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限制对球形棕囊藻不同形态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傅云飞 赖俊翔 +4 位作者 王英辉 韦福佳 邢政 谢芳 李杰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为探究营养盐胁迫对广西北部湾不同倍性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控制试验,设置4.0∶1.0、24.5∶1.0和64.0∶1.03个氮、磷限制比例,对球形棕囊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进行人工海水培养... 为探究营养盐胁迫对广西北部湾不同倍性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控制试验,设置4.0∶1.0、24.5∶1.0和64.0∶1.03个氮、磷限制比例,对球形棕囊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进行人工海水培养,比较二者的生长变化及各生长期内藻多糖含量和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的释放差异。结果表明,氮、磷营养对二倍体细胞前期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单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生长率显著高于单倍体细胞(P<0.05)。球形棕囊藻细胞分泌的多糖主要以溶解性胞外多糖(Soluble Exopolysaccharide,sEPS)为主,其次是胞内多糖(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IPS),固着性胞外多糖(Bound Exopolysaccharide,bEPS)占总糖比例最低。单倍体细胞和二倍体细胞的bEPS分泌趋势相反。氮、磷限制组的单倍体单细胞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IPS和TEP产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磷限制组的二倍体单细胞EPS、IPS和TEP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氮限制组(P<0.05)。总而言之,营养盐胁迫刺激球形棕囊藻EPS和TEP的产生,球形棕囊藻TEP的产生受营养盐相对存量的影响。二倍体细胞多糖与TEP对磷限制的响应比单倍体细胞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 球形 营养盐胁迫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 多糖
下载PDF
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的化感作用研究
2
作者 苏芯莹 马青龙 +3 位作者 李菲 陈波 董德信 覃仙玲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都是近年来在我国近岸海域频繁引发赤潮的藻类。为了探索红色赤潮藻和球形棕囊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不同起始密度培养红色赤潮藻与球形棕囊藻... 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都是近年来在我国近岸海域频繁引发赤潮的藻类。为了探索红色赤潮藻和球形棕囊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不同起始密度培养红色赤潮藻与球形棕囊藻,并将前者的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藻液超声破碎液分别与球形棕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分析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红色赤潮藻细胞起始密度保持5×10^(5)cells/L的混合培养条件下,起始密度分别为5×10^(5)、1×10^(6)、2×10^(6)、1×10^(7)cells/L的球形棕囊藻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无论是含有红色赤潮藻完整细胞的培养液,还是其无细胞滤液或藻液超声破碎液,均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和藻液超声破碎液;相反,球形棕囊藻的存在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红色赤潮藻具有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化感作用,其化感物质主要分泌于细胞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红色赤潮 球形 化感作用 混合培养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细胞形态转变及转录组比较研究
3
作者 王西艳 薛玥 +2 位作者 孟不凡 付峰 沈萍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7,共9页
球形棕囊藻是沿海重要且常见的有害赤潮原因种。文章对分离自广西北部湾的一株球形棕囊藻进行了不同细胞形态学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具有2种类型的细胞,一种是具有鞭毛的游动细胞,另一种是不具鞭毛的不动细胞,大小介于2~... 球形棕囊藻是沿海重要且常见的有害赤潮原因种。文章对分离自广西北部湾的一株球形棕囊藻进行了不同细胞形态学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具有2种类型的细胞,一种是具有鞭毛的游动细胞,另一种是不具鞭毛的不动细胞,大小介于2~5μm,不动细胞能够形成囊体,直径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囊体细胞与单细胞相比有更多的基因发生上调表达,且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与运输、分解代谢、氨基酸、脂质、碳水化合物等代谢途径相关,尤其是与聚糖生物合成有关的UDP-葡萄糖醛酸-4-表异构酶(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e-4-epimerase)编码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反映囊体基质形成过程中糖胺聚糖的大量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单细胞 转录组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荣灿 覃仙玲 +5 位作者 李煜铭 陆家昌 雷富 庄军莲 赖俊翔 许铭本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6,共8页
