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道德启蒙与乡村治理——以义利观、理欲观变革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卫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8,16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关于义利、理欲关系的认知理解较之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向:在摆脱传统"以义规利"、"以理导欲"的道德规制,追求"义利相与"、"理欲和解"理想目标的同时,也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关于义利、理欲关系的认知理解较之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向:在摆脱传统"以义规利"、"以理导欲"的道德规制,追求"义利相与"、"理欲和解"理想目标的同时,也出现了"以利逾义"、"以欲越理"的道德歧路,表现出分裂义利、理欲关系的偏向,隐含着道德功利化甚至道德虚无的价值危机。因此,建设新型的义利、理欲观念,积极引导农民汲取传统价值观的合理内核,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色,赋予其新的内容,推动农村社会的道德建设,成为了加强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维度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启蒙 义利 理欲观 乡村治
下载PDF
戴震的理欲观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朔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7-21,共5页
戴震的理欲观,不仅在新安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古代思想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戴震在批判程朱理学理欲观时,既看到理和欲的统一性,又看到理和欲的矛盾性,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理欲观。为了进一步完善他的理欲观,他在理欲观的... 戴震的理欲观,不仅在新安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古代思想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戴震在批判程朱理学理欲观时,既看到理和欲的统一性,又看到理和欲的矛盾性,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理欲观。为了进一步完善他的理欲观,他在理欲观的理论基础人性论的问题上,极力与程朱理学划清界线,提出了人性择善论的思想。戴震之所以要推翻程朱理学的理欲观,重新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理欲观,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理欲观 新安 择善论
下载PDF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5,共7页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于阐释角度不一,所作的评析 差异较大。章太炎从政治视角理解戴震理欲观,认为戴震与程、朱并无根本冲突,双方是在政治 和伦理的不同层面上阐发各自观念。刘师培则分别用中、西学两种标准衡量戴震理欲观,既赞赏 其义理基于训诂,从而能超越宋儒的长处,又点明其不及西学严密的瑕疵所在。梁启超以哲学概 念评判戴震义理学,认为戴氏之理欲观是用“情感哲学”代“理性哲学”,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在本 质上“绝相类”。这些评析,皆对中国近代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成为规范戴震研究 的某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理欲观 章太炎 刘师培 梁启超
下载PDF
郁达夫与传统理欲观 被引量:4
4
作者 黄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1,共5页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最早涉及性意识的小说家 ,但对此贡献毁誉不一。要科学地评价他 ,就得弄清他如何背叛传统理欲观。传统理欲观不外乎以理节欲、存理灭欲、去理纵欲三类。华夏古国 ,儒、道、佛三教拧成思想绞索 ,绞杀人性。马、恩和鲁迅...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最早涉及性意识的小说家 ,但对此贡献毁誉不一。要科学地评价他 ,就得弄清他如何背叛传统理欲观。传统理欲观不外乎以理节欲、存理灭欲、去理纵欲三类。华夏古国 ,儒、道、佛三教拧成思想绞索 ,绞杀人性。马、恩和鲁迅否定禁欲主义。郁达夫持类似观点 ,其文论与小说 ,主张表现性爱 ,向传统理欲观提出挑战 ,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某些作品性爱描写失于直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传统理欲观 小说创作 性爱描写 社会意义 现代文学 文艺 爱情
下载PDF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现代启示——重评朱熹的理欲观 被引量:4
5
作者 熊吕茂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4,共4页
朱熹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过去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们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片面批判,给中国哲学史... 朱熹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过去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们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片面批判,给中国哲学史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朱熹的思想就会发现,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对于我们反腐倡廉、遏制现实生活中因私欲膨胀而滋生的腐败现象,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欲观 “存天 灭人' 宋明 思想家 哲学家 教育家
下载PDF
《金瓶梅》中的理欲观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宝龙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4-99,共6页
《金瓶梅》是一部得到充分肯定又备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中对于色欲和利欲的大量细致的描写。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讲,小说中人欲横流的社会图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人的处世理念,特别是理欲观... 《金瓶梅》是一部得到充分肯定又备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中对于色欲和利欲的大量细致的描写。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讲,小说中人欲横流的社会图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人的处世理念,特别是理欲观念。而且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欲观念完全打破了自宋代以来一直占思想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传统,不是存理灭欲,而是有欲无理,以欲代理,为饱私欲,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忘却人性,无视廉耻。对于这种客观体现出的理欲观,我们必须冷静的,批判的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理欲观 中国古典小说
