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临床应用的疗效
1
作者 刘纯丽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203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101)与试验组(n=102),对照组施以Reverse crush... 目的探讨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203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101)与试验组(n=102),对照组施以Reverse crush支架术治疗,试验组施以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球囊用量、直径狭窄率、晚期管腔丢失情况、心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9.02%,明显高于对照组9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0,P=0.005);试验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6、8.679,P=0.000、0.000),造影剂用量与球囊用量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6、10.027,P=0.000、0.000),直径狭窄率明显较低,晚期管腔丢失明显较小,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25)。结论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缩短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同时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球囊用量个数、晚期管腔丢失,降低直径狭窄率与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球囊对吻 Reverse crush支架术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球囊对吻扩张的应用
2
作者 王静 刘桂华 +3 位作者 葛震 张俊杰 许田 潘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球囊对吻扩张(KB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分叉病变患者46例,根据分支FFR数值,分为试验组(FFR〈0.80)30例...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球囊对吻扩张(KB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分叉病变患者46例,根据分支FFR数值,分为试验组(FFR〈0.80)30例和对照组(FFR≥0.80)16例。试验组行KBI,术后若FFR仍〈0.80,则行支架置入术;对照组则不处理边支,手术结束。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KBI术后即刻边支FFR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边支FFR较主支单支架术后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边支F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KBI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策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FFR,同时也要规范KBI的操作,从而使临床获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分叉病变 单支架术 球囊对吻扩张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单支架术后最终球囊对吻扩张与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永喆 郑行春 吴佳易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3-1200,共8页
目的:对比研究主支支架植入术后最终球囊对吻扩张与否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系非盲、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对象是2009-01-2017-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55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支架治疗策略... 目的:对比研究主支支架植入术后最终球囊对吻扩张与否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系非盲、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对象是2009-01-2017-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55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支架治疗策略,其中53例行最终球囊对吻扩张(对吻组),102例未行最终球囊对吻扩张(非对吻组)。结果:一级终点是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MACE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对吻组5.7%,非对吻组5.9%;风险比为0.98[95%可信区间:0.24~3.90],P=0.97)。术后9~12个月,127例接受了造影随访检查,两组患者随访的总体再狭窄率(包括主支和分支)类似(16.7%∶28.2%,P=0.15);对吻组主支再狭窄率2.4%,非对吻组3.5%(P=1.00);分支再狭窄率对吻组为16.7%,非对吻组27.0%(P=0.20)。并且两组的真性分叉病变病例的分支再狭窄率分别为19.4%和22.4%(P=0.72)。但是在手术时间、造影时间和造影剂用量上对吻组明显超过非对吻组(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非对吻组的单球囊扩张(经主支支架的分支开口扩张)可以将分支再狭窄比例从27.0%降低到10.0%,并且与双球囊组(即对吻组)对比(10.0%∶16.7%),二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7)。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中,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无论有无最终球囊对吻扩张,其临床随访结果相似,造影随访结果对吻组分支再狭窄率低于非对吻组,但非对吻组在手术时间、造影时间和造影剂用量上明显占优。两组中真性冠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及造影随访结果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置入术 最终球囊对吻扩张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球囊支架对吻术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龙虎 金哲 +5 位作者 王美兰 张曙影 张健 宋爱琳 胡彩贞 吴法令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5%~20%,探索新的有效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技术仍然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介入治疗领域的一个难点,其成功率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5%~20%,探索新的有效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技术仍然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介入治疗领域的一个难点,其成功率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MI)、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高[3-5]。因此,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的关键是同时保护主支和边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减少T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选择性支架置入术 支架对吻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铂 王小东 +3 位作者 汪云开 罗裕 陈旼 周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02-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球囊支架对吻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45例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行球囊支架对吻术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术中病变特点及术后影像学及短期临床事... 目的观察球囊支架对吻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45例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行球囊支架对吻术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术中病变特点及术后影像学及短期临床事件情况的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共有48处分叉病变处成功进行了球囊支架对吻治疗。其中大多数病变为(70.8%)为Medina1,1,1型。术后即刻TIMI3级血流,主支为100%,分支为96%。2例患者边支置入支架。术中边支内被拘禁的导丝及球囊均能顺利撤出。