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源分解代谢产物调节的螺旋霉素产生菌的理性化筛选 被引量:4
1
作者 罗镜青 李友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3-246,共4页
通过紫外线处理和在2-脱氧-D-葡萄糖存在下,筛选耐葡萄糖分解代谢物调节的突变株。本实验得到一株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的菌株,在一定的2-脱氧-D-葡萄糖浓度下,生产能力可提高78.9%。
关键词 理性化筛选 螺旋霉素 紫外线诱变
下载PDF
利用IABS模型筛选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磊 李丽燕 +3 位作者 刘党生 王静敏 王伟平 马海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IABS模型是本研究中确立的理性化菌种选育方法,可用于高效率地筛选多种调控变株。大大减少摇瓶筛选工作量。利用IABS模型以L-异亮氨酸产生菌Brevibacterium flavumAS111为出发菌株,有目的地活化PC、HD和AHAS等酶,筛得变株23-10(α-AB^((... IABS模型是本研究中确立的理性化菌种选育方法,可用于高效率地筛选多种调控变株。大大减少摇瓶筛选工作量。利用IABS模型以L-异亮氨酸产生菌Brevibacterium flavumAS111为出发菌株,有目的地活化PC、HD和AHAS等酶,筛得变株23-10(α-AB^((?))+Suc^(?)+Eth^((?))),23-10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可产生20mg/ml以上的L-异亮氨酸,且无L-亮氨酸积累。23-10变株25代后,产酸能力毫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 理性化筛选 黄色短杆菌
下载PDF
离子注入利福霉素产生菌诱变选育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姚建铭 朱皖宜 +1 位作者 王纪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离子注入诱变利福霉素生产菌,首先利用利福霉素浓度梯度平板理性化筛选出高抗性菌株,再以此抗性菌株为出发菌进行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初筛摇瓶效价达 9000μ/m l,经复筛菌株 2953# 效价稳定提高18% 。7m 3 罐中试... 离子注入诱变利福霉素生产菌,首先利用利福霉素浓度梯度平板理性化筛选出高抗性菌株,再以此抗性菌株为出发菌进行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初筛摇瓶效价达 9000μ/m l,经复筛菌株 2953# 效价稳定提高18% 。7m 3 罐中试,放罐效价达 6863μ/m l,较同期对照提高 35% ;30m 3 罐生产实验,最高罐批效价为 6137μ/m l,平均提高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利福霉素 理性化筛选 筛选 诱变 效价
下载PDF
克拉维酸产生菌的改良 被引量:5
4
作者 孟勇 王忠彦 官家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4-617,共4页
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 ligerus CCRC11518(ATCC27064)为出发菌,采用经典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处理的微生物诱变技术和现代理性化筛选方法,通过筛选抗终产物结构类似物舒巴坦钠突变株、底物甘油耐受型突变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最... 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 ligerus CCRC11518(ATCC27064)为出发菌,采用经典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处理的微生物诱变技术和现代理性化筛选方法,通过筛选抗终产物结构类似物舒巴坦钠突变株、底物甘油耐受型突变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最后获得一株克拉维酸高产突变株III50,其克拉维酸摇瓶产量为834.8μg/mL,是出发菌株产量(282.4μg/mL)的2.96倍.该突变株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连续转接传代8代,克拉维酸的产量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维酸 棒状链霉菌 菌种改良 理性化筛选
下载PDF
克拉维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荣勋 韩斌 +2 位作者 赵海 范成英 官家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4-687,共4页
以克拉维酸产生菌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CCRC11518 III50为出发菌株,比较各种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处理对其克拉维酸生物合成的影响,确定亚硝基胍为棒状链霉菌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及其处理剂量为2mgmL-1、40min.经亚硝基胍处理4... 以克拉维酸产生菌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CCRC11518 III50为出发菌株,比较各种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处理对其克拉维酸生物合成的影响,确定亚硝基胍为棒状链霉菌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及其处理剂量为2mgmL-1、40min.经亚硝基胍处理40min(处理浓度为2mgmL-1)后,采用新颖理性化筛选方法,通过筛选自身代谢产物抗性突变株、克拉维酸抗性突变株和链霉素抗性突变株,最终得到一株克拉维酸高产菌VI118,其克拉维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7.9%.该高产突变株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接10代,克拉维酸产量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链霉菌 克拉维酸 理性化筛选 菌种改良
下载PDF
卷曲霉素产生菌的改良
6
作者 梁淑芳 范成英 +1 位作者 邵廷杰 官家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1-417,共7页
以卷曲霉素(CPM)产生菌卷曲链霉菌S.capreolus4006(效价为6640u/mL)为出发菌,经UV诱变/五氯酚浓缩,获得一株效价为7950u/mL的营养缺陷型菌株406-35,再经EMS诱变,筛选到一株抗5... 以卷曲霉素(CPM)产生菌卷曲链霉菌S.capreolus4006(效价为6640u/mL)为出发菌,经UV诱变/五氯酚浓缩,获得一株效价为7950u/mL的营养缺陷型菌株406-35,再经EMS诱变,筛选到一株抗5000u/mLCPM、效价为8513u/mL的突变株5-41,经原生质体NTG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效价为9050u/mL的高产菌N13菌株N13连续传代10代,卷曲霉素效价保持稳定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N13的最佳发酵条件菌株N13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卷曲霉素效价为9483u/mL,比出发菌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霉素 菌种改良 理性化筛选 发酵生产条件
