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理性信念会加剧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吗?中国山区儿童青少年的调节模型检验
1
作者 李梦琼 黄坚强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32-240,共9页
目的:探究非理性信念是否会调节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焦虑以及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使用非理性信念、负性生活事件冲击力、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的有关测量工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大样本的中国山区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调节效... 目的:探究非理性信念是否会调节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焦虑以及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使用非理性信念、负性生活事件冲击力、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的有关测量工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大样本的中国山区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调节效应分析和简单斜率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别构建抑郁、焦虑、自杀意念三个调节模型。结果:三个调节模型均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其中,自杀意念模型的调节效应最强。结论:非理性信念会加剧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加强对理性信念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信念 调节模型 负性生活事件 抑郁 焦虑 自杀意念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应付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娜 李占江 +5 位作者 杨清燕 徐子燕 闫丽琼 毛佩贤 贺佳丽 陈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2名正常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相比,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明显偏高(P﹤0.01),在自责、退避...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2名正常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相比,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明显偏高(P﹤0.01),在自责、退避的应付方式上得分较高(P﹤0.05),而在问题解决的应付方式上得分却显著偏低(P﹤0.001);②非理性信念水平与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应付方式显著正相关(P﹤0.05-0.01),而与问题解决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非理性信念,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且非理性信念与应付方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理性信念 应付方式 理性信念量表
下载PDF
人格、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对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波 刘旭 +2 位作者 杨苏勇 安莎莎 应柳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3-1417,共5页
对273名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进行测量,探讨了人格、非理性信念、社会支持3因素对戒毒者药物渴求的影响,并对戒毒劳教人员的药物渴求作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1)戒毒劳教人员的人格和非理性信念得分均高于普通人,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人;... 对273名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进行测量,探讨了人格、非理性信念、社会支持3因素对戒毒者药物渴求的影响,并对戒毒劳教人员的药物渴求作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1)戒毒劳教人员的人格和非理性信念得分均高于普通人,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人;(2)对吸毒行为持有的效果期待和自贬依毒的非理性信念,精神质的人格特征以及主观社会支持感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毒品渴求感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解释力为61.9%;(3)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人格不能直接影响药物渴求,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对人格起到完全的中介作用,人格、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3因素共同解释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85%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教戒毒 药物渴求 人格 理性信念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 被引量:49
4
作者 宗宝玉 熊红芳 李占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选取63名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非...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选取63名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进行评定,病例组治疗6周后复评一次。结果:病例组治疗前IBS各分量表得分和SCSQ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降低(均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01);病例组治疗前SCSQ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增加(P<0.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GDS<10的患者非理性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方式低于对照组(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GDS得分与IBS中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得分呈正相关(P<0.001),与SCSQ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及不良应对方式,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康复,减少抑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理性信念 应对方式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医学应对方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非理性信念与抑郁关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何丽芳 杨莺卿 +3 位作者 甘香 郑玉仁 林朝芹 陈良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35,239,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在非理性信念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非理性信念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87例血透患者进行调查,并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医学应对方式在非理性信念与抑郁之间关系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在非理性信念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非理性信念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87例血透患者进行调查,并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医学应对方式在非理性信念与抑郁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结果非理性信念中的"低挫折耐受"、"绝对化要求"与抑郁呈正相关,而"概括化评论"与抑郁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医学应对方式中的"面对"与抑郁呈负相关,"屈服"与抑郁呈正相关,"回避"与抑郁相关不显著。"