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云 李旭东 +3 位作者 谢毅 黄有胜 郭镇声 张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组(29例)和普通球囊(conventional balloon,CB)组(3...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组(29例)和普通球囊(conventional balloon,CB)组(31例)。DCB组使用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利用DCB处理边支,CB组采用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个月,DCB组边支的血管最小管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大于CB组[(1.987±0.206)cm 比(1.840±0.186)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CB组边支的晚期管腔丢失(late lumenloss,LLL)小于CB组[(0.003 4±0.074 4)cm 比(0.061 9±0.063 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CB 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恢复情况好于CB 组[(56.070±4.527)%比(52.610±3.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DCB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能更好地保护边支血管,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远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 冠脉分叉病变 拘禁技术 药物涂层
下载PDF
改良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
2
作者 胡晓蔚 龚晓勇 +1 位作者 汪靖 胡剑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文献报道,主支支架术后边支闭塞的发生率为4.4%~... 目的:评价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文献报道,主支支架术后边支闭塞的发生率为4.4%~17.31%,本研究以4.4%的最小发生率作为参考,比较其与改良拘禁球囊术式所致的边支闭塞率的差异,使用R和EZR软件收集和分析数据。结果:226例患者使用改良拘禁球囊技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边支闭塞,改良拘禁球囊具有显著优越性。结论: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能更安全、有效地保持边支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拘禁技术 支架技术 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羊敏俊 林江波 江建军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试验组采用JBT治疗,对照组采用JWT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管造影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边支最小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分叉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血流和边支严重影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影剂输入量、支架置入数量、受照射剂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下JBT治疗,可更好地保护血管形态与功能,减少造影剂、支架用量及手术时间,降低受照射剂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拘禁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金国珍 王军 +3 位作者 刘志忠 单守杰 张俊杰 陈绍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总结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经验,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拘禁导丝组(25例)和拘禁球囊组... 目的总结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经验,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拘禁导丝组(25例)和拘禁球囊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分支夹层或闭塞发生率、置入支架数量、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等,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变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随访,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拘禁导丝组4例发生分支闭塞或夹层,共置入5枚支架,拘禁球囊组1例发生分支夹层,置入1枚支架,且拘禁导丝组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均明显高于拘禁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5±13.4)min比(53.2±9.8)min,t=2.84,P=0.009;(135.3±12.5)ml比(106.8±11.7)ml,t=8.33,P=0.001]。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检查,两组主支和边支血管管腔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拘禁球囊组有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发作入院,拘禁导丝组有1例患者因心绞痛再发入院,并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治疗,余无其他MACE事件。结论拘禁球囊技术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与传统保护导丝比较,拘禁球囊技术能够有效防止重要分支闭塞,且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拘禁技术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明哲 王临光 +2 位作者 王海波 路雯 吴强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JBT)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拟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94例,其中47例(观察组)接受JBT技术保护边支血管、4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JBT)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拟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94例,其中47例(观察组)接受JBT技术保护边支血管、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边支血管保护方法,对比两组手术过程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超敏肌钙蛋白(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方法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X线暴露量、使用导丝数量、造影剂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术前血清hs-cTnI、hs-CR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观察组血清hs-cTnI、hs-CRP、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 31%,低于对照组的14. 89%(P <0. 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应用JBT技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照射剂量,减轻介入手术造成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超敏肌钙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曼 刘海波 +10 位作者 徐波 卞小丽 刘灵安 胡奉环 陈珏 高立建 邹同强 吴帆 常越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组(PBT组)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组(JWT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术毕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分支重进导丝的比例和成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432例患者,PBT组与JWT组各216例。PBT组在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JWT组(0.93%vs.4.17%,P=0.03),真性分叉病变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JWT组(0.58%vs.5.39%,P<0.01)。PBT组1例(0.46%)分支需要重进导丝,并置入支架;JWT组6例(2.78%)需要重进分支导丝,其中2例(33.33%)分支重进导丝失败,4例(66.67%)对分支进行扩张。两组需要重进导丝的比例和再进导丝的成功率、术毕主支和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JWT相比,PBT可有效降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且有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改良拘禁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分支闭塞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雨虹 贺铿 袁国军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最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分支保护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PCI边支保护时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何臣德 陈志鹏 景舒南 方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时,比较应用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 78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分为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n=41)和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n=37)2组,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时,比较应用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 78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分为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n=41)和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n=37)2组,观察分析边支血流的TIMI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BG)、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和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TIMI、MBG及TMP分级达到3级的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患者比例达到93%,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扩张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为24%,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时,边支球囊主动扩张与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均能够很好的降低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血流明显减慢甚至阻断的风险,但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地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边支保护 拘禁技术 边支扩张方法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海洋 杨守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671-67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5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采用JBT治疗真性分叉病变病人,观察术后即刻病变血管成功率和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56例病人中即刻手... 