【目的】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为微塑料和致灾赤潮藻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以f/2培养基为培养介质、初始密度为2000 mL^(-1)的球形棕囊藻藻... 【目的】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为微塑料和致灾赤潮藻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以f/2培养基为培养介质、初始密度为2000 mL^(-1)的球形棕囊藻藻液中添加小粒径(直径0.1、1.0μm)及大粒径(直径10.0、100.0、1000.0μm)聚苯乙烯微塑料,扩大培养30 d,分析不同粒径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单细胞密度、囊体数量、囊体直径以及囊体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粒径微塑料的抑制作用较强,10.0μm组和1000.0μm组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9.3%及99.2%。微塑料可使实验组囊体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粒径微塑料对囊体数量的抑制率均在94.0%以上,并延缓囊体的形成时间。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囊体直径的增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大粒径微塑料对囊体直径增长率最高分别达到2633.4%(30 d)、2515.1%(27 d)及1868.2%(27 d)。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囊体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小粒径微塑料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大粒径微塑料,培养至30 d,0.1、1.0μm组囊体单细胞密度增长率已分别达到52249.4%、47666.3%。【结论】聚苯乙烯塑料微球可抑制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的生长,延迟球形棕囊藻形成囊体的时间,减少囊体数量,增加囊体直径,增加囊体细胞密度。大粒径(10.0、100.0、1000.0μm)微塑料对游离单细胞密度、囊体数量、囊体直径影响较大,而小粒径(0.1、1.0μm)微塑料则对囊体细胞的生长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生长 微塑料 聚苯乙烯
下载PDF
青岛近海球形棕囊藻的宏条形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一奇 丁翔翔 +1 位作者 宋会银 陈楠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1362,共12页
自1997年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首次在我国南海海域暴发以来,该赤潮在我国南海和渤海的多个海域频繁暴发,表明球形棕囊藻在我国海域的分布比较广泛。尽管如此,在此之前开展的分类和生态调查研究均未发现我国海域球形棕囊... 自1997年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首次在我国南海海域暴发以来,该赤潮在我国南海和渤海的多个海域频繁暴发,表明球形棕囊藻在我国海域的分布比较广泛。尽管如此,在此之前开展的分类和生态调查研究均未发现我国海域球形棕囊藻的存在。近年来基于分子标记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的宏条形码分析检测到了球形棕囊藻,显示出宏条形码分析对球形棕囊藻鉴定的优势。然而,由于包括球形棕囊藻在内的定鞭藻的18S rDNA序列具有较高的G(Guanine,鸟嘌呤)C(Cytosine,胞嘧啶)含量等特点,导致针对球形棕囊藻的宏条形码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分子标记的选择或PCR扩增引物的选择。以青岛栈桥海域样本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扩增通用分子标记18S rDNA V4的两套常用PCR引物(即Stoeck引物和Song引物)对球形棕囊藻的宏条形码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利用Song引物对青岛近海2021年冬季突发性球形棕囊藻赤潮样本开展了宏条形码分析。分析发现不同引物对定鞭藻门物种的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利用Stoeck引物的宏条形码分析没有获得任何对应的定鞭藻的ASV(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扩增子序列变异);与此相比,利用Song引物的宏条形码分析鉴定了76个定鞭藻ASVs,说明Song引物能够有效扩增定鞭藻的18SrDNAV4序列。利用Song引物对青岛栈桥海域2021年9月逐日样本展开的宏条形码分析发现了两个注释为球形棕囊藻的ASVs(ASV_2和ASV_6),表明青岛栈桥海域不仅存在球形棕囊藻,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ong引物对青岛近海2021年冬季突发性球形棕囊藻赤潮样本的宏条形码分析也发现了ASV_2和ASV_6,并且发现这两种ASVs的相对丰度显示出不同的时间变化过程,表明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球形棕囊藻株系。其中ASV_2代表的球形棕囊藻株系随着西海岸赤潮暴发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对丰度较高,而ASV_6代表的球形棕囊藻株系变化幅度较小,相对丰度较低,表明ASV_2所代表的球形棕囊藻株系是青岛近海2021年冬季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过程中的主要贡献者。研究表明,引物的选择对基于常用分子标记18S rDNA V4展开的针对球形棕囊藻的宏条形码分析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引物不仅可以有效跟踪球形棕囊藻和其他浮游植物,还能够区分和跟踪不同球形棕囊藻株系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赤潮 分子标记 PCR引物 宏条形码分析
下载PDF
盐度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韦福佳 陆家昌 +4 位作者 赖俊翔 李杰 庄军莲 张萍 李锐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研究盐度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光合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认识该物种时空分布格局的形成,为赤潮预警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0×10^(4)mL^(-1)的单细胞球形棕囊藻分别在0、5、10、15、20、25、30、35和40... 【目的】研究盐度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光合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认识该物种时空分布格局的形成,为赤潮预警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0×10^(4)mL^(-1)的单细胞球形棕囊藻分别在0、5、10、15、20、25、30、35和40等9个盐度下培养7 d,每天用流式计数法测定细胞丰度,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与结论】球形棕囊藻最适生长盐度为35,藻细胞在盐度25~40下生长良好,在盐度15~20下生长缓慢,在盐度为0时全部死亡,叶绿素a荧光值下降为0,在盐度10和5时停止生长并出现大量死亡。