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干细胞的三维球形培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婵 戴应 +3 位作者 郭永龙 杨艳 刘庆 陈建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872-879,共8页
背景:大多哺乳类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以三维结构存在,为还原细胞本身在体内的自然状态,很多研究者开始尝试在体外对细胞进行三维培养,球形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三维培养模式。目的:尝试用3种不同的方法在体外对人脂肪干细胞进行球形培养... 背景:大多哺乳类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以三维结构存在,为还原细胞本身在体内的自然状态,很多研究者开始尝试在体外对细胞进行三维培养,球形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三维培养模式。目的:尝试用3种不同的方法在体外对人脂肪干细胞进行球形培养,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提取的脂肪来源细胞进行表面Marker流式检测以及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后,证实为脂肪干细胞。先后用低黏附培养法、hanging-drop培养法和Eppendorf管培养法3种方法在体外对脂肪干细胞进行球形培养,对3种方法形成球形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Imagej软件计算出3组多细胞球体的平均面积,利用Viability/Cytotoxicity Assay Kit for Animal Live&Dead Cells试剂盒对3组多细胞球体进行活力检测。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标志物,其中CD29,CD44,CD59完全阳性,同时成脂成骨诱导也为阳性,证实提取的细胞为脂肪干细胞。3代以内脂肪干细胞多呈长梭形,并克隆状生长。②低黏附培养法、hanging-drop培养法、Eppendorf管培养法均可使脂肪干细胞聚集成球形生长,但所成多细胞球形有所差异。低黏附培养法所形成的细胞球形大小不一,不易控制;而hanging-drop培养法和Eppendorf管培养法均可使脂肪干细胞形成大小均一的球形,但在大小和形成时间上有所不同。③3种不同方法所形成的球形细胞均保持较好的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诱导分化 球形培养 活力 低黏附培养 hanging-drop培养 Eppendorf管培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兔角膜内皮细胞球形培养的活性和细胞表型
2
作者 杨艳 刘庆 +3 位作者 郭永龙 王婵 傅婷 陈建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6-790,共5页
背景 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层的构建和细胞注射疗法需要足够数量的角膜内皮细胞(CECs),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大量高活性的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 建立兔CECs高活性三维(3D)球形培养方法,探索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背景 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层的构建和细胞注射疗法需要足够数量的角膜内皮细胞(CECs),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大量高活性的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 建立兔CECs高活性三维(3D)球形培养方法,探索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和培养兔CECs并进行传代,经低黏附振动培养法产生兔CECs球,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ECs球的表面超微结构;用吖啶橙染色法鉴定CECs球中细胞的活性;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吸光度(A450)值,判断细胞的增生情况.将CECs球接种到6孔细胞培养板贴壁培养1周,球形培养的细胞为球形培养组,常规培养的细胞为常规培养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Na+/K+-ATP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经球形培养的CECs呈聚集生长,培养1周细胞形态为六角形或多边形,融合成单层,呈铺路石状排列;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兔CECs球体周围有细胞爬出,未长散的细胞球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结合紧密,球体表面凹凸不平.吖啶橙染色表明,细胞球中90%细胞呈绿色荧光;球形培养组细胞平均A450值为1.524±0.013,常规培养组细胞平均A450值为1.265±0.021,球形培养组细胞增生值明显增加,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6,P=0.010).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培养的细胞中ZO-1和Na+/K+-ATP酶阳性细胞膜对FITC呈绿色荧光,细胞核DAPI染色呈蓝色荧光.结论 CECs的3D球形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可保持细胞的高活性、高增生能力和细胞表型,为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及细胞疗法提供了更好的角膜内皮种子细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球形培养 三维 细胞活性 细胞表型
下载PDF
肝细胞球形聚集体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匡洁 韩宝三(综述) +1 位作者 彭承宏 沈柏用(审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90-993,共4页
生物人工肝在治疗肝功能衰竭中起重要作用。球形聚集体培养作为肝细胞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旨在达到高密度、维持长时间生物活性的目标。文章就近年来肝细胞球形聚集体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方式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肝细胞 球形聚集体培养
下载PDF
胃癌干细胞CSC-G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向辉 王贵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97-1602,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胃癌干细胞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不多。目的:观察胃癌干细胞CSC-G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胃癌干细胞和SGC7901胃癌细胞进行为期10 d的体外培养。... 背景: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胃癌干细胞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不多。目的:观察胃癌干细胞CSC-G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胃癌干细胞和SGC7901胃癌细胞进行为期10 d的体外培养。进行球形克隆形成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干细胞和SGC7901胃癌细胞的OCT4,SOX2,E-cadherin和CD44蛋白表达,Transwell法检测胃癌干细胞和SGC7901胃癌细胞的侵袭性和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1细胞形态:胃癌细胞SGC7901在RPMI1640培养基中呈现贴壁生长,传代后细胞为四边形或者多角形;胃癌干细胞CSC-G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贴壁生长的胃癌干细胞呈梭形或圆形;2细胞侵袭性和迁移性:与胃癌细胞SGC7901相比,胃癌干细胞CSC-G的OCT4,SOX2,CD44蛋白表达:瘤球数量,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3结果表明,实验成功体外培养了胃癌干细胞CSC-G,其侵袭性和迁移能力与胃癌细胞相比明显增强,说明胃癌干细胞CSC-G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胃肿瘤 干细胞 组织构建 胃癌 胃癌干细胞 更新 分化 侵袭 转移 复发 球形克隆无血清培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