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应人居发展的西汉长安地区水系营建及其理景
1
作者 李奕成 郑璐 +2 位作者 郑珏 耿华峥 周建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经过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酝酿积淀与武帝时期“崇尚有为”的人居大发展,西汉长安地区形成以都城为核心,苑囿、郊邑、农田相嵌套的圈层结构,而“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的水网系统是贯穿其中的人居发展支撑基础。在分析其依托自然水系... 经过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酝酿积淀与武帝时期“崇尚有为”的人居大发展,西汉长安地区形成以都城为核心,苑囿、郊邑、农田相嵌套的圈层结构,而“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的水网系统是贯穿其中的人居发展支撑基础。在分析其依托自然水系立基的优劣基础上,结合二重证据与图示分析,以武帝前后为观察界点,探讨因应地区人居发展的长安地区水系营建。研究表明,在都市水利、漕运水利与农田水利功能目标指引下,以渭南地区凿陂丰水、沿渭地区赖渭穿渠与渭北地区泾洛引灌为重点进行水系建设,展现出在地化营建智慧。各区域因水系而成独特地景格局,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因凭水系而成的池苑绮错、邑景依傍、园野辉映的分区理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西汉长安 水系营建 理景 人居发展 园林历史
下载PDF
分水墩:一种水利遗产中蕴含的传统理景智慧
2
作者 梁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3,共7页
分水墩是一种古代江南地区人工堆筑的水利设施,常位于河道交汇处的水中央。其既有导航、阻水、分水等实用功能,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居观念等人文信息,是一种水利遗产和景观遗产。基于田野调查、社会访谈、历史文献检... 分水墩是一种古代江南地区人工堆筑的水利设施,常位于河道交汇处的水中央。其既有导航、阻水、分水等实用功能,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居观念等人文信息,是一种水利遗产和景观遗产。基于田野调查、社会访谈、历史文献检索和历史影像考证,分析分水墩遗迹的总体建置沿革、空间分布、文化内涵和理景理念、理景特征。得出分水墩理景擅于使用巧营人文节点的点景方式,融合“临近远借、登高远眺”的借景和造景手段,营造出“捍控水脉、耸秀中流、豁目开襟、聚景凝萃”的理景特征。这种将实用功能与景观创造融为一体的营建方式,体现了江南水利遗产特殊的理景智慧和赓续传统,折射出古人统筹全域环境,以点睛关键地段,提振人居聚落整体景观格局的全局理景思维。这是对中国景观遗产研究对象的一次补充完善,对认识和研究水利遗产中包含的传统风景园林理景理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分水墩 水利遗产 理景 观遗产 水域 运河
下载PDF
《园冶》中水月美学在江南园林理景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束子荷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水月共赏之景自古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在江南园林理景尤其是夜景意境的构造中是不可替代的。《园冶》作为第一本论及月在园林中应用的专著,对水月美学的营构有极大研究价值。文章从《园冶》原文语段出发,以片石山房、网师园和沧浪亭为例,... 水月共赏之景自古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在江南园林理景尤其是夜景意境的构造中是不可替代的。《园冶》作为第一本论及月在园林中应用的专著,对水月美学的营构有极大研究价值。文章从《园冶》原文语段出发,以片石山房、网师园和沧浪亭为例,分析江南园林水月美学中山石、建筑、植物的理景营造应用,赋予了园林意蕴深厚的脱俗之美、跨越时空的灵动之美、相互依存的共生之美。研究认为水月美学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认同和城市功能的科学完善均有一定参考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月美学 江南园林 理景设计 《园冶》
下载PDF
湘南历史文化村落理景艺术研究 ——以永州零陵周家大院为例
4
作者 高慧颖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5期0102-0104,共3页
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风景园林的设计不仅融合了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还会将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与地理特征加以融合,形成了当地村落独有的理景艺术。基于此,本文以湘南历史文化村落为切入点,了解其基本情况与艺术特点... 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风景园林的设计不仅融合了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还会将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与地理特征加以融合,形成了当地村落独有的理景艺术。基于此,本文以湘南历史文化村落为切入点,了解其基本情况与艺术特点,并明确湘南历史文化村落理景艺术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周家大院的基本情况与理景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全方位解读,旨在可以为日后的历史文化村落经过设计或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历史文化村落 理景艺术 周家大院 文化因素
下载PDF
我国四大名园水体的水面理景手法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胜林 曹虎 +1 位作者 杜卉 张重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492-15494,共3页
