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5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现实的人到理想的人:教育存在的理由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晓宏 《基础教育》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教育必须直面人的现实性。人的现实性即人的第一天性,这是一切教育行动的起始之端,也是教育必须尊重的内在前提。对"理想的人"的理解,在本质上决定了教育者对"现实的人"进行教育的所有行动。一旦教育者的视野中拥有... 教育必须直面人的现实性。人的现实性即人的第一天性,这是一切教育行动的起始之端,也是教育必须尊重的内在前提。对"理想的人"的理解,在本质上决定了教育者对"现实的人"进行教育的所有行动。一旦教育者的视野中拥有"理想的人"的指引,就使得教育行动具有不受决定论限制的自由,而且能够支撑起教育者的信念。一个人从"现实的人"到"理想的人",离不开与之相遇的其他人的活动,这种相遇的时刻就是教育发生的时刻,它唤醒了一个人从"现实之我"走向"理想之我"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理想的人 教育
下载PDF
培养有理想的人──世纪之交对德育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23
2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The ideal, the light of man’s life, points towards something non-existent and future, presents a kind of criticisna and negation of reality.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an’s ideals,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 The ideal, the light of man’s life, points towards something non-existent and future, presents a kind of criticisna and negation of reality.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an’s ideals,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ls of the. educated, protect teenagers’ critical spirit and develop their crea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理想 培养
下载PDF
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5-69,共5页
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周可我们注意到,在林语堂的文化观念中,有很多重要见解都与一种可以称之为“反智主义”的文化态度有关。即便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智主义者,但是他站在反智的立场上对文化问题作出的多方面探讨... 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周可我们注意到,在林语堂的文化观念中,有很多重要见解都与一种可以称之为“反智主义”的文化态度有关。即便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智主义者,但是他站在反智的立场上对文化问题作出的多方面探讨也足以表明:反智主义事实上已经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智主义 林语堂 文化理想 人文偏至
下载PDF
理想的人·世俗的人·欲望的人——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日常生活主题的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3,共8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文艺创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以来,日常生活也重新被纳入到作家的视野里,不仅在面貌的真实性上得到还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小说的叙事模式。本文试从新时期以来在日常生活描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出发,通过重新阅...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文艺创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以来,日常生活也重新被纳入到作家的视野里,不仅在面貌的真实性上得到还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小说的叙事模式。本文试从新时期以来在日常生活描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出发,通过重新阅读,发掘20多年来中国人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生命价值观的变化,分析该类小说创作者面对日常生活时所采取的观察角度与观察层面的细微不同,并总结和归纳日常生活小说模式的形成与其主题的变迁,从而进一步揭示日常生活变化本身所带来的文学创作观念的变化,探讨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当代小说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及其对人的精神启示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主题 理想 世俗 欲望
下载PDF
从《故事新编》看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绍怀 崔语桐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2,77,共11页
从《故事新编》中挖掘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具有探索性。小说集中的女娲、大禹、眉间尺、宴之敖者、墨子等形象是“诚与爱”的典型,文化山上的学者、逢蒙、治水大员、禁军、曹公子、伯夷、叔齐等形象则是“瞒和骗”的典型,女娲、... 从《故事新编》中挖掘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具有探索性。小说集中的女娲、大禹、眉间尺、宴之敖者、墨子等形象是“诚与爱”的典型,文化山上的学者、逢蒙、治水大员、禁军、曹公子、伯夷、叔齐等形象则是“瞒和骗”的典型,女娲、眉间尺等形象体现了反思和忏悔的意识。这些形象是解读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的重要依据。研究《故事新编》中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实际上是在研究鲁迅人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而评估这种价值,对拓展《故事新编》的人学思想研究和鲁迅人学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事新编》 “最理想的人性” 思想
下载PDF
纽曼大学理想的人性假设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建 《高等理科教育》 2013年第2期12-16,62,共6页
