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概念理想认知模型建构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红莲 王馥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对教师概念的把握是理解社会基本教育价值观的前提,研究教师所关涉的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不同时期人们的基本教育价值观,而且对教师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具有认知镜像作用。以认知语言学之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采用语料分析法、问卷... 对教师概念的把握是理解社会基本教育价值观的前提,研究教师所关涉的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不同时期人们的基本教育价值观,而且对教师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具有认知镜像作用。以认知语言学之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采用语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教师概念隐喻产出实验和个人访谈法四种研究工具对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教师概念进行多视角认知研究,力求多层次、立体性地建构教师概念,探索教师概念的动态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概念隐喻 动态视角
下载PDF
汉语“程度副词+指人名词”结构中的理想认知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丁加勇 戴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在对"程度副词+指人名词"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这种结构中含有一些理想认知模型(ICM)。利用理想认知模型(ICM),可以很好地理解"程度副词+指人名词"结构。
关键词 程度副词 指人名词 理想认知模型
下载PDF
从模糊逻辑到理想认知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黎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9-92,15,共4页
逻辑语义学和认知心理学对自然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而认知心理学跳出传统语义范畴,从全新的角度对语义模糊性进行诠释,取得了重大成果。通过回顾和对比两种语义模糊研究方法,认为费尔默(Fill-more)的框架说和莱科夫(Lako... 逻辑语义学和认知心理学对自然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而认知心理学跳出传统语义范畴,从全新的角度对语义模糊性进行诠释,取得了重大成果。通过回顾和对比两种语义模糊研究方法,认为费尔默(Fill-more)的框架说和莱科夫(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为揭示模糊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理想认知模型仍然是一种抽象、固定的心理模式,而模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则是非常灵活的,这与传统的语义—语用划分仍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范畴 理想认知模型 逻辑语义学 认知心理学
下载PDF
基于理想认知模型理论的商务翻译
4
作者 邓国栋 吴江陵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62-64,共3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型理论可以较有效地解决商务翻译中译者由于受源文概念意义的影响而造成翻译中的语义错误这一问题。词语导引的具体理想认知模型决定词语的具体语义,通过分析认知模型即可识解词语的具体语义,从而有效避免由...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型理论可以较有效地解决商务翻译中译者由于受源文概念意义的影响而造成翻译中的语义错误这一问题。词语导引的具体理想认知模型决定词语的具体语义,通过分析认知模型即可识解词语的具体语义,从而有效避免由于误解所造成的误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翻译 语义错误 理想认知模型理论 识解
下载PDF
旁格宾语的理想认知模型观
5
作者 蔡满园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9,共8页
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理想认知模型解释旁格宾语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旁格宾语的形成符合理想认知模型的多重认知结构。理想认知模型包括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原则、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原则,它们是理解旁格宾语形成机制的先决概念条件。... 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理想认知模型解释旁格宾语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旁格宾语的形成符合理想认知模型的多重认知结构。理想认知模型包括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原则、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原则,它们是理解旁格宾语形成机制的先决概念条件。旁格宾语与动词建立的对应关系源于由多个认知模型组构而成的群集模型格式塔完形,其形成动因是心理主体认知群集模型突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格宾语 形成机制 理想认知模型
下载PDF
《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隐喻的理想认知模型分析
6
作者 杨琴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9-102,共4页
《政府工作报告》是极其重要并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治语篇。基于Lakoff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考察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4)中国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认知模式及变化趋势,并结合社会语境和文化模式进一步分析其隐喻思维中的理想认... 《政府工作报告》是极其重要并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治语篇。基于Lakoff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考察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4)中国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认知模式及变化趋势,并结合社会语境和文化模式进一步分析其隐喻思维中的理想认知模型,力图为政治语篇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政治话语 概念隐喻 理想认知模型
下载PDF
长时工作记忆的模块优化机制——基于理想认知模型的分析
7
作者 孙健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0-15,共6页
记忆术是在新异信息与固有信息间强制建立一种人为意义联系的记忆策略。记忆术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记忆品质,是因为它能帮助构建稳定的理想认知模型,而理想化认知模型可被用作完整的记忆组块被个体提取到工作记忆中。组块中处于个体意识... 记忆术是在新异信息与固有信息间强制建立一种人为意义联系的记忆策略。记忆术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记忆品质,是因为它能帮助构建稳定的理想认知模型,而理想化认知模型可被用作完整的记忆组块被个体提取到工作记忆中。组块中处于个体意识中央的那部分信息作为提取线索,将组块内的其它信息牵引到长时工作记忆中,这一方面增强了信息的可得性,另一方面还有效克服了短时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总之,记忆术通过理想认知模型优化了长时工作记忆,从而改善了记忆效率,提升了记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术 长时工作记忆 理想认知模型 组块
下载PDF
理想认知模型视阈下的误解成因分析及消减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6-88,共3页