目的探讨采用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5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采用JBT治疗真性分叉病变病人,观察术后即刻病变血管成功率和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56例病人中即刻手术成功54例(96.34%),27例(48.21%)完成对吻球囊扩张术。2例病人出现边支近端夹层病变。56例完成随访,随访期1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1.9%;7例(13.0%)完成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未见原支架及边支再狭窄。结论 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是安全有效的,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分叉病变 拘禁技术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介入治疗分叉病变边支血管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段文涛 张峰 史东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拘禁球囊技术与传统的边支保护技术在介入治疗真性分叉病变中对边支血管保护的即刻及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期间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未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 目的分析比较拘禁球囊技术与传统的边支保护技术在介入治疗真性分叉病变中对边支血管保护的即刻及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期间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未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患者本人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均在术前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然后行主支血管单支架植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拘禁球囊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则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介入手术治疗均成功,但对照组患者术中胸痛、冠脉夹层、支架膨胀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心律失常、血流减慢及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9%和1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可以对边支血管进行有效保护,且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支架使用率少的优点,疗效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相当,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即刻效果和远期疗效都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分支保护 即刻效果 远期疗效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与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浚兴 谭文峰 莫兹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875-3876,共2页
目的比较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与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BSKT... 目的比较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与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BSKT组和JBT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TIMT 1级发生率,边支夹层发生及补救球囊扩张率,术后1个月出现胸闷胸痛、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改变率,术后6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冠脉CT和冠脉造影异常率。结果 BSKT组患者边支夹层发生率高于J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KT组TIMI 1级检出率低于J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SKT治疗冠脉分叉病变,术中边支夹层发生率较高,但术后中期疗效高于JBT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对吻技术 拘禁技术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边支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非左主干分叉病变边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和银 田云涛 +1 位作者 冯伟 胡育英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非左主干分叉病变边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冠心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非左主干分叉病变边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冠心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在PCI治疗过程中应用拘禁球囊技术;对照组46例,予以球囊对吻技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表现,并随访6个月,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PCI操作时间为(55.12±3.26)min、X线曝光时间为(9.12±1.27)min、造影剂用量为(90.16±5.17)mL、植入DES数量为(1.45±0.72)枚、手术费用为(2.91±0.56)万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85、27.978、49.183、5.656、6.170,P<0.01)。研究组出现2例边支闭塞、1例肌钙蛋白升高,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7,P>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1例心绞痛、1例心肌梗死,MACE发生率4.35%,再狭窄发生率为2.17%,与对照组的8.70%、2.1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0.511,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即刻与近期疗效与传统球囊技术无显著差异,但手术步骤更简化、费用更低廉,具有良好安全性及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PCI 冠心病 疗效
下载PDF
PCI中采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的保护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云 李旭东 +3 位作者 谢毅 黄有胜 郭镇声 张丽 《新医学》 202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中保护边支的安全性、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DCB组(29例)与普通球囊(CB)组(31例).DCB组采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CB组采用C... 目的评价采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中保护边支的安全性、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DCB组(29例)与普通球囊(CB)组(31例).DCB组采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CB组采用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对比2组手术的安全性、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9个月,DCB组边支的血管最小管径大于CB组[(1.987±0.206)cm vs.(1.840±0.186)cm,P<0.05],DCB组边支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CB组[(0.003±0.074)cm vs.(0.062±0.064)cm,P<0.05],DCB组LVEF恢复情况优于CB组[(56.07±4.527)%vs.(52.61±3.65)%,P<0.05].结论与CB比较,DCB在JBT条件下对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边支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保护边支血管,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远期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拘禁技术 药物涂层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AMI患者急诊介入处理分叉病变术中的安全性及对近中期预后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简新闻 樊泽元 +2 位作者 季汉华 李莉 刘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855-857,86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分支血管保护的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为AMI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于北京大学民航... 目的通过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分支血管保护的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为AMI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于北京大学民航总医院诊断为AMI分叉病变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87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39,拘禁球囊技术)和对照组(n=48,常规拘禁导丝技术)。观察:①主支支架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主支发生无复流情况和分支最终的冠状动脉(冠脉)血流TIMI分级;②住院期间和PCI后12个月内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主支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9例发生边支闭塞或次全闭塞,2例最终处理失败,术中3例主支发生无复流;观察组中2例发生边支闭塞或次全闭塞,优于对照组(5.1%vs.18.8%,P=0.115),均成功完成处理,术中2例患者主支发生无复流,分支TIMI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4%vs.87.5%,P=0.511)。住院期间和术后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中MACCE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8%vs.25%,P=0.154),术后冠脉造影复查,两组患者主支血管均未发生再狭窄。结论AMI患者的真分叉病变,使用拘禁球囊技术是安全的,与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比较,可获得更优的即刻及近、中期预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下载PDF