作为第一部阐述大学理想的著作,纽曼从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定义出发,在强调大学传授自由知识和提供自由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的理想在于具有理性的、良好的社会人的培育。隐藏在纽曼的大学理想背后的是其关于"人是宗教和理性... 作为第一部阐述大学理想的著作,纽曼从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定义出发,在强调大学传授自由知识和提供自由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的理想在于具有理性的、良好的社会人的培育。隐藏在纽曼的大学理想背后的是其关于"人是宗教和理性的存在﹑是社会的存在"的人性假设,纽曼大学理想的人性假设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曼 大学理想 人性
下载PDF
柏拉图教育理想的人性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文果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171-173,共3页
《理想国》中,人性(灵魂)始终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他把灵魂分为三种状态:理性部分、无理性部分和激情,三种状态互不干扰就是正义最初的本质;每种灵魂状态分别在灵魂中占主导地位时就形成不同阶层的人。而不同阶层的人在国家中各安其位,... 《理想国》中,人性(灵魂)始终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他把灵魂分为三种状态:理性部分、无理性部分和激情,三种状态互不干扰就是正义最初的本质;每种灵魂状态分别在灵魂中占主导地位时就形成不同阶层的人。而不同阶层的人在国家中各安其位,就形成了正义的国家——理想国。柏拉图主张用教育促使人们灵魂转化——向“善”以达到理想国的实现。人性既是柏拉图教育理想的起点,又是终点。柏拉图提出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值得商榷,但它反省人性、追求“善”的精神正是当今教育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教育理想 灵魂 正义
下载PDF
崇高新解:主体精神与矛盾意识——现代审美理想的人文导向 被引量:1
8
作者 邹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一 古代人性结构的僵化导致了和谐美理想与现实人生的隔绝及其无可挽回的衰落,而人性结构的主体化则推动了审美理想的更替和转换。这种新的审美理想仍然向往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但这和谐统一却不再是主体投归自然的原初和谐,也不... 一 古代人性结构的僵化导致了和谐美理想与现实人生的隔绝及其无可挽回的衰落,而人性结构的主体化则推动了审美理想的更替和转换。这种新的审美理想仍然向往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但这和谐统一却不再是主体投归自然的原初和谐,也不再是个体消解于社会的浑整统一;它仍然要求人的内部世界的完整谐调,但这完整谐调却不再是理性抑制感性的结果,也不再以感性的萎缩和理性的流失为代价。这种审美理想仍然向往着自由圆整的美,但这种美却不需要通过回避和排除人的内外世界的矛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主体精神 崇高美 认知性 主体性原则 审美感受 人性结构 感性 悲剧意识 情感与理智
下载PDF
论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牧川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6-87,共2页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理想的人居生活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做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应在建设中遵循五个原则,它们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地域性、合理利用资源、运用高科技。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理想人居环境 环境 生态 资源
下载PDF
理想的人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刚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2000年第3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 理想人格 德育
下载PDF
理想的光芒与社会的担当——评周庆荣散文诗集《我们》《有理想的人》
11
作者 钱娜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99-102,共4页
周庆荣的《我们》思考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境遇,以及面对现实社会时的心灵变化历程;《有理想的人》则挖掘寻常事物和日常生活场景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用朴素而简洁的语言呼唤时代中“有理想的人”的出现。两本诗集呈现出诗人在探索... 周庆荣的《我们》思考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境遇,以及面对现实社会时的心灵变化历程;《有理想的人》则挖掘寻常事物和日常生活场景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用朴素而简洁的语言呼唤时代中“有理想的人”的出现。两本诗集呈现出诗人在探索散文诗创作道路上做出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庆荣 散文诗 《我们》 《有理想的人
下载PDF
何为理想的人民公仆——重读话剧《老八路和小哥们》
12
作者 王露霞 《大舞台》 2011年第12期4-5,共2页
1983年由邓印和、马志刚、方瑞创作,河北省话剧院排演的八场话剧《老八路和小哥们》演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剧作也由此荣获河北省戏剧表演优秀剧本创作奖、河北省“四化”建设新人新貌优秀作品奖。
关键词 话剧院 人民公仆 重读 理想 “四化”建设 剧本创作 河北省 戏剧表演
下载PD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理想的人
13
作者 杨张乔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9,共2页
理想,是雷锋精神的核心。 实现共产主义,是雷锋时代最崇高的理想。 雷锋不仅是志怀远大的理想主义者,更是脚踏实地的理想实践者。这是雷锋时代中国青年很重要的思想特征和行为准则。 雷锋的理想观从抽象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一是... 理想,是雷锋精神的核心。 实现共产主义,是雷锋时代最崇高的理想。 雷锋不仅是志怀远大的理想主义者,更是脚踏实地的理想实践者。这是雷锋时代中国青年很重要的思想特征和行为准则。 雷锋的理想观从抽象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一是基于学习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他从人类知识体系中加深对于理想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理想作为自觉的思辨。二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需要 中国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 理性思考 雷锋精神 共产主义 思想特征 理想社会模式 理想主义者