面对"、"屈服"在"低挫折耐受"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8.26%和22.79%,"屈服"在"绝对化要求"与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为39.60%。结论非理性信念、医学应对方式对血透患者抑郁情绪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合理信念会导致消极应对方式的运用,使个体更易陷入抑郁,提示可以从矫正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改善应对方式来对抑郁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理性信念 医学应对方式 抑郁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不同阶段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焦永倩 张晓燕 +3 位作者 司俊芳 童莉 姜玉荣 张红真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手术治疗阶段、放化疗阶段及治疗全过程)护理管理对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在河北省某三甲医院腺体外科选取肝肾阴虚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后...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手术治疗阶段、放化疗阶段及治疗全过程)护理管理对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在河北省某三甲医院腺体外科选取肝肾阴虚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后应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和癌症患者康复评价系统简表对60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其中婚姻关系、心理症状、生理症状维度以及非理性信念水平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不同阶段护理管理加按摩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非理性信念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理性信念 分阶段 穴位按摩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非理性信念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清艳 徐子燕 李占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该文简要阐述了非理性信念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非理性信念的概念和结构的研究进展,并从自评法和他评法2个方面总结非理性信念的评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理性信念 评估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下载PDF
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8
8
作者 肖汉仕 苏林雁 范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0-692,共3页
目的:编制中学生非理性信念评定量表(MIBS),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建立条目库,经过项目筛选,保留40条组成MIBS。用MIBS对737名中学生进行测量,四周后对105名中学生用MIBS进行重测。另外,对40名焦虑患者进行了MIBS的测量。结果:MIBS的C... 目的:编制中学生非理性信念评定量表(MIBS),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建立条目库,经过项目筛选,保留40条组成MIBS。用MIBS对737名中学生进行测量,四周后对105名中学生用MIBS进行重测。另外,对40名焦虑患者进行了MIBS的测量。结果:MIBS的Chronbachsa系数为0.901,重测相关系数为0.834。正常中学生与情绪障碍患者MIBS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探索性因素分析,各条目在相关因子的载荷为0.31~0.61,四个因子解释方差比率总计42.18%,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GFI、CFI、RMSEA值分别为0.871、0.862、0.092。结论:MIB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评定中学生非理性信念程度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信念 中学生 心理测量学研究 量表编制
下载PDF
非理性信念的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明明 张秀伟 +2 位作者 陆关珍 仲艳 方婷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0期1844-1847,共4页
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IB)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根据挫折ABC理论提出,指主体未经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而凭直觉、情绪状态和潜意识中已形成的片面观念,对事物所作的结论、定性及形成的看法和观点,即认知活动中歪... 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IB)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根据挫折ABC理论提出,指主体未经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而凭直觉、情绪状态和潜意识中已形成的片面观念,对事物所作的结论、定性及形成的看法和观点,即认知活动中歪曲的、不合理的观点和看法。持有非理性信念会导致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如:担心、抑郁、焦虑、愤怒、自杀、神经质、低自我认同感、社交恐惧症、血压升高、血浆炎症和睡眠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信念 评估工具 干预方式
下载PDF
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非理性信念干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霞 毛富强 +4 位作者 刘宏伟 张晓菲 刘佩佩 侯筱菲 柳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18-721,共4页
目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改善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疗效。方法对78例医学生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及元认知问卷,评价非理性信念情况,分别予以内观认知疗法、内观疗法干预,在干预结束时和1年后进行复测,与治疗前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内... 目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改善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疗效。方法对78例医学生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及元认知问卷,评价非理性信念情况,分别予以内观认知疗法、内观疗法干预,在干预结束时和1年后进行复测,与治疗前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内观认知组非理性信念总分(t=7.632,P=0.000)及概况化评论分(t=4.516,P=0.000)、低挫折忍耐(t=6.007,P=0.000)、绝对化要求(t=3.571,P=0.001)、糟糕至极(t=3.457,P=0.001)显著性降低,内观组非理性信念总分(t=2.721,P=0.010)及低挫折忍耐分(t=3.303,P=0.002)量表分有显著性降低。干预1年后,内观认知组非理性信念(t=5.955,P=0.000)及概况化评论分(t=2.440,P=0.019)、低挫折忍耐(t=4.945,P=0.000)、绝对化要求(t=5.569,P=0.000)、糟糕至极(t=3.140,P=0.003)与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与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观组概括化评论分量表分(t=-2.603,P=0.013)较干预前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非理性信念总分(t=-3.932,P=0.000)及概况化评论分(t=-3.250,P=0.002)、低挫折忍耐(t=-2.603,P=0.013)、糟糕至极(t=-2.706,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观认知组干预后元认知总分(t=3.096,P=0.004)、认知自信(t=2.726,P=0.010)、失控和危险感(t=3.409,P=0.002)、思维的控制需要(t=3.673,P=0.001)显著降低,内观组干预前后元认知失控和危险感(t=3.224,P=0.003)分量表分显著降低。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矫正医学生非理性信念,降低元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观认知疗法 医学生 理性信念 元认知
下载PDF
