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探析
1
作者 梁海森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6-60,99,共6页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现在诸多社会学科的奠基之作,该书中有大量有关政体的论述,甚至被认为是一部政体学专著。但是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通常认为,混合政体或者共和政体是亚里士多德的最优政体,...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现在诸多社会学科的奠基之作,该书中有大量有关政体的论述,甚至被认为是一部政体学专著。但是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通常认为,混合政体或者共和政体是亚里士多德的最优政体,但是由哪些因素的混合才是最优政体呢?这些问题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通过对《政治学》主要文本的分析和对相关论点的比照,本文试图指出,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是贵族民主制,并且这个政体形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理想政体 政治学 贵族民主制
下载PDF
托马斯·阿奎那理想政体思想探析
2
作者 张玉銮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在建构理想政体的过程中,作为神学家的阿奎那以基督教信仰为前提,通过对世俗社会和王权的有限肯定而最终将其置于对上帝的信仰服从之下,从而在信仰与理性两个极端之间建立了微妙的平衡,使得基督教信仰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机地调和在一起... 在建构理想政体的过程中,作为神学家的阿奎那以基督教信仰为前提,通过对世俗社会和王权的有限肯定而最终将其置于对上帝的信仰服从之下,从而在信仰与理性两个极端之间建立了微妙的平衡,使得基督教信仰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机地调和在一起。他肯定世俗社会和王权的本意是维护基督教信仰,但是这种调和却在不经意间充当了世俗社会增强王权的宗教武器,客观上为日后西欧世俗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理性 阿奎那 亚里士多德 理想政体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想政体观比较
3
作者 田春苗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想政体观后发现,由于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其思想受其师的影响较多,二者理想政体观在理论意义、理论属性、理论目标及理论局限性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但亚并没有完全囿于其师的学说,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并发... 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想政体观后发现,由于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其思想受其师的影响较多,二者理想政体观在理论意义、理论属性、理论目标及理论局限性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但亚并没有完全囿于其师的学说,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主要表现为其理论基础、理论方法、理论标准、立论基点及立论主张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理想政体 哲学王 中产阶级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的创建使命——基于《政治学》的分析
4
作者 赵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73-74,共2页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经典论述也经得起理论与实践的反复检验,值得仔细研究,挖掘其中宝藏。政体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核,"理想政体"的概念是亚里...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经典论述也经得起理论与实践的反复检验,值得仔细研究,挖掘其中宝藏。政体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核,"理想政体"的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政体的创建以正义、公共利益、全城邦公民共同幸福的实现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最大限度地为公民优良生活提供充分的基本保障,为国家健康发展提供全面的必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理想政体 创建使命 公民
下载PDF
论理想政体的建构——从《政治学》与《论语》中汲取中西智慧
5
作者 付少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10期266-268,共3页
亚里士多德作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人,其在著作《政治学》中系统地叙述了政体理论,至今影响着政治学领域的研究。在古代中国,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成的《论语》囊括了孔子政治思想的结晶。二位先哲身处不同... 亚里士多德作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人,其在著作《政治学》中系统地叙述了政体理论,至今影响着政治学领域的研究。在古代中国,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成的《论语》囊括了孔子政治思想的结晶。二位先哲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却对理想政体的建构拥有着高度相似的见解,这对我们反思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与不足提供了启迪。本文将以《政治学》和《论语》为范本,研究理想政体的建构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与精神,以求更好地理解二者的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政体 孔子 亚里士多德 政治思想
下载PDF
浅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理想政体
6
作者 李晗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89-90,共2页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恩格斯将其称之为"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文化做了重要的铺垫。在他的著作《政治学》当中,不仅论述了各个不同种类的政体,并且也指出了何为最...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恩格斯将其称之为"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文化做了重要的铺垫。在他的著作《政治学》当中,不仅论述了各个不同种类的政体,并且也指出了何为最优良的政体类型,同时,这部著作也标志着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且对西方政治体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理想政体
下载PDF
孟子“从兄”说义理发微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孟子为何要以"从兄"为"义之实"?在两千多年的孟子研究中,只有朱熹的弟子向朱熹提出过此问题,却并未获得满意回答。孟子的"从兄"说,在形态上源于宗法礼制的"兄道",却又具有新的义理内涵:他以&qu... 孟子为何要以"从兄"为"义之实"?在两千多年的孟子研究中,只有朱熹的弟子向朱熹提出过此问题,却并未获得满意回答。孟子的"从兄"说,在形态上源于宗法礼制的"兄道",却又具有新的义理内涵:他以"从兄"来确立人伦中所应有的"敬"的原则,并展开而为"贵贵"与"尊贤"的统一。这种统一既肯定了道德理性的正当性,也肯定了贤臣代表民意参与政治的政治正义理想。道德理性与政治正义的统一,就体现在作为"制度之骨干"的君臣关系之中。孟子所理想的君臣关系是"贤王与贤士忘势相交"的兄弟朋友式关系,表达了他对民本君主理想政体的追求,这种追求也是他严厉批评各种"以顺事君""尊君卑臣"之思想观念的基础。周代礼制文化虽为孟子提供了若干思想资源,却并不合乎其君臣人格平等的理想。因此,孟子只好将其立论的前提置于三代之前的尧舜时代,将"尧舜之道"解释为"孝弟而已"的伦理原则。