误解,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轻则令人不快,重则造成严重的人际冲突。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试图揭示误解成因。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都没有从交际过程出发来探讨误解成因。文章借助于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对误解成因进行充分描述... 误解,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轻则令人不快,重则造成严重的人际冲突。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试图揭示误解成因。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都没有从交际过程出发来探讨误解成因。文章借助于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对误解成因进行充分描述和系统分析并给出误解的消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误解成因 误解消减策略
下载PDF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认知的质性研究
9
作者 唐心怡 冯志仙 +2 位作者 陈翔 沈鸣雁 董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6,共5页
目的探究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的认知及认知过程对核心能力发展的影响,为促进临床护士主动促进核心能力自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及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小组讨论拟订提纲,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选... 目的探究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的认知及认知过程对核心能力发展的影响,为促进临床护士主动促进核心能力自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及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小组讨论拟订提纲,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选取11个省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20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提炼4个主题,即对核心能力的一般认识(概念理解、特征分析、内容认知、与岗位胜任力辨别),核心能力的作用认知(促进个人发展、提升护理质量、增强团队凝聚力、有利行业发展),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认知(学习经历、实践经验、个人目标、获得机会、时代变化),对核心能力发展的认知(自主学习的意识、自我反思的习惯、专注于发展专长、自我突破的内驱力)。结论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的认知较片面和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促进临床护士主动提升核心能力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核心能力 理想认知模型 认知 岗位胜任力 职业素养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疯女人”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焕平 陈爱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0-90,共11页
理想化认知模型由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做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根据建构原则通常可分为命题结构模型、隐喻映射模型、转喻映射模型和... 理想化认知模型由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做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根据建构原则通常可分为命题结构模型、隐喻映射模型、转喻映射模型和意象图式模型等四大类。借助上述四类理想化认知模型,通过对文学经典《简·爱》的重新考察,对伯莎·梅森传统的“疯女人”形象提出质疑,指出梅森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在命题结构模型视域下,梅森是个令丈夫憎恶的妻子,但绝不是疯子;运用隐喻映射模型分析发现,“疯女人”是罗彻斯特出于强烈的憎恶心理对妻子产生的隐喻性詈骂语;结合转喻映射模型的研究表明,伯莎·梅森之所以能够被贴上“疯子”的标签,继而被名正言顺地囚禁,极有可能是金钱运作的结果;意象图示模型(容器图式)则揭示了罗彻斯特别有用心为梅森精心设计的隐蔽囚室,由此揭开了伯莎·梅森被残酷迫害的真相。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对《简·爱》进行全方位观照,发现,“疯女人”本质上是金钱社会男权话语对伯莎·梅森的蓄意污名化。研究表明:理想化认知模型可作为文学经典重释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简·爱》 伯莎·梅森
下载PDF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王维田园诗歌的语篇连贯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敏 赵生学 徐善文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现有针对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美学等视角,较少涉及其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围绕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结构原则,隐喻映射原则和转喻映射原则,从微观角度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连贯性进... 现有针对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美学等视角,较少涉及其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围绕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结构原则,隐喻映射原则和转喻映射原则,从微观角度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连贯性进行阐释,揭示诗歌语篇连贯背后的认知机制,为诗歌语篇连贯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田园诗歌 理想认知模型 语篇连贯 认知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诗歌语篇连贯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建生 姚尧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国内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很多,对诗歌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且多利用平行、重复等显性衔接手段,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最显著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来增大内涵。这需要调动较多... 国内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很多,对诗歌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且多利用平行、重复等显性衔接手段,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最显著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来增大内涵。这需要调动较多的认知运作,不能简单地将衔接和连贯结合起来处理。本文从认知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指导,围绕体验性、关联性、创造性等特点,从宏观角度对英国诗人George Herbert的诗歌Virtue连贯性进行解释,指出作者和读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世界知识对构建诗歌语篇连贯的不可或缺性,尝试为探讨诗歌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理想认知模型 语篇连贯 激活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46
13
作者 李勇忠 方新柱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3期53-57,共5页
转喻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转喻思维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与转喻的关系,分析了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并结合... 转喻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转喻思维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与转喻的关系,分析了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并结合关联理论探讨了转喻的认知语用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言语行为转喻 认知语境 语用功能
下载PDF
