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理学话语的变革看《好逑传》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彧 《咸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作为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的叙事实践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恰恰以一种断裂的方式背离了此类小说的类型传统。然而,究其实质,这正好体现了《好逑传》的价值取向:对异化的理学实践的批判,对理学思想的时代回应。从此出发,我们能... 作为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的叙事实践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恰恰以一种断裂的方式背离了此类小说的类型传统。然而,究其实质,这正好体现了《好逑传》的价值取向:对异化的理学实践的批判,对理学思想的时代回应。从此出发,我们能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描绘世态人情的叙事作品在整体发展上呈现一种由情的叛逆到理的认同的趋向,而这种趋向,恰与当时社会的变革与意识形态的变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叙事策略 理学话语
下载PDF
笛卡尔与维特根斯坦论心理学话语的不对称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学广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现在时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存在确实性方面的不对称性,这是笛卡尔通过“我思”发现的重要心理现象。但是,对于如何理解这种不对称现象的根源,笛卡尔和维特根斯坦存在着重大分歧。笛卡尔使用知识断言形成二元论的解释,将第一人... 现在时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存在确实性方面的不对称性,这是笛卡尔通过“我思”发现的重要心理现象。但是,对于如何理解这种不对称现象的根源,笛卡尔和维特根斯坦存在着重大分歧。笛卡尔使用知识断言形成二元论的解释,将第一人称心理学话语看作我对自己心理的报道,将第三人称话语看作他通过他人外在言行的证据而间接推及的猜测。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这种知识断言解释既使第一人称话语失去了笛卡尔所宣称的要加以保障的确实性,也使对第三人称话语的理解陷入彻底的怀疑论。维特根斯坦通过对心理概念的语法分析而提供了一套颠覆笛卡尔主义、揭示心理现象本性的创造性解释,他认为:现在时第一人称心理学话语是一个人心理的直接表达,具有与人类其他原始行为一样无可辩驳的确实性;现在时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则涉及将他人的外在言行与内在心理紧密关联起来的心理模式。他经由对“看作”两种用法的仔细辨析而发现了人的心理模式,彻底揭开了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中确实性和不确实性的真正根源,也深入批判了笛卡尔二元论据此产生的“名称和对象”模型,从而与心理主义和行为主义都划清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维特根斯坦 人称 理学话语 不对称性
下载PDF
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的反思与修正
3
作者 王枫云 任亚萍 《探求》 2018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在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自然科学化的话语表达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化特征:与公共管理实践的隔离化,反映公共管理实践的程式化以及话语体系的祛价值化。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 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在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自然科学化的话语表达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化特征:与公共管理实践的隔离化,反映公共管理实践的程式化以及话语体系的祛价值化。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割断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文化根基,消解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人文关怀,阻滞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活力。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的修正,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汲取中国传统公共管理文化的精髓,积极关注日新月异的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以批判的目光学习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 学科化 反思 修正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与学科逻辑的辩证统一--再论新时代伦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陈泽环 李艳峰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共6页
伦理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与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又有学科自身的发展逻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使伦理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 伦理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与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又有学科自身的发展逻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使伦理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伦理学话语体系的正确方向。宏大叙事与专业研究相反相济、指导思想与文化立场互补融通、政治引领与道德共识相辅相成,实现意识形态与学科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构建新时代伦理学话语体系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理学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 学科逻辑
原文传递
话语伦理学与学校道德教育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富兴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17,共6页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理学 道德教育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说服法 中小学
下载PDF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
6
作者 程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6-192,共7页
理学文论是指程朱一系的宋代新儒学的文论思想与话语。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决定于理学家重建儒家思想与信仰的问题、观念和方法,而理学的核心范畴是理,理一分殊、格物穷理、穷理尽性则是理学建构其思想系统的三个环节和命题。理学家试图... 理学文论是指程朱一系的宋代新儒学的文论思想与话语。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决定于理学家重建儒家思想与信仰的问题、观念和方法,而理学的核心范畴是理,理一分殊、格物穷理、穷理尽性则是理学建构其思想系统的三个环节和命题。理学家试图据此重建儒家的思想权威进而重建社会与文化秩序,也希望据此重建儒家的文统。从理一分殊的命题发展出理学文论以理为本的本原论,认为文虽别为一物,但与理存在通贯性,进而要求自然而然地呈现心与理一的心灵境界。由此形成的文必然呈现出自然平淡的风格,而这种类型的文也必然可实现格物、穷理、尽性之内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文论话语 文道一贯 自然平淡 穷理尽性
