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联素及其球状区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1
作者 陈竞新 王会中 +1 位作者 詹林盛 王全立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克隆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脂联素及其球状区蛋白,并制备抗体。方法:以pQE30-adiponectin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脂联素及其球状区蛋白基因片段,插入pGEX-4T-2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获得表达,用GSTrap柱亲和纯化可溶性表达的蛋白。用纯... 目的:克隆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脂联素及其球状区蛋白,并制备抗体。方法:以pQE30-adiponectin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脂联素及其球状区蛋白基因片段,插入pGEX-4T-2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获得表达,用GSTrap柱亲和纯化可溶性表达的蛋白。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抗,Westernblot鉴定抗体与人血清中脂联素的反应性。结果:PCR扩增脂联素基因片段长约710bp,脂联素球状区基因片段长约430bp。表达的GST-脂联素融合蛋白表观Mr约51000,GST-脂联素球状区融合蛋白表观Mr约42000,纯化后纯度高于90%。免疫产生的抗体与人血清中的脂联素能特异性结合。结论:表达获得的脂联素蛋白和制备的抗体为脂联素的检测及对其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脂联素球状区 可溶性表达 抗体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HN糖蛋白纤突柄部保守区氨基酸的取代引起球状区神经氨酸酶活性的
2
作者 吕杰 《预防兽医学进展》 2000年第3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HN糖蛋白 球状区神经氨酸酶
下载PDF
C1q/TNFα相关蛋白-2球状功能区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波 胡兴 +1 位作者 李娜 吴东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的hCTRP2球状功能区蛋白。方法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并利用镍亲合纯化和分子筛纯化。结果 hCTRP2球状功能区蛋白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在...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的hCTRP2球状功能区蛋白。方法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并利用镍亲合纯化和分子筛纯化。结果 hCTRP2球状功能区蛋白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都具有生物活性。结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hCTRP2球状功能区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 TNFα相关蛋白-2 球状区 大肠杆菌 重组蛋白 亲合纯化 分子筛
下载PDF
C1q/TNFα相关蛋白-1功能区的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洪波 李娜 吴东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hCTRP1球状功能区蛋白并分析其生物活性。方法: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菌株、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并纯化。结果:hCTRP1球状区蛋白实现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水平表达,利用...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hCTRP1球状功能区蛋白并分析其生物活性。方法: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菌株、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并纯化。结果:hCTRP1球状区蛋白实现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水平表达,利用镍亲合纯化和分子筛纯化到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都具有生物活性。结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hCTRP1球状功能区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TNFα相关蛋白-1 球状区 大肠杆菌 重组蛋白 亲合纯化 分子筛
原文传递
Shock-produced akimotoite in the Suizhou L6 chondrite 被引量:1
5
作者 CHEN Ming XIE XianD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876-880,共5页
Shock-produced akimotoite was identified in the Suizhou chondritic meteorite, which occurs in two kinds of occurrence. The first is the irregular layers of akimotoite up to 4 ?m in thickness occurring in fractures and... Shock-produced akimotoite was identified in the Suizhou chondritic meteorite, which occurs in two kinds of occurrence. The first is the irregular layers of akimotoite up to 4 ?m in thickness occurring in fractures and cracks of low-Ca pyroxene enclosed in the shock veins. The second is the zonal polycrystalline aggregates of akimotoite in shocked pyroxene grains close to the shock vein, where akimotoite occurs in a zonal area in between pyroxene and Mg Si O3-glass as irregular small clumps up to 5 ?m in size. This investigation suggests a solid-stat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pyroxene to akimotoite, and that akimotoite should have nucleated and grew in the area with abundant defects caused by shock deformation because the defect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solid-state reactivity and the kinetics of nucleation of high-pressure phas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mposed grains of pyroxene, akimotoite and Mg Si O3-glass(possibly vitrified perovskite) demonstrates a temperature gradient from the vein wall to the unmelted chondritic meteor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XENE akimotoite PEROVSKITE shock vein Suizhou meteori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