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营高铁箱梁顶升平移纠偏关键技术研究
1
作者 赵玉元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2期48-54,共7页
【目的】受周边环境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部分高铁桥梁地段出现较大横向偏移,研究如何快速恢复线路平顺性及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方法】在分析已有纠偏技术基础上,基于摩擦阻荷原理,通过竖向千斤顶摩擦力平衡水平千斤顶顶推反... 【目的】受周边环境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部分高铁桥梁地段出现较大横向偏移,研究如何快速恢复线路平顺性及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方法】在分析已有纠偏技术基础上,基于摩擦阻荷原理,通过竖向千斤顶摩擦力平衡水平千斤顶顶推反力,提出一种不用单独布设水平向反力装置的新型纠偏技术,构建相应理论模型,寻找关键技术参数,以现场典型工程案例进行验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箱梁顶升高度和平移量增加,轨道结构附加应力逐渐增大,建议最大顶升高度和单次平移量为10 mm,单个“天窗点”累计平移量控制在20 mm内;纠偏施工导致轨道板和底座板附加应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17~0.73 MPa和-1.03~1.65 MPa,不影响轨道结构正常使用和列车安全运行。【结论】纠偏施工后桥梁及轨道结构状态稳定,线路线形平顺,采用普通扣件调整即可恢复常速运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高铁 顶升平移纠偏 纠偏理论模型 关键控制参数 工程应用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制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4
2
作者 谭袁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10-123,共14页
我国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一直处于极度缺位的状态。近期,中央不断强调要加强反垄断,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也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我国目前处于对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展开反垄断的最好时期,... 我国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一直处于极度缺位的状态。近期,中央不断强调要加强反垄断,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也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我国目前处于对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展开反垄断的最好时期,但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思路、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滥用认定等制度存在困境,理论认识也存在偏差,这些都给我国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反垄断规制蒙上一层阴影。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制度困境进行剖析,对理论认识偏差进行纠偏,为我国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效的反垄断规制寻找正确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实践困境 制度困境 理论偏差 制度完善 理论纠偏
下载PDF
论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限度 被引量:4
3
作者 丁镜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85,共5页
在看似统一的"患者利益至上"目标下,患者知情同意权内部蕴涵着冲突与矛盾,其制度设计也模糊不清,以患者权利为破解医患关系困局的药方并不符合中国语境,甚至可能引发负面效应。若想促成权利的介入在医师与患者、社会与个体的... 在看似统一的"患者利益至上"目标下,患者知情同意权内部蕴涵着冲突与矛盾,其制度设计也模糊不清,以患者权利为破解医患关系困局的药方并不符合中国语境,甚至可能引发负面效应。若想促成权利的介入在医师与患者、社会与个体的交互中发挥良性的作用,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患者知情同意权所蕴涵的冲突与差异的基础上,消弭权利"武器"的对抗性在医患之间造成的对立情绪,并基于中国特定语境更加合理地设定和明晰医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知情同意权 限度 制度评解 理论纠偏
下载PDF
挪用与质疑,同一与差异:孙康宜汉学实践的嬗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涂慧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280-285,共6页
从挪用西方文学理论方法与批评术语分析北宋词,到开掘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并质疑西方文论的普适性,孙康宜的汉学实践体现出其学术理念的成熟和学术立场的转变。从关注中国早期词史演进到关注词史独特现象,从挪用西方文学理论运用于中国词... 从挪用西方文学理论方法与批评术语分析北宋词,到开掘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并质疑西方文论的普适性,孙康宜的汉学实践体现出其学术理念的成熟和学术立场的转变。从关注中国早期词史演进到关注词史独特现象,从挪用西方文学理论运用于中国词学研究,到重构适合中国文学的理论体系以纠正西方主流话语,孙康宜的汉学实践在词史、性别与咏物词研究中不断转换,其目标指向中西文学比较与理论资源互补。由此,孙康宜的词学研究路径的嬗变,既彰显出华裔汉学家汉学研究实践中的西方理论价值指向与中国立场,也反映出英语世界汉学实践与西方主流思想保持的张力关系,即兼具西学中用与中研西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实践 词史研究 性别研究 理论纠偏
下载PDF
公共阐释论的“公共”空间与“理性”维度
5
作者 张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8期41-42,共2页
作为对“强制阐释”的一种理论纠偏,“公共阐释”论的提出及其内涵界定某种意义上是对重组当代中国阐释学元话语的有效尝试,尽管公共阐释这一范畴尚不能完全概纳当代中国阐释元问题的一切指涉,但从一定层面上,这一理论范畴深度切入了建... 作为对“强制阐释”的一种理论纠偏,“公共阐释”论的提出及其内涵界定某种意义上是对重组当代中国阐释学元话语的有效尝试,尽管公共阐释这一范畴尚不能完全概纳当代中国阐释元问题的一切指涉,但从一定层面上,这一理论范畴深度切入了建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阐释机制问题,重新唤起对阐释活动及其理论建构一般性规则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中国阐释学 中国当代文论 理论纠偏 元话语 公共阐释 有效尝试 内涵界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