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刘杜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71-74,共4页
研究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 研究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术治疗,可以有效提升结石清除成功率,改善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术、胆总管结石 结石清除成功率 手术指标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对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雪飞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2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下应用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对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并实施ERCP术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扩张1组(球囊达到扩张直径后立刻拔出)、扩...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下应用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对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并实施ERCP术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扩张1组(球囊达到扩张直径后立刻拔出)、扩张2组(球囊达到扩张直径后扩张1 min)、扩张3组(球囊达到扩张直径后扩张3 min),各34例。结果扩张1组术后出现胰腺炎0例,扩张2组出现1例,扩张3组出现2例;3组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间下应用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对ERCP术后胰腺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 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涛 郝立校 +8 位作者 吕婵 吴静怡 李兴佳 王永明 陈萌 纪晓丹 刘畅 别里克 龚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ST或ESLBD(12~15 mm)治疗的131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n=70)和ESLBD组(n=61),比较2组的完全取石成功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EST组和ESLBD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6%比100.0%,24.3%比18.0%,P均>0.05)。EST组的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SLBD组(8.6%比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结果显示,EST组和ESLBD组的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比8.6%,P>0.05)。结论 与EST相比,ESLBD(12~15 mm)用于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ESLB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EST与ESLBD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SLBD也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谷明明 朱明莉 +1 位作者 杨澜 荣晓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分为包绕型组(n=8)、边缘型组(n=43)、周围型组(n=52)。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取石操作时间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包绕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操作时间较边缘型、周围型患者长,且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扩张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联合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戴荷清 洪丹妮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85-88,共4页
目的探究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联合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ERC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行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E... 目的探究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联合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ERC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行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EPBD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鼻胆管引流。比较两组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PBD联合鼻胆管引流可缩短ERCP患者插管及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扩张 鼻胆管引流 ERCP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科 成翠娥 +1 位作者 肖龙 王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9期30-34,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m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9例JPDD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T组(125...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m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9例JPDD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T组(125例)和mEST+EPBD组(134例)。EST组行EST治疗,mEST+EPBD组行mEST联合EP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大小憩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9例患者中256例取石成功,总取石成功率为98.8%。两组患者总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5.52%高于EST组的81.60%,取石时间(20.7±5.0)min短于EST组的(24.2±2.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0%,低于EST组的2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中JPDD<20 mm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6.43%高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85.71%,取石时间(20.9±5.2)min短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24.4±2.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中JPDD≥20 mm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0.91%高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60.00%,取石时间(19.4±3.9)min短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23.2±3.0)min,并发症发生率22.73%低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常规EST,JPDD伴胆总管结石行m EST联合EPBD治疗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因乳头大切开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等严重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扩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7
作者 缪青 张玉 邵建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EST组,其中ESBD组207例,EST组122例,ESBD组使用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EST组使用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对比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种术式做费用评价分析。结果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与术中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BD组的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EST组(P均<0.05)。随访18个月,ESBD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EST组的23.0%(P<0.01);ESBD组的术后出血率为0.0%,显著低于EST组的4.1%(P<0.01)。ESBD组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0769.18元,高于EST组的18439.98元(P<0.05);但ESBD组并发症成本-效果比为236.28元,低于EST组的239.48元,ESBD组并发症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3.69元。结论ESBD取胆总管结石机械碎石率低、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较低,可作为临床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首选取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乳头小切开联合扩张 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结石 成本-效果比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陈敬成 肖小梅 邱春雷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0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4)。对照组接受ES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EPBD治疗,比较两组取石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取石成功率(92.59%)高于对照组(77.36%),机械碎石率(3.70%)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淀粉酶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可提高取石成功率,减少机械碎石的发生,还能调节生化指标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下载PDF
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时间的选择及其对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单玉玺 刘艳丽 +1 位作者 张立一 徐春晓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80-484,共5页
目的 探讨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时间的选择及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EPBD持续时间为30 s... 目的 探讨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时间的选择及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EPBD持续时间为30 s的患者列入30 s组,将EPBD持续时间为60 s的患者列入60 s组,两组各54例。两组均行ERCP取石,记录两组性别、年龄、憩室旁乳头比率、结石直径、胆管直径等一般资料,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术中活动性出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取石情况,穿孔、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不同EPBD持续时间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多准则决策模型。结果 60 s组患者的一次净石率高于30 s组(P<0.05),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30 s组(P<0.05)。应用Meta分析方法分别合并两组患者的风险-效益值发现,60 s组的效益平均值、风险平均值均高于30 s组,且效益-风险总值68高于30 s组的58;60 s组优于30 s组的概率为100%。结论 选择EPBD时间维持在60 s可有效提高一次净石率,降低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柱状扩张时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结石 疗效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对老年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取石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徐春晓 王红霞 +1 位作者 吴美英 张立一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究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治疗老年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取石时间、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复杂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105例,将采用SES... 目的探究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治疗老年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取石时间、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复杂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105例,将采用SEST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治疗的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接受SEST联合常规取石网篮取石治疗的患者51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长、取石情况、恢复情况,术后3 d记录并比较2组穿孔、迟发性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组术后24 h内应激反应指标值[皮质醇、肾上腺素]、疾病复发风险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胃肠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变化。结果2组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石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全身麻醉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麻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水平、肾上腺素水平、疾病复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2组GIQLI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复杂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SEST联合球囊扩张取石的取石效率更高,术后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 扩张取石 取石时间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11