下载PDF
朱熹理欲观评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黎昕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0年第5期26-32,共7页
理欲问题,即伦理道德原则和物质欲望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了无数哲人智士的关注和论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概括地说大致有三种:一、"理存乎欲",即主张道德伦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二、"以理节欲",即在... 理欲问题,即伦理道德原则和物质欲望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了无数哲人智士的关注和论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概括地说大致有三种:一、"理存乎欲",即主张道德伦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二、"以理节欲",即在承认人的基本物质要求是合理的前提下,主张用道德规范对无止境的物质欲望加以限制,不使它放纵.三、"存理灭欲",即认为道德伦理和物质欲望完全对立,不容并存,主张以消除人们的物质欲望做为建立封建伦理道德的前提.上述这些观点的争辨,上溯先秦,下延明清,而以宋代为烈.朱熹的理欲观既是对历史上理欲之辩的总结和继承,同时又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社会道德规范 道德伦 道德原则 中国历史 关系问题 理欲观 劳动人民 封建伦道德 重义轻利
下载PDF
浅析王栋的理欲观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树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12,共8页
王栋从关注民生的角度阐述了人欲的合理性,竭力反对"去人欲"的观点,提出了人欲不能无的主张。他认为"人欲不能无",理学家提出"察私防欲"的主张是由于对"慎独"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同时,王栋还指... 王栋从关注民生的角度阐述了人欲的合理性,竭力反对"去人欲"的观点,提出了人欲不能无的主张。他认为"人欲不能无",理学家提出"察私防欲"的主张是由于对"慎独"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同时,王栋还指出人的物质需求是不能遏制的,只是要注意"节约"罢了。孔子的"克己"、孟子的"寡欲"的核心乃实指"节欲"之意。不过,王栋所说的"人欲不能无"中的"人欲"也并非指一切人欲,而是指满足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欲。事实上王栋是反对"恶欲"的。他要人们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少忧戚,多坦荡。努力做到"淡而不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栋 理欲观 泰州学派
下载PDF
“存天理,灭人欲”命题新评——朱熹理欲观之现实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谭承耕 《船山学刊》 CSSCI 1996年第1期40-50,共11页
关于理欲观,朱熹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论者往往一棍子打死。我的看法不然,认为它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进步性,有重要的普遍意义,特别是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理欲观 《朱子语类》 ”与“ 物质 思维规律 性思维 道心 朱熹 道德规范 普遍意义
下载PDF
中国传统理欲观评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嘉 《学海》 2001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关键词 人生 享乐主义 世界 快乐论 道德 理欲观 杨朱篇 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戴震对程朱理欲观形成原因的归结 被引量:1
11
作者 甄晓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51-52,共2页
程朱理学将理欲看作是对立的两极,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对立论,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戴震深入探究了理学理欲观形成的原因。他认为理学存在着理的实体化、欲的泛化、意识形态化等特征。戴震对理学理欲观的批判具有学术... 程朱理学将理欲看作是对立的两极,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对立论,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戴震深入探究了理学理欲观形成的原因。他认为理学存在着理的实体化、欲的泛化、意识形态化等特征。戴震对理学理欲观的批判具有学术思想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理欲观
下载PDF
朱熹理欲观之再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品端 《武夷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朱熹的理欲观既继承了先儒关于"理欲之辨"的思想,又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其作了阐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欲思想。具体而言,朱熹提出了人在"明天理,去人欲"上的理性自觉,"人欲中自有个天理","天理人欲,... 朱熹的理欲观既继承了先儒关于"理欲之辨"的思想,又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其作了阐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欲思想。具体而言,朱熹提出了人在"明天理,去人欲"上的理性自觉,"人欲中自有个天理","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以及"以理节欲"的修养论。朱熹的理欲观对于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欲观 现代意义
下载PDF
从理欲观的演进看徽州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以朱熹与戴震理欲观比较作剖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锦全 《黄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2-66,共5页
