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助史实概念突破理论概念——以人教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为例
1
作者 廖政华 《当代教研论丛》 2016年第3期57-57,共1页
历史概念是历史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历史教学基本内容,更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历史概念按其范围分为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史实概念是理论概念的基础,理论概念是史实概念的升华,加强史实概念教学能够提升理论概念教学。
关键词 历史概念 史实概念理论概念
下载PDF
史论结合 紧扣时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再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5期76-77,共2页
《概论》课程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科目,它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又与今日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如何上好这门课程,直接关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 《概论》课程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科目,它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又与今日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如何上好这门课程,直接关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也能促使他们更加深入思考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追求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体现《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论》 理论史实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黑格尔与兰克历史认识论之辩 被引量:5
3
作者 景德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0-169,共46页
相关历史文本的考察显示,黑格尔与兰克在历史认识论领域曾发生过激烈的思想交锋。黑格尔代表着从理论或概念出发研究与书写历史的哲学学派,而兰克则代表着从史料或史实出发研究与书写历史的历史主义学派,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对立,... 相关历史文本的考察显示,黑格尔与兰克在历史认识论领域曾发生过激烈的思想交锋。黑格尔代表着从理论或概念出发研究与书写历史的哲学学派,而兰克则代表着从史料或史实出发研究与书写历史的历史主义学派,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对立,各自都在坚持理论或史实在历史研究与书写中的主导权。但在具体的史学实践中,两人也都有不自觉地走向自我原则的反面的表现。总起来看,就理论与史实的关系而言,从理论出发来研究历史,既不可避免,也是值得提倡的。关键在于不能将理论强加于历史事实,而是必须赋予后者对前者的最终检验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兰克 历史认识论 理论史实
下载PDF
中德历史主义学派之比较——兼论历史主义学派的总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景德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为什么历史主义学派在近现代德国史学界会获得主流地位,而同类的历史主义思潮在现代中国史学史上只能屈居支流?本文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一战前,德国传统精英成功地实现了民族的统一与自强,强调本民族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历史主义学派... 为什么历史主义学派在近现代德国史学界会获得主流地位,而同类的历史主义思潮在现代中国史学史上只能屈居支流?本文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一战前,德国传统精英成功地实现了民族的统一与自强,强调本民族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历史主义学派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个学式的学术理念与方法也得到了证实。而在近现代中国,由于传统国家与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失败,中国的激进文化精英不能通过历史主义的方法在本国的历史文化中找到救国救民之路,而只能通过类学式的思路在西方文化中寻求普遍的真理,并最终诚服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就历史主义学派的总评价而言,本文认为,历史主义对史料、史实以及历史特殊性的重视,无疑是值得继承的史学理念。但个学式的历史研究在认识效率上是无法与使用系统科学概念与理论的类学式历史研究比拟的。历史研究不应该排斥理论,使用理论时如出现问题,根源不在于"公式主义"的方法,而在于理论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学派 中德史学比较 个学与类学 史实理论
下载PDF
Tuning of fuzzy PID controller for Smith predictor 被引量:11
5
作者 荣辉桂 郑蕙 +1 位作者 黎峥强 夏宇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66-571,共6页
An analytical tuning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fuzzy PID controller used in Smith predictor in order to extend its application and improve its robustness. The fuzzy PID controller was expressed as a sliding mode control... An analytical tuning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fuzzy PID controller used in Smith predictor in order to extend its application and improve its robustness. The fuzzy PID controller was expressed as a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on Lyapunov theory, Smith predictor was analyzed in time domain. The parameters of the fuzzy PID controller can be obtained using traditional linear control theory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 theory.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implemen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robust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fuzzy PID controller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ID controller in Smith predi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 predictor Lyapunov theory fuzzy PID controller ROBUSTN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