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PLL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球晶生长形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晗炳 王庭慰 +1 位作者 曾浩 沙锐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溶液浇铸共混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聚左旋乳酸(PLLA)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偏光显微镜(PO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共混物的晶体生长形貌和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LLA对PVDF的球晶生长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通过溶液浇铸共混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聚左旋乳酸(PLLA)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偏光显微镜(PO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共混物的晶体生长形貌和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LLA对PVDF的球晶生长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当PLLA质量分数达到80%时完全抑制了PVDF的结晶。共混物中PVDF晶体的生长方式随PLLA含量的增多,由原来的三维球状生长变为三维和二维生长并存。相反,少量的PVDF却有促进PLLA成核、结晶的作用,尤其当PVDF质量分数低于20%时,PLLA的结晶时间大幅缩短,结晶起始温度也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左旋乳酸 行为 球晶形貌
下载PDF
新型管材专用料聚1-丁烯基树脂结晶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彭嘉冠 杨伟克 孙妍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1年第3期90-92,共3页
利用13C-NMR、POM(偏光显微镜)、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自制的聚1-丁烯(i-PB)及1-丁烯与少量丙烯共聚物(B-P)的组成、微观形态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为嵌段共聚物,其中丙烯摩尔分数为6.4%;B-P的球晶尺寸与i-PB的... 利用13C-NMR、POM(偏光显微镜)、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自制的聚1-丁烯(i-PB)及1-丁烯与少量丙烯共聚物(B-P)的组成、微观形态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为嵌段共聚物,其中丙烯摩尔分数为6.4%;B-P的球晶尺寸与i-PB的球晶尺寸基本一致,但少量丙烯的引入改变了i-PB的结晶成核和生长机理,B-P的总结晶速率明显高于i-PB,从而为B-P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全同聚1-丁烯 1-丁烯-丙烯共聚物 球晶形貌 动力学
下载PDF
互穿网络聚乳酸/细菌纤维素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红月 卢秀萍 +1 位作者 杨华 胡静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9-173,共5页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细菌纤维素(BC)为增强体,通过PLA-三氯甲烷溶液与BC-无水乙醇悬浮液的共混扩散制备互穿网络结构的PLA/BC生物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细菌纤维素(BC)为增强体,通过PLA-三氯甲烷溶液与BC-无水乙醇悬浮液的共混扩散制备互穿网络结构的PLA/BC生物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分散性、力学性能、热分解温度及球晶形貌。结果表明,采用溶液共混扩散法可得到以BC为骨架、PLA缠绕其表面的互穿网络结构的生物复合材料;BC可作为异相成核剂,显著细化PLA的球晶尺寸,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分解温度。BC的质量比为1.0%时,PLA/BC复合材料的球晶尺寸最小,力学性能和热分解温度最高。其中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热分解温度分别较纯PLA提高了37.84%和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聚乳酸 互穿网络 力学性能 热分解温度 球晶形貌
下载PDF
全同聚丙烯SEM分析试样的制备及观察
4
作者 贾涓 周俊 +1 位作者 辜小玲 曾兵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用高锰酸钾溶液蚀刻方法制备全同聚丙烯(iPP)的SEM分析试样,观察iPP试样的球晶形貌,结果表明,经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h左右的iPP试样,SEM观察下可以获得细节清晰的球晶形貌,α-iPP球晶具有子母晶片结构,母晶片间的非晶组织被蚀刻后呈放射... 用高锰酸钾溶液蚀刻方法制备全同聚丙烯(iPP)的SEM分析试样,观察iPP试样的球晶形貌,结果表明,经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h左右的iPP试样,SEM观察下可以获得细节清晰的球晶形貌,α-iPP球晶具有子母晶片结构,母晶片间的非晶组织被蚀刻后呈放射状腐蚀条纹,子、母晶片间的非晶部分被高锰酸钾溶液蚀刻后留下格子状的腐蚀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同聚丙烯 扫描电子显微镜 制样 球晶形貌
下载PDF
聚苯乙烯-b-聚右旋乳酸二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小东 何勇 +3 位作者 贾林 朱英丹 盛瑞隆 曹阿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9-746,共8页
合成了系列聚右旋乳酸(PDLA)嵌段重量分率(fw=0~0.61)的窄分子量分布聚苯乙烯-b-聚右旋乳酸二嵌段共聚物(PS-b-PDLA).运用温度调制示差扫描热分析仪(TMDSC)和热台偏振光显微镜(POM)等研究手段,对制备所得的结晶性二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 合成了系列聚右旋乳酸(PDLA)嵌段重量分率(fw=0~0.61)的窄分子量分布聚苯乙烯-b-聚右旋乳酸二嵌段共聚物(PS-b-PDLA).运用温度调制示差扫描热分析仪(TMDSC)和热台偏振光显微镜(POM)等研究手段,对制备所得的结晶性二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速率与结晶形貌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右旋乳酸均聚物相比,随着PS-b-PDLA中结晶性PDLA嵌段重量分率fw减少,无定形聚苯乙烯嵌段(PS)对PDLA嵌段链段的结晶抑制作用增强,PS-b-PDLA的热结晶性能与结晶形貌发生显著变化;相对于PDLA均聚物,PS-b-PDLA的冷结晶温度(Tcc)和结晶平衡熔点(Tm0)分别下降14℃和38℃,球晶生长速率明显降低.在无定形PS嵌段链段的玻璃化温度(Tg)附近,二嵌段PS-b-PDLA的结晶行为出现拐点,揭示PS嵌段由于相分离所形成纳米微相空间对PS-b-PDLA中PDLA链段的结晶产生影响,并且该影响作用程度与PDLA嵌段的重量分率fw和结晶温度(Tc)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b-聚右旋乳酸 温度调制示差扫描热分析 受限空间结 平衡熔点 球晶形貌
原文传递
接枝细菌纤维素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倩 曾威 +2 位作者 石伊康 吴星宇 王钊智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30-1437,共8页
聚乳酸(PLA)作为新型的绿色友好材料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有效解决PLA韧性差、结晶速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纤维素改性PLA的方法。首先以细菌纤维素(BC)为底物,使L-丙交酯(LLA)在其表面进行原位开环聚合,得到了BC-g-PLA接枝产物;... 聚乳酸(PLA)作为新型的绿色友好材料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有效解决PLA韧性差、结晶速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纤维素改性PLA的方法。首先以细菌纤维素(BC)为底物,使L-丙交酯(LLA)在其表面进行原位开环聚合,得到了BC-g-PLA接枝产物;然后将该接枝产物作为增韧剂添加到PLA中,采用溶液浇筑的方法制备得到复合薄膜材料。结果表明:溶液接枝法的反应效率比熔融接枝法更高,接枝率可达到76.60%;通过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与XRD对接枝产物进行结构测试,证实了PLA成功接枝到BC表面;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薄膜材料晶体形貌发现BC-g-PLA作为异相成核剂,添加量为0.6%时,对球晶的均匀细化程度最高;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发现,PLA薄膜增韧改性后断裂伸长率可提高175%,拉伸强度可提高22.7%;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复合薄膜材料的结晶性能,结晶度从未改性的2.53%提高到13.26%,结晶速率也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聚乳酸 接枝 改性 力学性能 球晶形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