理欲观是儒家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将理欲作为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立的范畴加以讨论的 始于宋代。朱熹认为天理人欲不两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戴震对所谓后儒持批判态度,否 认理欲对立,而认为"理者存乎... 理欲观是儒家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将理欲作为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立的范畴加以讨论的 始于宋代。朱熹认为天理人欲不两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戴震对所谓后儒持批判态度,否 认理欲对立,而认为"理者存乎欲者也。"从朱熹到戴震理欲观的演变,是由明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徽商也随之兴盛。正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作为徽州思想文化代表人物的朱熹和戴震,在理 欲观上的演进,体现出徽州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欲观 朱熹 戴震 与时俱进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梁漱溟、贺麟的理欲观比较
14
作者 王志捷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梁漱溟与贺麟都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化学说中的理欲观各有鲜明特色,二者之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梁漱溟由其文化路向说出发,在力求儒学现代化的同时却坚守了传统的理欲观;贺麟基于其“新心学”的文化体用观,主张对中国... 梁漱溟与贺麟都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化学说中的理欲观各有鲜明特色,二者之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梁漱溟由其文化路向说出发,在力求儒学现代化的同时却坚守了传统的理欲观;贺麟基于其“新心学”的文化体用观,主张对中国传统理欲观和西方近代的新式功利主义思想进行创造性阐释,形成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的理欲观。本文试对这两种理欲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二者之间差异的理论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贺麟理欲观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贺麟 理欲观 新儒家 传统 现代
下载PDF
二程理欲观与王安石变法
15
作者 王世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二程认为,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着片面追求政府自身利益以及急功近利的现象,而且一些推行新法官员的道德素质低下,假公济私,由此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二程探讨理欲关系与这些问题息息相关,他们希望能够从理论上纠正改革中的这些偏... 二程认为,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着片面追求政府自身利益以及急功近利的现象,而且一些推行新法官员的道德素质低下,假公济私,由此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二程探讨理欲关系与这些问题息息相关,他们希望能够从理论上纠正改革中的这些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程理欲观也是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理欲观 王安石变法
下载PDF
韩非的理欲观剖析
16
作者 张俊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0,共6页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黄老之学的理欲观。他以“生”与“治”为人生最大的希求 ,从而构建了以法、术、势为统治术 ,以圣无欲体道 ,众有欲循理 ,而宗归自然之道的道、法合流的理欲观体系。
关键词 韩非 理欲观 哲学思想
下载PDF
风流与礼防共构 理道与真情交织——论《姑妄言》的理欲观
17
作者 杨萍 李玉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4-17,共4页
《姑妄言》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的长篇世情小说,作者曹去晶根据明末清初社会现实描绘了一幅明清易代时的市井众生图,全方位地揭露和抨击了明末清初的污浊世情和人性的阴暗面,表达了作者独特的理欲观。
关键词 《姑妄言》 理欲观 统一
下载PDF
谈宋明时期重欲的理欲观
18
作者 高文金 张冰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1-32,109,共3页
宋明时期特重视理欲、义利、公私之辩,教人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其宗旨、用心不只是让底层民众安于自己的等级地位、不作非分之想与非分之举,也是让富贵者、统治者安于既得的等级地位,不作非分之想与非分之举,以求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 宋明 理欲观 封建统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理欲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思考
19
作者 王路娟 郭春阳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70-74,共5页
理和欲,即理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制规范)和欲望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之始终。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理欲关系的理论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中... 理和欲,即理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制规范)和欲望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之始终。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理欲关系的理论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天理和人欲的辩证关系,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最具有价值和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倡导和谐思维,解决当代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社会诸多矛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理欲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怀疑 远离 批驳——戴震孟学四书理欲观之嬗变
20
作者 刘瑾辉 陈子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3-160,共8页
戴震坚持"理欲统一",在"欲根于性""以情絜情"等论断的基础上,从"自然"和"必然"层面深化"理寓于人欲之中"思想,批驳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戴震孟学四书之理欲观... 戴震坚持"理欲统一",在"欲根于性""以情絜情"等论断的基础上,从"自然"和"必然"层面深化"理寓于人欲之中"思想,批驳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戴震孟学四书之理欲观,前后既有继承,又有明显发展,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凸显戴震对程朱理学由怀疑、远离到全力批驳的心路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孟子 戴震孟学四书 理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