下载PDF
选育紫杉醇高产菌种链格孢单孢变种 被引量:6
7
作者 段丽丽 陈鸿锐 +2 位作者 陈杰鹏 李卫潘 洪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0-652,667,共4页
以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的高产紫杉醇(paclitaxel)菌株01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基胍诱变交替进行的方法,同时复合含1%乙酰胺的理性化筛选模型,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链格孢单孢变种ST 026,摇瓶发酵产量可稳定达到227mg/L... 以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的高产紫杉醇(paclitaxel)菌株01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基胍诱变交替进行的方法,同时复合含1%乙酰胺的理性化筛选模型,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链格孢单孢变种ST 026,摇瓶发酵产量可稳定达到227mg/L,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诱变 链格孢单孢变种 理性化筛选
下载PDF
异亮氨酸产生菌推理选育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磊 《氨基酸杂志》 1992年第3期27-29,共3页
分析黄色短杆菌生物合成异亮氨酸的调节控制过程,结果表明,选育异亮氨酸产生菌,首先应考虑活化PC、AK、HD、TD、AHAS这五个关键酶,并减弱由PK、CS、AD、PS、HT引起的五条分支代谢强度,来强化生物合成异亮酸氨的主代谢流。根据这一思想,... 分析黄色短杆菌生物合成异亮氨酸的调节控制过程,结果表明,选育异亮氨酸产生菌,首先应考虑活化PC、AK、HD、TD、AHAS这五个关键酶,并减弱由PK、CS、AD、PS、HT引起的五条分支代谢强度,来强化生物合成异亮酸氨的主代谢流。根据这一思想,以Brevibacterium flavum AS111为出发菌株,利用IABS模型有目的地活化PC、HD和AHAS等酶,筛得23-10变株,产酸率可达20mg/ml以上,25代后产酸能力毫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异亮氨酸 理性化筛选
下载PDF
Screening of a Novel Bio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 and Research on Its Flocculation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爱华 梁生康 单宝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9期1997-2000,2005,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a bacterial strain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flocculant. [Method] A bacterial strain T-11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flocculant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Detailed tests on 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a bacterial strain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flocculant. [Method] A bacterial strain T-11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flocculant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Detailed tests on the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arried out and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strain. Finally, the bioflocculant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and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Result] It was identified as Serratia plumuthica based on its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strain secreted flocculant best in a culture medium which included sucrose and NaNO3. The maximal cell growth was achieved within 10 h and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paralleled to it. It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for flocculation of kaolin suspension, when added at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0.7 mg/L, over a range of pHs (2-7), and temperature (approximately 30-80 ℃). Chem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bioflocculant was an acidic polysaccharide consisting of glucose, glucuronic acid and galactose, talose and altrose.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saccharides. [Conclusion] The biofloccu- lants produced by strain T-11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ctivated sludge to se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LOCCULANT Flocculating activity POLYSACCHARIDE Serratia plumuthi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