住院期间及出院1月内无明显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单支架方法(必要时分支置入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时,球囊支架对吻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技术,能有效降低边支闭塞的风险,降低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支架对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后扩张技术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静雯 葛雷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依据血管不同部位管径差异选择适当球囊进行依序扩张的后扩张技术(msM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msM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FKBI)两种后扩张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依据血管不同部位管径差异选择适当球囊进行依序扩张的后扩张技术(msM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msM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FKBI)两种后扩张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分叉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根据选择的后扩张技术分为FKBI组(54例)和msM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情况、随访情况,术前即刻、术后即刻和术后随访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定量分析(QCA)参数,手术前后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情况,以及住院、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间血栓、夹层、钙化、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病变构成、病变部位和类型构成,以及主支、分支血管病变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M组行双支架术的患者构成比、分支血管置入支架的患者构成比、球囊最大释放压力和最大直径均显著低于FKBI组(P值均分别<0.01、0.05)。两组间术前即刻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的QCA参数,术后即刻主支血管的QCA参数,以及术后随访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的QCA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KBI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的参考血管直径(RVD)、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度(DS%)和管径即刻获得等参数均显著优于msM组(P值均分别<0.05、0.01)。FKBI组和msM组的IVUS检查率分别为37.0%(20/54)和29.2%(14/48),两组间主支血管术前最小管腔面积(MLA)和术后最小支架面积(M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M组的主支血管支架膨胀指数和支架对称指数明显优于FKBI组(P值均分别<0.05、0.01)。两组间住院、随访期间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M技术使主支血管支架近端的对称指数和膨胀指数优于FKBI技术,但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仍需进行进一步长期、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最终对吻扩张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与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赖浚兴 谭文峰 莫兹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875-3876,共2页
目的比较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与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BSKT... 目的比较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与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BSKT组和JBT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TIMT 1级发生率,边支夹层发生及补救球囊扩张率,术后1个月出现胸闷胸痛、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改变率,术后6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冠脉CT和冠脉造影异常率。结果 BSKT组患者边支夹层发生率高于J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KT组TIMI 1级检出率低于J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SKT治疗冠脉分叉病变,术中边支夹层发生率较高,但术后中期疗效高于JBT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对吻技术 拘禁技术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边支
下载PDF
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韩亚岩 徐进芳 +1 位作者 许达亮 高盛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拘禁闭陷(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各30例。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患者采用分支血管... 目的 探讨拘禁闭陷(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各30例。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患者采用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治疗, 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采用Jailed球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即刻、术后1年病变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与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结果 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的介入操作时间(52.43±5.56)min、曝光时间(9.14±1.35)min均短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80.32±4.76)、(23.75±2.06)min,置入支架数量(1.50±0.15)枚、造影剂用量(90.35±3.75)ml均少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00±0.45)枚、(145.62±4.47)ml,手术费用(2.45±0.26)万元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24±0.31)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病变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与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均低于本组术后即刻,且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病变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67%(2/30)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iled球囊技术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优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分支血管球囊对吻 Jailed技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经保留导丝及球囊支架对吻技术保护冠脉分叉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强 姜宇 +2 位作者 吴延庆 吴清华 程晓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49-4052,共4页
目的:比较保留导丝及球囊支架对吻术行单支架置入术即刻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介入室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分叉病变患者。经筛选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n=34)行球囊支架对吻术和B组(n=30... 目的:比较保留导丝及球囊支架对吻术行单支架置入术即刻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介入室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分叉病变患者。经筛选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n=34)行球囊支架对吻术和B组(n=30)行保留导丝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剂剂量、手术曝光时间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A组1例(2.94%),B组6例(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无一例出现边支闭塞,B组4例(13.3%)出现边支闭塞(P<0.05)。两组在曝光时间、对比剂使用剂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支架对吻技术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有效预防边支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保留导丝术 支架对吻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球囊对吻扩张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即兴支架术后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蔡金赞 陆文琪 +1 位作者 叶飞 张瑶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60-26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即兴支架术后常规球囊对吻扩张(kissing balloon inflation,KBI)与不进行KBI(non-KBI)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即兴支架术后常规球囊对吻扩张(kissing balloon inflation,KBI)与不进行KBI(non-KBI)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集已公布随访数据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7项研究,共包含1488例患者(KBI组741例,non-KBI组747例)。KBI组与non-KBI组在长期临床随访中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RR1.22,95%CI 0.82~1.81,P=0.32)、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1.21,95%CI0.57~1.68,P=0.25)、心原性死亡(RR2.18,95%CI 0.77~6.22,P=0.14)、心肌梗死(RR1.01,95%CI 0.54~1.90,P=0.97)及支架内血栓(RR1.19,95%CI0.36~3.86,P=0.78)的风险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即兴支架术后常规进行KBI未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去验证合适时机下运用优化KBI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对吻扩张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途径行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11
