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机理、异化表征及调治向度——基于罗萨“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岚 李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依托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提出的“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从社会母系统的运转现实关怀到教育子系统的生态现状,审视了学校场域内更微观组织单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负荷问题。在社会... 本文依托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提出的“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从社会母系统的运转现实关怀到教育子系统的生态现状,审视了学校场域内更微观组织单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负荷问题。在社会大“提升逻辑”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呈现三重逻辑——“竞争逻辑、效率逻辑、功利逻辑”;其现实表现为五种“异化表征”——“时间异化、空间异化、权责异化、行动异化、情感异化”。为找到教师工作负荷的有效调节之法,平衡教师工作的工具价值与理想价值,需探寻我国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环境、自我身心、职业角色”之间共鸣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负荷 生成机理 异化表征 调治向度 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
下载PDF
碎片化阅读模式异化与拓展路径——基于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与共鸣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祥林 张莹莹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加速发展过程中的新的阅读模式,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和共鸣理论有助于探讨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样态,认为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中碎片化阅读模式存在异化现象:碎片化阅... 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加速发展过程中的新的阅读模式,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和共鸣理论有助于探讨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样态,认为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中碎片化阅读模式存在异化现象:碎片化阅读导致空间感知脱域、时间经验丧失、行动效果背离、自我认知破坏。为了优化碎片化阅读模式,需要将罗萨的共鸣理论和碎片化阅读理论相结合,通过优化共鸣环节、增强共鸣轴影响力推动深度阅读的复归,提升阅读效果,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碎片化阅读 异化理论 共鸣理论
下载PDF
加速社会的“美好生活”何以可能 ——以反思罗萨共鸣理论的争论为视角
3
作者 詹梦皎 代利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1,共8页
社会加速度带来的新型异化偏离了亚里士多德对美好生活的指引,也违背了启蒙现代性的初衷,以罗萨为代表的第四代社会批判理论试图回到哈贝马斯,重振启蒙的理想,呼吁人们应当激发自我效能感,达成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学界的批评和罗萨的回... 社会加速度带来的新型异化偏离了亚里士多德对美好生活的指引,也违背了启蒙现代性的初衷,以罗萨为代表的第四代社会批判理论试图回到哈贝马斯,重振启蒙的理想,呼吁人们应当激发自我效能感,达成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学界的批评和罗萨的回应进一步激发了共鸣理论的内在张力:名词还是动词,情景还是矛盾,情感还是反思。争论的解决需要到马克思的情感理论中去追溯共鸣理论的根基,创新出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特质的共鸣理论。共鸣的自我效能以对象化活动本体为载体处于动词化、中介化的过程中,蕴含着情感与批判之间的互塑性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共鸣理论 马克思 批判 情感
下载PDF
儿童教育内卷困境的哲学诊治——罗萨共鸣理论探析
4
作者 谢昕晔 《教育进展》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教育内卷是近些年来热议的话题,从本质上看,其实是教育焦虑的外在体现。就儿童教育而言,由于不断发展的自媒体渗透进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儿童教育逐渐成人化、虚拟化。儿童教育愈发呈现出工具化性质,也让儿童教育深陷内卷困境。德... 教育内卷是近些年来热议的话题,从本质上看,其实是教育焦虑的外在体现。就儿童教育而言,由于不断发展的自媒体渗透进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儿童教育逐渐成人化、虚拟化。儿童教育愈发呈现出工具化性质,也让儿童教育深陷内卷困境。德国著名社会批判学家罗萨,提出了在“动态稳定”的现代社会中运用共鸣理论试图构建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这也为解决儿童教育内卷困境提供了哲学诊治的参考路径。参考罗萨共鸣理论的四个环节,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思维,尝试通过有效触动、积极回应、反馈纠正以及自由创造等四个维度,以解决当前儿童教育的内卷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 内卷困境 共鸣理论 哲学诊治
下载PDF
罗萨“共鸣”理论论析
5
作者 徐东凡 《天中学刊》 2024年第5期58-63,共6页
德国哲学家哈特穆特·罗萨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人物,其“共鸣”理论以当前资本主义社会背景的“社会加速”为出发点,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中寻求一种美好生活的构建方式。罗萨认为,现代性源于人们尝试掌控世界的实践,为了消除... 德国哲学家哈特穆特·罗萨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人物,其“共鸣”理论以当前资本主义社会背景的“社会加速”为出发点,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中寻求一种美好生活的构建方式。罗萨认为,现代性源于人们尝试掌控世界的实践,为了消除因现代社会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内心失控感,人们不得不试图通过追求全方位掌控来应对。然而,这种掌控的欲望却产生了相反效果,不受掌控的加速社会最终导致了人的普遍异化。为了使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复归美好,打破普遍异化的局面,罗萨提出了“共鸣”理论作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 共鸣理论 自主性 哈特穆特·罗萨
下载PDF
寻求共鸣:数字化转型中教学设计的底层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彭飞霞 张家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1,58,共7页
数字化转型推动第一代教学设计转向第二代教学设计时,也造成教学设计过程简单化、教学设计结构程序化、教学设计偏离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异化现象。哈特穆特·罗萨的共鸣理论提倡重构人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化解人类对世界的掌控欲... 数字化转型推动第一代教学设计转向第二代教学设计时,也造成教学设计过程简单化、教学设计结构程序化、教学设计偏离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异化现象。哈特穆特·罗萨的共鸣理论提倡重构人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化解人类对世界的掌控欲望导致的异化关系问题,为教学设计回归能动性、文化性和情境性等生命隐喻提供了底层支撑。寻求共鸣的教学设计是指遵循“为了共鸣设计教学”的理念,围绕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触动产生而重组文本,并以此来设计诸多教学要素,形成预设教学方案的过程。文章对寻求共鸣的教学设计理念、原则、要素和运行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寻求共鸣的教学设计操作要领是基于“人机协同”的学习者先前经验获取、基于学习者过往经验的综合任务设计、形成激发共鸣的认知策略、建构以技术为支撑的开放性环境、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入共鸣的力量,以及促进共鸣的反馈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理论 教学设计 教育数字化转型 信息化 底层逻辑
