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伸与重建:明代中后期朱子学派理气新论
1
作者 张倩茹 《国际儒学论丛》 2018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在阳明学的掩盖与后世学者的贬抑下,明代朱子学的学术价值与独创性常常被低估与轻视。然而,就理气论而言,在“理气一元”共识的基础上,明代中后期朱子学者通过“理气不离”、“理气无先后”与“合则为二”等表现形态,运用不同的理论结... 在阳明学的掩盖与后世学者的贬抑下,明代朱子学的学术价值与独创性常常被低估与轻视。然而,就理气论而言,在“理气一元”共识的基础上,明代中后期朱子学者通过“理气不离”、“理气无先后”与“合则为二”等表现形态,运用不同的理论结构与思维模式对朱子“不离不杂”的理气论进行了延伸与重建,跳出了全然的“述朱”状态,成为真正的“明代朱子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朱子学 理气一元
下载PDF
道兼理气:朱子学理气论的经典诠释背景及其影响
2
作者 刘昊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76,共10页
经典诠释为朱子学理气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方面,朱子以理(太极)为“形而上之道”,气是“形而下之器”,强调理气、道器的二分;另一方面,朱子据此前提又对“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能蕴含的“阴阳之气即道”之义作出协调性解释,主张理... 经典诠释为朱子学理气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方面,朱子以理(太极)为“形而上之道”,气是“形而下之器”,强调理气、道器的二分;另一方面,朱子据此前提又对“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能蕴含的“阴阳之气即道”之义作出协调性解释,主张理气或道器(气)既有区别又相互不离,构成有分别而不相离的整体。理气的一元和二元,一物和二物是兼容的而不是对立的。尽管朱子未明确将“理在气先”贯彻至“道在物先”,但是本原上的先后问题与一元二元的问题分属两个层面,至少在朱子看来,他的理气论体系已经容纳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和“一阴一阳之谓道”两个命题之间的紧张。基于这两个命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也为后世接续、反思、解构朱子学理气论提供了经典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者谓之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理气一元 二元
原文传递
楊慎《孟子》學述論
3
作者 孫廣 《诸子学刊》 2020年第1期61-72,共12页
楊慎以考據著名,但其考據方法尚不成熟,因而他對《孟子》文本的考據得失相參,還存在抄纂前人成果的情況。在義理闡釋方面,他對"配義與道"的論述,體現了他的"理氣一元論",且相比同時的"理氣一元論"而言,... 楊慎以考據著名,但其考據方法尚不成熟,因而他對《孟子》文本的考據得失相參,還存在抄纂前人成果的情況。在義理闡釋方面,他對"配義與道"的論述,體現了他的"理氣一元論",且相比同時的"理氣一元論"而言,楊慎的説法將這一理路追溯到了程朱本身,爲"理氣一元論"的廣泛接受奠定了理論基礎;他的"合性情論"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提出了"情"由"外染"造成的説法,既爲晚明肯定"人欲"的價值開闢了先河,也爲黄宗羲、顔元等注重"習染"埋下了伏筆。他對孟子的評論,與宋代"非孟"學者的言論極爲相似,顯然是深刻地受到了"非孟"思潮的影響。不過,他論李覯並非不喜孟子,似也有爲自己的"非孟"言論辯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楊慎 孟子 考據 一元 合性情論 非孟
下载PDF
论王夫之“理在气中”的哲学思想
4
作者 刘纪璐 苏晓冰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4年第2期250-277,共28页
王夫之拒斥了朱熹那种将理气分别开来、归入不同的本体论体系,且以理为超越的做法,而将'理'与'气'这两个本体论范畴整合了起来。在前王夫之的时代,人们通常将'气'看做一种盲目力量,需要'理'之规范的。... 王夫之拒斥了朱熹那种将理气分别开来、归入不同的本体论体系,且以理为超越的做法,而将'理'与'气'这两个本体论范畴整合了起来。在前王夫之的时代,人们通常将'气'看做一种盲目力量,需要'理'之规范的。但对王夫之而言,理内在于气,气是理的本体论基础,是理的显现与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夫之是持'气一元论'的,实际上,王夫之的一元论毋宁说是'理一气一元论',理与气是两者互为体用的。这种'理在气中'的思想奠定了王夫之哲学的基础,他的'道器合一'的思想、'性日生日成'的人性论思想,以及'理在欲中'的道德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