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批评家”与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以《路遥的哈姆雷特与莎士比亚》为考察对象
1
作者 王鹏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3,共8页
李建军是路遥的老乡和延安大学校友,他对路遥作品内涵和诗意的把握、阐述与揭橥,对路遥陕北高原文化地理诗学的隐喻与转换,具有其他学者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解读优势,可谓路遥期待视野中的“理想批评家”和最佳“知音”。《路遥的哈姆... 李建军是路遥的老乡和延安大学校友,他对路遥作品内涵和诗意的把握、阐述与揭橥,对路遥陕北高原文化地理诗学的隐喻与转换,具有其他学者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解读优势,可谓路遥期待视野中的“理想批评家”和最佳“知音”。《路遥的哈姆雷特与莎士比亚》从细致的文本分析和具体的文学问题出发,根据当下的文学语境和创作现状,结合经典文本来对照和比较,在与中外文学经典及传统的对接会通中进行“视域融合”,确立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也极大地拓宽了当代文学的研究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批评家” 路遥 李建军 文本细读 人文并观
下载PDF
李健吾与理想文学批评的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金鑫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3期67-71,共5页
从强调文学批评的独立性、文学批评家应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独到印象和形成条例的文学批评方法、美文式的批评文体、修辞丰富的优美文笔五个角度,来看李健吾在其批评论文集《咀华集》与《咀华二集》中对理想文学批评的建构。
关键词 李健吾 《咀华集》 《咀华二集》 理想批评 建构
下载PDF
再议休谟的“理想批评家”
3
作者 郑旋 《艺术评论》 CSSCI 2019年第4期66-73,共8页
二百五十多年前,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Of the Standard of Taste)一文中用"理想批评家"这一理想的角色来诠释具体的趣味标准问题,阐明了趣味普遍性标准的条件来源于理想批评家精致的内心结构、健全的... 二百五十多年前,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Of the Standard of Taste)一文中用"理想批评家"这一理想的角色来诠释具体的趣味标准问题,阐明了趣味普遍性标准的条件来源于理想批评家精致的内心结构、健全的生理器官、敏锐的想象力、训练更多的审美体验,以及熟练运用比较的方法锻炼审美能力,同时拥有健全的理智能消除一切偏见。"理想批评家"在美学领域的关系体现在那些对美学生活有先在兴趣的人——他们努力地模仿理想批评家使自己的趣味趋近于理想批评家推崇的标准——这种模仿的关系使得美学领域更加理想化。然而这种趋同势必会对审美个性造成严重的威胁,这就是审美完美主义的悖论。但是事实上,个体欣赏行为难以统合,个人审美历史也有自己独特的欣赏轨迹,在拥有大致同等艺术价值的艺术的选择上也给审美个性的表达留有余地,同时审美内在体验也有差异,本文试图通过这四个方面的阐释消除这一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批评 审美趣味 审美个性 趣味的标准
原文传递
交往与对话:朱光潜文艺批评理想的建构
4
作者 钟名诚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2-66,共5页
朱光潜是一位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富有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家,他的富有现代意义的文艺批评理想的建构,是在中国本土文艺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的交往对话基础上并结合当时的文学创作现实进行的,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今天文学理论的... 朱光潜是一位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富有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家,他的富有现代意义的文艺批评理想的建构,是在中国本土文艺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的交往对话基础上并结合当时的文学创作现实进行的,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今天文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对话 批评理想 无所为而为 建构
下载PDF
艺术化与科学化:关于文学批评的两种理想
5