以"避暑山庄"、"清漪园"、"拙政园"、"留园"的水体理景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我国四大名园水体的水面理景处理手法和相关理论。其中"避暑山庄"水体立意为表现江南水乡情调,水面处理... 以"避暑山庄"、"清漪园"、"拙政园"、"留园"的水体理景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我国四大名园水体的水面理景处理手法和相关理论。其中"避暑山庄"水体立意为表现江南水乡情调,水面处理手法采用师法江南水乡特点的水网密布,洲岛环水,星罗棋布,以洲、岛、堤、桥为划分水面的手法,来表现江南水乡水面的基本自然特征。"清漪园"水体立意为略师西湖其意而融己所长,水面处理手法采用两断"西堤"及支堤分隔水面,并赋予皇家御苑"仙苑"和"天人感应"的思想内涵。"拙政园"和"留园"水体更注重通过"一勺代水"的水面处理手法达到"一勺则江湖万里"来表现立意,让人联想到的水体空间有"纳千顷之汪洋"的意境。该研究可在风景园林设计师设计处理水面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水面设计 理景手法
下载PDF
现代风景园林山石理景对古典园林艺术与手法的继承和创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魏胜林 黄雯睿 +2 位作者 仲笑林 李杰 汪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山石理景仍然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的重要内容,我国古典园林在山石理景艺术理论和技术手法上积累了许多精髓。以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创意设计中常用的山石景观类型:壁岩与峭壁山、石矶、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台为研究对象,以苏州... 山石理景仍然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的重要内容,我国古典园林在山石理景艺术理论和技术手法上积累了许多精髓。以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创意设计中常用的山石景观类型:壁岩与峭壁山、石矶、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台为研究对象,以苏州古典园林山石景观为实例,以《园冶》造园艺术理论为主要依据,解析其山石理景的艺术和手法,以利于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山石理景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石 理景 古典园林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江南园林夹院理景手法及其美学探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甜甜 王浩 连泽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夹院是私家园林中由建筑、围墙、曲廊之间围合所形成的狭小空间,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零散地分布在主景区的周围,面积小、多由粉墙、置石、植物、铺地构成景物,与主景区形成鲜明的开合、明暗对比,增加了园林的空间层次。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 夹院是私家园林中由建筑、围墙、曲廊之间围合所形成的狭小空间,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零散地分布在主景区的周围,面积小、多由粉墙、置石、植物、铺地构成景物,与主景区形成鲜明的开合、明暗对比,增加了园林的空间层次。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夹院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夹院的3种类型及其理景的一般手法;通过对文人士大夫阶层造园审美的研究梳理夹院的美学思想,由于受到中唐以后"壶中天地""芥子须弥"思想的影响,造园者力求在日益缩小的空间内构造出高度和谐、"天人合一"并富有山水画意的景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私家园林 江南园林 夹院 理景手法 美学
下载PDF
大运河上的塔“院”:遗产理景中的价值解读与景观提升 被引量:2
8
作者 戎卿文 沈旸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83,共6页
由本体转向在城市景观视野内理解建成文化遗产,不仅有益于对古人传统设计智慧和营建逻辑的发见,也契合入遗之后的遗产保护需求,特别是遗产所在城市的发展要求。以大运河上一座重建的塔的周边环境提升为切入点,探讨入遗后遗产保护与景观... 由本体转向在城市景观视野内理解建成文化遗产,不仅有益于对古人传统设计智慧和营建逻辑的发见,也契合入遗之后的遗产保护需求,特别是遗产所在城市的发展要求。以大运河上一座重建的塔的周边环境提升为切入点,探讨入遗后遗产保护与景观设计如何全面认知价值和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以大运河上的塔和塔院这类特殊的文化景观要素指出古人整体性的营建逻辑和景观被赋予的多重属性,说明整体性的视野是应对入遗后需求的有效策略。风景园林设计应回归城乡背景而非从中剥离,方可为城市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大运河 塔院 理景 城市 整体性视野
下载PDF
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玲 聂博文 +1 位作者 肖沙沙 吴铁明 《现代园艺》 2021年第4期125-127,共3页
纵览私家园林之大观,江南苏州园林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从源自于自然山水的皇家园林,到后期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内景观,引人无数,望景抒情、驻足留墨。主要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从造园的来由、元素、手法... 纵览私家园林之大观,江南苏州园林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从源自于自然山水的皇家园林,到后期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内景观,引人无数,望景抒情、驻足留墨。主要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从造园的来由、元素、手法3个方面,基于时间线的造园来由,综合山之秀丽、水之灵动、筑之精巧、植之多彩4个造园元素的特征,以此总结出障景、框景、借景、对景、漏景等的造园手法。并指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层次的近景远景的造园理念是造就私家园林艺术奇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家园林 理景艺术 拙政园