下载PDF
共鸣理论视域下“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问题研究——以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
7
作者 董伟萍 《成才》 2022年第4期23-24,共2页
新疆高校近年来推进“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在共鸣理论视领下尝试探索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的新路径,并通过共鸣理论强化经管类专业课中的“思政味”,以此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包含教育目... 新疆高校近年来推进“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在共鸣理论视领下尝试探索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的新路径,并通过共鸣理论强化经管类专业课中的“思政味”,以此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包含教育目标共鸣、教育主体共鸣、教育内容共鸣、教育方法共鸣、教育环境共鸣等方面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最后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及制度层面优化“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理论 课程思政 育人能力
下载PDF
“共鸣”之三重误解--基于哈特穆特·罗萨“共鸣”理论的探讨
8
作者 高婷婷 《视听》 2022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德国哲学家哈特穆特·罗萨通过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分析晚期加速社会的现实病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共鸣”理论。虽然社会加速造成新异化这一病理诊断结果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一部分学者对于“共鸣”理论的解决方... 德国哲学家哈特穆特·罗萨通过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分析晚期加速社会的现实病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共鸣”理论。虽然社会加速造成新异化这一病理诊断结果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一部分学者对于“共鸣”理论的解决方案却持怀疑与批判态度。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现象,是因为存在三重误解:一是社会加速与“共鸣”理论之间的“关系”误解;二是“共鸣”理论可被建构的“背景”误解;三是主体对“共鸣”理论可操作性顺序的“视角”误解。因此,正确理解“共鸣”与“加速”“资本”“主体”的关系,是确保学者们对“共鸣”的批判不会陷入虚假争辩之中的关键要素,是有效修复“共鸣”内部真正缺失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共鸣理论 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 虚假争辩
下载PDF
文心互映:王国维《人间词话》与本雅明《单行道》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盛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1,共5页
不同文艺理论家思想比较研究包含三种基本方式:一是有影响互动基础的交往互渗型或称影响型,体现为较明显的思想承继或实际交往;二是各自并行独立发展基础的对话关注,可称为平行对话型或平展型;三是无明显交互基础的各自独白而精神相通... 不同文艺理论家思想比较研究包含三种基本方式:一是有影响互动基础的交往互渗型或称影响型,体现为较明显的思想承继或实际交往;二是各自并行独立发展基础的对话关注,可称为平行对话型或平展型;三是无明显交互基础的各自独白而精神相通的文心互映型,理论家文本自持、理念自守却展示出影响时代及后世的同理心。王国维《人间词话》与本雅明《单行道》两个理论文本个案相较,其文心互映体现在诗性智慧的表达、哲理意蕴的喻示、社会人生的蕴涵等多方面,二者共同作为现代美学的先声,发挥影响后世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互映 人间词话 单行道 诗性 理论共鸣
下载PDF
中国北部地区沙漠鸣沙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菲 田明中 +2 位作者 刘斯文 武法东 王璐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5,共9页
鸣沙发声机制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北部地质公园内的沙漠鸣沙地质遗迹沿北方沙漠弧形带分布,但较少被报道和研究。本文选取位于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沙漠鸣沙及哑沙,对其地貌特征、粒度组分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鸣沙发声机制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北部地质公园内的沙漠鸣沙地质遗迹沿北方沙漠弧形带分布,但较少被报道和研究。本文选取位于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沙漠鸣沙及哑沙,对其地貌特征、粒度组分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鸣沙一般发育在新月型沙丘链或新月型沙丘上,紧邻湖泊或泉水,背风坡和迎风坡上都会发育鸣沙,但主要集中在背风坡,研究结果与马玉明提出的“共鸣箱”理论中的“响沙都发育在背风坡”不符;哑沙粒度明显较鸣沙粗,哑沙的平均粒径分布峰值集中在0.5Ф~1Ф,鸣沙粒径频率分布峰值集中在2Ф-3Ф;主要差别在于细砂和粗砂的组分,所有鸣沙中的细砂含量所占比例均高于52.012%,哑沙中的细砂含量低于0.881%;响沙中粗砂的含量均小于1.221%,哑沙中粗砂的含量大于48.091%。鸣沙和哑沙主要矿物成分都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鸣沙中含有高岭石,钠长石,微斜长石及方解石等,而哑沙中几乎未含这些次要矿物。本文结果表明,地貌特征和物质组成是区别鸣沙和哑沙的重要特征,对于研究鸣沙的成因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沙 地貌特征 粒度组分 矿物成分 对比分析 共鸣理论
下载PDF
一位科学家对音乐的贡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志扬 《乐器》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6-36,共1页
德国人亥姆霍兹(Helmholtz,1821—1894)是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兴趣极其广泛,涉及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数学、气象学和哲学(为能量守恒学说创立者之一)。其大名不仅载入不列颠百科全书。
关键词 亥姆霍兹 HELMHOLTZ 不列颠百科全书 德国人 能量守恒 共鸣理论 听觉器官 塔蒂 成音 拉莫
下载PDF
声乐理论研究焦点问题概述--声乐发声技术理论研究焦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玲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101,共8页
对声乐领域焦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是系统工程的总论之一,具有综述性质。对于声乐发声技术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歌唱声区理论研究、歌唱共鸣理论研究、声音靠前靠后问题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发声技术 焦点问题 声区理论 共鸣理论 靠前靠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