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选者的理论姿态和批评策略——试析《中国城市小说精选》的文化精神
1
作者 袁苏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57-60,共4页
《中国城市小说精选》是某种文化精神的产物,编选者在点评中对描摹都市景观的后现代主义的强行解读和实用主义的批评策略,意在疏离文学的启蒙传统,牵引并张扬当下的通俗文化精神。本文指陈从先锋文学转向迎合主流通俗文化的“欲望化... 《中国城市小说精选》是某种文化精神的产物,编选者在点评中对描摹都市景观的后现代主义的强行解读和实用主义的批评策略,意在疏离文学的启蒙传统,牵引并张扬当下的通俗文化精神。本文指陈从先锋文学转向迎合主流通俗文化的“欲望化叙事”的逻辑演变过程,认为它昭示出当代中国小说在市场文化境遇中的某种命运和文化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小说精选》 理论姿态 批评策略 都市小说 文化精神
下载PDF
“生活儒学”抑或“学儒生活”?--论儒者的生活姿态
2
作者 杨子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5-43,共9页
当代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声势宏大的“生活论”转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儒学”本质上是一个理论家以一种“去生活”的理论姿态重建的儒学理论,它的内在理论困境在于无法用纯粹理论的方式“返回”前理论的生活本源,这导致... 当代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声势宏大的“生活论”转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儒学”本质上是一个理论家以一种“去生活”的理论姿态重建的儒学理论,它的内在理论困境在于无法用纯粹理论的方式“返回”前理论的生活本源,这导致了高度理论化的“生活儒学”依然错失了它一直试图寻找的理论起点:理论姿态下的“生活”注定只是另一种形而上学假设,在此基础上的儒学也注定无法自我证成。有鉴于此,真正的“儒学生活化”要以一种“在生活”的生活姿态迈向“学儒生活”,“学儒生活”意味着我们只须进入一直存在的生活本身,同时直面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即人应该如何生活。只有从这一源于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出发才能真正还原儒家的原初视野,从而为儒者在当代的生活找到坚实的生活起点,由此起点出发迈向的儒者生活的“终点”恰恰就是“生活儒学”一直试图寻找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学儒生活” 根本性问题 理论姿态 生活姿态
下载PDF
译者姿态理论与中华文化外译——以王际真英译《阿Q正传》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汪宝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3-39,共7页
译者姿态理论认为,译作的某些文本细节(尤指选词措辞等)体现了一种力图"寻求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为解释译者采用的某些文化翻译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运用该理论考察《阿Q正传》王际真英译本中的某些文化翻译策略发现... 译者姿态理论认为,译作的某些文本细节(尤指选词措辞等)体现了一种力图"寻求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为解释译者采用的某些文化翻译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运用该理论考察《阿Q正传》王际真英译本中的某些文化翻译策略发现:王际真倾向于对他视为荣耀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采取忠实的保留性翻译策略,对他认为不荣耀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进行委婉化、净化或淡化处理,体现了他旨在寻求中华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译者姿态理论适用于分析有着中华文化身份的译者从事的中华文化外译实践,但应用范围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姿态理论 中华文化外译 寻求文化荣耀 《阿Q正传》 王际真译本
下载PDF
电影理论是什么?——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和逝世50周年 被引量:3
4
作者 厉震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5,共6页
巴赞的电影美学是当代世界电影理论重要灵感的源泉之一,中国电影创作界与理论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接受巴赞的理论,然而想成为巴赞意义上的电影理论批评家,中国电影理论界尚需从三个方面加以学习和完善。
关键词 巴赞 理论姿态 电影评论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姿态——以林译《浮生六记》和王译《阿Q正传》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宝荣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3期74-83,共10页
查尔斯顿提出的译者姿态理论认为,译作的某些文本细节体现了译者试图在本国文化场域中寻求荣耀的姿态,这为我们考察译者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本文考察文学翻译中译者姿态的表征。首先辨析布迪厄定义的"惯习""身... 查尔斯顿提出的译者姿态理论认为,译作的某些文本细节体现了译者试图在本国文化场域中寻求荣耀的姿态,这为我们考察译者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本文考察文学翻译中译者姿态的表征。首先辨析布迪厄定义的"惯习""身体姿态"概念,接着述评查尔斯顿的理论,并据以提出假设:有着中华文化身份且从事中华文化外译的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往往体现出一种旨在寻求中华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和王际真英译《阿Q正传》的个案分析可以支持该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姿态理论 中华文化外译 寻求文化荣耀 林语堂 王际真
下载PDF
“西马”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启示
6
作者 杨晓新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本文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论反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指出“西马”可以给我们三个方面的启示:强烈的现实热情和问题意识、自觉的理论创新意识、信仰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理论姿态 思想方法 启示 问题意识 理论创新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