藻细胞光合系统Ⅱ在15~40盐度条件下功能正常;0~10盐度条件下,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0盐度条件下1 d内遭受不可逆破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_(PSⅡ))、初始斜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半饱和照度(I_(k))、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急剧下降,并不可恢复;5盐度组也在1 d内遭受严重损伤,存活藻细胞在4 d后光合系统部分恢复,其Fv/Fm、Φ_(PSⅡ)、α、NPQ和qP值迅速降低后逐渐上升,但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10盐度条件下4 d后胁迫效应方出现,其F_(v)/F_(m)、Φ_(PSⅡ)、α值在4 d后下降,7 d时显著低于15~40盐度处理(P<0.05)。为修复受损的光合系统,细胞对强光的耐受能力提高,7 d时5与10盐度组的rETR_(max)和I_(k)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盐度 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活性 光合系统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过程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符传辉 陈峻峰 +3 位作者 刘志媛 张燕伟 刘焕淳 吕淑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8,共12页
通过2022年3月10-15日在海南岛西部昌江昌化沿岸海域开展为期6 d的现场跟踪调查,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本次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生消过程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次赤潮高峰期球形棕囊藻丰度及COD_(Mn)分别高达... 通过2022年3月10-15日在海南岛西部昌江昌化沿岸海域开展为期6 d的现场跟踪调查,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本次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生消过程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次赤潮高峰期球形棕囊藻丰度及COD_(Mn)分别高达3.10×10^(8) cells/L及35 mg/L,远高于其他海域报道记录。赤潮暴发前降雨及风浪扰动促进了陆源输入及沉积营养盐释放,为赤潮暴发提供物质条件。气温骤升诱导赤潮发生,更大潮差及较低风速为囊体沿岸聚集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赤潮消亡过程中,DIN、PO_(4)-P、DO、COD_(Mn)及Mn浓度显著下降,其中DIN及PO_(4)-P是本次赤潮消亡的限制因子,DO、COD_(Mn)及Mn为本次赤潮消亡的重要特征因子。黄色囊体出现破碎后,Chlorophyll a及SiO_(3)-Si浓度也迅速下降,随后缓慢上升甚至高于高峰期浓度水平,此时以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代表的硅藻丰度逐渐增加。研究还初步探索了本次赤潮的基本生消过程,为进一步揭示本区域球形棕囊藻赤潮爆发机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环境因子 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梯度升温降温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
8
作者 梁思柔 李杰 +6 位作者 蓝彩碧 许铭本 陆家昌 谢芳 韦维 赖俊翔 王英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3-652,共10页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藻华频繁暴发,不仅会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生产安全,还会堵塞核电站冷源取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隐患。球形棕囊藻藻华的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本研究采用梯度升温降温实验,研究不同温度(高温、低温)...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藻华频繁暴发,不仅会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生产安全,还会堵塞核电站冷源取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隐患。球形棕囊藻藻华的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本研究采用梯度升温降温实验,研究不同温度(高温、低温)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温度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过程。结果显示:低温胁迫抑制球形棕囊藻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但不会激活其进入PCD响应;高温胁迫使球形棕囊藻出现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其发生PCD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被激活后球形棕囊藻细胞出现Annexin V-FITC阳性反应。环境胁迫使球形棕囊藻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抗氧化酶活性快速升高,并激活Caspase-3使藻细胞发生PCD响应,表现出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细胞收缩和质膜从细胞壁分离等特征。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球形棕囊藻藻华的生消机制与防治赤潮灾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温度胁迫 细胞程序性死亡 SOD CASPASE-3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强俊磊 陈向东 +2 位作者 汪辉 田宇航 郑欣悦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150-155,共6页