公益广告的理想化认知模型阐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官科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0期177-179,共3页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探析了"中国范儿"系列公益广告中价值概念的组织和表征方式以及原型效应的形成途径。研究发现,根据不同的主题类别,该系列广告选取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展现具体的道德价值理念...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探析了"中国范儿"系列公益广告中价值概念的组织和表征方式以及原型效应的形成途径。研究发现,根据不同的主题类别,该系列广告选取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展现具体的道德价值理念,并主要通过转喻模型和由多种ICMs组构形成的集束模型产生价值概念范畴的原型效应,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提供了认知参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原型效应 公益广告 中国梦
下载PDF
Lakoff理想化认知模型与Goldberg构式语法论要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屹君 《林区教学》 2010年第4期38-41,共4页
传统的语法分析大多是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功能和形式等出发来研究的,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常常是从主要组成成分入手。在这一点上,分别由Lakoff和Goldberg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跟当前的主流理论一生成语法理论之间存在... 传统的语法分析大多是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功能和形式等出发来研究的,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常常是从主要组成成分入手。在这一点上,分别由Lakoff和Goldberg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跟当前的主流理论一生成语法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后者忽略不同形式之间的语义差异,认为语言形式是独立于语义或话语功能而独立存在的自足系统,对“核心语法”中那一部分简单、规则、普遍的语言形式的研究就可以揭示语言本质。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则特别强调语言的认知语用理据,非常重视所谓语言功能与形式的整体性理解,是语用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构式 认知 语用
下载PDF
同传跟述完形练习中理想认知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管玉华 许金迪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同传跟述完形练习,作为同传入门阶段的一项重要练习科目,在训练译员分神能力的同时,要求译员通过综合运用包括预测等在内的各项策略将句意补充完整,实现语段顺序推进。这对译员是否能充分调动与语音、语义、句法、篇章连贯与照应、修辞... 同传跟述完形练习,作为同传入门阶段的一项重要练习科目,在训练译员分神能力的同时,要求译员通过综合运用包括预测等在内的各项策略将句意补充完整,实现语段顺序推进。这对译员是否能充分调动与语音、语义、句法、篇章连贯与照应、修辞以及百科知识等因素紧密相关的理想认知模型,从而能顺利完成传译任务提出的较高要求。本文将莱考夫"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与同传跟述完形练习相结合,借助典型练习素材分析了译员工作表现得失,探讨了理想认知模型建构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并对口译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同声传译 跟述完形练习
原文传递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制约转喻思维的认知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红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11期19-20,共2页
转喻研究与大量的隐喻研究相比是很少的。占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把转喻归纳到隐喻的概念之中。传统修辞学把转喻和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是人们在交际中惯用的装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喻和隐喻被认知语言学看作... 转喻研究与大量的隐喻研究相比是很少的。占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把转喻归纳到隐喻的概念之中。传统修辞学把转喻和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是人们在交际中惯用的装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喻和隐喻被认知语言学看作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在组织语言、思维和行为中起重要作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理想认知模型 转喻 认知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认知语言学 隐喻研究 人类认识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下的网络用语解析
18
作者 谢巧 《商情》 2013年第45期98-99,共2页
网络用语是人们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在语言现象这一领域的产物,网络用语的产生和发展在另一层面上也反映出了人类认知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用语的诞生以及其运用速度也伴随着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的脚步加快的同时在飞速成长。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ICM) FANS 886
下载PDF
转喻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英语词汇自主学习
19
作者 吴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9-141,共3页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范畴化密切相关,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理想化认知模型能够生成基于转喻的各类典型性效应,用以说明原型范畴的内在结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源自转喻的各类典型性效应,使它们成为...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范畴化密切相关,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理想化认知模型能够生成基于转喻的各类典型性效应,用以说明原型范畴的内在结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源自转喻的各类典型性效应,使它们成为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和重要的自主学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理想认知模型 英语词汇 自主学习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中域的激活条件——“需要”
20
作者 张庆彬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5-87,共3页
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是人们在与现实世界交互体验的基础上将多个认知模型进行概念组织形成的意象图示,是一种认知模型集。但在具体的语言操作中,并非每次语言行为都是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人们是怎样并基于什么条件... 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是人们在与现实世界交互体验的基础上将多个认知模型进行概念组织形成的意象图示,是一种认知模型集。但在具体的语言操作中,并非每次语言行为都是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人们是怎样并基于什么条件从如此抽象的具有格式塔性质的模型集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呢?通过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语言,是因为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复杂的需要,而语言在其产生的过程中也必定和这些需要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组织形式与概念意义必定从某些方面反映并约束着人们需要的表达。语言关系的建构,就其深层次来看是一种需要关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需要层次论 激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