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文学IP影视化中的原著粉迁移——基于“理想类型”视角的个案叙事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湘绮 秦欣 《东南传播》 202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网络文学作为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型人民文艺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IP开发价值,成为影视等产品最大的内容输送库。其中,原著粉是网络文学IP跨界的见证者。由于原著粉对网络文学IP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知不同,在网络文... 网络文学作为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型人民文艺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IP开发价值,成为影视等产品最大的内容输送库。其中,原著粉是网络文学IP跨界的见证者。由于原著粉对网络文学IP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知不同,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过程中表现为理性成瘾、自我说服、精益求精三种情况。基于此,从四个方面给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延伸的优化建议:一是尊重改编规律,延续IP人气;二是横向条件关联,增强IP价值;三是纵向跨界延伸,深耕IP产业;四是多维制度保障,赋能IP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IP影视化 原著粉 理想类型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视域下的学科交叉融合:理想类型、现实挑战与“意外后果”
2
作者 张洋磊 黄亚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
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引入“理想类型”概念工具,建构了学科交叉融合结构的理想类型——“外驱发展型结构”、“内驱建设型结构”、“外驱维持型结构”和“内驱悬浮型结构”。当前的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偏离了“内驱建设型结构”的理想... 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引入“理想类型”概念工具,建构了学科交叉融合结构的理想类型——“外驱发展型结构”、“内驱建设型结构”、“外驱维持型结构”和“内驱悬浮型结构”。当前的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偏离了“内驱建设型结构”的理想模式,存在学科交叉融合形式化、监督考核方的反思性监控过强、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者策略性选择并异化学科交叉融合过程的现实挑战,出现多元行动者在反复再生产中推动并维持以形式化和学科化为表征的“悬浮型”次生结构的“意外后果”。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亟须在“内生性制度创新”引导下,以创建新型组织形式为依托,创新管理体系为载体,营造学科交叉生态为基础,优化评价体系为导向,培育“内驱建设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理想类型 结构二重性 意外后果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中的接纳:理想类型与应用图景
3
作者 孔凡飞 黄太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接纳,作为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重要实践原则,既有正负向及高低程度的差异,也有外在和内在的分野。据此,划分出了负向外在接纳、正向外在接纳、负向内在接纳和正向内在接纳四种基础理想类型。并进一步发现,因社会工作者对自身和对服务对象... 接纳,作为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重要实践原则,既有正负向及高低程度的差异,也有外在和内在的分野。据此,划分出了负向外在接纳、正向外在接纳、负向内在接纳和正向内在接纳四种基础理想类型。并进一步发现,因社会工作者对自身和对服务对象接纳状态的差异,共能构成十六对组合类型。而接纳的应用图景在于从接纳自我到接纳他人、从负向接纳到正向接纳、从低程度接纳到高程度接纳以及从外在接纳到内在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接纳 理想类型
下载PDF
理想类型在法学领域的建构和实践——以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的社会实效为切入点
4
作者 郭森 《法学(汉斯)》 2023年第4期2614-2620,共7页
韦伯“理想类型”的社会学概念已经广为人知,但在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领域却少有人将其运用到法学实践中。笔者沿着社会理论法学的路径引介了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社会概念和方法论,并对该理论在法学领域的运用进行了运作探索。本文“理... 韦伯“理想类型”的社会学概念已经广为人知,但在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领域却少有人将其运用到法学实践中。笔者沿着社会理论法学的路径引介了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社会概念和方法论,并对该理论在法学领域的运用进行了运作探索。本文“理想类型”扮演了出于理论而适用于部门法实践的角色,笔者以刑法教义学的社会实效为切入点,对刑法教义学主张的观点——维护刑法典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在实践上进行了逻辑批驳。本文在刑法修正案的教义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沿用理想类型的理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化的社会理论的法学领域的实践进行了探索,以期提供社会理论法学在实践上对教义学的价值补充,为实质、具象上的社会理论法学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社会理论法学 刑法教义学 价值补充
下载PDF
理想类型的建构:苏州剧作家群研究平议
5
作者 汪湛穹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62,共7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界对明末清初苏州剧作家群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检视这些成果可以发现,无论是群体正名,还是群体标准的确认,艺术共性的揭示,研究者不约而同地致力于一种理想类型的建构,以期基于类型化的群体理念,在刻画剧作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界对明末清初苏州剧作家群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检视这些成果可以发现,无论是群体正名,还是群体标准的确认,艺术共性的揭示,研究者不约而同地致力于一种理想类型的建构,以期基于类型化的群体理念,在刻画剧作家群像及其特征的同时,兼识特定作家和作品的个性化偏离,从而获得对作家群的全面把握。这样的自觉理念,拓宽了苏州剧作家群研究的视野,对于类似文艺群体问题的研究当具有思维方式意义上的启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剧作家 李玉 “苏州派” “玉茗堂派” 理想类型
下载PDF
影响我国竞猜型体育彩票开设的初始机制——一个“理想类型”的提炼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林隐 王斌 江立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49,共8页
梳理运动项目影响竞猜型体育彩票开设的各种因素,提出项目的市场影响力是竞猜开设的基础,诱发赌博风险是催化和驱动力。为探究两者交互作用下的竞猜开设可能性,首先在逻辑上建构市场影响力和诱发赌博风险组合的"理想类型"分类... 梳理运动项目影响竞猜型体育彩票开设的各种因素,提出项目的市场影响力是竞猜开设的基础,诱发赌博风险是催化和驱动力。为探究两者交互作用下的竞猜开设可能性,首先在逻辑上建构市场影响力和诱发赌博风险组合的"理想类型"分类,再从经验上考察我国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和赛马运动在分类中的位置及与竞猜的不同关联。最后,进一步提炼竞猜型体育彩票开设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可能变异,并探讨这一规律对推动我国竞猜型体彩发展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彩票 竞猜型体育彩票 市场影响力 赌博风险 公信力 理想类型
下载PDF
信任社会——一个社会形态的理想类型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全柱 乔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8-264,共7页
