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影响与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
1
作者 陈方竞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整体上的理论自觉意识是在20世纪30年代表现出来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影响直接相关。20世纪30年代较为完整的批评理论首先出现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文学批评家中,突出表现就是建立起整体阐释框架和"历时性"...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整体上的理论自觉意识是在20世纪30年代表现出来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影响直接相关。20世纪30年代较为完整的批评理论首先出现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文学批评家中,突出表现就是建立起整体阐释框架和"历时性"观照方式的"作家论"。左翼文学批评直接带动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批评整体上的发展,具有说服力的是1936年完成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马克思主义影响 左翼文学批评理论自觉意识 “作家论” 《中国新文学大系》
下载PDF
赵炎秋古代叙事思想研究的诗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瑛 姚海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赵炎秋主编的《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第一次全面描述了我国古代叙事思想,其强烈的理论自觉意识、整体观、中西比较视野以及深入社会肌理探究叙事思想的批评路径,具有建构中国叙事学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赵炎秋 《古代叙事思想研究》 叙事学本土化 理论自觉意识
下载PDF
论叙事学本土化的动力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7-182,共6页
在西方文化圈衍生发展的叙事学能否本土化、如何本土化,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话题。本文认为:叙事学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因为其存在强烈的本土化动力元,即中西比较意识与理论自觉意识。前者是叙事学本土化的外部动力,刺激、深化叙事... 在西方文化圈衍生发展的叙事学能否本土化、如何本土化,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话题。本文认为:叙事学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因为其存在强烈的本土化动力元,即中西比较意识与理论自觉意识。前者是叙事学本土化的外部动力,刺激、深化叙事学本土化的内在需要,无论执着于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挖掘整理,还是西方叙事学学科理论的研究,视点都落在中国叙事理论的建构上,中西比较视野都是驱动其渐进的深刻的动力之一。后者是叙事学本土化的内在动力因素,使叙事学本土化成为研究者的主动追求,直接引导和推进叙事学本土化的进程,叙事学研究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本土意识和历史意识。二者形成强烈的势能,推动叙事学的本土化进程和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中西比较意识 理论自觉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