下载PDF
基于园内视角的网师园过渡空间理景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明友 程曲 《新建筑》 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
网师园是江南传统私家园林的典范,其理景设计方法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过往关涉网师园空间理景设计的研究大多基于游观者的"园外视角",而文章尝试从园居者的"园内视角"来体验和还原园林空间环境理景的功能与情境... 网师园是江南传统私家园林的典范,其理景设计方法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过往关涉网师园空间理景设计的研究大多基于游观者的"园外视角",而文章尝试从园居者的"园内视角"来体验和还原园林空间环境理景的功能与情境。通过这一视角转换可以发现,网师园中的游廊、夹巷、四面厅和风景墙等都具有过渡空间特性。"园内视角"不仅可以更全面、更深层次解释这些过渡空间设计的精妙之处,可以更清晰完整地解读园林空间环境理景设计的整体美与一致性,还可以为今人开展相关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更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师园 过渡空间 园内视角 理景方法
下载PDF
广州光孝寺庭园理景简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孝祥 查斌 《广东园林》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广州光孝寺的庭园理景有着明显的岭南特色和独特的宗教特征,不仅满足世俗观赏的需要,又衬托出佛教清净庄严的氛围。以风景园林美学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光孝寺庭园的整体布局和庭园种植、布石、理水三个层面的景观建构,探析了在世... 广州光孝寺的庭园理景有着明显的岭南特色和独特的宗教特征,不仅满足世俗观赏的需要,又衬托出佛教清净庄严的氛围。以风景园林美学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光孝寺庭园的整体布局和庭园种植、布石、理水三个层面的景观建构,探析了在世俗和宗教双重背景下的寺院空间的理景特色及其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美学 光孝寺 庭园理景
下载PDF
豫园东部重修历程及理景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宏俊 邹旻玥 《园林》 2022年第10期11-19,共9页
在豫园不言而喻的历史遗产价值之外,基于传统园林设计视角进行考察,亦是现代复园、构园中具典范意义的佳例。聚焦豫园东部自现代以来的历次变迁,全面梳理空间格局及要素的演变过程、主要特征,并着重分析陈从周先生所主持的80年代东部重... 在豫园不言而喻的历史遗产价值之外,基于传统园林设计视角进行考察,亦是现代复园、构园中具典范意义的佳例。聚焦豫园东部自现代以来的历次变迁,全面梳理空间格局及要素的演变过程、主要特征,并着重分析陈从周先生所主持的80年代东部重修的空间组织特点,探讨理景手法指归。园林营建上,轩堂指示观者在场,统领各自停赏空间,对景各具兴味;韵律变化则主要展开于多尺度层次的感受对比及对重要景观的设伏指引,充实主景、灵动生趣,令动静相宜,出“空灵高洁”之雅韵;构思立意上,重修着重考量添景与原景、东部与全园的空间关系,体现时空整体性与历史接续性。豫园东部重修理景不仅是对陈先生构园理论的实践印证,更饱含传统文人借园林笔墨,吐情怀志趣之深意,宣誓了造园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承寄了传统园林艺术上征而向荣的殷殷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园 重修 理景 意境 陈从周
下载PDF
海南儋州东坡书院理景及文化史迹遗产保育研究
13
作者 王昊 梁怀月 李丹 《广东园林》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立足海南文化史迹园的研究体系,以东坡贬谪文化为大背景,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的方法,从东坡书院的空间特征、造景手法以及园林形态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海南书院园林特色的造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东坡书院的现存问题,... 立足海南文化史迹园的研究体系,以东坡贬谪文化为大背景,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的方法,从东坡书院的空间特征、造景手法以及园林形态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海南书院园林特色的造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东坡书院的现存问题,从景观设施、植物配置和文化建设的层面上提出了优化建议,重点提出要完善并整合书院的道路体系和基础设施,调整植物群落创造良好的透景线以及活化劝耕园和文化广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儋州 东坡书院 理景手法 遗产保育 文化再生
下载PDF
皖南古村落理景的原则
14
作者 翟芸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1期122-122,共1页
本文从皖南古村落的性质入手,以实例论证了皖南古村落理景是从村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站在村落规划的高度同时进行的;并将村落理景贯穿在村落营建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后还把现今的居住区与皖南古... 本文从皖南古村落的性质入手,以实例论证了皖南古村落理景是从村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站在村落规划的高度同时进行的;并将村落理景贯穿在村落营建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后还把现今的居住区与皖南古村落作了简明扼要的对比,指出了改变现今不尽人意的居住区环境和景观现状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古村落 基本要求 理景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大观园:梦幻中的江南庭院理景
15
