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侧远端桡动脉行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合并桡动脉狭窄再次CAG中的应用
1
作者 晋辉 郑海军 +5 位作者 王京京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朱艳霞 许华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选用同侧远端桡动脉(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经典桡动脉入径(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TRA),采用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桡动脉... 目的探讨选用同侧远端桡动脉(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经典桡动脉入径(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TRA),采用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桡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再次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既往(≤12个月)有TRA行PCI史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桡动脉狭窄(直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同侧dTRA(A组)38例与同侧TRA(B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并发症等,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A组36例患者完成手术,B组32例患者完成手术,术后即刻桡动脉造影2组直径均较术前增加,2组患者出院前超声显示术后桡动脉直径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对PCI术后合并桡动脉狭窄病变再次行CAG是安全可行的,同侧远端桡动脉入径有较高的成功率,较经典桡动脉入径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球囊跟踪辅助技术 桡动脉狭窄
下载PDF
Convey指引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通过异常桡动脉路径的应用体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迪 周力 +3 位作者 姚道阔 梁思文 赵慧强 陈晖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总结Convey指引导管在应用球囊跟踪辅助(BAT)技术通过异常桡动脉路径(包括桡动脉迂曲、桡动脉狭窄、桡动脉痉挛),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用体验。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导管... 目的 总结Convey指引导管在应用球囊跟踪辅助(BAT)技术通过异常桡动脉路径(包括桡动脉迂曲、桡动脉狭窄、桡动脉痉挛),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用体验。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导管室15例异常桡动脉路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1例,桡动脉狭窄1例,桡动脉迂曲13例),沿0.014 in(1 in=2.54 cm)导丝同时推送Convey指引导管及预扩张球囊通过桡动脉阻力段,之后退出0.014in导丝及球囊,更换J型导丝送导管至主动脉窦底,完成造影和介入治疗操作。结果 15例患者(男7例,女8例)应用Convey指引导管行BAT技术,均成功经该侧桡动脉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成功完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所有患者术后桡动脉造影显示无对比剂外渗。其中2例患者术后穿刺上臂轻度皮下淤肿,予加压包扎后好转;余患者术后即刻至术后2 d内无穿刺点出血、前臂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 Convey指引导管在BAT技术中表现出良好的通过性,是一种解决经桡动脉PCI中因桡动脉路径异常导致导管通过困难时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路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球囊跟踪辅助技术
下载PDF
球囊辅助跟踪技术在处理冠脉介入治疗时桡动脉痉挛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沈琦博 鄢春喜 +2 位作者 黄凯健 梁佳佳 张剑 《交通医学》 2023年第4期376-377,381,共3页
目的:观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生桡动脉痉挛患者应用球囊辅助跟踪技术(balloon-assisted tracking,BAT)的临床效果。方法:PCI术中桡动脉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 目的:观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生桡动脉痉挛患者应用球囊辅助跟踪技术(balloon-assisted tracking,BAT)的临床效果。方法:PCI术中桡动脉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行BAT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桡动脉痉挛程度、入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44±1.42 min、18.31±3.67 d,低于对照组的15.89±4.73 min、25.73±6.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痉挛、弥散痉挛发生率分别为8.33%、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33.33%,观察组入径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T能有效处理PCI治疗时发生的桡动脉痉挛,明显缩短术中透视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痉挛程度,提高入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跟踪技术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痉挛 入径成功率
下载PDF
球囊辅助跟踪技术在PCI术中桡动脉痉挛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4
作者 张喜文 蒙涛 +1 位作者 田晓沂 严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辅助跟踪(BAT)技术导管通过桡动脉痉挛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患者77例。采用BAT技术处理痉挛37例(BAT组),常规方法处理痉挛40例(常规处理组)。比较两种方法...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辅助跟踪(BAT)技术导管通过桡动脉痉挛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患者77例。采用BAT技术处理痉挛37例(BAT组),常规方法处理痉挛40例(常规处理组)。比较两种方法前臂血肿的发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更改手术途径的差异。结果:BAT组和常规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7%、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T组37例导管均顺利通过桡动脉痉挛段血管,成功率达100%;而常规组有6例(15.0%)失败更改途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PCI发生桡动脉痉挛时,采用BAT技术可有效、安全地使导管通过痉挛血管,优于常规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辅助跟踪技术 桡动脉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