青少年非理性信念与应激对抑郁症状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学彬 梁妍 +2 位作者 刘琦 王文 杨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理性信念与生活应激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II)、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MIBS)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量表(SSMSS)等自评量表对64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2个月1次对生活应激和抑郁症状进行追...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理性信念与生活应激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II)、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MIBS)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量表(SSMSS)等自评量表对64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2个月1次对生活应激和抑郁症状进行追踪测评,追踪为期1年完成6次测评,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非理性信念与抑郁症状(r=0.53,P<0.001)、生活应激水平(r=0.31,P<0.001)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非理性信念[β=1.76,t(1629)=7.811,P<0.001]和生活应激水平[β=0.13,t(12635)=7.056,P<0.001]对青少年抑郁症状预测的主效应均显著,非理性信念与生活应激水平共同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交互作用显著[β=0.04,t(12635)=4.173,P<0.001];随着生活应激水平增加,高非理性信念水平[β=0.07,t(2635)=7.484,P<0.001]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水平比低非理性信念组[β=0.01,t(2635)=0.871,P>0.05]明显增加。结论:非理性信念在生活应激中能够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信念 抑郁症状 应激 多层线性模型 青少年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非理性信念的特点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娜 毛佩贤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非理性信念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被分为联合治疗组1(药物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联合治疗组2(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选取5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老年人...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非理性信念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被分为联合治疗组1(药物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联合治疗组2(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选取5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受试。结果:治疗前,病例组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绝对化要求分量表分及IB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86,9.20,7.18,10.52;P均<0.001);12周治疗后IBS各分量表分及总分均有显著降低(t=3.26,3.51,4.83,5.97;P<0.01或P<0.001),但在低挫折耐受分及IBS总分上与对照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2.17,2.04;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2较联合治疗组1IBS各分量表分及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2.95,3.26,5.79;P均<0.001)。结论:相比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更佳;这些非理性信念具有某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理性信念 特点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元认知策略对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的干预 被引量:5
13
作者 焦永倩 童莉 +1 位作者 姜玉荣 张红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167-1168,共2页
目的探讨元认知策略对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后10个月应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和元认知问卷(MCQ)对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元认知干预后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非理性信念总分;... 目的探讨元认知策略对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后10个月应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和元认知问卷(MCQ)对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元认知干预后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非理性信念总分;概括化评论分;低挫折忍耐;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t=6.52,2.94,13.902,20.284,5.311;P<0.01)。乳腺癌患者的元认识干预前后在认知自信、积极信念、思维和控制需要及元认识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34,5.04,2.30,5.76;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元认知对乳腺癌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理性信念 ABC理论 元认知 心身疾病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非理性信念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彦彬 姜长青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等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共入组(40例)抑郁症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人,对两组均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非理性量表(第2版)、Beck焦虑量表(BAI)与Beck抑郁问卷(BDI)评定。...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等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共入组(40例)抑郁症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人,对两组均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非理性量表(第2版)、Beck焦虑量表(BAI)与Beck抑郁问卷(BDI)评定。结果①抑郁症患者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7.594--2.433,P<0.001),物质生活维度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628,P=0.532);②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焦虑情绪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t=8.72、7.18,P<0.001),在非理性信念中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及糟糕至极3个维度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t=4.40、4.80、3.46,P<0.01);③抑郁、焦虑症状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814--0.684,P<0.01);非理性信念中糟糕至极、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3个维度均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23--0.382,P<0.01);④抑郁、焦虑症状与非理性信念中糟糕至极、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3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0-0.456,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某些非理性信念与抑郁焦虑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某些维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抑郁症 