信任社会是指一种社会关系主要经由信任而得以组织化的社会形态。在此基础上,信任社会的社会关系可以解析为人际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分别对应于人际关系域、经济关系域和政治关系域,进而建构起信任社会的理想类型。信任社会建构... 信任社会是指一种社会关系主要经由信任而得以组织化的社会形态。在此基础上,信任社会的社会关系可以解析为人际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分别对应于人际关系域、经济关系域和政治关系域,进而建构起信任社会的理想类型。信任社会建构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在三种关系域中信任能否成为社会关系的主导组织化机制。就中国信任社会的建构而言,其可能的途径包括:在人际关系域中,以信任组织化机制代替差序组织化机制成为主导;在经济关系域中,以信任组织化机制代替理性组织化机制成为主导;在政治关系域中,以信任组织化机制代替权力组织化机制成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信任社会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组织化机制 理想类型
下载PDF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 被引量:41
8
作者 周晓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9,共6页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种分析范式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基本主题 ,又孕育了它的先天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经典社会学 分析范式 社会形态 腾尼斯 社区 乡民社会 社会变迁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实证主义的潜设:在“社会事实”与“理想类型”的连续体之中的平衡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启军 徐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社会学领域,涂尔干(Emile Durkheim)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工具,实质上暗含着"事实类型"的社会学的分析起点;韦伯的"理想类型",作为实证主义研究的经典构造方法,既是实证主义研究的分析基础,又是... 在社会学领域,涂尔干(Emile Durkheim)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工具,实质上暗含着"事实类型"的社会学的分析起点;韦伯的"理想类型",作为实证主义研究的经典构造方法,既是实证主义研究的分析基础,又是其追求的目标。然而,面对社会事实与理想类型的预设及其构建的逻辑过程的时候,实证主义只能在思维逻辑和具体操作上寻求"社会事实"与"理想类型"的连续体之中的平衡,这种权宜操作实际上构成了实证主义的潜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社会事实 理想类型
下载PDF
韦伯“法律理想类型”在英国法中的困境及辩正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汉大 李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德国学者韦伯在运用其首创的"法律理性类型"概念进行比较法研究时,认为英国法不具备"法律理性类型"的"形式理性"特征,不能为社会带来必要的"确定性"。然而,作为西方法律文明另一代表的英国法,... 德国学者韦伯在运用其首创的"法律理性类型"概念进行比较法研究时,认为英国法不具备"法律理性类型"的"形式理性"特征,不能为社会带来必要的"确定性"。然而,作为西方法律文明另一代表的英国法,其实际地位与作用却与韦伯的判断相左。"法律理性类型"理论之所以在英国法分析中出现困境,原因在于韦伯把"形式理性"概念绝对化了,认为只有具备该特征的法律才能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确定性",才是"法律理性统治"所要求的法律形式。事实证明,英国法通过"遵循先例"的方式,同样能够获得"确定性"。英国法是另一种符合"法律理性统治"的法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理想类型 英国法 确定性 遵循先例 类推关键
下载PDF
信念论政治之局限与后意识形态政治走向--奥克肖特政治“理想类型”理论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铭 宋雅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可以把不同社会的不同政治生活看成是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不同应战模式。这类应战模式在奥克肖特看来,可以抽象地划分成为两种极端的"理想类型":信念论政治与怀疑论政治。人们正是通过在这极端"类型"的中间地带作出... 可以把不同社会的不同政治生活看成是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不同应战模式。这类应战模式在奥克肖特看来,可以抽象地划分成为两种极端的"理想类型":信念论政治与怀疑论政治。人们正是通过在这极端"类型"的中间地带作出移动与调整,来使社会适应来自外部与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由于近现代以来人类理性的盲目膨胀,各国应对时代挑战的政治类型在本质上都严重偏向于信念论政治。信念论政治在显现自身合理性的同时,也把人类拖到了极其危险的意识形态政治之中。而解决之道就在于,以向怀疑论政治的适度回归来打通走向后意识形态政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肖特 信念论政治 怀疑论政治 政治理想类型 后意识形态政治
下载PDF
村企合作的生成逻辑、政策需求与理想类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唐惠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4-105,共12页
村企合作契合多元主体间利益均衡需求,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需要。促使村企合作维续的根本在于制定以产权实践为核心的村企合作利益分配政策、以治理有效为指向的现代企业管理政策、以风险规避为导向的“三农”利益... 村企合作契合多元主体间利益均衡需求,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需要。促使村企合作维续的根本在于制定以产权实践为核心的村企合作利益分配政策、以治理有效为指向的现代企业管理政策、以风险规避为导向的“三农”利益保障政策。村企合作有效实现的理想路径是构建以规则共同体为支撑、以市场共同体为导向、以价值共同体为目标的利益共同体模式,通过塑造利益认同心理、筑稳利益协调机制和赋能利益组织建设,把村企合作多元主体有机融合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结构中,并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保障土地、粮食和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村企合作 乡村振兴 利益共同体 理想类型
下载PDF
韦伯的“理想类型”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兼论法学中“类型”的建构 被引量:26
13
作者 胡玉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 ,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 ,它以个人主义方法...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 ,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 ,它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理想类型 法学方法论 个人主义方法论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学视角的理想类型建构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鸿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1-83,共13页
全球城市化给环境带来压力,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新思考,如“紧缩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面对中国城市的环境压力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本文提出了“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 全球城市化给环境带来压力,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新思考,如“紧缩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面对中国城市的环境压力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本文提出了“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这一理想类型,试图在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中寻找一种有本土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型城市 社会发展模式 理想类型 超经济政治