作者 周鹏 李志樑 +4 位作者 刘映峰 严全能 付强 肖华 陈文忠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应用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及成功率。方法经桡动脉途径造影证实血管病变处有直径>2.5 mm分支,分支起始部有>70%狭窄的患者17例,应用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观察病变血管...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应用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及成功率。方法经桡动脉途径造影证实血管病变处有直径>2.5 mm分支,分支起始部有>70%狭窄的患者17例,应用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观察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移位及球囊对吻扩张成功率和随访效果。结果分叉病变中均成功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15例患者行同步对吻球囊技术进行后扩张,术后前向血流均为TIM IⅢ级,所有患者未发生边支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并发症。结论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途径通过6 F或7 F指引管完成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可获得满意结果,支架间隙小或无,再狭窄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分叉病变 改良挤压支架术 对吻扩张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动态观察左主干分叉病变行单支架术中最终对吻技术对分叉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庆成 朱千里 +1 位作者 黄伟剑 单培仁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0期793-799,共7页
目的:探讨在单支架横跨支架术式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中,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动态观察最终对吻技术对分叉区域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36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且行单支架横跨术式,所有患者在术前分别从前降支(run1)、回旋支(run2)回... 目的:探讨在单支架横跨支架术式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中,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动态观察最终对吻技术对分叉区域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36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且行单支架横跨术式,所有患者在术前分别从前降支(run1)、回旋支(run2)回拉IVUS,支架释放后从前降支回拉IVUS(run3),最终对吻后分别从前降支(run4)、回旋支(run5)回拉IVUS;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造影资料和IVUS数据。结果:患者年龄(63.8±12.1)岁,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占22.2%。相较于术前IVUS(run2),最终对吻术后的IVUS(run5)发现回旋支开口处管腔面积[(7.30±3.08)mm^(2) vs(.6.37±2.66)mm^(2),P<0.05]和血管面积[(13.10±3.27)mm^(2) vs.(12.47±2.93)mm^(2),P=0.012]均明显减小,而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0±2.02)mm^(2) vs.(6.10±2.09)mm^(2),P=0.128];回旋支开口处管腔面积变化与血管面积变化相关(r=0.787,P<0.001),而与斑块面积变化不相关(r=0.187,P=0.276)。相较于支架释放后IVUS(run3),最终对吻术后的IVUS(run4)发现多边形区域面积[(9.80±2.09)mm^(2) vs.(11.48±2.65)mm^(2),P<0.05]、左主干远端面积[(9.91±1.73)mm^(2) vs.(11.85±2.38)mm^(2),P<0.05]和左主干最小支架内面积[(9.61±1.53)mm^(2) vs(.11.34±2.33)mm^(2),P<0.05]均明显增加,支架贴壁不良现象减少(83.3%vs.61.1%,P=0.035),但是伴随支架不对称指数增加,多边形区域(1.23±0.14 vs.1.33±0.12,P<0.05);左主干远端(1.18±0.09 vs.1.25±0.10,P<0.05);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处(1.17±0.09 vs.1.24±0.10,P<0.05)。结论:在左主干分叉病变行单支架横跨支架术中,最终对吻后回旋支开口面积明显减小,与嵴移位相关;最终对吻增加左主干及多边形区域支架内面积,减少支架贴壁不良现象,但是会增加支架不对称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 左主干 冠脉介入 球囊对吻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单支架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效果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佳 胡晶 +5 位作者 刘海伟 马颖艳 徐凯 董海 刘莹 荆全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3-847,共5页
目的比较主支单支架植入后进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与未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 目的比较主支单支架植入后进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与未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36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主支植入药物涂层支架的治疗策略,其中117例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244例未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及以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冠脉造影随访显现分支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总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分别为12.0%和13.9%,P=0.93;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7%,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则为0.8%,P=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中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分别5.1%和5.7%,P=1.00;靶病变血运重建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发生率非别为3.4%和6.1%,P=0.33;支架内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均为0;全因死亡率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发生率非别为1.7%和0.8%,P=0.60;6个月后心绞痛CCS分级≥2级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为12.8%,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为13.1%,P=1.00。6个月及以上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12.9%与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分支狭窄率低于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分支狭窄率: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34.0%,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55.3%(P=0.03)。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而言,植入单支架治疗后,无论是否进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其6个月及以上临床随访心脏不良事件相似,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分支狭窄率低于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分支狭窄率,而两组主支支架内再狭窄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单支架治疗 最终对吻扩张
原文传递
球囊支架对吻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锡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0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0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保护导丝术行PCI,试验组患者使用球囊支架对吻术行PCI。记录两者患者术中和术后主支及边支TIMI血流分级、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记录主支支架内再狭窄、边支狭窄加重或闭塞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主支TIMI血流3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边支TIMI血流3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边支狭窄加重或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支架对吻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提高术中和术后边支TIMI血流分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分叉病变 支架对吻 保护作用