作者 袁艳 陈琼 习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n=86)和非球囊组(n=46)。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球囊组总取石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高于非球囊组,取石时间短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球囊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均低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操作时间短,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扩张 胆总管结石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12
作者 高悦悦 陶凯歌 +2 位作者 朱美玲 刘加宁 李运红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9-55,共7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接受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284例患者,术中的球囊扩张时间均为5 min,依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括...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接受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284例患者,术中的球囊扩张时间均为5 min,依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37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49例)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198例)3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短期并发症等资料并分析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安全性方面,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组术中出血发生率(6.1%)明显低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29.7%)以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26.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患者间的其他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性方面,3组患者的首次结石清除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手术安全有效,且术中出血风险更低,临床应用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扩张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俞亚红 陈建安 +1 位作者 卢兴培 杨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4-685,691,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T,54例患者行EPBD,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石取净率EST组为98.01%,EPBD组为9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发生率EST组为4.04%,EPBD组为12.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应根据结石的数目和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十二指肠乳头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龚敏 文萍 +2 位作者 韩坚云 韩明 赖丽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3-1315,13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18例,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s EST+EPBD组(60例)和EST组(58例),比较两组的ERC...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18例,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s EST+EPBD组(60例)和EST组(58例),比较两组的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清TBil和DBil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 EST+EPBD组的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显著高于EST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TBil和DBi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 EST+EPB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EST组(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实施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 扩张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席利力 高鸿亮 +1 位作者 排组拉.沙拉依阿当 姚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2期5222-5227,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66例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结石取净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EST组和EPBD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4.1%和95.4%(P>0.05);EST组和EPBD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6%和11.5%(P>0.05);EPBD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高于EST组,分别为9.2%和3.7%(P<0.05);术后出血仅发生在EST组(P<0.05);胰管造影和机械碎石是EST或EPBD术后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毕二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管结石直径均是影响结石成功取出的因素.结论:EST和EPBD在取石成功率方面效果相似;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胰管造影和机械碎石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EPBD操作简便,特别适合凝血功能障碍和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EPBD在胆管结石的治疗中有广泛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十二指肠乳头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兆元 孙天燕 +5 位作者 吴作艳 刘杰 高小毛 李迎光 张越溪 张克宁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 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 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 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 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较两组的结石一次取净率、碎石器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 EST+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一次取净率更高(91.93%vs 78.04%,P=0.044),碎石器使用率更低(8.060%vs 21.95%,P=0.044)。结论对于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治疗合并PDD的胆总管结石,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内镜下乳头扩张术(EPBD)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定国 王立生 +2 位作者 师瑞月 钟运莲 李思珍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3687-368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取净结石...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取净结石,没有一例行机械碎石,胆总管内径6-18 mm,结石直径5-17 mm,结石数目1个23例,2个以上42例,最多1例取出4个结石。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疼痛。3例术后有轻症胰腺炎,1例术后出现呕血,予输血治疗,并行内镜下钛夹联合气囊压迫止血后止血成功,无穿孔及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十二指肠乳头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曾德辉 张德强 +1 位作者 曾安祥 池桂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临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组(SEST+EPBD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临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组(SEST+EPBD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2%和97%(χ2=1.19,P>0.05)。EST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4例,结石复发11例,逆行性胆道感染15例。SEST+EPBD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1例,出血1例,结石复发2例,逆行性胆道感染6例。两组取石成功率及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且尽可能的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凯祥 杨培 +5 位作者 黄晓丽 张献文 竹建强 赵红 王秋蓉 董伟琼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EST+EPBD)组65例:男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EST+EPBD)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5~77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4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7例.在括约肌小切开后,以10~15 mm球囊扩张乳头部,然后进行相应的碎石或取石操作.(2)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33~78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51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9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3例.采用单纯乳头切开,加取石治疗.结果 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为98.46%(64/65),有1例因结石太大无法套住转开腹手术;EST组取石成功率为95.24%(60/63),有3例取石失败,原因为:1例结石大无法套住,另2例的乳头太小,而结石偏大(直径1.2~1.5 cm)、太硬难以粉碎,未能取出,安放鼻胆管引流后,家属要求外科手术,3例均外科手术取石.EST+EPBD 组与EST组的取石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ST组所需机械碎石例数均高于EST +EPBD组(9.23% vs.3.33%,P<0.01).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胰腺炎3.08% vs.1.59%、高淀粉酶血症9.23% vs.7.93%、出血1.54% vs.6.35%)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活动性消化道穿孔、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保留了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小切开 扩张 肝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雷婷 李茜 +4 位作者 蒋丽丽 孙金山 张建红 刘萍 聂占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病人87例,根据...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病人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行sEST联合EPBD治疗;对照组45例,行sEST治疗。比较两组取石情况和术后一般指标,术前及术后1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实验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2.86%,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碎石器使用率和术后1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4.76%和2.38%,对照组分别为20.00%和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7.85±2.17)天,对照组为(9.72±2.8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实验组血清TBil及DBil水平分别为(156.06±51.27)μmol/L和(92.85±29.74)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71.72±56.48)μmol/L和(105.42±34.81)μmol/L,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病人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减少碎石器使用率和结石复发率,病人术后恢复较快,且能有效改善其血清胆红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扩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