下载PDF
大学校长的理想类型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洪才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2,共3页
根据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理想型理论,大学校长可以分为学者型、管理型、协调型和经营型四类,他们分别适宜于不同层次的大学管理。根据这一原理选拔校长,才能使大学和校长各得其所,从而促进大学向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 大学校长 理想类型 大学层次
下载PDF
韦伯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成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是韦伯社会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是一种理想或目的,而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动的一种概念性工具,是一种方法。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并且认为目的理... 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是韦伯社会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是一种理想或目的,而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动的一种概念性工具,是一种方法。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并且认为目的理性行动是社会行动发展的方向。科学合理的理解韦伯理想类型的含义、社会行动的类型以及社会行动的发展方向,对于理解当代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探索构建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路径是有借鉴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社会行动 理想类型
下载PDF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方法论意蕴——基于理想类型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芮国强 常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91,285-286,共7页
作为行政学理论大厦基石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对20世纪的行政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该理论产生以来即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与批评,对其非现实性的诘难始终是行政学成长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在准确解读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作为行政学理论大厦基石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对20世纪的行政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该理论产生以来即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与批评,对其非现实性的诘难始终是行政学成长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在准确解读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思·韦伯"理想类型"含义的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政治与行政二分是行政学研究的"理想类型",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虚构,其方法论意义在于使行政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建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与行政 方法论 理想类型
下载PDF
论韦伯的“理想类型”及其早期运用——“文化意义”的检索和由此引出的关于东西方现代化问题的一个争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杭生 朱晓权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1年第2期121-129,共9页
本文认为,韦伯社会学类型的建立,是与他著名的方法论概念“理想类型”的形成一致的,社会学由此找到了属于自己认识现实的独特方法和角度。文章侧重对“理想类型”方法的早期运用“功能性”(实际)意义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从文化意义的... 本文认为,韦伯社会学类型的建立,是与他著名的方法论概念“理想类型”的形成一致的,社会学由此找到了属于自己认识现实的独特方法和角度。文章侧重对“理想类型”方法的早期运用“功能性”(实际)意义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分析了韦伯对“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儒家伦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文化意义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 儒家伦理 文化社会学 方法论 纯粹类型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客观性”、“理想类型”与“伪道德中立”——评罗卫东的“重返韦伯”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92,共9页
本文依据作者本人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一些以韦伯的“价值中立”为名,要求在社会科学中消除“道德专制”、强调经验科学的“纯粹技术性”等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作者认为,韦伯不但没有为经济学等经验科... 本文依据作者本人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一些以韦伯的“价值中立”为名,要求在社会科学中消除“道德专制”、强调经验科学的“纯粹技术性”等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作者认为,韦伯不但没有为经济学等经验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提供任何理论依据,相反,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始终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目标上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文化价值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文章通过对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的理解,着重分析了经济学自然主义倾向中实际隐蔽着的“伪道德中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价值判断 理想类型 “伪道德中立”
下载PDF
新熟人社会的确证及其对和谐社会的价值——一种基于理想类型的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娟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新熟人社会是对熟人社会扬弃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理想类型,其存在于国家、市场、社会这三元结构的网络体系之中,去除了旧身份社会、异质社会等社会中存在的畸形、病态问题之后的新熟人社会,对和谐社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不仅为确立诚信法则... 新熟人社会是对熟人社会扬弃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理想类型,其存在于国家、市场、社会这三元结构的网络体系之中,去除了旧身份社会、异质社会等社会中存在的畸形、病态问题之后的新熟人社会,对和谐社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不仅为确立诚信法则搭建平台,而且能够弱化社会中的不和谐因子,为建构和谐社会创造现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熟人社会 理想类型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