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8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与《古今人表》的理想人格论——以圣、仁、智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海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仁智对举是先秦两汉的儒学史传统,孟子、班固则是把仁、智与圣结合起来并予以理想人格建构的突出代表。"仁且智"理念是孟子对理想人格所做的哲学界定,"圣—仁—智"模式是《古今人表》论理想人格所用的史学标准,两... 仁智对举是先秦两汉的儒学史传统,孟子、班固则是把仁、智与圣结合起来并予以理想人格建构的突出代表。"仁且智"理念是孟子对理想人格所做的哲学界定,"圣—仁—智"模式是《古今人表》论理想人格所用的史学标准,两者具有前后相承、截断众流的儒学史关联。孟子对于性善论与"仁且智"的结合,显示了哲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卓识"一面;班固对于人性论与"圣—仁—智"的拆分,展现了史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常识"一面。新时代的"古今人表"必应是既道德、又科学的,是让人堂堂正正地站起来的"仁且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古今人表》 仁且智 圣—仁—智 理想人格论
下载PDF
孔子的理想人格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行良 《船山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61-67,共7页
关键词 孔子的理想人格 君子人格 道德主体 道德境界 圣人人格 “成人” 终极关怀 外推线 知天命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论要 被引量:3
3
作者 阎世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1-36,共6页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统一的人格标准和人格方向,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之上,以马克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具有阶级性、科学性、先进性、全面和谐性之特征,具有激励、指向、动力、自觉、文明建设和超越或批评性...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统一的人格标准和人格方向,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之上,以马克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具有阶级性、科学性、先进性、全面和谐性之特征,具有激励、指向、动力、自觉、文明建设和超越或批评性等功能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在我国的实践经历了革命时期的人格锻造、过渡时期的人格改造、建设初期的人格塑造、“文革”时期的人格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格再造等几个重要阶段。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统一,决定了我国学校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的目标,而且建立了以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理想人格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朱熹的理想人格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慧玲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22,共5页
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其说是建立了庞大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还不如说是发展了孔孟的心性之学,从而使中国哲学对人生问题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整理和发掘这一份思想遗产的理论意义在... 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其说是建立了庞大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还不如说是发展了孔孟的心性之学,从而使中国哲学对人生问题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整理和发掘这一份思想遗产的理论意义在于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儒家的心性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朱熹 气质之性 义理之性 修养方法 道德规范 伦理道德 理想人性 天人合 变化气质
下载PDF
孟子理想人格论及其对民族人格心态的影响
5
作者 应杭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58-65,共8页
本文把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置于整个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背景下予以把握。在探讨和剖析这一理想人格的逻辑基础、具体范式及方法论思想后,特别分析并指出了这一理论的积极和消极成份,及其对我们民族人格的双重影响作用。
关键词 理想人格论 孟子 民族人格 人格理论 影响作用 人性本善 文化背景 培养造就 孔子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易传》理想人格论
6
作者 施忠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7-52,共6页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概而言之是为三道:天道、地道、人道。《周易》论天道、地道,是为阐述宇宙的普遍法则和哲学的一般方法,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立人道。清朝著名学者焦循说《周易》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概而言之是为三道:天道、地道、人道。《周易》论天道、地道,是为阐述宇宙的普遍法则和哲学的一般方法,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立人道。清朝著名学者焦循说《周易》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书提要序》),这可谓是阐发《周易》旨意的鞭辟入里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理想人格论 《周易》 天道 普遍法则 最终目的 四库全书 焦循 哲学 宇宙
下载PDF
韩愈的理想人格论
7
作者 刘亮红 《船山学刊》 2014年第2期69-74,共6页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新旧转捩之关键人物,其儒家道统论的提出不仅为宋儒开辟了理学的初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以儒家道统论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圣、贤、君子层次分明的理想人格论更是具体展现了韩愈道统论对时人在安身...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新旧转捩之关键人物,其儒家道统论的提出不仅为宋儒开辟了理学的初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以儒家道统论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圣、贤、君子层次分明的理想人格论更是具体展现了韩愈道统论对时人在安身立命、接人待物方面所应有的精神状态、道德认识及行为准则的要求与标准。韩愈理想人格论中,作为万世标准之圣人是无过、无所不通的;而贤人是不贰过者、不遇时不得道时是独善其身者,而一旦遇时得道,就必兼济天下,而且贤与圣一样是"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君子则是好恶分明、任人如器且重于责己之人。韩愈所提出的理想人格论是其道统论的具体展现与现实要求,研究韩愈的理想人格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道统论提出的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理想人格 圣贤 君子 道德
下载PDF
从《十力语要》看熊十力的理想人格论
