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的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兼谈高等教育的本体存在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卢勃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50,共5页
高等教育满足了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确立了其"为何存在"的地位;高等教育适应了个人与社会的永恒需要,遵循了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的生存法则,阐释了其"如何存在"的范式;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满足了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确立了其"为何存在"的地位;高等教育适应了个人与社会的永恒需要,遵循了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的生存法则,阐释了其"如何存在"的范式;高等教育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来协调个人(理性与工具)和社会(理性与工具)需要,指明了其未来"何以存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个人需要 社会需要 理性需要 工具需要
下载PDF
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庆彪 《教育科学论坛》 2007年第11期18-20,共3页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需要 教师的需要 理性需要
下载PDF
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
3
作者 曾庆彪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07年第9期39-40,42,共3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尊重学生需要"也日渐成为学校教育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qu...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尊重学生需要"也日渐成为学校教育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需要 教师的需要 理性需要
下载PDF
婴儿啼哭,你能听懂吗
4
作者 洪昭毅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3年第7期54-55,共2页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他向世界宣告的语言.从那时起,婴儿就懂得怎样表达情绪了.愉快时,婴儿会安静不动或安然入睡,代表吃饱、睡足、身体舒服等生理上的满足;一旦不愉快或饥饿、疼痛、寒冷时,则常常会用啼哭来表示.
关键词 婴儿 啼哭 理性需要 佝偻病 蛲虫病
下载PDF
《三国演义》论赞诗新论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三国演义》中的论赞诗或赞美、或讥讽、或感叹,泾渭分明地传达出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论赞诗的插入虽然中断了情节的叙述,但是增加了感情强度和对接受者刺激的力度,契合了接受者的理性审美需要,是作者"依史以演义"叙事意图的... 《三国演义》中的论赞诗或赞美、或讥讽、或感叹,泾渭分明地传达出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论赞诗的插入虽然中断了情节的叙述,但是增加了感情强度和对接受者刺激的力度,契合了接受者的理性审美需要,是作者"依史以演义"叙事意图的完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赞诗 叙事意图 理性审美需要
下载PDF
论推行共同富裕的主体与需要的合理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尚伟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1,44,共8页
"三个差距"是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中国社会现阶段,尽快将"致富"的重点从允许先富转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上来,已迫在眉睫。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须明确其推行主体。市场机制不会自发实现共同富裕,推... "三个差距"是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中国社会现阶段,尽快将"致富"的重点从允许先富转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上来,已迫在眉睫。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须明确其推行主体。市场机制不会自发实现共同富裕,推行共同富裕的主体应是国家和政府,其重点环节是政府主导的再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握人的需要及其合理性这一重要环节,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唯此,发展才能惠及全体人民,才能确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为我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推行主体 市场和政府 分配机制 需要理性
原文传递
论动机与学习
7
作者 党威 《社会心理科学》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心理学 学习动机 学习积极性 理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自我实现 需要层次
下载PDF
论高等教育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协调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勃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61,共2页
从高等教育的需要对象与需要表现形式两个维度来划分,高等教育的需要类型有四种,即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之间的冲... 从高等教育的需要对象与需要表现形式两个维度来划分,高等教育的需要类型有四种,即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来协调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个人需要 社会需要 理性需要 工具需要
原文传递
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罗小芳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0,共10页
气候变化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从自然和技术层面,二是从制度和社会层面。本文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内生于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非生理性的和虚假需要形成的高碳"技术——制度综合体"是气候变化的... 气候变化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从自然和技术层面,二是从制度和社会层面。本文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内生于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非生理性的和虚假需要形成的高碳"技术——制度综合体"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制度根源,使全球范围内生态系统进入不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面对工业文明的无限扩张能力与人类活动的安全空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作出了非物质化和技术层面的努力,但在不改变现有制度框架下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无限扩张的能力与全球碳排放总量限制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气候变化 非生理性的和虚假需要 高碳“技术——制度综合体” 低碳 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