下载PDF
4种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对角支分叉病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婷 孙万峰 +3 位作者 王大杰 顾行军 王峰 朱明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4种不同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行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K Crush术29例(A组),DK mini Crush术23例(B组),DK Culotte术26例(C组),... 目的比较4种不同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行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K Crush术29例(A组),DK mini Crush术23例(B组),DK Culotte术26例(C组),TAP术21例(D组)。比较4组即刻手术成功率。随访6~12个月,比较4组血管再狭窄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4组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12个月,4组MACE发生情况及冠脉主支再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4种不同术式治疗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 支架对吻技术 冠状动脉 狭窄
下载PDF
改良mini-Crush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4 位作者 李俊峡 彭育红 齐书英 丁超 赵玉英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F0003-F0004,共2页
冠状动脉病变中分叉病变较为常见,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15%-20%。由于存在斑块移位、病变弹性回缩及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存在许多难题。经典挤压(Crush)... 冠状动脉病变中分叉病变较为常见,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15%-20%。由于存在斑块移位、病变弹性回缩及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存在许多难题。经典挤压(Crush)支架技术支架可完全覆盖分支开口,但是与其他技术相比,Crush支架术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似乎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mini—Crush 改良 对吻扩张 药物涂层支架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米杰 齐向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分叉病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中最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近些年,随着器材的创新,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病例采用介入治疗,但是采用何种策略治疗仍然是每个介入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有关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方面的一些... 分叉病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中最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近些年,随着器材的创新,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病例采用介入治疗,但是采用何种策略治疗仍然是每个介入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有关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方面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及各种方法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分又病变 药物涂层支架 对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类及介入治疗技术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胜利 LIM Soo Teik +1 位作者 Paul T.L.Chiam 刘惠亮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829-834,共6页
冠状动脉分叉处因为血液湍流和高剪切力而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叉病变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量的15%-20%.一个真正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主支血管(main vessel,MV)和分支血管(side branch,SB)形成倒Y形,并且狭窄直径〉50%.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 对吻支架 对吻扩张
下载PDF
分叉病变POT-side-POT技术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19
作者 江晓波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1期13-15,共3页
目的评估分叉病变必要时支架术治疗过程中,主支近端优化-边支扩张-主支近端再优化(POT-side-POT)技术的即刻与近期临床疗效,并对比其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FKBI)技术两种不同方法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 目的评估分叉病变必要时支架术治疗过程中,主支近端优化-边支扩张-主支近端再优化(POT-side-POT)技术的即刻与近期临床疗效,并对比其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FKBI)技术两种不同方法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期间,该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通过冠脉造影证实的138个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采用必要时支架术式并出现边支受累(边支血流受限,边支闭塞)分为FKBI组(68例)和POTside-POT组(70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征以及两组患者QCA参数、术中曝光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术前即刻和术后即刻的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冠状动脉检查定量分析(QCA)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OT-side-POT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曝光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低于FK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T-side-POT技术可以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即刻与近期临床疗效不劣于FKBD技术,是PCI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必要时支架术 最终球囊对吻扩张 近端优化技术
下载PDF
腔内对吻技术在下腔静脉慢性阻塞性疾病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20
作者 余钻标 胡松杰 +4 位作者 王迪 徐祺洋 尹孝亮 林作栋 郎德海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评估腔内对吻技术治疗下腔静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宁波第二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例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布加综合征(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7例为严重... 目的评估腔内对吻技术治疗下腔静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宁波第二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例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布加综合征(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7例为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伴下腔静脉慢性阻塞(其中4例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患者均采用双侧腔内对吻球囊扩张技术,术中1例伴有新鲜静脉血栓形成,予以吸栓溶栓后再次植入支架。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出院后通过门诊复查形式,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是否复发、支架是否通畅及是否存在支架移位。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2例行对吻球囊扩张,7例行对吻球囊联合对吻支架植入,共植入支架48枚。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时间1~18个月,症状无复发;影像学复查发现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支架移位。结论腔内对吻技术在下腔静脉慢性阻塞疾病中值得尝试,短期通畅率和预后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慢性阻塞 对吻 对吻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