为了从广西北部湾海域分离筛选和鉴定针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细菌,研究其溶藻特性。本研究采用梯度稀释和平板划线法从海水水样中分离纯化溶藻菌,菌藻共培养后,通过观察颜色和测定叶绿素a含量筛选溶藻菌,形态观察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 为了从广西北部湾海域分离筛选和鉴定针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细菌,研究其溶藻特性。本研究采用梯度稀释和平板划线法从海水水样中分离纯化溶藻菌,菌藻共培养后,通过观察颜色和测定叶绿素a含量筛选溶藻菌,形态观察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溶藻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溶藻菌的溶藻过程,测定溶藻菌菌液、菌体重悬液、无菌滤液的溶藻率,分析其主要溶藻方式;通过测定菌藻共培养后藻液的叶绿素a含量,研究溶藻菌的生长时期、菌液添加量、球形棕囊藻的生长阶段、光照等对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试验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溶藻菌PG47,鉴定为高地芽孢杆菌。PG47间接抑藻,溶藻活性物质可以破坏藻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对数期以后的菌液均具有较好的溶藻活性,且当菌液与藻液体积比达到5%以后,溶藻率高达80%,对处于迟缓期、对数期、平台期的球形棕囊藻均具有高效的溶藻效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溶藻率均维持在60%以上,适用性广。综上,本研究筛选出的高地芽孢杆菌PG47溶藻活性较高,且具有控制球形棕囊藻赤潮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细菌 分离 鉴定 特性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同化吸收硝酸盐的氮氧稳定同位素分馏研究
10
作者 王文涛 俞志明 +2 位作者 宋秀贤 郭宏红 任向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4,共8页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是一种全球范围的生态灾害,而硝酸盐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海洋富营养化与赤潮暴发机制的前沿技术。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机制方面的研究,首先需了解其同化吸收硝酸盐的稳定同位素分...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是一种全球范围的生态灾害,而硝酸盐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海洋富营养化与赤潮暴发机制的前沿技术。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机制方面的研究,首先需了解其同化吸收硝酸盐的稳定同位素分馏特征。为此开展了球形棕囊藻室内培养实验,获取培养过程中氮、磷、硅等营养盐的浓度及硝酸盐氮、氧稳定同位素(δ^(15)N-NO_(3)^(-)、δ^(18)O-NO_(3)^(-))等参数的变化特征,计算球形棕囊藻同化吸收硝酸盐的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结果显示,NO_(3)^(-)和PO4_(3)^(-)浓度随培养时间均呈现先明显下降后稳定的特征,同时伴随直径2~3 mm的囊体出现并生长至2~3 cm。NH4+浓度先后两次出现升高,推测可能是受到有机氮矿化过程的补充所致。随NO_(3)^(-)浓度降低,δ^(15)N和δ^(18)O的值分别在第13天和第7天达到相对峰值。经计算,球形棕囊藻同化吸收硝酸盐过程δ^(15)N和δ^(18)O分馏系数分别为3.32‰±0.38‰和3.12‰±0.59‰,而前者的分馏系数呈逐渐降低的特点,原因可能是随球形棕囊藻生长,发生酶还原的NO_(3)^(-)较参与跨膜运输的NO_(3)^(-)比例逐渐升高。研究首次给出了球形棕囊藻同化吸收硝酸盐过程的氮、氧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及其变化特征,补充了海洋微藻同位素分馏数据库,为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的营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同化吸收 氮稳定同位素 氧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磷限制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TEP形成的影响
11
作者 蓝彩碧 李杰 +1 位作者 赖俊翔 许铭本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5期94-101,共8页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虽常年为磷限制状态,但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灾害频繁发生。球形棕囊藻暴发时主要以囊体形式存在,赤潮衰退后,囊体破裂产生大量的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在海洋...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虽常年为磷限制状态,但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灾害频繁发生。球形棕囊藻暴发时主要以囊体形式存在,赤潮衰退后,囊体破裂产生大量的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在海洋动力作用下形成高碳、高黏性泡沫,影响渔业和核电取水安全。本文通过设置氮磷比为32∶1和64∶1的半连续培养实验,探讨磷限制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以及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比为32∶1和64∶1的磷限制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囊体密度及囊体表面细胞数,在培养的后半期都受到了抑制。与控制组相比,两个磷限制的处理组在囊体直径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在氮磷比为32∶1的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TEP生产量与控制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氮磷比为64∶1的条件下,TEP的生产量显著降低(p<0.05),磷限制程度的加剧对球形棕囊藻细胞分泌TEP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环境胁迫下球形棕囊藻TEP形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赤潮 生长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 磷限制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抑藻活性化合物筛选及抑藻微球制备
12