作者 王又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43-47,51,共6页
艺术化与科学化:关于文学批评的两种理想王又平关键词文学批评,批评理想,艺术化,科学化任何批评,都可以看作一个包含着双重标准的规范体系:其一是施用于文学作品的标准,帮助批评家判断什么是好的作品,这即是通常所说的批评的标... 艺术化与科学化:关于文学批评的两种理想王又平关键词文学批评,批评理想,艺术化,科学化任何批评,都可以看作一个包含着双重标准的规范体系:其一是施用于文学作品的标准,帮助批评家判断什么是好的作品,这即是通常所说的批评的标准;其二是施用于文学批评自身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理想 艺术化 科学化
下载PDF
论伊格尔顿的革命批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伊格尔顿在解读本雅明时使用的"革命批评"范畴常被研究者等同于"政治批评""意识形态批评",而"革命批评"与文化革命、革命文化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中蕴含的革命性能量被弱化乃至忽略。伊格... 伊格尔顿在解读本雅明时使用的"革命批评"范畴常被研究者等同于"政治批评""意识形态批评",而"革命批评"与文化革命、革命文化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中蕴含的革命性能量被弱化乃至忽略。伊格尔顿指出,"革命批评"既预示了当代解构主义的批评实践,又与解构主义有着质的差别。需要注意的是,他对解构主义的另一些描述有些漫画化、简单化。有学者认为,"革命批评"是伊格尔顿理想中的批评取向,这种看法忽视了"革命批评"中存在的唯心主义缺陷问题,也忽略了伊格尔顿对本雅明"星座化"批评模式的心仅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革命批评 解构主义 理想批评
下载PDF
批评的心踪——《文坛感应录》自评
7
作者 陈骏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3-86,共4页
批评的心踪《文坛感应录》自评陈骏涛经过几年的曲折,《文坛感应录》终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关于这本书的曲折命运,我在该书的《前记》中已经说过,其中的甘苦和辛酸非亲历者是难以体味的,这里不想多说了。是解放军文艺出版... 批评的心踪《文坛感应录》自评陈骏涛经过几年的曲折,《文坛感应录》终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关于这本书的曲折命运,我在该书的《前记》中已经说过,其中的甘苦和辛酸非亲历者是难以体味的,这里不想多说了。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及其有关朋友帮我圆了一个梦。想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人文主义 商业主义 文坛 思维模式 八十年代 历史批评 新美学 宽容精神 批评理想
下载PDF
悼批评时代的终结——《文坛感应录》感言
8
作者 徐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82,共2页
悼批评时代的终结《文坛感应录》感言徐坤陈骏涛自言他的《文坛感应录》是一部“圆梦”之作。圆什么梦呢?当然不是“黄金屋”、“颜如玉”的一枕黄粱梦,而是毕生孜孜苦求,从业于文学批评行当,终能将自己独立思索的心得告白于天下的... 悼批评时代的终结《文坛感应录》感言徐坤陈骏涛自言他的《文坛感应录》是一部“圆梦”之作。圆什么梦呢?当然不是“黄金屋”、“颜如玉”的一枕黄粱梦,而是毕生孜孜苦求,从业于文学批评行当,终能将自己独立思索的心得告白于天下的一部学者感言。拜阅陈骏涛的著作,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历史批评 新美学 中国当代文学 八十年代中期 独立品格 一次编码 文坛 最高记录 批评理想
下载PDF
论休谟美学的趣味标准问题
9
作者 都新豪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5-67,共3页
《论趣味的标准》是休谟经验论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休谟探讨了趣味标准的可能性及其建构过程,而之后的学者针对休谟的阐述进行了相关的批评,比如:标准与主观性间的缠绕问题;理想批评家的标准和趣味标准的循环问题;敏锐趣味本身的... 《论趣味的标准》是休谟经验论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休谟探讨了趣味标准的可能性及其建构过程,而之后的学者针对休谟的阐述进行了相关的批评,比如:标准与主观性间的缠绕问题;理想批评家的标准和趣味标准的循环问题;敏锐趣味本身的张力问题。而基于休谟的文本和思想的内在联系可以分别对以上反驳给予回应,并明确指出休谟的趣味标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绝对的教条,而是一个有范围的界限,一种人性的要求,一种实践上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趣味标准 敏锐性 理想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