生活质量 理性信念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志华 李占江 +3 位作者 徐子燕 黄青 彭旭 乔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和结束后60周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应对方式问卷(CSQ)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和结束后60周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应对方式问卷(CSQ)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60周IBS中的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和绝对化要求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Q中的问题解决评分升高,自责、幻想、退避与合理化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P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概括化评论、绝对化要求和幻想评分与社会功能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26,-0.211,-0.218;P<0.05),问题解决评分与社会功能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47,P=0.020);③路径分析表明,问题解决、幻想、概括化评论对社会功能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8,-0.214,-0.226(P<0.05),概括化评论对问题解决的路径系数为-0.371(P<0.01),绝对化要求对幻想的路径系数为0.411(P<0.01)。结论非理性信念、应对方式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相关;问题解决、幻想和概括化评论对社会功能产生直接作用;概括化评论与绝对化要求分别通过问题解决和幻想对社会功能产生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理性信念 应对方式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非理性信念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洪伟 李精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62-164,共3页
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行为的失范反映出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危机和冲突,在社会变革或转型时期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非理性信念因素进行综合整理,基于ABC理论所提出的非理性信念因素找寻能够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行为... 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行为的失范反映出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危机和冲突,在社会变革或转型时期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非理性信念因素进行综合整理,基于ABC理论所提出的非理性信念因素找寻能够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行为失范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信念因素 网络 道德失范
下载PDF
网络欺凌普遍性信念与合理性信念对中学生网络欺凌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凤华 《心理研究》 2019年第3期278-285,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网络欺凌普遍性信念和网络欺凌合理性信念对网络欺凌的影响,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通过预实验设计并检验了测量网络欺凌普遍性信念、合理性信念和网络欺凌的测量故事情景。正式研究以786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网络欺凌普... 研究旨在探讨网络欺凌普遍性信念和网络欺凌合理性信念对网络欺凌的影响,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通过预实验设计并检验了测量网络欺凌普遍性信念、合理性信念和网络欺凌的测量故事情景。正式研究以786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网络欺凌普遍性信念、合理性信念及网络欺凌情景故事和道德推脱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普遍性信念和合理性信念及道德推脱。结果发现,中学生判断网络欺凌越普遍,则越认同其合理性,网络欺凌普遍性信念和合理性信念既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欺凌,又通过道德推脱间接预测网络欺凌,即道德推脱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道德推脱 理性信念 普遍性信念
下载PDF
基于情绪ABC理论的大学生培养理性信念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荔丹 《商业经济》 2017年第7期184-185,共2页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普遍关注。大学生的不合理观念和非理性思维具有要求事物过于绝对化,评价事物过于概括化,结果预期过于糟糕化三个特征。...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普遍关注。大学生的不合理观念和非理性思维具有要求事物过于绝对化,评价事物过于概括化,结果预期过于糟糕化三个特征。因此,通过分析情绪ABC理论,大学生要善于接纳自己,勤于自我负责,乐于包容忍让以及勇于面对失意,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理性信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ABC理论 大学生 理性思维 理性信念
下载PDF
梅尼埃病患者抑郁与非理性信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荣丽 陈培祥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MD)患者抑郁症状与非理性信念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的65例MD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65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简易应对方...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MD)患者抑郁症状与非理性信念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的65例MD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65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量表,在病例组入院时进行首次评定,出院时再次评定。结果 MD住院患者中38.46%有抑郁症状,SDS得分高于中国常模(P<0.01);病例组治疗前IBS各分量表得分及SCSQ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得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前SDS得分与IBS中概括化评论、低挫折耐受、绝对化要求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 MD患者抑郁症状较普通人群高发,且普遍存在非理性信念,消极应对方式较正常人多,临床工作中要及时评估MD患者的情绪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抑郁 理性信念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大学生爱情非理性信念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路晨菲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11,20,共3页
采用自编问卷对300名大学生就爱情非理性信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爱情非理性信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消极评价"、"不合理期望"、"追求完美"、"错误动机"、"歪曲... 采用自编问卷对300名大学生就爱情非理性信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爱情非理性信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消极评价"、"不合理期望"、"追求完美"、"错误动机"、"歪曲认知"、"绝对化自我要求"。并且,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生源地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爱情非理性信念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爱情 理性信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