年第1期50-57,共8页
利用3H法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进行了计算,为珲春盆地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均小于30 a,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强。从山前地带向珲春河河谷地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地下... 利用3H法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进行了计算,为珲春盆地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均小于30 a,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强。从山前地带向珲春河河谷地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地下水年龄逐渐从小于10 a增大到大于20 a。年龄为小于10 a、10~20 a、大于20 a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珲春盆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1%、42%、7%。七户洞村、平安村、和平村等浅层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年龄小于10 a,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中华村、图鲁村、春景村等浅层地下水径流区地下水年龄为10~20 a,与补给区相比地下水循环交替减弱;八二村、古城村等地是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年龄大于20 a,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年龄 地下水循环 珲春盆地
下载PDF
珲春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石旭飞 赵海卿 郭晓东 《矿山工程》 2017年第3期95-99,共5页
本次研究对珲春盆地地下水位进行了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分析了珲春盆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总体上,珲春盆地地下水位东部高、西部低,由山前地带向珲春河河谷地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径流。在北部山前地区,地下水由... 本次研究对珲春盆地地下水位进行了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分析了珲春盆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总体上,珲春盆地地下水位东部高、西部低,由山前地带向珲春河河谷地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径流。在北部山前地区,地下水由北向南径流;东部山前地区地下水由东向西径流;南部山前地区地下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径流。水力坡度由山前向平原逐渐减小。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研究区在七户洞村、和平村、新华村、红星村、支边村等地接受基岩山区侧向径流补给;中华村、春景村、东岗村、南秦孟村等地是地下水径流区;研究区地下水在八家子村、沙坨子村、西崴子村等向图们江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补径排条件 水循环 珲春盆地
下载PDF
珲春盆地古近纪含煤地层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海海 李强强 +3 位作者 邵龙义 范雪洁 梁国栋 李雅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55,共15页
珲春盆地是吉林省重要聚煤盆地,分析古近纪珲春组的沉积古地理,总结其层序格架下聚煤规律,可以为研究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的勘探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区域地质、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对珲春组岩相类型、沉积体系、层序–古地理和聚煤特... 珲春盆地是吉林省重要聚煤盆地,分析古近纪珲春组的沉积古地理,总结其层序格架下聚煤规律,可以为研究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的勘探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区域地质、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对珲春组岩相类型、沉积体系、层序–古地理和聚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组共发育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可燃有机岩5类岩石类型和12种岩相类型。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和沉积体系转换面等3类层序界面,将珲春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珲春组等时地层格架。基于各三级层序内的地层厚度、砂岩厚度、砂泥比和煤层厚度分布,恢复了各层序岩相古地理,认为珲春组共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4类沉积体系,具体包括12类沉积亚相和13类沉积微相,物源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南北两侧。在各层序地层格架内,珲春盆地煤层展布具有明显规律性。层序Ⅰ—Ⅲ,聚煤作用先增强后减弱,厚煤层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等碎屑沉积体系明显减弱时期。珲春组主要有3个聚煤中心,分别位于研究区西部八连城地区、南部板石地区和东部的54-9钻孔附近。聚煤中心和地层沉积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两者从层序Ⅰ—Ⅲ呈现出由盆地西部向东部再向西部迁移的趋势,成煤古地理单元主要为扇端漫流沉积、辫状河河漫滩、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及湖泊滨湖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古地理 聚煤规律 沉积体系 古近纪珲春 珲春盆地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与DRASTIC模型的民勤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建红 余启明 李平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2-887,共6页
在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了对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影响最主要的7个因子,建立了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在利用GIS技术对各因子进行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因子分析结果进行加权叠加分析... 在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了对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影响最主要的7个因子,建立了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在利用GIS技术对各因子进行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因子分析结果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受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含水层介质较好、包气带中无厚层黏性土分布等的影响,地下水脆弱性总体较高,易遭受农业种植、生活污水及工业生产污水渗漏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drastic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民勤盆地
下载PDF
珲春盆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其开发前景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玉环 王生辉 +2 位作者 马银起 李希彦 宋绍民 《煤炭技术》 CAS 2005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在珲春盆地现有地质、构造、煤层、煤层气资料基础上,分析研究煤储层及其围岩的物性特征、煤层气含量、成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分析煤层气开发前景。
关键词 珲春盆地 煤层气 赋有特征 开发前景
下载PDF
考虑采煤影响的DRASTIC改进模型在长治盆地的应用
18
作者 程飞 武举国 晋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6-20,共5页
结合长治盆地煤炭开采,讨论了DRASTIC模型对煤水共生区域的适用局限性,构建了加入采煤影响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DRASTIC改进模型并运用其开展了长治盆地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辅以水质检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RASTIC改进模型评价... 结合长治盆地煤炭开采,讨论了DRASTIC模型对煤水共生区域的适用局限性,构建了加入采煤影响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DRASTIC改进模型并运用其开展了长治盆地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辅以水质检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RASTIC改进模型评价结果与水质检测反映相吻合。本研究可为煤水共生区域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脆弱性评价 drastic改进模型 采煤 长治盆地
下载PDF
珲春盆地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设计
19
作者 刘昭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7期48-50,共3页
井网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煤层气田开发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通过COMET3数值模拟软件对珲春盆地煤层气开发井网进行优化,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开发效果等因素,设计了300m×250m、300m×200m、250m×200m三种井距... 井网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煤层气田开发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通过COMET3数值模拟软件对珲春盆地煤层气开发井网进行优化,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开发效果等因素,设计了300m×250m、300m×200m、250m×200m三种井距,进行单井产量和累计产量预测。研究表明,基于盆地构造裂缝展布方向确定了NE向的井网方向。渗透性和井间干扰、开采年限、稳产时间、采气速度、动用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300m×250m井距是较为合理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井网类型 井间距 产能预测
下载PDF
珲春盆地45年冷暖变化浅析
20
作者 李善淑 石绍玲 《吉林气象》 2005年第3期9-12,28,共5页
用珲春市1960 ̄2004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实况资料,分析了45年来珲春市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珲春市气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从60年代到90年代每10年平均上升0.42℃,而低温冷害在气温变... 用珲春市1960 ̄2004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实况资料,分析了45年来珲春市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珲春市气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从60年代到90年代每10年平均上升0.42℃,而低温冷害在气温变暖趋势下并没有减少,90年代后以障碍性冷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45年 冷暖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