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理智直观到质料建构——早期谢林先验存在论构想的转折
1
作者 倪逸偲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早期谢林的先验哲学构想在1797年前后发生了重大转折。谢林以理智直观概念为基础,建构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近代独断论传统与批判哲学传统的全新先验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本原是一个始终处于生成流变中的、不断以展开自身的方式建构自身... 早期谢林的先验哲学构想在1797年前后发生了重大转折。谢林以理智直观概念为基础,建构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近代独断论传统与批判哲学传统的全新先验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本原是一个始终处于生成流变中的、不断以展开自身的方式建构自身的精神,而理智直观意味着作为先验主体的精神在完成内向自我建构的同时也必然完成了原初质料的外向建构。精神的这种二重化行动塑造了谢林的“绝对同一体”,精神与世界在体系中同步觉醒、同步展开、同步完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林 理智直观 质料建构 先验存在论
下载PDF
“理智直观”的三位一体——黑格尔“开端”文本解读
2
作者 李钧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0年第1期-,共19页
思想的"开端"问题,是黑格尔哲学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黑格尔对于"科学"性质、内在结构的思考。要获得正确的"开端"是很不容易的,它要求能够充分理解"科学"整体上对于现象学的超越,也能够... 思想的"开端"问题,是黑格尔哲学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黑格尔对于"科学"性质、内在结构的思考。要获得正确的"开端"是很不容易的,它要求能够充分理解"科学"整体上对于现象学的超越,也能够理解"科学"的"圆圈"的内在结构。"开端"是黑格尔对于德国哲学传统中"理智直观"的转型描述,在严格把握"开端"的无前提性、自明性和内在矛盾中,开端呈现为"有""无""变"的三位一体展开,并且形成了"逻辑学"的基本结构和运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逻辑学 开端 理智直观 圆圈 现象学 否定
下载PDF
从经验反省到理智直观——论笛卡尔普遍怀疑的方法论前提
3
作者 陈常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7-82,共6页
怀疑论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起点。普遍怀疑基于良知为我们提供的健全理智,始于对经验常识的反省,实际上是理智的自我反省。普遍怀疑的前提是诉诸健全的良知,其中暗含了三重公共性的理论预设;普遍怀疑并不等于反对经验,而是重新审视经验;... 怀疑论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起点。普遍怀疑基于良知为我们提供的健全理智,始于对经验常识的反省,实际上是理智的自我反省。普遍怀疑的前提是诉诸健全的良知,其中暗含了三重公共性的理论预设;普遍怀疑并不等于反对经验,而是重新审视经验;普遍怀疑的起点是对感官不可靠的论证;普遍怀疑中预设了八个不证自明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普遍怀疑 常识 理智直观
下载PDF
论康德的理智直观与想象力
4
作者 唐代虎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7-28,31,共3页
在康德看来,理智直观包含着三层含义。作为本源意义上的理智直观是先验想象力的基础和依据。理智直观给想象力确立自由活动性并给予其以直接的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贯穿着主体能动性思想。
关键词 康德 理智直观 先验想象力 主体能动性
下载PDF
费希特的理智直观初探
5
作者 张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52-56,共5页
(一) 众所周知,在德国哲学传统中,自波墨提出“神之直观”起,就开始了直观与推理两种认识路线并存且相互补充的局面。康德对两种知性的区分,便标志着上述局面的确立。费希特进一步发展了康德关于“直观的知性”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智... (一) 众所周知,在德国哲学传统中,自波墨提出“神之直观”起,就开始了直观与推理两种认识路线并存且相互补充的局面。康德对两种知性的区分,便标志着上述局面的确立。费希特进一步发展了康德关于“直观的知性”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智直观”学说,从此,“理智直观”便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经过谢林的改造,使之更具有神秘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康德是德国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双重鼻祖。费希特的“理智直观”和谢林的“艺术直观”便是对康德认识论的两种不同改造的尝试。前者继承了康德认识论中的理性主义,后者则歪曲发展了康德认识论中的非理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直观 费希特 非理性主义 康德 认识论 感性直观 自我关联 有限与无限 实践理性 绝对知识
下载PDF
理智直观与诗性直观:柏拉图的诗哲之争 被引量:17
6
作者 牛宏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5,共11页
柏拉图的诗与哲学之争,并非诗与哲学之间的永恒斗争,而是古希腊在5世纪前后新崛起的哲学家与以荷马为代表的悲剧诗人之间谁能够言说真理的斗争,是哲学家的理性思维以及用确定的理念规定的世界对此前的神话—巫术思维的传统世界的清算和... 柏拉图的诗与哲学之争,并非诗与哲学之间的永恒斗争,而是古希腊在5世纪前后新崛起的哲学家与以荷马为代表的悲剧诗人之间谁能够言说真理的斗争,是哲学家的理性思维以及用确定的理念规定的世界对此前的神话—巫术思维的传统世界的清算和批判。这一争论不仅意味着古希腊文化从神话—巫术世界向一个理性世界的转换,也意味着一场古代的文化政治革命。在这一转换的话语机制下,柏拉图的灵魂"回忆"理论对神话—巫术的灵魂概念进行了扭转,在人的灵魂中揭示出能够与非感性的理念进行沟通的先验理智直观;柏拉图的"爱欲"理论对神话爱欲进行了批判性改造,形成了去肉身化的哲学爱欲,使爱欲趋向于理念知识。因此,柏拉图的诗哲之争显示出柏拉图试图用哲学所依赖的先验理智直观,对隐含于神话—巫术中的诗性直观进行清理和转换,以便使先验理智直观能够对感性直观进行规范并与之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理智直观 诗性直观 柏拉图 诗哲之争