这就是孟子必然要以"事亲""从兄"为"仁""义"之"实",以展开其理论的根本原因,也是他"言必称尧舜"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兄立敬 君臣互敬 道德理性 政治正义 理想政体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国家学说述要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仲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3-71,共9页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中产阶级奴隶主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在西方国家学说史方面,亚里士多德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提出了国家学说的一系列概念、...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中产阶级奴隶主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在西方国家学说史方面,亚里士多德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提出了国家学说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和思想原理,这些思想的基本点一直被历代剥削阶级思想家所承袭。亚里士多德成为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学》一书。本文仅就其中几个影响较为深远的基本观点简要地加以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国家学说 奴隶主贵族 希腊城邦 思想家 政治学 理想政体 奴隶制度 百科全书式 柏拉图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the bureaucracy in the modern university management
9
作者 Shang Guangwe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9期5-7,共3页
The theory of Webb's ideal type of th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 contains the abundant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its rationality since was put forward. The modem universities are the formal... The theory of Webb's ideal type of th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 contains the abundant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its rationality since was put forward. The modem universities are the formal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at the universities implement the bureaucratic administration has its own rationality which is not negligible. However, the universities are the academic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intrinsic attributes, that is, the ambiguity of their goals, the diversified values, 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processes of their activities and the effects, result in the inevitable limitations in the bureaucratic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ity bureaucratic administration systems should b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inherent logic of the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m university bureaucratic administration ACADEMIC path choice
下载PDF
Transform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rom Apartheid Education to an Egalitarian Ideal: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10
作者 Tsoaledi Daniel Thobejane Geoff Mapaya Mokgale Makgopa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6期458-467,共10页
This paper probes the problems of pedagogy with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 The paper is writte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South Af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is at the crossroads regarding its adoption of a part... This paper probes the problems of pedagogy with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 The paper is writte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South Af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is at the crossroads regarding its adoption of a participatory form of education (i.e., 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is rooted on egalitarian ideals) or a system of education that is more elitist and has little, if any, to do with the uplifting of the historically marginalized. Since the paper is based on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ories of non-formal and/or adult education, the praxis of the argument is informed by philosophers who have written extensively on the subject. Solid and educational policies are also compared in order to formulate conclusions and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rends that encourage democratic ide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 for socio-economic change EGALITARIANISM language and power DEMOCRACY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伦理——政治学中“好人”的景象
11
作者 郭鹏坤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84,共10页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人应选取最好的生活(或幸福),至于如何实现最好的生活,亚氏在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着重从德性阐释和理想政体的建构两个不同的方面给出解答。这两个不同方面的解答其实包含了同一种"好人&q...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人应选取最好的生活(或幸福),至于如何实现最好的生活,亚氏在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着重从德性阐释和理想政体的建构两个不同的方面给出解答。这两个不同方面的解答其实包含了同一种"好人"的两种景象。在伦理学中,"好人"是以理想的道德人身份出场的,但在政治学中,"好人"是以理想城邦的统治者(或立法者)身份出场的。尽管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给好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推知好人需要满足"知""情""意"和"品质"四个条件,或者以"明智"德性作为充分必要条件。伦理学中"好人"的景象,为在政治学中"好人"作为理想政体的立法者或政治家的出场做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人 功能论证 明智 理想政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