作者 毛奕淋 张乃胜 +2 位作者 龙正康 孙颖颖 王长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首先评价了胆固醇、棕榈酸单甘油酯、玉米黄素、对羟基苯乙醇、豆甾醇、尿嘧啶核苷、亚油酸、十七烷酸、异植醇、半胱氨酸、海藻糖和二十二碳酸甲酯12种化合物对赤潮微藻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筛选到最具有抑藻剂开发前景的化合物... 首先评价了胆固醇、棕榈酸单甘油酯、玉米黄素、对羟基苯乙醇、豆甾醇、尿嘧啶核苷、亚油酸、十七烷酸、异植醇、半胱氨酸、海藻糖和二十二碳酸甲酯12种化合物对赤潮微藻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筛选到最具有抑藻剂开发前景的化合物——亚油酸。在此基础上,将亚油酸制备成微球,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优化的微球制备条件:亚油酸质量浓度50μg/mL、海藻酸钠质量分数0.500%、CaCl_(2)质量分数1.00%、体系pH 4.0、水浴温度60℃、壳聚糖质量分数0.5%。优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亚油酸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49.06%、81.76%,对球形棕囊藻的第4天生长抑制率可达5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化合物 亚油酸微球 赤潮 球形
下载PDF
四烷铵络合碘对球形棕囊藻去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锋 尹平河 +1 位作者 晏荣军 赵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研究了四烷铵络合碘对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Phaeochystis globosa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烷铵络合碘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当藻细胞起始密度为1.5×106cells.ml-1时,低于1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 研究了四烷铵络合碘对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Phaeochystis globosa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烷铵络合碘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当藻细胞起始密度为1.5×106cells.ml-1时,低于1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于2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四烷铵络合碘具有高效、低毒、药效期长等优点,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除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烷铵络合碘 球形棕囊藻phaeochystis GLOBOSA
下载PDF
我国球形棕囊藻藻华危害与应对策略
14
作者 史文凯 徐晓莹 +3 位作者 张凡 张晓明 柯可 陈坤 《渔业研究》 2023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球形棕囊藻藻华因暴发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而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是国内外有害藻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球形棕囊藻藻华对渔业生产、全球硫循环和碳循环以及滨海电厂冷源安全的严重危害,分析了藻华暴发的内因和外因,并针... 球形棕囊藻藻华因暴发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而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是国内外有害藻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球形棕囊藻藻华对渔业生产、全球硫循环和碳循环以及滨海电厂冷源安全的严重危害,分析了藻华暴发的内因和外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球形棕囊藻藻华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以期为我国球形棕囊藻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预防与应急处置
下载PDF
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被引量:82
15
作者 陈菊芳 徐宁 +3 位作者 江天久 王艳 王朝晖 齐雨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直径从几十微米到3cm.自由单细胞近圆形,具双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毛(haptonema).结合本次发生赤潮的Phaeocystis的形态特征、环境条件(水温、生物地理等),认为本次赤潮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分析网箱养殖密集区(S1、S2)和近外海(S3、S4)水样的结果表明:S1、S2的叶绿素a和总磷浓度明显高于S3、S4,总氮浓度则低于后者;氮磷比浓度明显低于后者;S1站氮磷比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明显相关.氮磷比浓度与赤潮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 形态学 生态动力学 中国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特性及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沈萍萍 王艳 +3 位作者 齐雨藻 谢隆初 吕颂辉 I.J.Hodgkiss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35-643,共9页
对球形棕囊藻不同的藻株 (香港株HK和汕头株ST)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形态学 ,生活史及生长曲线的研究 ,结果表明 :球形棕囊藻具有一个复杂的异型生活史 ,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活形态 :群体和游离的单细胞 ,香港株和汕头株二者单细胞呈... 对球形棕囊藻不同的藻株 (香港株HK和汕头株ST)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形态学 ,生活史及生长曲线的研究 ,结果表明 :球形棕囊藻具有一个复杂的异型生活史 ,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活形态 :群体和游离的单细胞 ,香港株和汕头株二者单细胞呈球形或近球形 ,直径大多为 3— 9μm ;群体呈中空的球形囊泡 ,细胞包埋在胶质囊中较均匀分布 ,但二者群体大小有较大差异。当培养达到一定阶段 ,群体衰亡破裂释放大量单细胞。批次培养中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周期约为 2 0— 30d ,香港株最适生长温度接近 2 5℃ ,最大比生长率为 0 38;汕头株的最适生长温度接近 30℃ ,最大比生长率为 0 42 ,这说明温度是重要的生长限制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生活史 形态 生长曲线