原文传递
论费希特的理智直观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大为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理智直观 费希特 知识学 黑格尔 主体性原则 自我意识 实践理性 先验哲学 康德哲学 胡塞尔
原文传递
理智直观:从康德到谢林的演变
8
作者 王建军 闫涛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5,共6页
康德在感性与知性之间作了一个绝对的区分,即直观不能思维,思维不能直观,因而概念与直观处于对立之中。他的理智直观所谋求的正是概念与直观的结合,其基本含义是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而直接把握对象之本质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并不是人类... 康德在感性与知性之间作了一个绝对的区分,即直观不能思维,思维不能直观,因而概念与直观处于对立之中。他的理智直观所谋求的正是概念与直观的结合,其基本含义是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而直接把握对象之本质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并不是人类的认识能力,而是上帝的直观能力,它所指向的对象是自在之物。费希特把直观看成是自我的一种行动,因而理智直观就变成了绝对自我对其一切行动的直接性的意识。谢林在费希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自我的理智直观视为自我意识演变的基本手段,他通过"直观的级次"概念在理智直观中注入了时间和历史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费希特 谢林 理智直观
原文传递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智直观”
9
作者 梁志学 《哲学研究》 1985年第4期43-51,共9页
正象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燃素”概念一样,在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理智直观”概念。对“燃素”的否定,宣告了氧化说取代燃素说,从而使化学研究开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理智直观”的否定,则标志着从知性范畴到理... 正象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燃素”概念一样,在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理智直观”概念。对“燃素”的否定,宣告了氧化说取代燃素说,从而使化学研究开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理智直观”的否定,则标志着从知性范畴到理性范畴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理智直观 化学研究 知性范畴 燃素说 化学发展 理性 建立起 标志着 传统逻辑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直观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
作者 周序 秦嘉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边界,有望让教学的直观性得到普遍落实。人工智能带来的这种直观,虽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鲜活生动的方式认识一些浅层次的知识,却难以理解那些有深度、需要推理论证的知识。直观这一概念,除了包括...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边界,有望让教学的直观性得到普遍落实。人工智能带来的这种直观,虽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鲜活生动的方式认识一些浅层次的知识,却难以理解那些有深度、需要推理论证的知识。直观这一概念,除了包括依赖于感官的感性直观之外,还包括依赖于想象的理智直观,而后者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能促进深度学习的落实。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感性直观而言是机遇,但理智直观却因感官层面刺激的增多而面临着挑战。要有效落实理智直观,需要教师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在人工智能带来的感官刺激中强化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直观教学 知识教学 感性直观 理智直观
下载PDF
极性与折叠:论谢林“同一哲学”的辩证结构
11
作者 王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谢林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谢林在“同一哲学”的体系建构问题上不仅落入了费希特式的先验自明起点疑难,也落入了雅各比式的浪漫主义。但倘若遵循谢林本人在1801—1802年对自己体系的阐...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谢林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谢林在“同一哲学”的体系建构问题上不仅落入了费希特式的先验自明起点疑难,也落入了雅各比式的浪漫主义。但倘若遵循谢林本人在1801—1802年对自己体系的阐述可以发现,黑格尔的指责实际上建立在对谢林的“理智直观”概念的误解上。这一概念与其说指向某种直接被给定的直接知识,毋宁意味着谢林在有意与费希特划定界限而使用它的情况下,与黑格尔在体系建构前提上存在共同之处。但与黑格尔不同,谢林以一种对绝对同一性进行自身折叠的极性方案,阐发了不同于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肯定辩证法,这一结构甚至在他的晚期哲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谢林与黑格尔之争或许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大全一体体系建构的两种不同思辨方案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直观 同一性 体系 极性 折叠