下载PDF
论后现代语境下的话语伦理学——从正义与团结的视角
7
作者 任彩红 马金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所强调的正义原则被认为是一种压抑他者,抹杀差异性并缺乏关怀的彻底同化的道德普遍主义。面对后现代主义者的批评,哈贝马斯从正义与团结的视角阐释了话语伦理学不但尊重个体的权利,还保护主体间... 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所强调的正义原则被认为是一种压抑他者,抹杀差异性并缺乏关怀的彻底同化的道德普遍主义。面对后现代主义者的批评,哈贝马斯从正义与团结的视角阐释了话语伦理学不但尊重个体的权利,还保护主体间的善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话语理学 正义 团结
下载PDF
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视界下的道德共识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馥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理论运用到道德领域,创立了话语伦理学。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体系中,主体间性是奠基性和表征性存在,就话语伦理学而言,这表达了他对道德共识的强烈诉求。哈贝马斯所说的道德共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生活世界——道... 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理论运用到道德领域,创立了话语伦理学。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体系中,主体间性是奠基性和表征性存在,就话语伦理学而言,这表达了他对道德共识的强烈诉求。哈贝马斯所说的道德共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生活世界——道德共识的存在界域;交往理性——道德共识的内核;话语——实现道德共识的沟通中介;可普遍化原则、对话伦理原则——实现道德共识的基本保证。哈贝马斯关于道德共识问题深刻且富特色的思考,能为我们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话语理学 主体间性 交往理性 生活世界 道德共识
下载PDF
正义与团结——论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
9
作者 马金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4,共6页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一方面追求普遍主义的"正义",恢复道德规范的有效性,同时又给予个体足够的关注。哈贝马斯的正义是包容他者的正义,其自身包含了正义的他者——团结。正义与团结构成了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的双重特性,但这...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一方面追求普遍主义的"正义",恢复道德规范的有效性,同时又给予个体足够的关注。哈贝马斯的正义是包容他者的正义,其自身包含了正义的他者——团结。正义与团结构成了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的双重特性,但这一特性受到了霍内特和后现代学者的质疑。在他们看来,普遍的语用规则不可能真正关涉到主体的真实感受,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包容他者,在哈贝马斯那里正义与团结并没有真正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话语理学 正义 团结
下载PDF
话语伦理学:在传统与后现代之间
10
作者 金丹 张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共5页
以康德为代表的普遍主义规范伦理是启蒙以来现代性伦理学的主流。随着元伦理学概念的提出,规范伦理学受到了当代西方哲学三方面的攻击,特别是后现代伦理将矛头直指康德。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在批判传统伦理学的先验主义、独断主义、... 以康德为代表的普遍主义规范伦理是启蒙以来现代性伦理学的主流。随着元伦理学概念的提出,规范伦理学受到了当代西方哲学三方面的攻击,特别是后现代伦理将矛头直指康德。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在批判传统伦理学的先验主义、独断主义、单主体主义的倾向中显示出自己力量的同时亦暴露了其偏见与缺陷。哈氏在与后现代主义的论辩中反思批判地吸收了其理论的启示,既捍卫了规范伦理传统的价值又发展了现代性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伦理学 后现代伦理学 话语理学 传统 后现代
下载PDF
正义与团结——论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
11
作者 马金杰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8-11,共4页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一方面追求普遍主义的“正义”,恢复道德规范的有效性,但同时,又给予个体足够的关注,是包容他者的正义,这即是哈贝马斯所言的正义的他者——团结,正义与团结构成了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的双重特性。但是这一特...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一方面追求普遍主义的“正义”,恢复道德规范的有效性,但同时,又给予个体足够的关注,是包容他者的正义,这即是哈贝马斯所言的正义的他者——团结,正义与团结构成了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的双重特性。但是这一特性,受到了霍内特和后现代学者的质疑,在他们看来普遍的语用规则不可能真正的关涉到主体的真实感受,因而也不可能真正的包容他者,正义与团结并没有真正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话语理学 正义 团结 承认 责任
下载PDF
伦理批评的2种范式——列维纳斯的伦理形而上学与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俊晖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7-90,共4页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伦理批评在当前国内文艺理论界正方兴未艾,但国内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叙事伦理层面。鉴于此,梳理了列维纳斯的伦理形而上学和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这2种伦理批评范式,并通过对他者的人文主义与道家精神、规范伦理与...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伦理批评在当前国内文艺理论界正方兴未艾,但国内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叙事伦理层面。鉴于此,梳理了列维纳斯的伦理形而上学和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这2种伦理批评范式,并通过对他者的人文主义与道家精神、规范伦理与示范伦理的比较分析,探寻伦理批评在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批评 道德哲学 他者的人文主义 伦理形而上学 话语理学
下载PDF
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广新 王艳芝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6,共3页
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是普通人手中的心理学,是普通人对自身的心理生活、他人的心理生活、及相互关联的素朴的理解和解释。从心理生活、认知和语境、对话和体验验证等方面回答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科... 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是普通人手中的心理学,是普通人对自身的心理生活、他人的心理生活、及相互关联的素朴的理解和解释。从心理生活、认知和语境、对话和体验验证等方面回答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科学话语形态的心理学和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科学话语形态的心理学应该深入心理生活。对常识话语形态心理学的探索孕育着心理学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 科学话语形态的心理学 心理生活 体验体证
下载PDF