作者 俞润生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大观园面积不大,周围(即周长)三里半。设计工程师是胡老名公。造价五万两银子。其建筑艺术在于运用长短、曲直、大小、高低、虚实、明暗、凹凸、动静等手法,对园林的平面和空间采取曲折变化的布局,或分、或隔、或借,用山石、林木、水池... 大观园面积不大,周围(即周长)三里半。设计工程师是胡老名公。造价五万两银子。其建筑艺术在于运用长短、曲直、大小、高低、虚实、明暗、凹凸、动静等手法,对园林的平面和空间采取曲折变化的布局,或分、或隔、或借,用山石、林木、水池、游廊、亭台、曲桥等等,组成种种美景,把人文理念和园林景物妙巧的融为一体,是优美的江南理景。但是大观园是虚构的,只存在于《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的南北之争没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园 理景 真真假假 红楼梦 美学
下载PDF
江南传统住宅中院落理景方法浅析
16
作者 汤陵蓉 李文滔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江南传统住宅中的院落理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人居文化中主张人与自然亲和共存的核心理念,是江南传统人居文化精华所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院落理景中的建筑形式与庭院景观营造两方面出发,分别对院落中建筑的正房、厢房、连廊、... 江南传统住宅中的院落理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人居文化中主张人与自然亲和共存的核心理念,是江南传统人居文化精华所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院落理景中的建筑形式与庭院景观营造两方面出发,分别对院落中建筑的正房、厢房、连廊、门窗以及庭院理景中的客观景观要素和主观景观感觉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江南传统住宅中的院落理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传统住宅 院落 理景
下载PDF
地形的园林虎丘环千人石区域的理景及其形成
17
作者 周宏俊 郭真真 陈裕玲 《时代建筑》 2021年第6期58-64,共7页
虎丘作为邑郊理景的典范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环千人石区域则集中体现了理景之要义。文章聚焦于虎丘环千人石区域的景观与空间,借助图像分析、史料梳理、现场踏勘及相互检证的方法,剖析现状特征与理景要点,识别自然与人为地形的不同,梳... 虎丘作为邑郊理景的典范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环千人石区域则集中体现了理景之要义。文章聚焦于虎丘环千人石区域的景观与空间,借助图像分析、史料梳理、现场踏勘及相互检证的方法,剖析现状特征与理景要点,识别自然与人为地形的不同,梳理分析地形的变化与空间分隔的产生,进而阐明景观与空间格局的变化,揭示其理景形成的若干要点。可以发现,人为营造活动造成的地形与空间的衍变,使环千人石区域呈现了从"山林"到"园林"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丘 千人石 理景 地形 园林空间
下载PDF
江南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谈
18
作者 叶素琼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3期159-159,共1页
本文主要是从对私家园林内外空间的理解以及空间的组织关系这个角度来阐明对江南私家园林的认识,同时也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私家园林 布局手法 空间理景
下载PDF
湘南历史文化村落理景艺术初探——以永州零陵周家大院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紫薇 郭嘉 叶青青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4期253-257,共5页
中国风景园林至今已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地域文化、民俗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景[1]文化。随着理景的普及化,理景的艺术逐渐向平民推演[2]。文章以周家大院为例,从大层次的村落择址艺术分析逐步到聚落内部路径、空... 中国风景园林至今已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地域文化、民俗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景[1]文化。随着理景的普及化,理景的艺术逐渐向平民推演[2]。文章以周家大院为例,从大层次的村落择址艺术分析逐步到聚落内部路径、空间节点、边界的分析,再到民居内部庭院的理景艺术,层层递进,探讨周家大院的理景艺术在平民推演中所沿袭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技法,以及如何将此技法与地域性的传统自然观结合铸成其独特的湘南理景艺术,以期为今后的古村落景观复原设计或新时代人居环境创作实践提供营造原则与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落 理景艺术 人居环境 周家大院
下载PDF
苏州耦园理景的夫妻人伦之美及其设计手法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小乐 金荷仙 陈海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74,共5页
耦园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中一座宅园合一的私家宅园典范。通过全面梳理可以发现,耦园理景从整体规划、山水布局、植物配置及意象设计到建筑设计、装饰设计、诗文品题等多维层面,都浸透了夫妻人伦之美。研究其设计手法不仅对耦园本身... 耦园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中一座宅园合一的私家宅园典范。通过全面梳理可以发现,耦园理景从整体规划、山水布局、植物配置及意象设计到建筑设计、装饰设计、诗文品题等多维层面,都浸透了夫妻人伦之美。研究其设计手法不仅对耦园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也可借此探索解读苏州古典园林的方法,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耦园 理景 夫妻 人伦 设计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