下载PDF
“知性反思”与“先验直观”——试论黑格尔思辨理性观念的发生
12
作者 万明雪 谢永康 《德国哲学》 2015年第1期73-99,共27页
黑格尔思辨理性观念的发生至少要追溯到《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一文。在其中黑格尔自觉地对其所处的时代文化做出诊断,指出了内在于其中的分裂,以及这一分裂所引起的"哲学的需要"。黑格尔发现,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同时代哲学或... 黑格尔思辨理性观念的发生至少要追溯到《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一文。在其中黑格尔自觉地对其所处的时代文化做出诊断,指出了内在于其中的分裂,以及这一分裂所引起的"哲学的需要"。黑格尔发现,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同时代哲学或是立足于"知性反思",或是立足于与"知性反思"完全对立的"理智直观",意图克服文化中的各种分裂,实现哲学本身的要求。但无论是康德、费希特还是雅可比的努力,均宣告失败,实质上仍旧是知性哲学。因此黑格尔提出了旨在获得"绝对同一性"的、统一"知性反思"与"理智直观"的思辨哲学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需要 知性反思 理智直观 先验直观 思辨
下载PDF
生命整体性存在中的自由创造——论谢林想象力理论的三重面向及美学内涵
13
作者 章文颖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3,共11页
谢林从想象力问题的悖论出发,对想象力创造性直观的本质作了深入阐释。他把绝对者的理智直观视为想象力的先验根基,将想象力从认识论上升到存在论,成为一种根源于神性创世活动的创造力,建立起人与世界存在之间的根本性关联。诗性想象是... 谢林从想象力问题的悖论出发,对想象力创造性直观的本质作了深入阐释。他把绝对者的理智直观视为想象力的先验根基,将想象力从认识论上升到存在论,成为一种根源于神性创世活动的创造力,建立起人与世界存在之间的根本性关联。诗性想象是神性想象在经验世界的客观化。它通过“内化塑造”的美感活动沟通了有限与无限,实现了绝对者创造并直观自身的实在化过程。想象力与整个哲学体系形而上的建构原理合一,是本原意义上的诗性创造。想象力的本质结构中蕴含着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谢林认为真正的想象应当是在体系中受内在必然性约束的自由创造。他将人的真正的想象揭示为建立在人性自由基础之上的神性与诗性的结合。想象力的神性、诗性和自由三维理论结构贯通了人的理智、感性和意志三大精神领域,对应于真、美、善三重元价值,促使人达成一种整体和谐的生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林 想象 理智直观 诗性 自由
下载PDF
从“星系”到“宇宙”——谢林哲学中的历史概念及其转变
14
作者 王丁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共9页
德国古典哲学的体系建构总是与“历史”联系在一起。笼统来看,体系的建构方式与历史的言说方式总是相互关联在一起,但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具体发展中,尤其以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体系建构主义者,则对于历史有着不同的构造方式,尤其是谢林... 德国古典哲学的体系建构总是与“历史”联系在一起。笼统来看,体系的建构方式与历史的言说方式总是相互关联在一起,但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具体发展中,尤其以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体系建构主义者,则对于历史有着不同的构造方式,尤其是谢林的历史哲学的演变并不完全为人所知。总的来看,在其早期的“同一哲学”中,谢林通过以开普勒的星系模型为蓝本,建构了一种思辨同一性的体系,在其中,先验哲学和自然哲学就如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一样构成了这个体系的两个极点,而历史哲学本身仅仅属于先验哲学这个极点。在这个体系里,历史本身由于体系结构被“去历史化”了。这种“去历史化”的代价是自由无法得到真正言说,这就导致了谢林在晚期向言说“宇宙”的历史性哲学的过渡,而这一过渡的内在要求正是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建构 理智直观 自由 谢林
下载PDF
论费希特的审美判断思想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立元 李琳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2,共12页
费希特的审美判断,有着较为丰富的含义和较为丰满的设计。作为审美判断的主体,自我担承着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角色,乃至审美主客统一体的角色。费希特对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的论述,直接符合康德的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 费希特的审美判断,有着较为丰富的含义和较为丰满的设计。作为审美判断的主体,自我担承着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角色,乃至审美主客统一体的角色。费希特对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的论述,直接符合康德的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即质、量、关系和模态的层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直观和理智直观论,理智直观作用下的审美判断具有行动与生产的性质,为审美判断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极富启发性的思想和理路。他以追求自由为核心的审美判断理论,在其审美冲动说中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并对审美冲动和判断中想象力的自由本性予以高度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判断 自我 鉴赏判断 直观 理智直观 自由
下载PDF
