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德对自由的捍卫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7-37,48,共12页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第三个二律背反是康德自由问题的出发点,它揭示出纯粹理性在超出知性范围寻求无条件者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正是这种奇怪的现象惊醒了康德独断论的迷梦,使他将考察的重心转移到理性自身的批判上,借助于先...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第三个二律背反是康德自由问题的出发点,它揭示出纯粹理性在超出知性范围寻求无条件者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正是这种奇怪的现象惊醒了康德独断论的迷梦,使他将考察的重心转移到理性自身的批判上,借助于先验观念论来消除理性的这种矛盾。在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中,自由一极的存在方式分为思辨领域的可能存在与实践领域的现实存在。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总结出捍卫自由的解决大纲,即自由的可能性论证与自由的实在性论证。经验性的品格和理知品格是自由的可能性论证的前提,理性的事实是自由的实在性论证的前提。思辨领域的表达式为:即便自然因果性为真,也可能存在自由。在实践领域,由于自由是道德律的必要条件,而道德律自身作为理性的事实,具有无可置疑的实在性,这就确立了自由的实在性。由于在实践领域演绎的自由与思辨领域悬拟的自由是同一个理念,因而思辨领域可能的自由就被断定下来,确实存在。至此,自由才在自然因果性的图景中得到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由 自然因果性 经验性的品格 理知品格 性的事实
下载PDF
康德的相容论 被引量:5
2
作者 宫睿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6期5-27,共23页
当代学者对康德相容论的阐释大致有两种路径,对应着以伍德为代表的"两个世界"的先验观念论解读和以阿利森、哈德森为代表的"两个视角"的解读。但这些解释并未把握到康德论证中的要点。第一部分阐明康德持有的是一... 当代学者对康德相容论的阐释大致有两种路径,对应着以伍德为代表的"两个世界"的先验观念论解读和以阿利森、哈德森为代表的"两个视角"的解读。但这些解释并未把握到康德论证中的要点。第一部分阐明康德持有的是一种经验的因果性原则,它与自由意志至少在概念上是不排斥的,为此将专门讨论范·英瓦根的不相容论的后果论证。第二部分将根据对康德行动概念的分析,表明康德认为本源的行动的根据在于理知的原因,行动的本质并不在于作为现象的行动的后果。因此,行动的自由和自然的必然性在康德的先验观念论立场上就能得到调和。第二部分还专门反驳了哈德森对康德行动理论的同一性理解并将康德和戴维森的行动理论做一简单比较。第三部分结合"理知的品格"和"经验性的品格"两个概念,将康德的相容性理论归纳为"我规定着规定着我的规定"这一命题,并结合"自行开始"、无时间性、"做其他事情的能力"以及归责问题详细地表明康德这一理论的含义。这一系列的分析表明了康德的工作是非常出色的,它有力且详尽的解决了有关自然与自由的相容性的各种疑问,可能也是最易为人们接受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论 经验的因果性 行动 的原因 品格 经验性的品格
下载PDF
对康德的相容论内涵的再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会晖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5,160-161,共7页
康德断言,人的意志自由与其经验性活动的必然性是相容的。学界对康德的相容论作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争论双方分别站在本体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不断有新的代表和观点出现,而主观主义的解释成为了更为流行的... 康德断言,人的意志自由与其经验性活动的必然性是相容的。学界对康德的相容论作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争论双方分别站在本体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不断有新的代表和观点出现,而主观主义的解释成为了更为流行的解释。本文首先对康德的理性、行为、品格、意向等相关性概念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对象都有本体和现象两个层面,梳理了理知的品格与经验性的品格的微妙关系,继而介绍和讨论相关学界争论中的重要观点与论证,最终说明,本体主义的理解,而不是主观主义的理解,才真正契合康德的相容论。主观主义解释尤其难以说明,理知的品格和经验性的品格如何统一于同一个主体,而前者又构成了后者的根据。这种解释通过理性本体与理知的品格不能被用于解释行为,来说明理性与理知的品格并无规定行为的力量,这也是不充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论 自由 决定论 品格 经验性的品格 本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