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支撑世界的存在与运转——朱子的“理生气”与理气先后、动静再论
1
作者 傅锡洪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44,共14页
朱子主张的“理生气”往往受到误解,其意实际上是理不仅生物,而且生气;生气不仅是说依据,而且是说根源。之所以说理生气,关键在于理意味着生生的必然性,无此理则气可能一去不返,甚至连气本身也不存在。在理是天地万物的支撑、无理则无... 朱子主张的“理生气”往往受到误解,其意实际上是理不仅生物,而且生气;生气不仅是说依据,而且是说根源。之所以说理生气,关键在于理意味着生生的必然性,无此理则气可能一去不返,甚至连气本身也不存在。在理是天地万物的支撑、无理则无天地万物的意义上,理是先于气的;在理又不是一物而就在气中的意义上,理气又是无先后可言的。理之动静有三层含义:理从根本上支撑着这个世界的存在与运转,此为理之动,而其运转是有节律的,亦即是有动有静的;从理气对言而理非一物的角度来说,理无气的意义上的动静可言;从理气合言的角度来说,气的动静就可以体现理的动静。理往往被理解为规范,但相比之下更根本的是其支撑世界的意义,这是值得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后 理气动静
下载PDF
论李退溪对朱子哲学的发展及其在理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来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1,192,共10页
李退溪是韩国朝鲜王朝时代的朱子学大家,一生以继承、捍卫朱子学说为己任,并对朱子学多有新阐发。在理气问题上,李退溪不认同朱子理“无造作”的观点,强调理有能动性,肯定理自身能动静,并以理之动静为气之动静、生发的根源和依据。在性... 李退溪是韩国朝鲜王朝时代的朱子学大家,一生以继承、捍卫朱子学说为己任,并对朱子学多有新阐发。在理气问题上,李退溪不认同朱子理“无造作”的观点,强调理有能动性,肯定理自身能动静,并以理之动静为气之动静、生发的根源和依据。在性情观上,李退溪以四端七情对举,认为就初始根源说,“四端发于理,七情发于气”;就现实情感说,则四端七情无不兼乎理气,区别在二者的根源与构成方式不同。在“格物”问题上,朱子主张“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李退溪则认为“物格理到”,以本体论的方式去处理这一本来属于知识论的问题,从而使得这一问题成了显示退溪“理学”本体论思维的一个问题。退溪对朱子思想有深刻理解,对其内在不圆满之处也给出了积极的解决方案。退溪哲学表明了朝鲜理学的完全成熟,意味着朱子学的中心已转移到朝鲜,并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东亚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朱子 理气动静 四端七情
原文传递
陆世仪的“理先于气”说之特色及其时代意义
3
作者 申祖胜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5,117,共7页
在经历了元明以来的"理"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的转向以后,理学思想家大都走向了理气一元论。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朱子原有的理论形态。陆世仪站在申明朱子之说的立场,坚定地维护朱子理气二元存在论之架构以及理先于... 在经历了元明以来的"理"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的转向以后,理学思想家大都走向了理气一元论。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朱子原有的理论形态。陆世仪站在申明朱子之说的立场,坚定地维护朱子理气二元存在论之架构以及理先于气说。陆世仪的论证依据,虽不外朱子之既有观念,但充分反映了复兴朱子学这一时代需求,也表现了其个人对朱子理学之体认心得。其理先于气说之特色及其效果,在对抗诸儒异说之目的下,显示了清初朱子学发展之一重要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世仪 先于 理气动静 时代意义
原文传递
朱熹论“理一分殊”中的同一与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沁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6,共10页
“理一分殊”这一命题体现出朱熹对同一与差异之辩证关系的思考。从“理一”来看,朱熹反对空谈“理一”,而注重辨析“分殊”。因为空谈“理一”会局限于抽象的同一性,这并非天理的真实内涵。天理之中固有地包含着差异性,这个差异性从表... “理一分殊”这一命题体现出朱熹对同一与差异之辩证关系的思考。从“理一”来看,朱熹反对空谈“理一”,而注重辨析“分殊”。因为空谈“理一”会局限于抽象的同一性,这并非天理的真实内涵。天理之中固有地包含着差异性,这个差异性从表面上看是“理一”与“万理”“万物”之“分殊”,从本体论看则是“太极之理”与“阴阳之理”的“分殊”,即“理”自身就具有内在的差异性。有差异的万事万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秩序结构,这一整体性的秩序结构与它内部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相互界定的关系。同一性在天理作为整体大化流行的统一体层面上,才脱离了自身在开端处的抽象性,最终成为了活生生的、具有实在性的实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分殊 理气动静 同一性 差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