黑格尔与话语伦理学——论哈贝马斯法哲学中的黑格尔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3,190,共9页
哈贝马斯法哲学的起源与其他学者对话语伦理学的批判以及哈贝马斯的自我批判有着直接的关联,黑格尔对康德的“空洞性”指责是话语伦理学所要面对且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标示着黑格尔对规范问题的思考之于哈贝马斯法哲学的整体构思具有重要... 哈贝马斯法哲学的起源与其他学者对话语伦理学的批判以及哈贝马斯的自我批判有着直接的关联,黑格尔对康德的“空洞性”指责是话语伦理学所要面对且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标示着黑格尔对规范问题的思考之于哈贝马斯法哲学的整体构思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哈贝马斯重建现代社会的规范秩序之整体立场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理学 黑格尔 哈贝马斯 《事实性与有效性》 法哲学
下载PDF
话语伦理学的一次文学实践——以胡风事件为例
15
作者 朱鉴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4-66,122,共4页
胡风事件的发生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但回想起来仍令人震惊不已。与过去相比,今日的文学环境显然有很大的改善,但前些日子的韩(寒)白(烨)之争仍让笔者心存不安,中国人的非理性由来已久,由此可见一斑。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先进文化的理念不断... 胡风事件的发生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但回想起来仍令人震惊不已。与过去相比,今日的文学环境显然有很大的改善,但前些日子的韩(寒)白(烨)之争仍让笔者心存不安,中国人的非理性由来已久,由此可见一斑。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先进文化的理念不断涌入,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和话语伦理学的理论便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事件 主体性 交往理性 话语理学
下载PDF
话语伦理学背景下的委婉语翻译——以性禁忌语为例
16
作者 王昱瑾 《山东工会论坛》 2018年第4期100-102,共3页
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话语伦理学对于委婉语翻译影响深远,尤其是性禁忌语的翻译。近年来中西方交流的深入和碰撞,让更多的译者在翻译性禁忌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客观世界的联结与沟通,均以文字为途径进行... 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话语伦理学对于委婉语翻译影响深远,尤其是性禁忌语的翻译。近年来中西方交流的深入和碰撞,让更多的译者在翻译性禁忌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客观世界的联结与沟通,均以文字为途径进行传递,为保证沟通的有效性,需要更多地关注性禁忌语转换时的实际要求和文化内涵,让原文和译文所在的文化世界和谐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理学 禁忌语 交往理性
下载PDF
道德期许的意外落空和本真人性的无意展露——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对《西湖三塔记》理学重构的困境 被引量:3
17
作者 桑大鹏 刘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2,共6页
明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对宋代小说《西湖三塔记》的改写是在理学话语干预下的文本重构。由于理学话语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教条化,导致其试图在许宣身上实现的道德理想意外落空,而被否定和蔑视的白娘子却逃过话语的罗网展现... 明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对宋代小说《西湖三塔记》的改写是在理学话语干预下的文本重构。由于理学话语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教条化,导致其试图在许宣身上实现的道德理想意外落空,而被否定和蔑视的白娘子却逃过话语的罗网展现了本真人性,这一文本事件折射了理学话语普遍的实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话语 文本重构 本真人性
下载PDF
话语有效性主张与话语伦理——会话增量的语言哲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奕 芮晓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9,共5页
语用学的发展与语言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话语有效性主张可以解释会话增量的本质及功能,会话增量在语言结构和功能上均存在普遍性,话语伦理原则对于不同语言普遍适用。哲学思想引入具体的学科实践,将为学科实践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及... 语用学的发展与语言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话语有效性主张可以解释会话增量的本质及功能,会话增量在语言结构和功能上均存在普遍性,话语伦理原则对于不同语言普遍适用。哲学思想引入具体的学科实践,将为学科实践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语用学 话语理学 有效性主张 哈贝马斯 会话增量
下载PDF
心理学的“语言转向”考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宁 刘将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1-25,共5页
哲学的语言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语言"也成为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维度。由此,传统心理学"语言缺失"问题的解决获得了新的契机。心理学的语言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在此基础上,当前的话语心理... 哲学的语言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语言"也成为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维度。由此,传统心理学"语言缺失"问题的解决获得了新的契机。心理学的语言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在此基础上,当前的话语心理学及心理学语言形态等问题成为心理学语言转向的集中体现。心理学的语言转向的意义在于心理学研究中思维方式的变革,"语言问题"也将成为心理学研究自身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转向 理学 话语理学 语言形态
下载PDF
死亡话语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景云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7,80,共7页
本文是语言学视角下死亡话语的研究综述。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死亡话语的语言学诸视角分析,总结了各研究视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探讨了死亡话语研究的未来前景。语言学研究视角涉及语用学分析、叙事研究、语类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及话... 本文是语言学视角下死亡话语的研究综述。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死亡话语的语言学诸视角分析,总结了各研究视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探讨了死亡话语研究的未来前景。语言学研究视角涉及语用学分析、叙事研究、语类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及话语心理学等领域;研究内容既包括现实情境中的死亡话语阐释,也涉及死亡主题的文本呈现,主要涵盖死亡的意义建构和意义传递两个维度。最后,文章简要讨论了国内死亡话语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话语 语用学分析 叙事研究 语类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 委婉语 话语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