8
作者 刘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13,共5页
熊十力先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儒家的圣贤人格,他认为近代以来,中国遭遇重大危机的根源是人心的迷失和文化理想的没落。在熊先生看来,只有首先通过正人心,而成就儒家的圣贤人格,然后才可以开出民主和科学的新外王,才能够应对西方的挑战... 熊十力先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儒家的圣贤人格,他认为近代以来,中国遭遇重大危机的根源是人心的迷失和文化理想的没落。在熊先生看来,只有首先通过正人心,而成就儒家的圣贤人格,然后才可以开出民主和科学的新外王,才能够应对西方的挑战。这就是熊先生理想人格论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十力语要》 理想人格 儒家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理想人格论探微
9
作者 高男 《怀化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5-10,共6页
中国古代哲人中,明确地把“太极”、“道”表述为本源的,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他认为,把握了太极之理,便是把握了“本体”,大本不立,小规不正,人生哲学的一个要义似乎就是也应该是“刮落枝叶,栽培根本”。杨昌济服膺于朱熹之论,用大原... 中国古代哲人中,明确地把“太极”、“道”表述为本源的,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他认为,把握了太极之理,便是把握了“本体”,大本不立,小规不正,人生哲学的一个要义似乎就是也应该是“刮落枝叶,栽培根本”。杨昌济服膺于朱熹之论,用大原或大原则来表述朱熹所说的大本,认为宇宙之所以为一个整体,是因其有一种贯通其间的大原则:“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悉自此大原则而生”,人们应该深思默会,通晓和掌握它,唯其如此,就能把握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这就叫做“贯通大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理想人格论 圣人 圣贤 陈独秀 大本大源 袁世凯 宇宙 伦理学原理 五四运动
下载PDF
浅析王夫之的理想人格论
10
作者 刘翠红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3-24,共2页
审美化的、和谐自由的人生境界是自古至今人格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王夫之的思想代表着中国古典人格培育思想的最高成就,他在气一元论的哲学基础上探讨了至真、至善、至美而又和谐自由的理想人生境界,这是其人格培养的终极追求。王夫之... 审美化的、和谐自由的人生境界是自古至今人格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王夫之的思想代表着中国古典人格培育思想的最高成就,他在气一元论的哲学基础上探讨了至真、至善、至美而又和谐自由的理想人生境界,这是其人格培养的终极追求。王夫之的理想人格论启示我们再次思考现代化的终极意义和人类共同的终极价值所在,启示我们思考并提升出一种人类共通的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理想人格 生命境界
下载PDF
王夫之的理想人格论
11
作者 王泽应 《船山学刊》 CSSCI 1991年第1期69-80,共12页
清兵入主中原的历史变故,使一代理论奇才王夫之深深思考着“救国运于水火,解民生于倒悬”的光复路径,并把他同理想人格的探寻紧密地结合起来,得出了救国必先救人,革故鼎新必先陶铸民魂、锤炼人格的历史性结论。只有一代光明俊伟、全面... 清兵入主中原的历史变故,使一代理论奇才王夫之深深思考着“救国运于水火,解民生于倒悬”的光复路径,并把他同理想人格的探寻紧密地结合起来,得出了救国必先救人,革故鼎新必先陶铸民魂、锤炼人格的历史性结论。只有一代光明俊伟、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崛起与成长,才能迎来中华民族光辉的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论 人格理想 必先 自强不息精神 载物 己欲立而立人 仁礼存心 人生理想 内圣外王 纯乾
下载PDF
王船山以义为中心的理想人格论及现代价值
12
作者 王学锋 张梓烨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4期64-66,共3页
在王船山看来,理想人格是一种最为完善的人格模式与人格典范,它应当是使人更好地成为人并实现人之全部价值的内在力量。王船山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历史上的理想人格思想的基础上,于人生实践中予以创造性的发挥,他主要从性、志、情、行等几... 在王船山看来,理想人格是一种最为完善的人格模式与人格典范,它应当是使人更好地成为人并实现人之全部价值的内在力量。王船山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历史上的理想人格思想的基础上,于人生实践中予以创造性的发挥,他主要从性、志、情、行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内涵丰厚的理想人格理论。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以“义”为中心的多种品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理想人格
下载PDF
庄子理想人格论
13
作者 朱湘湛 张春 《攀枝花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文论述了庄子理想人格理论。文章从以下五方面论述:1.庄子理想人格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庄子理想人格理论的哲学基础;3.庄子的理想人格模式;4.实现庄子理性人格的途径;5.对庄子理想人格模式的评述。
关键词 庄子 理想人格 人格模式
全文增补中
论梁启超的理想人格:《新民说》重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瑞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1,共17页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解读《新民说》,不宜纠缠于表述之欠周延甚或前后扞格,而可悬置系统哲学的框架,以观念史的方式钩玄提要。“新民”的历史形态是由“臣民”变为“国民”或“人民”,在道德界则应超出“私德”扩展“公德”。真正把握其“公德”观念,需要对“德”有逸出一般行为规范的界定,明确其包含“品性”“德行”和“行动”及其“力量”之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会看清梁启超所谓“公德”实际上包含了一个观念群,它们由五对相反相成的观念绾合而成,涉及到形上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诸学科,对它们作辩证综合方才能描绘出梁启超心目中的新型理想人格,汲取其对于我们今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 公德 理想人格
下载PDF
锚定“理想人格”,让文化经典教学走出困境——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教学谈
15
作者 石群英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4年第10期77-81,共5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包括《〈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三篇文本。可以锚定“理想人格”,重构学习内容,开展深度研习:比较探究,整体观照两种理想人格的文化内涵;借助支架,深度探究不同理想人格背后的共...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包括《〈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三篇文本。可以锚定“理想人格”,重构学习内容,开展深度研习:比较探究,整体观照两种理想人格的文化内涵;借助支架,深度探究不同理想人格背后的共同追求;以写促思,品出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儒家文化经典 理想人格 君子 大丈夫
下载PDF
张思德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培育研究
16