下载PDF
唐君毅论理想的人文主义世界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珍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13-16,共4页
唐君毅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世界,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因心与心交融而和谐,儒家礼乐生活化,科学家圣贤化,政治经济不再是社会的中心,仅仅是对人们生活的保障。唐君毅将他的这个理想社会称之为"太和世界"。
关键词 唐君毅 人文主义 理想世界
下载PDF
论黑格尔艺术理想的人本主义特征
15
作者 吴松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6-68,共3页
从艺术形式看黑格尔艺术理想中人向神性运动的倾向性;从黑格尔"理想时代"与"理想性格"看他的艺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分裂所显示出的人本主义的局限性;最后探讨他的美学人本主义的精神品质问题。
关键词 走向神的人 神意双关 理想时代 理想英雄
下载PDF
论高校图书馆理想的人文环境
16
作者 张兰娉 杨国良 《云梦学刊》 2012年第4期45-47,共3页
高校之核心在图书馆。图书馆是高校的灵魂、心脏和发动机。大学的构建者和重建者要从选址、设计、装饰、藏书、学术交流等方面周密成熟地构建大学图书馆,营造高校图书馆理想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理想 人文环境
下载PDF
从理想的人格到理想的文格——论袁宏道对人生价值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变革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克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袁宏道在人生价值观念和文学价值观念上的反封建、反理学意义。文章认为,构基于自然人性学说,袁宏道在人生价值上高度肯定了主体的个性意识和感性欲求,对作为传统儒学人格理想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功名价值观念进行了尖...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袁宏道在人生价值观念和文学价值观念上的反封建、反理学意义。文章认为,构基于自然人性学说,袁宏道在人生价值上高度肯定了主体的个性意识和感性欲求,对作为传统儒学人格理想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功名价值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通过文学在审美特征上对“真”的倡导,导致了文学价值观念由宗经原道到表现个性、由中和之美到自然之美、由宗法古人到取法民歌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人生价值观念 自然人性 文格 传统儒学 文学观念 个性情感 个性意识 文学价值观 人格理想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的理想的人性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德春 孙希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9-33,共5页
关于人的本质或曰人性,学界有二看法:一是把人的本质视为纯粹的主体性心理结构,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高尔太:《关于人的本质》,《甘肃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再是把人仅仅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行的教科书上多取此说)。这... 关于人的本质或曰人性,学界有二看法:一是把人的本质视为纯粹的主体性心理结构,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高尔太:《关于人的本质》,《甘肃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再是把人仅仅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行的教科书上多取此说)。这都是马克思所不能同意并批评过的偏狭倾向,因为前者沦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后者则重蹈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覆辙。我们认为,马克思的人性观是揭示理想的人和现实的人,从而揭示人从现存状况向理想状况发展演变的逻辑过程的学说,而且,通过对马克思人性观的透视,我们可以窥见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完整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关系 自由自觉 理想人性 人性观 本质 费尔巴哈 心理结构 主体性
下载PDF
追求理想的人性——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
19
作者 王鸿宇 《大观周刊》 2011年第19期228-228,共1页
琼瑶笔下的小说世界是现实生活奇幻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琼瑶以独具女性气质的文学创作为读者谱写出一篇篇哀艳、缠绵、狂热的爱情故事,作品里那些大方美丽,纯情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人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 琼瑶笔下的小说世界是现实生活奇幻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琼瑶以独具女性气质的文学创作为读者谱写出一篇篇哀艳、缠绵、狂热的爱情故事,作品里那些大方美丽,纯情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人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很少表现出现代人独立的自审意识,她们的喜怒哀乐好像永远建立在爱情之上,她们的生活圈子好像永远跳不出家庭这个狭隘的范围,同时,也表现出现代女性意识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人性 理想 形象 爱情故事 生活圈 文学创作 主人公
下载PDF
论泰戈尔审美理想的人文价值
20
作者 雨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9,107,共6页
泰戈尔审美理想的人文价值,是以美的象征显示人对世界的征服,从而在美的形式中去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因此,就他的美学理论的科学意义而言,乃是印度民族创造世界性文化高峰的重要精神动力。它将作为东方文明新的精神... 泰戈尔审美理想的人文价值,是以美的象征显示人对世界的征服,从而在美的形式中去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因此,就他的美学理论的科学意义而言,乃是印度民族创造世界性文化高峰的重要精神动力。它将作为东方文明新的精神瑰宝,沟通人类审美文化的联系,成为东西方精神文明交流与融会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审美理想主义 精神动力 人文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