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康德的相容论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宫睿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6期5-27,共23页
-
基金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暨"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研究’"支持
-
文摘
当代学者对康德相容论的阐释大致有两种路径,对应着以伍德为代表的"两个世界"的先验观念论解读和以阿利森、哈德森为代表的"两个视角"的解读。但这些解释并未把握到康德论证中的要点。第一部分阐明康德持有的是一种经验的因果性原则,它与自由意志至少在概念上是不排斥的,为此将专门讨论范·英瓦根的不相容论的后果论证。第二部分将根据对康德行动概念的分析,表明康德认为本源的行动的根据在于理知的原因,行动的本质并不在于作为现象的行动的后果。因此,行动的自由和自然的必然性在康德的先验观念论立场上就能得到调和。第二部分还专门反驳了哈德森对康德行动理论的同一性理解并将康德和戴维森的行动理论做一简单比较。第三部分结合"理知的品格"和"经验性的品格"两个概念,将康德的相容性理论归纳为"我规定着规定着我的规定"这一命题,并结合"自行开始"、无时间性、"做其他事情的能力"以及归责问题详细地表明康德这一理论的含义。这一系列的分析表明了康德的工作是非常出色的,它有力且详尽的解决了有关自然与自由的相容性的各种疑问,可能也是最易为人们接受的方案。
-
关键词
相容论
经验的因果性
行动
理知的原因
理知的品格
经验性的品格
-
Keywords
compatibilism
empirical causation
action
intellectual cause
intellectual character
empirical character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对康德的相容论内涵的再思考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朱会晖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5,160-161,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康德在超验本体论与主观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研究”(项目编号:212200009)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康德关于纯粹理性理念实在性的思想及其意义研究”(项目编号:31040007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康德断言,人的意志自由与其经验性活动的必然性是相容的。学界对康德的相容论作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争论双方分别站在本体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不断有新的代表和观点出现,而主观主义的解释成为了更为流行的解释。本文首先对康德的理性、行为、品格、意向等相关性概念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对象都有本体和现象两个层面,梳理了理知的品格与经验性的品格的微妙关系,继而介绍和讨论相关学界争论中的重要观点与论证,最终说明,本体主义的理解,而不是主观主义的理解,才真正契合康德的相容论。主观主义解释尤其难以说明,理知的品格和经验性的品格如何统一于同一个主体,而前者又构成了后者的根据。这种解释通过理性本体与理知的品格不能被用于解释行为,来说明理性与理知的品格并无规定行为的力量,这也是不充分的。
-
关键词
相容论
自由
决定论
理知的品格
经验性的品格
本体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