作者 张元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张思德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人民至上、不怕牺牲、任劳任怨、奋勇当先。张思德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思德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亿万... 张思德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人民至上、不怕牺牲、任劳任怨、奋勇当先。张思德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思德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亿万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中国饱受侵略的屈辱历史。张思德精神是新时代青年正心明志的坐标、立德修身的主调、敢于担当的根基。当下,教育主体需要弘扬张思德精神,通过深化理论教育、夯实思想基础,加强榜样引领、激发精神力量,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氛围等路径,培育青年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思德精神 新时代 青年 理想人格
下载PDF
儒家修身思想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63-67,共5页
儒家修身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人格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之义。儒家修身思想中蕴含的“内圣外王”的修身目标、“德才兼备”的修身内容... 儒家修身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人格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之义。儒家修身思想中蕴含的“内圣外王”的修身目标、“德才兼备”的修身内容、行之有效修身方法,对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儒家修身思想的价值目标、修身内容、修身方法的阐述梳理,在把握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时代蕴涵和对儒家修身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从目标参考、内容依托、方法借鉴三个层面,阐述儒家修身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价值意蕴,为儒家修身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修身思想 理想人格 当代大学生 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探析
下载PDF
“仁和精诚”培育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耦合机制研究
18
作者 王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0092-0094,共3页
“仁和精诚”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是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必然选择,是形成具有专业特色个性化共赢的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系统的必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精神品质,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切实需求,“仁和精诚... “仁和精诚”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是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必然选择,是形成具有专业特色个性化共赢的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系统的必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精神品质,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切实需求,“仁和精诚”为核心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也为其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构建“仁和精诚”培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耦合运转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来实现两者的耦合,并最终实现中医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特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和精诚” 中医药院校 理想人格教育 耦合机制
下载PDF
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及其价值探论
19
作者 唐贤秋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孟子对战国时期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人格缺失现象进行批判反思的结果,是孟子以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为基础而设计的人格目标追求,并通过大丈夫、君子、贤人与圣人等人格形态表征出来。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实现途径在... 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孟子对战国时期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人格缺失现象进行批判反思的结果,是孟子以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为基础而设计的人格目标追求,并通过大丈夫、君子、贤人与圣人等人格形态表征出来。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实现途径在于内外兼修:内修包括存心养性、内求于己、直养无害;外修包括教化育人、学习悟“道”与实践躬行。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对于中华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探讨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对于中华民族先贤的理想人格实践追求发挥着引导和激励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人格锻造以及新时代强国建设中民众的理想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滋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理想人格 人格修养
下载PDF
残疾人理想人格的塑造——基于残疾人自我教育与广义劳动相结合的视角
20
作者 范鹏 巩万成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残疾人基于全社会普遍关怀与制度保障基础上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同样应该与劳动相结合。残疾人由于自身特点...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残疾人基于全社会普遍关怀与制度保障基础上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同样应该与劳动相结合。残疾人由于自身特点所涉及的生产劳动,本文界定为包括精神产品产出在内的广义劳动,这一劳动是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主自决、自强自立”理想人格的重要因素。而广义劳动与自我教育的“自在、自发、自觉、自主”的“相结合”,则是这一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可能的甚至带有规律性的四个发展阶段,自主阶段的境界中自我教育与广义劳动的相结合,由于全社会“平等、融合、共享”价值观念的支撑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护航,事实上完成了从“相结合”到“相适应”,从“相适应”到“相促进”,又从“相促进”到“相互成就”的过程。当残疾人自我教育与广义劳动完成了相互成就的过程之后,自我教育与广义劳动在残疾人的现实人生中便融为一体,进而促成残疾人理想人格塑造和理想人生实现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理想人格 自我教育 生产劳动 劳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