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环境史视野下的自然物种人格化——中国古代文人与竹子的心灵交契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利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128,共12页
自然物种的人格化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果,与人们的自然认知方式、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直接相关,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文人与竹子的心灵交契,是这方面值得深入考察的一个典型案例。竹子早在先秦时代即开始被"比"之...
自然物种的人格化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果,与人们的自然认知方式、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直接相关,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文人与竹子的心灵交契,是这方面值得深入考察的一个典型案例。竹子早在先秦时代即开始被"比"之人的品德;中古时代,其人格形象逐渐丰满,成为逸人高士和君子贤人的化身;宋以后更是被文人墨客引为情志相通、高雅脱俗的挚友,直至"身与竹化"、人竹不分。文人与竹子的心灵对话,既以竹的自然禀赋和地理分布为基础,亦与社会政治变动和思想文化嬗变紧密相关;竹子的理想人格化,乃是自然—社会—文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结果。在它背后发挥作用的,则是取象比类的认知方式、万物有情的情感方式和"比德"自然的审美方式。相关史实不仅反映了竹子这个特殊自然物种对文人精神的影响,而且呈现了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互相渗透、交相阐释的某些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自然物种
竹子
理想人格化
原文传递
题名
环境史视野下的自然物种人格化——中国古代文人与竹子的心灵交契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利华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128,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社会生态史研究"(05JJD77012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自然物种的人格化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果,与人们的自然认知方式、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直接相关,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文人与竹子的心灵交契,是这方面值得深入考察的一个典型案例。竹子早在先秦时代即开始被"比"之人的品德;中古时代,其人格形象逐渐丰满,成为逸人高士和君子贤人的化身;宋以后更是被文人墨客引为情志相通、高雅脱俗的挚友,直至"身与竹化"、人竹不分。文人与竹子的心灵对话,既以竹的自然禀赋和地理分布为基础,亦与社会政治变动和思想文化嬗变紧密相关;竹子的理想人格化,乃是自然—社会—文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结果。在它背后发挥作用的,则是取象比类的认知方式、万物有情的情感方式和"比德"自然的审美方式。相关史实不仅反映了竹子这个特殊自然物种对文人精神的影响,而且呈现了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互相渗透、交相阐释的某些机理。
关键词
环境史
自然物种
竹子
理想人格化
Keywords
environmental history
natural species
bamboo
ideal personification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环境史视野下的自然物种人格化——中国古代文人与竹子的心灵交契
王利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