下载PDF
碘伏和异噻唑啉酮对球形棕囊藻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洪爱华 尹平河 +3 位作者 赵玲 黄云峰 齐雨藻 谢隆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77-1180,共4页
研究了碘伏和异噻唑啉酮除藻剂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单独使用时 ,碘伏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30mg·L-1,异噻唑啉酮最低有效浓度为 0 .30mg·L-1.当两者复配时有协同作用 ,可提高它们的杀藻能力 .碘伏... 研究了碘伏和异噻唑啉酮除藻剂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单独使用时 ,碘伏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30mg·L-1,异噻唑啉酮最低有效浓度为 0 .30mg·L-1.当两者复配时有协同作用 ,可提高它们的杀藻能力 .碘伏与异噻唑啉酮浓度比为 1.0∶0 .15时除藻效果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伏 异噻唑啉酮 球形 协同指数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球形棕囊藻细胞DMSP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艳 齐雨藻 +2 位作者 沈萍萍 李韶山 吕颂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球形棕囊藻汕头株 (Shantoustrain ,ST)和香港株 (Hongkong ,HK)是DMSP与DMS的高产株 ,在 2 0℃、4 0‰盐度的培养条件下 ,二者DMSP产量分别达到 15 6 1 35和 4 37 6 0nmol/10 6cells。细胞内DMSP的积累与释放到细胞外DMS量受盐度、温... 球形棕囊藻汕头株 (Shantoustrain ,ST)和香港株 (Hongkong ,HK)是DMSP与DMS的高产株 ,在 2 0℃、4 0‰盐度的培养条件下 ,二者DMSP产量分别达到 15 6 1 35和 4 37 6 0nmol/10 6cells。细胞内DMSP的积累与释放到细胞外DMS量受盐度、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在高盐低温条件下 ,单位藻细胞的DMSP与DMS产量较高。香港株DMSP/DMS的积累和释放与生长时期有关 ,稳定期细胞内的DMSP含量高达 3898 5 3nmol/10 6cells,是指数期的 12 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温度 盐度 二甲基硫丙酸 二甲基硫化物 DMSP 产量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徐宁 齐雨藻 +3 位作者 陈菊芳 黄伟建 吕颂辉 王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对 1997年冬季和 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柘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 .结果表明 ,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 .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柘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 ,特别是Fe浓... 对 1997年冬季和 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柘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 .结果表明 ,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 .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柘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 ,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 ,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 )的需求量较高 ,特别对NO-3 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 .与DIP(可溶性无机氮 )相比 ,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 ,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 .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成因分析 赤潮 环境因子 营养元素 海洋污染 海水温度 降雨量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郭瑾 杨维东 +1 位作者 刘洁生 樊振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为阐明溶血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正确认识和评价球形棕囊藻赤潮的危害,设计了盐度、温度、光照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考查了不同盐度、温度、光照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变化,分析了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 为阐明溶血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正确认识和评价球形棕囊藻赤潮的危害,设计了盐度、温度、光照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考查了不同盐度、温度、光照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变化,分析了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显著因子,盐度和光照的影响不显著.30℃时球形棕囊藻比生长速率最大,藻细胞产毒能力最强,但所能到达的藻密度最小.在盐度为22、33、40,温度为20、25、30℃,光照为2000、4000、5000lx的所有实验组合中,盐度为40、温度为30℃、光照为4000lx时球形棕囊藻细胞产毒能力最强,盐度为40、温度为30℃、光照为5000lx时球形棕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溶血毒素 盐度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