先验思辨逻辑的批判哲学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宏政 李仕涛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先验思辨逻辑并非是构造本体知识的学问,而是为构造本体知识的思辨逻辑建立一种先验基础,从而摆脱思辨逻辑的独断论性质。在这个意义上,先验思辨逻辑是坚持在知性的分析中,呈现一切思辨活动所遵循的先验原理。这一先验原理即是批判地考... 先验思辨逻辑并非是构造本体知识的学问,而是为构造本体知识的思辨逻辑建立一种先验基础,从而摆脱思辨逻辑的独断论性质。在这个意义上,先验思辨逻辑是坚持在知性的分析中,呈现一切思辨活动所遵循的先验原理。这一先验原理即是批判地考察理智直观和思辨思维的先验机能,因而它应当归属于批判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思辨逻辑 理智直观 思辨思维
下载PDF
古希腊努斯精神的兴起、衰亡与重塑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传顺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努斯,经过一定的演变,最终,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获得其最完整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动力因、认识功能、与逻各斯和灵魂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的超越性等视角加以理解。这一概念在中世纪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两种路向,都不同程... 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努斯,经过一定的演变,最终,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获得其最完整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动力因、认识功能、与逻各斯和灵魂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的超越性等视角加以理解。这一概念在中世纪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两种路向,都不同程度地有重灵魂、信仰而轻认识的倾向。近代,努斯即理智直观或本质直观的认识功能的根源,即灵魂不死说存在消失或转化为先天说和先验说的思路。随着先验说的失败,海德格尔的"自身行动"或"自身显现"这个概念只能是作为根源的努斯的最好解说,但最终使得认识的根源或哲学的根源失去。伽达默尔借助语言存在论在一定程度上意图恢复古希腊的努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斯 古希腊 灵魂 理智直观
下载PDF
思辨逻辑的基本观点(上)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志学 《德国哲学》 2016年第2期3-20,共18页
本文是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基本观点的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研究的是:(1)思辨逻辑对象的过程里的进化与退化,(2)在这个过程里理性与知性的关系;在下篇中研究的是:(3)逻辑思维与理智直观的关系,(4)这个过程里历史东西与... 本文是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基本观点的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研究的是:(1)思辨逻辑对象的过程里的进化与退化,(2)在这个过程里理性与知性的关系;在下篇中研究的是:(3)逻辑思维与理智直观的关系,(4)这个过程里历史东西与逻辑东西的统一。这些研究都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结合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逻辑 知性逻辑 进化 退化 理智直观 历史东西
下载PDF
思辨逻辑的基本观点(下)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志学 《德国哲学》 2017年第2期3-17,228,共16页
本文是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基本观点的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研究的是:(1)思辨逻辑对象的过程里的进化与退化;(2)在这个过程里理性与知性的关系。在下篇中研究的是:(3)逻辑思维与理智直观的关系;(4)这个过程里历史东西与逻辑东西... 本文是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基本观点的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研究的是:(1)思辨逻辑对象的过程里的进化与退化;(2)在这个过程里理性与知性的关系。在下篇中研究的是:(3)逻辑思维与理智直观的关系;(4)这个过程里历史东西与逻辑东西的统一。这些研究都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结合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逻辑 知性逻辑 进化 退化 理智直观 历史 东西
下载PDF
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构及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常燊 王凤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笛卡尔将整个的传统知识大厦推倒重来,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在认识论上进行一次大胆而又审慎的重构。通过对"我思,故我在"命题的逐字分解和辨析,发现该命题的关键不是"在",即我的存在,而是"知在",即认识... 笛卡尔将整个的传统知识大厦推倒重来,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在认识论上进行一次大胆而又审慎的重构。通过对"我思,故我在"命题的逐字分解和辨析,发现该命题的关键不是"在",即我的存在,而是"知在",即认识到我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在"的两种逻辑悖论的论证策略,即违反不矛盾律策略及无穷倒退策略。进而从怀疑的对象、内容到怀疑的过程本身来回答我是否真的无法怀疑自己的怀疑这个棘手问题。最后回答两个相关问题:根本上应当如何看待怀疑,以及逻辑自身是否应当受到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普遍怀疑 常识 理智直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