比较应用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PCI边支保护的效果
15
作者 姜海兵 张莉晶 杨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1期33-34,共2页
目的比较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0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主... 目的比较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0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主动扩张组和被动扩张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和边支血流分级。结果主动扩张组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为11.25%,明显高于被动扩张组的2.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分析主动扩张组血流TIMI3级比例为97.50%、被动扩张组为93.7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拘禁球囊被动扩张技术可以很好的保护边支血管,减少支血管夹层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主动扩张 被动扩张 PCI边支保护
下载PDF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梁国泉 罗剑静 +2 位作者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血证据,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依据Medina分型,其中111,101,011为真性分叉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术前1 d两组病人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300 mg,对照组进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治疗。记录所有病人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球囊数量、导丝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胸痛、术中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术中血流减慢,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术后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27.0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凭借操作简单、造影剂用量少、X线曝光时间短、支架植入少、球囊用量少、导丝用量少、治疗费用少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拘禁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心肌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主支药物洗脱支架+分支药物涂层球囊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预后
17
作者 刘文 魏芳晶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 探究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CB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 目的 探究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CB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131例。依据接受术式不同将其分组:被动球囊拘禁组43例、主动球囊拘禁组43例和主支DES+分支DCB组45例。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时各组的血管晚期管腔丢失,以及术后12个月内各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三组主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而主支DES+分支DCB组分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均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MACE发生率分别为主动球囊拘禁组16.3%、被动球囊拘禁组18.6%和主支DES+分支DCB组4.4%,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与普通球囊组(主动球囊拘禁组+被动球囊拘禁组)相比,主支DES+分支DCB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4.4%比17.4%,P=0.036)。结论 主支DES+分支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使用DCB治疗分叉病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动球囊拘禁技术 被动球囊拘禁技术 药物涂层
下载PDF
拘禁闭陷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罗建方 何鹏程 +1 位作者 杨峻青 陈纪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687-690,共4页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操作复杂,易导致发生边支丢失和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且术后靶血管重建比例较高,故分叉病变一直是PCI治疗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本文...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操作复杂,易导致发生边支丢失和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且术后靶血管重建比例较高,故分叉病变一直是PCI治疗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本文就分叉病变PCI治疗中边支受累机制和分叉病变PCI治疗中边支保护策略做一综述,旨在探讨拘禁闭陷球囊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拘禁闭陷技术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和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云 李旭东 +3 位作者 谢毅 黄有胜 郭镇声 张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4期2248-2251,共4页
目的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和拘禁导丝技术(Jailed wiretechnique,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 2017年1月至2018年1 月在本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脉分叉病变的患者48例,将他们随机分... 目的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和拘禁导丝技术(Jailed wiretechnique,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 2017年1月至2018年1 月在本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脉分叉病变的患者48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JWT组(24例)和JBT组(24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边支闭塞或夹层的发生率、边支置入支架数量和术后即刻主支和边支的残余狭窄率,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进行随访1年,对比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的优劣情况。结果JWT组7例发生边支闭塞或夹层,共置入7枚支架,JBT组1例发生分支夹层,置入1 枚支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术后即刻进行冠脉造影,测量病变残余狭窄率,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777);JBT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优于JWT 组[(21.29±7.81)%比(32.47±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6,P=0.000)。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MACE 事件。结论在冠脉分支病变的处理中对比拘禁导丝技术,拘禁球囊技术是更加安全可靠、疗效优越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分叉病变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 拘禁技术
下载PDF
主动及被动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非左主干真性冠脉分叉病变的定量血流分数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婧璞 朱丽 +10 位作者 李晨光 袁斌 潘聪聪 戴宇翔 陈章炜 陆浩 吴轶 常书福 张峰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通过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比较主动拘禁球囊技术(active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A-JBT)和被动拘禁球囊技术(conventional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C-JBT)对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 目的通过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比较主动拘禁球囊技术(active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A-JBT)和被动拘禁球囊技术(conventional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C-JBT)对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的血运重建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明确为CBL,并在介入治疗中采用拘禁球囊技术的255例患者,分为主动拘禁球囊组(n=171)和被动拘禁球囊组(n=8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介入治疗特点及手术即刻效果,并利用QFR对主支及分支进行功能学评价。结果255例患者的261个病变中,前降支-对角支病变204个(78.2%),Medina 1.1.1型232个(88.9%)。两组患者术前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分型、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相似。相较于被动拘禁球囊组,主动拘禁球囊组分支血管急性闭塞发生率明显低(0.6%vs 10.7%,P<0.001),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占比更高(96.0%vs 78.6%,P<0.001),分支血管QFR改善更显著[0.90(0.84,0.95)vs 0.83(0.68,0.91),P<0.001]。结论在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拘禁球囊技术较被动拘禁球囊技术可更有效降低分支闭塞发生率,同时明显改善分支血管功能性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主动拘禁技术 被动拘禁技术 定量血流分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